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三江甘孜-理塘洋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来自理塘蛇绿混杂岩堆晶辉长岩U-Pb年龄的约束 被引量:2
1
作者 喻光明 毛世东 +2 位作者 周振菊 谢亘 黄豪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5,共15页
理塘县高城镇西北的擦岗隆洼岩组是一套以玄武岩为基质的蛇绿混杂岩,通过该蛇绿混杂岩中堆晶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其年龄范围介于349~274 Ma之间,形成2个年龄组:第一组斜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46±17... 理塘县高城镇西北的擦岗隆洼岩组是一套以玄武岩为基质的蛇绿混杂岩,通过该蛇绿混杂岩中堆晶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其年龄范围介于349~274 Ma之间,形成2个年龄组:第一组斜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46±17Ma,代表堆晶辉长岩早期岩浆活动的时代;第二组斜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86.2±5.1 Ma,代表了堆晶辉长岩晚期岩浆活动的结晶年龄。擦岗隆洼岩组的超基性—基性岩具有N-MORB(正常洋中脊玄武岩)和E-MORB(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组合特征,指示这些岩石可能形成于洋中脊环境,岩浆物质源自N-MORB所代表的亏损上地幔源区受地幔柱交代混染后而形成的混合源区。研究认为,甘孜-理塘洋最早可能在中泥盆世,受区域地幔柱活动影响开始拉张,导致中咱地块从扬子陆块西缘裂离,并在早石炭世发育形成洋盆。在中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壳开始向西俯冲,并于晚三叠世末闭合,区域进入弧陆碰撞造山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锆石U-Pb年龄 堆晶辉长岩 擦岗隆洼岩组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羌塘早古生代蛇绿岩--堆晶辉长岩的锆石SHRIMP定年及其意义 被引量:99
2
作者 李才 董永胜 +4 位作者 翟庆国 王立全 阎全人 吴彦旺 何彤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36,共6页
羌塘中部果干加年山西段发现完整的蛇绿岩组合,由变质橄榄岩、堆晶辉长岩、辉长岩岩墙群、玄武岩、硅质岩等组成。对堆晶辉长岩进行地球化学和定年初步研究,堆晶辉长岩具有洋中脊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获得锆石SHRIMP U-Pb谐和年龄为438... 羌塘中部果干加年山西段发现完整的蛇绿岩组合,由变质橄榄岩、堆晶辉长岩、辉长岩岩墙群、玄武岩、硅质岩等组成。对堆晶辉长岩进行地球化学和定年初步研究,堆晶辉长岩具有洋中脊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获得锆石SHRIMP U-Pb谐和年龄为438±11 Ma,是羌塘地区乃至青藏高原南部首次发现完整早古生代的蛇绿岩。结合角木日地区二叠纪蛇绿岩、双湖以东的晚泥盆世法门期和二叠纪-三叠纪放射虫硅质岩的研究,羌塘中部古特提斯洋盆可能形成于早古生代,持续演化到三叠纪,并且可能是一个连续过程,使我们对青藏高原古特提斯洋的历史及其演化阶段的划分需要重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羌塘 早古生代 堆晶辉长岩 SHRIMP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羌塘中部果干加年山早古生代堆晶辉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兼论原-古特提斯洋的演化 被引量:92
3
作者 王立全 潘桂棠 +4 位作者 李才 董永胜 朱弟成 袁四化 朱同兴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45-2056,共12页
位于羌塘中部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中的果干加年山早古生代堆晶岩,主要由辉石橄榄岩、堆晶辉石岩、堆晶辉长岩、斜长岩等岩石类型组成。对堆晶辉长岩中锆石的矿物学与年代学研究表明,堆晶辉长岩中发育3种内部结构特征的锆石晶体,锆石Th、U... 位于羌塘中部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中的果干加年山早古生代堆晶岩,主要由辉石橄榄岩、堆晶辉石岩、堆晶辉长岩、斜长岩等岩石类型组成。对堆晶辉长岩中锆石的矿物学与年代学研究表明,堆晶辉长岩中发育3种内部结构特征的锆石晶体,锆石Th、U含量和Th/U值揭示了同一岩浆系统中结晶形成的岩浆锆石。获得堆晶辉长岩SHRIMP锆石U-Pb谐和年龄461Ma±7Ma(MSWD=1.3)、431.7Ma±6.9Ma(MSWD=0.54),分别代表了青藏高原中部地区原-古特提斯洋扩张过程中早期(中奥陶世Darriwilian阶晚期)、晚期(早志留世Telychian阶中期)的岩浆作用事件。果干加年山早古生代堆晶岩具有MORB的特征,代表了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中残存的早古生代蛇绿岩,也是青藏高原中南部地区目前为止认知时代最早的原-古特提斯洋壳的残迹。羌塘中部早古生代蛇绿岩的确定及其年代学的约束,使得龙木错-双湖特提斯洋盆的形成时代至少可以追溯到中奥陶世—早志留世,并推论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南羌塘古生代增生楔及其中生代盆地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共同构成了青藏高原特提斯大洋最终消亡的巨型缝合带,晚古生代原-古特提斯洋向南的俯冲消减导致了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岛弧型火山岩、二叠纪花岗闪长岩和大洋俯冲型榴辉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羌塘中部 龙木错-双湖缝合带 原-古特提斯洋 堆晶辉长岩 锆石SHRIMP 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依兰地区变玄武岩及变堆晶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吕长禄 肖庆辉 +3 位作者 冯俊岭 于跃江 杨福深 邓昌洲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81-1094,共14页
对依兰地区黑龙江混杂岩中的变玄武岩、变枕状玄武岩及变堆晶辉长岩岩块中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变玄武岩的锆石大量为捕获基底的锆石,其年龄范围大,从3172±24Ma到176±1Ma均有分布,其中具有基性岩... 对依兰地区黑龙江混杂岩中的变玄武岩、变枕状玄武岩及变堆晶辉长岩岩块中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变玄武岩的锆石大量为捕获基底的锆石,其年龄范围大,从3172±24Ma到176±1Ma均有分布,其中具有基性岩典型的板状特征的锆石年龄为243±1Ma,代表了变玄武岩的原岩形成年龄;变枕状玄武岩及变堆晶辉长岩的年龄分别为251±1Ma和252±1Ma,分别代表各自原岩的形成年龄。本次锆石年龄的获得,证明晚二叠世佳木斯地块和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之间存在古洋盆,为研究黑龙江杂岩的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年龄 黑龙江混杂岩 变枕状玄武岩 堆晶辉长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山喀腊大湾地区堆晶辉长岩地球化学、年代学:洋壳演化证据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柏林 李松彬 +4 位作者 王永 陈正乐 周永贵 郝瑞祥 刘牧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57-1572,共16页
【研究目的】喀腊大湾地区地处阿尔金走滑断裂北侧与东西向阿尔金北缘断裂所夹持的区域;堆晶辉长岩呈近东西向带状断续出露于阿尔金北缘断裂以南4 km,南北两侧与枕状玄武岩等基性海相火山岩共生产出。作为洋壳的主要组成岩石类型,堆晶... 【研究目的】喀腊大湾地区地处阿尔金走滑断裂北侧与东西向阿尔金北缘断裂所夹持的区域;堆晶辉长岩呈近东西向带状断续出露于阿尔金北缘断裂以南4 km,南北两侧与枕状玄武岩等基性海相火山岩共生产出。作为洋壳的主要组成岩石类型,堆晶辉长岩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早古生代阿尔金洋洋壳的演化特征。【研究方法】本文对喀腊大湾地区堆晶辉长岩开展了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及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测试和研究。【研究结果】研究显示,喀腊大湾堆晶辉长岩分为伟晶结构和粗晶结构两种类型,并具渐变过渡特点,其地球化学特征具有低K_(2)O含量(平均为0.44%)、平坦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LREE/HREE平均值为2.54)、Eu正异常(δEu平均为1.05)、Nb和Ta的负异常(Nb平均2.31×10^(-6)、Ta平均0.16×10^(-6))等特征,反映其产于弧后盆地构造环境。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514~516 Ma,与相邻产出的中基性火山岩517 Ma非常接近,表明堆晶辉长岩形成于早古生代晚寒武世。【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喀腊大湾地区晚寒武世存在明显的洋壳扩张,该结果与喀腊大湾地区岛弧型中酸性火山岩478~485 Ma和同碰撞中酸性侵入岩477~488 Ma共同构成了区域构造演化的一个完整序列,进一步确定了北阿尔金地区早古生代洋壳扩张、板块俯冲到陆块碰撞的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晶辉长岩 地球化学 锆石SHRIMP年龄 蛇绿混杂岩带 地质调查工程 喀腊大湾地区 阿尔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丁青蛇绿岩中堆晶辉长岩锆石SIMS U-Pb定年及其意义
6
作者 强巴扎西 谢尧武 +3 位作者 吴彦旺 解超明 李秋立 邱军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53-1258,共6页
丁青蛇绿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蛇绿岩的各端元组分出露齐全。纳永拉堆晶辉长岩作为蛇绿岩的端元组分之一,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可能形成于MOR环境。纳永拉堆晶辉长岩获得SIMS锆石U-Pb年龄为217.8Ma±1.6Ma。CL照相和测试数据表... 丁青蛇绿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蛇绿岩的各端元组分出露齐全。纳永拉堆晶辉长岩作为蛇绿岩的端元组分之一,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可能形成于MOR环境。纳永拉堆晶辉长岩获得SIMS锆石U-Pb年龄为217.8Ma±1.6Ma。CL照相和测试数据表明,锆石为典型岩浆成因的锆石。锆石定年确定纳永拉堆晶辉长岩形成于晚三叠世,为丁青段班公湖-怒江洋盆的打开时间提供了准确的时间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藏东丁青地区 纳永拉堆晶辉长岩 SIMS锆石U-Pb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羌塘中部日湾茶卡地区堆晶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天羽 李才 +3 位作者 苏犁 解超明 吴彦旺 王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62-1672,共11页
在藏北羌塘中部日湾茶卡地区发现蛇绿混杂岩,岩石单元包括堆晶辉长岩、辉长岩岩墙、玄武岩等。通过对该蛇绿岩中堆晶辉长岩的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它们属于E-MORB型,与桃形湖和果干加年山地区的蛇绿岩比较相似。堆晶辉长岩(R12T11)中用于LA... 在藏北羌塘中部日湾茶卡地区发现蛇绿混杂岩,岩石单元包括堆晶辉长岩、辉长岩岩墙、玄武岩等。通过对该蛇绿岩中堆晶辉长岩的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它们属于E-MORB型,与桃形湖和果干加年山地区的蛇绿岩比较相似。堆晶辉长岩(R12T11)中用于LA-ICP-MS定年的锆石具有明显的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属于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12个测试点的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42.7Ma±3.4Ma,表明日湾茶卡蛇绿岩形成于早志留世。日湾茶卡蛇绿岩是龙木错—双湖—澜沧江缝合带内一处新的早古生代洋壳残片,将为进一步揭示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洋的构造演化提供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木错-双湖-澜沧江缝合带 羌塘中部 日湾茶卡 堆晶辉长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塔河辉长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3
8
作者 周长勇 葛文春 +1 位作者 吴福元 ABDEL Rahman A A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3-149,共7页
塔河辉长岩是大兴安岭北段塔河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辉长岩体。该岩体主要由橄榄辉长岩、浅色橄榄辉长岩、淡色辉长岩(斜长岩)、橄长岩及辉长岩组成,以橄榄辉长岩和橄长岩为主。其主要造岩矿物由斜长石、橄榄石、单斜辉石及少量角闪石组成,... 塔河辉长岩是大兴安岭北段塔河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辉长岩体。该岩体主要由橄榄辉长岩、浅色橄榄辉长岩、淡色辉长岩(斜长岩)、橄长岩及辉长岩组成,以橄榄辉长岩和橄长岩为主。其主要造岩矿物由斜长石、橄榄石、单斜辉石及少量角闪石组成,具反应边结构和包含嵌晶结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其橄榄石Fo平均为77,属贵橄榄石。单斜辉石全部落入透辉石区。斜长石 An平均为 85,为倍长石。岩相学特征表明,该岩体为典型的堆晶辉长岩体。根据An-Fo及AlZ-TiO2图解可以判别该岩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岛弧的构造环境中,属于 I型弧堆晶辉长岩,其形成可能与古亚洲洋闭合过程中板块俯冲-流体交代作用有关,是研究古亚洲洋闭合历史的一个重要岩石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 堆晶辉长岩 电子探针 古亚洲洋闭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甘交界红柳河地区辉长质糜棱岩的确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郭召杰 谢艳霞 +2 位作者 马军 刘瑞珣 张志诚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22-230,共9页
新甘交界处的红柳河蛇绿岩套中发育辉长质糜梭岩,辉石、斜长石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特征。辉长质糜棱岩主要集中于蛇绿岩套的堆品辉长岩单元内,可能是洋壳生成后不久下部不同层次间滑脱的产物。
关键词 堆晶辉长岩 辉长质糜棱岩 糜棱岩 塑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