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戏钱与赏封——考察明清堂会演剧形态的别一视角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静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7-100,共4页
从演出酬劳的角度考察明清堂会演剧的形态,是全面呈现堂会演剧风貌的一个可资参照的侧面明清堂会演剧酬劳主要由戏钱和赏封构成,酬劳的获得与演员技巧、戏班声誉等相关,更与堂会观众的心情与好相联系。堂会观剧者对戏曲的利用原则与利... 从演出酬劳的角度考察明清堂会演剧的形态,是全面呈现堂会演剧风貌的一个可资参照的侧面明清堂会演剧酬劳主要由戏钱和赏封构成,酬劳的获得与演员技巧、戏班声誉等相关,更与堂会观众的心情与好相联系。堂会观剧者对戏曲的利用原则与利用方式,既促成了堂会演剧特有的俗规,使堂会演剧成为戏曲演史上独具特色的形式,同时,堂会观众艺术欣赏之外的其他功利原则也束缚和影响了戏曲发展。堂会演剧中,钱的涨扬与赏封的获得方式从一个侧面鲜明呈现出戏曲在古代社会存在的情形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堂会演剧 戏钱 赏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明清堂会演剧的仪式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静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35,共6页
对明清堂会演剧的开场吉利戏及正戏演出的分析,认为堂会演剧具有仪式性戏剧的特点,堂会演剧的仪式特征正是驱邪纳福等民俗心理的反应。堂会演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种族生存与发展本能的文化需求,也体现出了古代戏曲演出方式与民族生存方... 对明清堂会演剧的开场吉利戏及正戏演出的分析,认为堂会演剧具有仪式性戏剧的特点,堂会演剧的仪式特征正是驱邪纳福等民俗心理的反应。堂会演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种族生存与发展本能的文化需求,也体现出了古代戏曲演出方式与民族生存方式水乳交融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堂会演剧 吉利戏 正戏 驱邪纳福 仪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明清堂会演剧中的赏玩性欣赏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静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60-63,共4页
明清堂会演剧中观众对戏曲的欣赏是赏玩性质的。观众行家式的赏玩(品评和粉墨登场)既以其艺术才华的展示来获得快感,又以独到的见解深化了中国戏曲的表演理论。这种欣赏一方面加剧了明清戏曲由文学时代向演技时代转变的进程,另一方面也... 明清堂会演剧中观众对戏曲的欣赏是赏玩性质的。观众行家式的赏玩(品评和粉墨登场)既以其艺术才华的展示来获得快感,又以独到的见解深化了中国戏曲的表演理论。这种欣赏一方面加剧了明清戏曲由文学时代向演技时代转变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古代戏曲美学品格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堂会演剧 赏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堂会演剧研究
4
作者 田军亭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2-253,共2页
《明清堂会演剧研究》于2005年度被批准立项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批准号:05CB069;负责人:华南师范大学李静副教授),2009年通过专家组鉴定并经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批准结项。该项目最终成果形式为同... 《明清堂会演剧研究》于2005年度被批准立项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批准号:05CB069;负责人:华南师范大学李静副教授),2009年通过专家组鉴定并经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批准结项。该项目最终成果形式为同名专著,共27万字,并配有展现明清堂会演剧风貌的图片30余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堂会演剧 明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华南师范大学 2009年 科学规划 艺术学 副教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