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随访观察膝关节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后2年 被引量:7
1
作者 钟心 张仲文 +3 位作者 王宏 董悦 穆学涛 董玉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99-1203,共5页
目的探讨MR对膝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诊断价值。方法 15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20膝)接受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MACI),术后3、6、12和24个月行MR动态随访检查,术后15和24个月对2例患者进行关节镜和组织学检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9项观... 目的探讨MR对膝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诊断价值。方法 15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20膝)接受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MACI),术后3、6、12和24个月行MR动态随访检查,术后15和24个月对2例患者进行关节镜和组织学检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9项观察指标(软骨缺损的填充和修复程度、与周边软骨的整合程度、修复组织的表面情况、修复组织的结构是否均匀、修复组织的信号强度、软骨下薄层致密骨是否完整、软骨下骨是否完整、有无粘连及有无滑膜炎)。结果软骨缺损的填充和修复、与周边软骨的整合、修复组织的表面、修复组织的结构、修复组织的信号强度、软骨下薄层致密骨是不完整、软骨下骨是不完整及有无滑膜炎在MACI术后3、6、12和24个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无粘连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和24个月组织学检查显示新形成的组织是透明软骨和纤维软骨的混合体,以透明软骨为主。结论 MACI术后采用膝关节软骨序列进行MR追踪随访是评估膝关节软骨修复的最佳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软骨损伤 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治疗距骨软骨损伤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柳海峰 吴冰 +2 位作者 梁达强 李皓 陆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96,共6页
【目的】探讨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matrix-induced 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MACI)治疗距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收治距骨软骨损伤并行MACI手术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平均年龄(32.6±... 【目的】探讨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matrix-induced 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MACI)治疗距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收治距骨软骨损伤并行MACI手术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平均年龄(32.6±1.4)岁(21~48岁),平均损伤面积(3.4±0.8)cm^2(1.6~5.8 cm^2),Hepple分型:Ⅰ型5例、Ⅱ型9例、Ⅲ型3例。第一次手术行软骨取样,经2~4周组织工程软骨制备后,返院行软骨回植手术。对比术前与术后VAS评分、AOFAS足踝功能评分、软骨修复核磁共振影像评分(magnetic resonance observation of cartilage repair tissue,MOCART)。结果患者随访时间(52.3±5.6)月(38~72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OFAS评分、MOCART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显著改善:(0.8±0.6)vs(7.8±1.4),(94.8±1.9)vs(69.2±2.7),(6.5±0.4)vs(3.6±0.8),(P<0.05)。末次随访时MRI显示:肥厚性软骨完全覆盖6例,正常厚度完全覆盖11例;与周边正常软骨信号强度一致4例,基本一致13例。结论 MACI手术治疗软骨下骨全层距骨软骨损伤中期临床效果良好,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距骨 软骨损伤 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移植术后3T磁共振T2mapping成像对移植软骨的分层定量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君 徐贤 +4 位作者 李雪 陈敏 董天明 左盼利 安宁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145,共5页
目的评估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技术在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移植(MACT)术后的定量分析价值。方法纳入6例膝关节MACT术后患者(9处软骨损伤),分别在术后3月、6月及12月进行磁共振动态随访检查,测量软骨修复区与正常对照区深浅两个区域及全层T2值... 目的评估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技术在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移植(MACT)术后的定量分析价值。方法纳入6例膝关节MACT术后患者(9处软骨损伤),分别在术后3月、6月及12月进行磁共振动态随访检查,测量软骨修复区与正常对照区深浅两个区域及全层T2值,横向比较同一时间点修复区与正常区T2值差异,纵向评估术后3、6、12个月修复区T2值的变化。结果MACT术后3、6月移植区全层T2值显著高于邻近正常软骨(P均<0.05),术后12月修复区全层T2值变化较正常对照区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63)。术后6、12个月修复区浅层软骨T2值显著高于深层(P均<0.05)。术后3、6、12个月修复区深浅层T2值纵向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MACT术后磁共振T2mapping成像可作为评估关节软骨修复效果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修复 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磁共振成像 T2mapp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基质细胞与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复合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丁元洪 张功礼 +5 位作者 禹志宏 邓长康 刘宝山 施永彦 李伟 张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0期920-922,共3页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基质细胞与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复合移植对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抽取兔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增殖后 ,与制备好的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相结合 ,一并植入到兔膝关节实验性关节软骨缺损包 ,并与空白对照组及单纯...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基质细胞与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复合移植对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抽取兔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增殖后 ,与制备好的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相结合 ,一并植入到兔膝关节实验性关节软骨缺损包 ,并与空白对照组及单纯脱钙骨基质植入对照组相比较 ,术后第 3 ,6 ,9,12周活体取材大体观察并做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实验组的关节软骨缺损其修复表面渐光滑 ,接合渐牢固 ,透明软骨渐形成 ,术后 12周其软骨及软骨下骨组织基本修复 ;而对照组关节软骨缺损仅有类软骨或纤维组织修复。结论 :骨髓基质细胞来源充足 ,取材容易 ;而脱钙骨基质和骨髓基质细胞之间的组织相容性好 ;脱钙骨基质能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分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缺损 自体骨髓细胞 同种异体脱钙骨 修复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制备及其与自体皮复合移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杨 薛宝升 唐明睿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0-211,共2页
目的 :探讨制作脱细胞真皮基质的方法及其与自体皮复合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高渗盐液 -酶消化法制作真皮基质。以猪为模型进行自体微粒皮与异体真皮基质的复合移植。结果 :移植成活率 6 9.5 7% ,移植后外观平滑 ,有弹性 ,组织学观... 目的 :探讨制作脱细胞真皮基质的方法及其与自体皮复合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高渗盐液 -酶消化法制作真皮基质。以猪为模型进行自体微粒皮与异体真皮基质的复合移植。结果 :移植成活率 6 9.5 7% ,移植后外观平滑 ,有弹性 ,组织学观察表皮 -真皮间结合良好 ,可见钉突横跨基底膜固定于异体真皮上。结论 :高渗盐液-酶消化法制作脱细胞真皮基质方法简便、效果确切。自体微粒皮复合移植是提高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修复质量较为理想的覆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真皮 自体微粒皮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在软骨组织工程的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爱国 陈鸿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9期1053-1054,共2页
关键词 自体骨髓细胞 软骨组织工程 软骨细胞 细胞分化 软骨诱导因子A 胰岛素生长因子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团体外形成软骨的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富林 毛天球 +3 位作者 丁桂聪 陈书军 陶凯 顾晓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 观察骨髓基质细胞 (MSCs)在TGF_β诱导下形成软骨的能力 ,以探讨其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兔MSCs,消化后移入离心管中 ,离心使之成为细胞团 ,每个细胞团含 1× 10 6 个MSCs,将细胞团... 目的 观察骨髓基质细胞 (MSCs)在TGF_β诱导下形成软骨的能力 ,以探讨其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兔MSCs,消化后移入离心管中 ,离心使之成为细胞团 ,每个细胞团含 1× 10 6 个MSCs,将细胞团暴露于含 2 0ng mlTGF_β的培养液中 7d ,然后进行连续培养 ,观察细胞团的变化 ,于培养的 14d、2 8d取出细胞团 ,通过体视显微镜、光镜、透射电镜观察软骨的形成情况。结果 TGF_β作用后约 14d ,细胞团出现收缩 ,在离心管底部呈圆球状 ,以后逐渐增大 ,2 8d后直径最大可达 1 8mm ,表面光滑 ,为亮白色 ;HE染色显示 14d可见大量活细胞 ,并有细胞外基质形成 ,某些局部可见细胞位于陷窝内 ,2 8d可见较多细胞位于陷窝中 ;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细胞周围有大量胶原基质形成。结论 MSCs在TGF_β作用下可以形成软骨团块 ,表明其可以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诱导 骨髓细胞 细胞 体外形成软骨 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移植骨髓基质细胞显著减少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血管新生(英文)
8
作者 林聪 肖虹蕾 +1 位作者 胡宝洋 周国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9-260,共12页
目的:探索通过玻璃体内细胞移植预防和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可能途径。方法:获取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并连续传代。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ELISA技术检测MSC中及MSC条件培养基(... 目的:探索通过玻璃体内细胞移植预防和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可能途径。方法:获取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并连续传代。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ELISA技术检测MSC中及MSC条件培养基(MSC-CM)中生长因子的表达。通过体外检测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确认MSC-CM的作用。将DiI标记的MSCs细胞移植入氧诱导视网膜病(oxygen induced retinopathy,OIR)模型小鼠玻璃体腔。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神经或胶质细胞分布与分化标志。采用视网膜整装片ADP酶组织化学染色和视网膜前内皮血管细胞核计数方法评估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干扰RNA质粒的MSCs验证VEGF的保护作用。结果:体外培养的MSCs表达VEGF,胰岛素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MSC-CM促进体外培养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型形成。发现眼内移植后,标记的MSCs聚集在视网膜前的玻璃体内,或者整合入视网膜,并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吸入高氧前玻璃体内注射MSCs能显著缓解视网膜新生血管。体外和体内研究证实转染VEGF干扰RNA质粒的MSCs后其保护作用减弱。结论:在OIR早期移植MSCs能显著减少新生血管形成。VEGF等因子的旁分泌,可能在此过程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细胞移植保护视网膜血管可以作为治疗ROP的潜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 诱导视网膜病 骨髓细胞 VEGF siRNA 细胞移植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基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作为软骨种子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马钰 李青 +4 位作者 赵大庆 王淑芳 李望舟 闵婕 谷雨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3-465,共3页
目的研究人体脂肪基质干细胞(ADSC)分离培养的方法,探讨其在体外向成软骨细胞诱导分化的能力。方法取临床吸脂所得脂肪组织,胶原酶消化分离后,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原代培养,传至一代时换软骨诱导培养液进行成软骨诱导分化,定期通过阿尔... 目的研究人体脂肪基质干细胞(ADSC)分离培养的方法,探讨其在体外向成软骨细胞诱导分化的能力。方法取临床吸脂所得脂肪组织,胶原酶消化分离后,接种于培养基中进行原代培养,传至一代时换软骨诱导培养液进行成软骨诱导分化,定期通过阿尔辛蓝染色、天狼猩红染色及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证实。结果ADSC在体外成软骨诱导后,可向软骨细胞分化,经诱导的细胞可分泌软骨细胞特异性的Ⅱ型胶原以及硫酸蛋白多糖。结论在适当诱导条件下,ADSCs有向软骨细胞分化的潜能,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细胞 软骨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基质干细胞、骨诱导活性材料和两者复合物治疗兔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杨新明 石蔚 +5 位作者 杜雅坤 黄艳平 孟宪勇 邹宇纬 阴彦林 李化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4期2397-2400,共4页
目的:比较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骨诱导活性材料(OAM)和两者复合物对早期股骨头坏死(ANFH)修复的疗效,筛选出最佳方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组,A、B组又分左、右侧组,采用液氮冷冻法建立双侧ANFH... 目的:比较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骨诱导活性材料(OAM)和两者复合物对早期股骨头坏死(ANFH)修复的疗效,筛选出最佳方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组,A、B组又分左、右侧组,采用液氮冷冻法建立双侧ANFH模型,A、B右侧组植入BMSC+OAM构建的组织工程复合物,A左侧组植入复合自体BMSC的明胶海绵,B左侧组植入OAM,C组植入空白明胶海绵,术后2、4、6、8周随机取A、B两组各3只动物、C组1只动物,影像学检查后处死,取双侧股骨头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1)X线显示,自实验第4周后A、B右侧组钻孔缺损区成骨明显优于左侧组及C组,表现为中心密度增高,缺损腔缩小,边缘模糊,6周时出现骨小梁结构,8周时有正常骨小梁结构;左侧组仅表现为随时间的延长,中心密度及边缘密度逐渐增高,形成硬化线,但无骨小梁结构,C组缺损区出现囊性变扩大并有塌陷。(2)组织学显示,A、B右侧组缺损区,2周时有成骨细胞,4周时有骨小梁及类骨质填充,6周时有成熟骨小梁和骨髓组织出现,8周时骨小梁成熟和骨髓组织形成;A、B左侧组在相同的时间内其组织学修复及新骨塑性与改建均不如各自的右侧组。结论:自体BMSC+OAM构建的组织工程复合物对兔早期ANFH修复作用优于单独应用BMSC和OAM,是目前治疗ANFH的最佳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模型 动物 骨髓细胞 诱导活性材料 组织工程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甙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成为神经细胞 被引量:23
11
作者 贾延劼 杨于嘉 宋元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7-249,T002,共4页
目的 :探讨黄芩甙体外诱导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 (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条件。方法 :采用黄芩甙诱导 6h后 ,继续维持诱导 6d。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评价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神经微丝 (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和波形蛋白 (... 目的 :探讨黄芩甙体外诱导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 (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条件。方法 :采用黄芩甙诱导 6h后 ,继续维持诱导 6d。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评价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神经微丝 (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和波形蛋白 (vimentin)的表达率 ;Hoechst332 58染色评价细胞存活率。结果 :诱导 6d后MSCs形态改变 ,胞体成锥形 ,突起交织成网。免疫细胞化学染色NSE、NF、GFAP和vimentin表达率分别为 70 5 %± 1 1 6 % ,68 3 %± 1 3 4% ,<1 % ,<1 % ,细胞存活率为 88 4%± 5 0 %。结论 :黄芩甙可以诱导成年大鼠MSCs在体外分化成为神经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骨髓 细胞 神经元 大鼠 黄芩甙 体外诱导 神经系统细胞移植 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细胞-骨基质明胶复合物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民 宋红星 +2 位作者 刘淼 曹峻岭 王栋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4-55,共2页
目的 初步观察骨基质明胶 (bonematrixgelatin ,BMG)复合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BMG复合软骨细胞体外培养 ,并将培养复合物植入同种异体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处 ,术后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BMG复合软骨细胞体... 目的 初步观察骨基质明胶 (bonematrixgelatin ,BMG)复合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BMG复合软骨细胞体外培养 ,并将培养复合物植入同种异体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处 ,术后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BMG复合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后能形成软骨组织 ,此“工程软骨”植入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处能继续生长发育。结论 BMG复合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及体内移植均能形成软骨组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缺损 软骨细胞 移植 明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兔角膜碱烧伤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利安 王从毅 +3 位作者 杨文 杨新光 张林 王佳慧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98-804,共7页
背景 眼表碱烧伤可引起角膜溃疡及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角膜混浊,目前尚无有效的疗法.已有研究认为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具有修复角膜损伤的作用,但其在体内对角膜碱烧伤治疗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 研究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背景 眼表碱烧伤可引起角膜溃疡及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导致角膜混浊,目前尚无有效的疗法.已有研究认为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具有修复角膜损伤的作用,但其在体内对角膜碱烧伤治疗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 研究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 SCs)对碱烧伤角膜的抗炎机制.方法 抽取2~3月龄日本大白兔骨髓,经体外分离培养得到BMSCs并进行传代,取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对细胞进行生物学鉴定.采用角膜贴敷NaOH滤纸法在24只日本大白兔的右眼建立中度角膜碱烧伤模型,然后将造模成功的实验兔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个组,于碱烧伤后1h分别在模型眼结膜下注射同种自体BMSCs悬液300μl(细胞密度5×106/μ1)(BMSCs组)或等容积PBS(PBS组),每组各12只.分别于移植后3、14和28 d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的混浊度变化并进行评分,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检查角膜组织中炎症反应程度并进行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计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定位并检测角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结果 体外分离培养的兔BMSCs贴壁生长,呈长梭形,细胞形态均一,传代后其形态无明显改变.细胞表面黏附分子标志物CD29和CD90阳性表达的细胞比例分别为99.18%和97.94%,而造血细胞标志物CD34和CD31的阳性表达分别为0.74%和0.15%.造模后兔右眼出现角膜混浊、上皮脱落、角膜基质水肿和新生血管形成,移植后14d和28 d BMSCs组混浊度评分分别为2.37±0.52和2.25±0.50,均明显低于PBS组的3.00±0.53和3.25±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6、2.828,均P<0.05);移植后14 d和28 d BMSCs组角膜中PMNs数目分别为(34.17±1.85)/12个视野和(25.64±3.86)/12个视野,明显少于PBS组的(42.70±1.54)/12个视野和(32.67±1.42)/12个视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021、4.832,均P=0.000);移植后14 d和28 d BMSCs组角膜组织中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量(A值)分别为0.388±0.016和0.384±0.006,明显低于PBS组的0.438±0.006和0.412±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205、13.514,均P=0.000).结论 角膜碱烧伤后早期行自体BMSCs移植可减少PMNs浸润,减轻角膜的炎症反应,下调或抑制MMP-2在受损角膜处的表达,抑制基质胶原纤维的降解,从而减少碱烧伤后角膜溃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细胞移植/方法 生物分子标志物 化学烧伤/治疗 角膜病/治疗 病理性新生血管/化学诱导 炎症/预防和治疗 金属蛋白酶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形成基质能力的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富林 毛天球 +2 位作者 冯雪 杨维东 吴军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0-112,I005,共4页
目的:观察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形成基质能力。方法:通过Ⅱ型胶原酶消化法获得大量高活性兔关节软骨细胞,倒置显微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用含1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连续培养,观察软骨基质的形成情况。... 目的:观察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形成基质能力。方法:通过Ⅱ型胶原酶消化法获得大量高活性兔关节软骨细胞,倒置显微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用含1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连续培养,观察软骨基质的形成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为多角形,透射电镜下见胞浆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系统及线粒体,胞膜下及胞浆中有较多分泌泡;连续培养10天时,培养瓶底部出现肉眼可见的白色结节,蕃红-O染色显示白色结节含大量氨基葡聚糖阳性物质,20天时形成火山口样结构,也被蕃红-O染成深红色。结论:软骨细胞在体外也具有很强的基质形成能力并能形成软骨样组织,因而可以用于进行软骨体外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培养 合成 体外培养 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细胞神经基质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向Schwann细胞分化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红云 邓仪昊 +3 位作者 佟晓杰 贾桦 张旭 李振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04-608,共5页
为探讨脱细胞神经基质移植物(ANA)体外诱导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BMSCs)向Schwann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本实验将分离的大鼠BMSCs进行体外培养扩增,行表型鉴定后,取第五代细胞,用ANA匀浆进行诱导。诱导后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 为探讨脱细胞神经基质移植物(ANA)体外诱导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BMSCs)向Schwann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本实验将分离的大鼠BMSCs进行体外培养扩增,行表型鉴定后,取第五代细胞,用ANA匀浆进行诱导。诱导后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中S-100、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RT-PCR检测诱导前后细胞的GFAP及S-100的变化;MTT测定不同诱导剂浓度诱导后的细胞活性。结果显示:BMSCs表型鉴定为CD44+、CD54+、CD3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GFAP、S-100阳性细胞比例在诱导后分别为(64±5)%、(42±4)%;流式细胞仪检测和RT-PCR反应均显示GFAP、S-100的表达诱导组较对照组有所升高;MTT检测表明诱导剂浓度为1.0mg/ml时诱导后有活性细胞的数目最多。上述结果提示ANA可诱导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分化为Schwann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神经移植 骨髓间充细胞 SCHWANN细胞 诱导 分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胰岛素分泌细胞化学诱导方案的研究
16
作者 李易文 陈继冰 +2 位作者 梁维萍 高宏君 徐之然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442,共8页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向胰岛素分泌细胞(IPC)分化的有效诱导方案。方法使用不同方案的小分子化合物诱导分化ADMSC,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纯度,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苏木素-伊红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质量、性能及... 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向胰岛素分泌细胞(IPC)分化的有效诱导方案。方法使用不同方案的小分子化合物诱导分化ADMSC,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纯度,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苏木素-伊红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质量、性能及胰岛素相关指标,双硫腙(DTZ)与二乙酰荧光素/碘化丙啶染色检测细胞成熟度及活性,分析ADMSC向IPC分化诱导效果。结果ADMSC纯度可达99%以上,方案Ⅰ、Ⅱ、Ⅲ的成球性良好;细胞诱导质量及胰腺十二脂肠同源盒1(PDX1)、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源物A(MAFA)、胰岛素和C肽表达效果均为方案Ⅰ优于其它方案;DTZ染色深浅可能与IPC成熟度有关,其中方案Ⅰ的凋亡细胞数量明显较方案Ⅱ、Ⅲ少。结论诱导方案Ⅰ能提高ADMSC向IPC的分化效率,为未来临床IPC移植应用奠定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分泌细胞 脂肪间充细胞 胰岛移植 小分子化合物 糖尿病 化学诱导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宋成忠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6-490,共5页
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是骨髓造血微环境的核心,其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于保护机体造血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BMSCs可分化为中胚层组织细胞.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体外培养、扩增还可被... 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是骨髓造血微环境的核心,其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于保护机体造血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BMSCs可分化为中胚层组织细胞.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体外培养、扩增还可被诱导分化成为神经细胞样细胞和胶质细胞样细胞。动物实验显示,移植到中枢神经系统后.BMSCs能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使病灶的囊腔缩小,特别是在神经生长因子存在的条件下可促进轴索跨过胶质屏障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 移植治疗 脊髓损伤 骨髓造血微环境 神经生长因子 BMSCS 诱导分化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矿牙本质基质骨诱导性及对相关细胞鉴定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胜银 陈平 +3 位作者 鲍济波 丁怡心 邹晋阳 谢志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探讨脱矿牙本质基质(DDM)诱导成骨机制的细胞理论框架和成骨方式。方法在24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双侧竖脊肌区制备4个肌袋位点,随机选取3个位点为实验位点,植入DDM,另一位点为对照位点,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1、2、3、4、8、12、16和20... 目的探讨脱矿牙本质基质(DDM)诱导成骨机制的细胞理论框架和成骨方式。方法在24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双侧竖脊肌区制备4个肌袋位点,随机选取3个位点为实验位点,植入DDM,另一位点为对照位点,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1、2、3、4、8、12、16和20周处死动物,制作组织标本,应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及破骨细胞进行鉴定分析。结果 HE染色显示:3周时,实验组可见软骨样基质、骨样基质和成骨样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各时间点CD44、碱性磷酸酶(ALP)和Ⅱ型胶原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M具有良好骨诱导性和组织相容性,其诱导成骨的主要方式可能为软骨内成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矿牙本 诱导 成骨细胞 间充细胞 软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细胞真皮基质黏膜组织补片在口腔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晓南 曲昌锋 +1 位作者 陆平 李海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1-442,共2页
关键词 细胞真皮 组织缺损修复 黏膜缺损 口腔肿瘤 组织补片 切除术后 自体组织移植 matri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细胞移植修复兔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闫辉 于长隆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4-239,I003,I004,共8页
目的 :比较软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对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材料和方法 :取幼兔的软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及成纤维细胞 ,共 3种有生成软骨潜力的细胞进行体外分离培养 ;以聚乳酸 (PLA)为载体 ,将培养的原代细胞植入... 目的 :比较软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对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材料和方法 :取幼兔的软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及成纤维细胞 ,共 3种有生成软骨潜力的细胞进行体外分离培养 ;以聚乳酸 (PLA)为载体 ,将培养的原代细胞植入PLA支架上 ,形成细胞 -PLA复合物。于 2 8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的股骨滑车关节面上造成直径 4 5mm、深 3 0mm的全层关节软骨缺损 ,将 3种细胞 -PLA复合物分别植入关节软骨缺损处。植入细胞 -PLA复合物为实验组 ,单纯植入PLA支架为对照组。术后 6周、12周观察缺损修复情况及新生组织类型。结果 :软骨细胞移植组为软骨样组织修复 ,分界明显 ,甲苯胺兰及Ⅱ型胶原染色阳性 ;软骨下骨部分重建 ;细胞排列紊乱。骨髓基质细胞移植组为软骨样组织修复 ,分界不明显 ,甲苯胺兰及Ⅱ型胶原染色阳性 ;软骨下骨重建良好 ,软骨下潮线恢复 ;细胞排列趋于正常。成纤维细胞移植组为纤维组织修复 ,甲苯胺兰及Ⅱ型胶原染色阴性 ;软骨下潮线消失。对照组为纤维组织修复。结论 :软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修复软骨缺损明显优于成纤维细胞及对照组。骨髓基质细胞与软骨细胞移植组的修复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但骨髓基质细胞修复组织的细胞排列有序 ,软骨下骨重建良好 ,与周围组织融合密切 ,更接近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移植 全层关节软骨缺损 软骨细胞 骨髓细胞 成纤维细胞 细胞培养 聚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