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贵州喀斯特山区花椒林小生境类型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
19
1
作者
廖洪凯
李娟
+2 位作者
龙健
张文娟
刘灵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429-2435,共7页
以贵州西南部典型喀斯特山区花椒林下不同小生境类型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小生境类别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与一般土壤相比,石坑和石沟小生境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基质底物诱导呼吸量增加明显,...
以贵州西南部典型喀斯特山区花椒林下不同小生境类型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小生境类别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与一般土壤相比,石坑和石沟小生境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基质底物诱导呼吸量增加明显,并体现出良好的正向累积效应,而石洞、石缝和石槽则相反;土壤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例变幅范围在12.61%-15.73%之间,以石槽最高,石沟次之,一般土壤最低;不同小生境类型下,土壤团聚体均以大团聚体为主,〈0.25mm粒级团聚体含量极为低下,不足5%。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基质诱导呼吸作用最重要的因素是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次之,其通径系数分别可达1.530和0.869。总体上,花椒林下小生境可划分沟坑型、一般土及槽缝型三类,与槽缝型相比,沟坑型生境类型土壤有机碳、底物诱导呼吸、全氮、碱解氮、活性有机碳分别可高出73.38%、110.26%、37.01%、44.44%和59.73%。沟坑型小生境对喀斯特山区生态恢复及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小生境
花椒林
土壤有机碳
基质诱导呼吸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半干旱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的微生物量属性
被引量:
7
2
作者
文倩
李培培
+1 位作者
林启美
李青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7403-7410,共8页
团聚体是土壤基本结构单元,是土壤质量和肥力的基础,研究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不同团聚体的生物学属性,有助于深入了解土壤肥力本质,以及不同土壤肥力差异的根本原因。采集半干旱地区林地、旱地、灌溉耕地和草地4种土壤利用类型的表...
团聚体是土壤基本结构单元,是土壤质量和肥力的基础,研究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不同团聚体的生物学属性,有助于深入了解土壤肥力本质,以及不同土壤肥力差异的根本原因。采集半干旱地区林地、旱地、灌溉耕地和草地4种土壤利用类型的表层土壤,用干筛法获得6级团聚体,测定微生物量碳(MBC)、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基础呼吸速率(BR)和基质诱导呼吸量(SIR)等指标。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ATP浓度在7.79—9.26μmol ATP/g Cmic,灌溉耕地最高、林地最低;微生物代谢熵(q CO2)和SIR分别为0.35—0.69μL CO2g-1Cmicd-1和88.7—132.2μg CO2g-1d-1,灌溉耕地最高、旱地最低。土壤团聚体的微生物量ATP浓度在6.54—9.32μmol/g Cmic之间,平均值为8.22μmol/g Cmic;q CO2和SIR分别为0.29—0.71μL/g Cmic和64—120μg CO2/g土,大团聚体含量总体上高于小团聚体,可能暗示不同团聚体土壤微生物群落活性及生理状态存在差异。土壤ATP含量、SIR和q CO2与微生物量碳呈显著相关性(r=0.929、0.865、0.885,P<0.01),SIR和BR之间也有存在较高的相关性(r=0.828、P<0.01),说明尽管各级团聚体微生物学属性的绝对值存在很大的差异,但相互关系并未随团聚体大小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ATP
基
础
呼吸
速率
基质诱导呼吸
微生物量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与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
12
3
作者
吴晓晨
李忠佩
+1 位作者
张桃林
车玉萍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4-599,共6页
土壤微生物及其活性是指示土壤增肥过程和土壤环境变化的灵敏指标。本文研究了红壤荒地开垦为水田后不同施肥制度定位施肥16年后水稻土的微生物生物量与活性特征,结果表明:经16年水稻耕植,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和活性还处...
土壤微生物及其活性是指示土壤增肥过程和土壤环境变化的灵敏指标。本文研究了红壤荒地开垦为水田后不同施肥制度定位施肥16年后水稻土的微生物生物量与活性特征,结果表明:经16年水稻耕植,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和活性还处于较低水平。施肥制度显著影响了水稻土的微生物生物量C和基质诱导呼吸,但对基础呼吸的影响还不明显。只施用N、K肥对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活性没有显著效果,在不施肥或施用化肥的基础上配合有机循环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代谢活性和微生物呼吸的温度敏感性,N、P、K肥配合有机循环的施肥制度对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代谢活性的作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性水稻土
微生物生物量碳
基质诱导呼吸
温度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贵州喀斯特山区花椒林小生境类型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
19
1
作者
廖洪凯
李娟
龙健
张文娟
刘灵飞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山地环境重点实验室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429-2435,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1160
31360121)
+2 种基金
贵州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黔财教[2011]231号)
贵州师范大学资助博士研究项目
贵州省科技厅-贵州师范大学联合基金项目(黔科合J字LKS[2012]25号)
文摘
以贵州西南部典型喀斯特山区花椒林下不同小生境类型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小生境类别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与一般土壤相比,石坑和石沟小生境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基质底物诱导呼吸量增加明显,并体现出良好的正向累积效应,而石洞、石缝和石槽则相反;土壤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例变幅范围在12.61%-15.73%之间,以石槽最高,石沟次之,一般土壤最低;不同小生境类型下,土壤团聚体均以大团聚体为主,〈0.25mm粒级团聚体含量极为低下,不足5%。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基质诱导呼吸作用最重要的因素是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次之,其通径系数分别可达1.530和0.869。总体上,花椒林下小生境可划分沟坑型、一般土及槽缝型三类,与槽缝型相比,沟坑型生境类型土壤有机碳、底物诱导呼吸、全氮、碱解氮、活性有机碳分别可高出73.38%、110.26%、37.01%、44.44%和59.73%。沟坑型小生境对喀斯特山区生态恢复及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
喀斯特小生境
花椒林
土壤有机碳
基质诱导呼吸
冗余分析
Keywords
Karst microhabitat
Chinese prickly ash
soil organic carbon
substrate-induced respiration
分类号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半干旱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的微生物量属性
被引量:
7
2
作者
文倩
李培培
林启美
李青松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和环境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7403-7410,共8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2AA2Z4221)
国家"十五"科技公关计划项目(2001BA508B12)
文摘
团聚体是土壤基本结构单元,是土壤质量和肥力的基础,研究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不同团聚体的生物学属性,有助于深入了解土壤肥力本质,以及不同土壤肥力差异的根本原因。采集半干旱地区林地、旱地、灌溉耕地和草地4种土壤利用类型的表层土壤,用干筛法获得6级团聚体,测定微生物量碳(MBC)、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基础呼吸速率(BR)和基质诱导呼吸量(SIR)等指标。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ATP浓度在7.79—9.26μmol ATP/g Cmic,灌溉耕地最高、林地最低;微生物代谢熵(q CO2)和SIR分别为0.35—0.69μL CO2g-1Cmicd-1和88.7—132.2μg CO2g-1d-1,灌溉耕地最高、旱地最低。土壤团聚体的微生物量ATP浓度在6.54—9.32μmol/g Cmic之间,平均值为8.22μmol/g Cmic;q CO2和SIR分别为0.29—0.71μL/g Cmic和64—120μg CO2/g土,大团聚体含量总体上高于小团聚体,可能暗示不同团聚体土壤微生物群落活性及生理状态存在差异。土壤ATP含量、SIR和q CO2与微生物量碳呈显著相关性(r=0.929、0.865、0.885,P<0.01),SIR和BR之间也有存在较高的相关性(r=0.828、P<0.01),说明尽管各级团聚体微生物学属性的绝对值存在很大的差异,但相互关系并未随团聚体大小而变化。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ATP
基
础
呼吸
速率
基质诱导呼吸
微生物量碳
Keywords
Soil aggregates
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
Basic respiration
Substrate-induced respiration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分类号
S154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与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
12
3
作者
吴晓晨
李忠佩
张桃林
车玉萍
机构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4-599,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7CB109301)资助
文摘
土壤微生物及其活性是指示土壤增肥过程和土壤环境变化的灵敏指标。本文研究了红壤荒地开垦为水田后不同施肥制度定位施肥16年后水稻土的微生物生物量与活性特征,结果表明:经16年水稻耕植,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和活性还处于较低水平。施肥制度显著影响了水稻土的微生物生物量C和基质诱导呼吸,但对基础呼吸的影响还不明显。只施用N、K肥对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活性没有显著效果,在不施肥或施用化肥的基础上配合有机循环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代谢活性和微生物呼吸的温度敏感性,N、P、K肥配合有机循环的施肥制度对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代谢活性的作用最好。
关键词
红壤性水稻土
微生物生物量碳
基质诱导呼吸
温度敏感性
Keywords
Red paddy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Substrate-induced respiration,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分类号
S154.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贵州喀斯特山区花椒林小生境类型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
廖洪凯
李娟
龙健
张文娟
刘灵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半干旱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的微生物量属性
文倩
李培培
林启美
李青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与活性的影响
吴晓晨
李忠佩
张桃林
车玉萍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