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位干涉仪的基线优化与高效解模糊算法
1
作者 丁禄山 舒汀 何劲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26,共6页
相位干涉仪作为一种重要的测向体制,被广泛应用于雷达和电子战领域。针对干涉仪的相位模糊问题,文中基于相位样本空间理论开展研究,从双基线相位干涉仪出发,分析并揭示了解相位模糊的物理本质和内在机理,建立了干涉仪正确解模糊区间的... 相位干涉仪作为一种重要的测向体制,被广泛应用于雷达和电子战领域。针对干涉仪的相位模糊问题,文中基于相位样本空间理论开展研究,从双基线相位干涉仪出发,分析并揭示了解相位模糊的物理本质和内在机理,建立了干涉仪正确解模糊区间的通用理论模型,进一步推导了多基线干涉仪的正确解模糊概率公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线优化与高效解模糊算法,在放宽阵型约束的同时,通过选择不同工作频段的最佳基线组合,并充分利用正确解模糊的理论区间,实现了干涉仪解模糊性能的显著提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证明,文中所提算法不仅降低了对阵型配置的约束,扩展了算法的适用范围,且运算复杂度较低,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干涉仪 解模糊 基线优化 测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析SAR系统基线优化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卢红喜 刘宏伟 +3 位作者 罗涛 索志勇 纠博 保铮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19-925,共7页
自然场景3维影像重构是层析合成孔径雷达(Tomo SAR)的重要应用。传统方法在沿高程维进行层析处理时,均通过对等距线阵模型进行加权的方式,以主瓣展宽为代价来抑制方向图旁瓣水平。针对该问题,该文建立一种基于非等距线阵的峰值旁瓣比极... 自然场景3维影像重构是层析合成孔径雷达(Tomo SAR)的重要应用。传统方法在沿高程维进行层析处理时,均通过对等距线阵模型进行加权的方式,以主瓣展宽为代价来抑制方向图旁瓣水平。针对该问题,该文建立一种基于非等距线阵的峰值旁瓣比极小极大优化模型,即在约束主瓣宽度一定的情况下,通过阵元位置的优化配置来获取观测场景视角范围内任意指向的最优旁瓣水平;提出一种目标函数离散栅格化方法,进而采用序列二次规划(SQP)方法并结合差分进化算法特有的全局记忆能力,以获取最优阵元配置方案。对Pol SARpro全极化层析SAR仿真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应用于自然场景的3维影像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合成孔径雷达 基线优化设计 极小极大最优化 序列二次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测绘用三天线机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被引量:2
3
作者 彭海良 王彦平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0-74,78,共6页
回顾了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重复飞行机载L-SAR干涉系统和机载X波段双天线干涉SAR系统的研制和试验,阐述了利用收发天线分置结构拓展干涉基线长度的方法。在采用三天线的收发天线分置结构机载干涉SAR的基础上,构建三天线的双基线机载... 回顾了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重复飞行机载L-SAR干涉系统和机载X波段双天线干涉SAR系统的研制和试验,阐述了利用收发天线分置结构拓展干涉基线长度的方法。在采用三天线的收发天线分置结构机载干涉SAR的基础上,构建三天线的双基线机载干涉SAR,并就其基线精密动态测量和基线优化设计两个关键技术以及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三天线构成的双基线机载干涉SAR是改进相位展开过程、提高高程测量精度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干涉SAR 三天线干涉SAR 基线干涉SAR 基线动态测量 基线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块式平面光电侦察成像系统发展概述 被引量:6
4
作者 余恭敏 晋利兵 +2 位作者 周峰 童锡良 陈世平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2018年第5期1-9,共9页
基于光子集成回路的干涉成像系统体积小、质量轻、功耗小、易于加工测试,且系统分辨率不受单个透镜口径尺寸的限制,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文章首先简述了分块式平面光电侦察成像系统(SPIDER)的基本原理与组成,并对SPIDER的发展状况进行... 基于光子集成回路的干涉成像系统体积小、质量轻、功耗小、易于加工测试,且系统分辨率不受单个透镜口径尺寸的限制,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文章首先简述了分块式平面光电侦察成像系统(SPIDER)的基本原理与组成,并对SPIDER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概述,详细分析了各阶段光子集成回路布局、功能变化;分析与总结了SPIDER的关键技术;最后,对该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分析表明:SPIDER正朝着基线更长、大规模低功耗高集成度、宽谱段成像方向发展,应用前景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成像 光子集成回路 阵列波导光栅 基线优化 航天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a cavity-backed spiral antenna for use in 6-12 GHz band
5
作者 Gyoo-Soo Chae Joong-Soo Lim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7期1838-1843,共6页
Th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a self-complementary two-arm Archimedean spiral antenna backed by an absorptive cavity were presented. Parametric studies on the proposed antenna structure were carried out by using CST ... Th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a self-complementary two-arm Archimedean spiral antenna backed by an absorptive cavity were presented. Parametric studies on the proposed antenna structure were carried out by using CST MW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er choice of spiral turns and cavity depth can miniaturize the dimensions of the cavity-backed spiral antenna presented here. According to simulation results, prototype antennas operating in the 6 12 GHz band are fabricated and the dimension of the proposed cavity-backed spiral antenna is 22 mm (diameter)×15 mm (heigh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antenna was measur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t is shown tha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and the suggested antenna is good enough to adapt for various wideband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vity-backed spiral antenna MINIATURIZATION balanced structure wideband balu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