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9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伦贝尔地区孕妇基础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孕中期血脂代谢及妊娠期糖尿病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丁丽萍 宋黎刚 +4 位作者 李一鑫 刘子琪 周明爽 周菲 张雪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8期200-203,共4页
目的探讨呼伦贝尔地区孕妇基础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孕中期血脂代谢及妊娠期糖尿病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孕妇7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测定基础25-羟维生素D水平,根据测定结果分为维生... 目的探讨呼伦贝尔地区孕妇基础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孕中期血脂代谢及妊娠期糖尿病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孕妇7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测定基础25-羟维生素D水平,根据测定结果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维生素D不足组和维生素D充足组。于孕中期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采用血糖测定仪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水平;对孕妇进行随访,记录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呼伦贝尔孕妇基础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孕中期血脂水平、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792例呼伦贝尔孕妇中维生素D缺乏组231例,维生素D不足组412例,维生素D充足组149例。三组TC及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组TG和LDL-C、FPG、2h PG水平均高于维生素D不足组和维生素D充足组(P<0.05);入组孕妇随访过程中确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75例,占8.84%,且患者均为维生素D缺乏孕妇。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孕妇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TG和LDL-C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与TC及HDL-C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呼伦贝尔地区孕妇基础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孕中期血脂代谢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存在相关性,应采取有效措施干预,改善孕妇糖脂代谢,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地区 基础25-羟维生素d 孕中期 血脂代谢 妊娠期糖尿病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羟基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老年人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马媛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9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25-羟基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与老年人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10月于北京市大兴区旧宫医院行骨质疏松筛查的老年人54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25(OH)D、PTH检测及骨密度检查,并根据骨密度检测... 目的:探讨25-羟基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与老年人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10月于北京市大兴区旧宫医院行骨质疏松筛查的老年人54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25(OH)D、PTH检测及骨密度检查,并根据骨密度检测结果分为骨密度正常组(n=211,T>-1)、低骨密度组(n=252,-2.5≤T≤-1)、骨质疏松组(n=83,T<-2.5)。比较三组25-(OH)D、PTH水平,分析25-(OH)D、PTH水平与老年人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三组25-(OH)D水平比较,骨密度正常组>低骨密度组>骨质疏松组(P<0.05);三组PTH水平比较,骨密度正常组<低骨密度组<骨质疏松组(P<0.05)。25-(OH)D水平与老年人骨密度呈正相关,PTH水平与老年人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25-(OH)D水平与老年人骨密度呈正相关,PTH水平与老年人骨密度呈负相关,针对老年人群筛查25-(OH)D、PTH水平有助于早期评估骨密度状态,为临床制定骨质疏松预防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维生素d 甲状旁腺激素 老年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羟维生素D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酮症的影响
3
作者 冯艳伟 袁同勤 +2 位作者 潘静静 杨晨 申金付 《安徽医学》 2025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 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酮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在临泉县人民医院内分泌二科住院的229例初诊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合并酮症,分为酮症组(n=53)、非酮症组(n=176),... 目的 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酮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在临泉县人民医院内分泌二科住院的229例初诊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合并酮症,分为酮症组(n=53)、非酮症组(n=176),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25(OH)D水平。按照血清25(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n=94)、维生素D不足组(n=87)和维生素D充足组(n=48),比较不同组间酮症发生率及一般临床资料的差异。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25(OH)D与酮症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酮症组血清25(OH)D低于非酮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维生素D充足组酮症发生率低于维生素D不足组及维生素D缺乏组,维生素D不足组酮症发生率低于维生素D缺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初诊T2DM患者酮症的患病风险与25(OH)D水平呈负相关(OR=0.828,95%CI:0.784~0.947,P=0.003)。从维生素D充足组至维生素D缺乏组酮症患病风险呈递增趋势,校正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影响因素后,与维生素D充足组相比,维生素D不足组酮症患病风险增加2.310倍(OR=2.310,95%CI:0.734~7.270),维生素D缺乏组酮症患病风险增加4.119倍(OR=4.119,95%CI:1.351~12.599)。结论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25(OH)D水平与酮症患病风险呈负相关,为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维生素d 2型糖尿病 酮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衍生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维生素D和25-羟基维生素D
4
作者 刘宇 谢继辉 +3 位作者 章萍萍 周迪 赵维克 张居舟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8-236,共9页
动物源性食品是人体摄入维生素D和25-羟基维生素D的重要食物来源。目前我国相关标准限于维生素D的含量测定,使用非衍生化方法进行检测。本研究以4-苯基-1,2,4-三唑啉-3,5-二酮(PTAD)作为衍生试剂,通过Diels-Alder反应,在维生素D和25-羟... 动物源性食品是人体摄入维生素D和25-羟基维生素D的重要食物来源。目前我国相关标准限于维生素D的含量测定,使用非衍生化方法进行检测。本研究以4-苯基-1,2,4-三唑啉-3,5-二酮(PTAD)作为衍生试剂,通过Diels-Alder反应,在维生素D和25-羟基维生素D上引入易电离基团,提高离子化效率,建立了衍生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维生素D和25-羟基维生素D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对衍生化条件、样品前处理条件、色谱分离条件和质谱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乙腈溶剂中,目标化合物与衍生试剂PTAD质量比为1∶10000的条件下,衍生反应充分;衍生反应1 h后达到稳定;相较于Silica和C 18固相萃取(SPE)柱,HLB SPE柱对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更高,同时可有效降低基质效应的影响;在水-甲醇流动相体系中添加5 mmol/L甲胺,可显著提升目标化合物的检测灵敏度。样品经过均质,加入同位素内标,碱液皂化,萃取浓缩,固相萃取柱净化和化学衍生,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 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上,以0.1%甲酸-5 mmol/L甲胺水溶液和0.1%甲酸-5 mmol/L甲胺甲醇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析物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ESI+)下进行多反应监测(MRM)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维生素D和25-羟基维生素D在0.2~50μg/L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5~0.9999,方法检出限为0.018~0.066μg/kg,方法定量限为0.06~0.22μg/kg,在0.20、1.0、5.0μg/kg 3个加标水平下,加标回收率为92.6%~99.4%,相对标准偏差为3.6%~6.2%。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维生素D和25-羟基维生素D灵敏、准确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 维生素d 25-维生素d 衍生化反应 4-苯基-1 2 4-三唑啉-3 5-二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早产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不足的影响因素及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关系
5
作者 张敏 杨立 +1 位作者 王文秀 姚秋雨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9期82-86,103,共6页
目的 分析极早产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不足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极早产儿200例。检测患儿出生后2 h内血清25-(OH)D水平,统计血清25-(OH)... 目的 分析极早产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不足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极早产儿200例。检测患儿出生后2 h内血清25-(OH)D水平,统计血清25-(OH)D水平不足发生率,将血清25-(OH)D水平不足极早产儿纳入不足组,血清25-(OH)D水平正常极早产儿纳入正常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不足的影响因素。比较2组出生后28 d内NEC发生率,并比较发生与未发生NEC极早产儿血清25-(OH)D水平。分析血清25-(OH)D水平预测NEC发生的价值。结果 血清25-(OH)D水平不足率为68.50%(137/200)。血清25-(OH)D水平不足组极早产儿母亲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率、妊娠期高血压(GH)发生率高于正常组,产前血清25-(OH)D水平低于正常组(P<0.01);血清25-(OH)D水平不足组极早产儿冬春季出生率[59.12%(81/137)]高于正常组[31.75%(2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亲GDM、GH、产前血清25-(OH)D水平及极早产儿出生季节均为血清25-(OH)D水平不足的影响因素(P<0.01);血清25-(OH)D水平不足组NEC发生率[17.52%(24/137)]高于正常组[4.76%(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NEC极早产儿血清25-(OH)D水平低于未发生NEC极早产儿(P<0.01);血清25-(OH)D水平预测极早产儿发生NEC的曲线下面积为0.850(95%CI:0.792,0.896),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59%、71.10%。结论 极早产儿血清25-(OH)D水平不足的影响因素包括母亲GDM、GH、产前血清25-(OH)D水平及极早产儿出生季节,且血清25-(OH)D水平不足与NEC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早产儿 25-维生素d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高血压 受试者工作特征 曲线下面积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OSTF1、netrin-1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PⅠNP、β-CTX、25-羟维生素D的关系研究
6
作者 陆扬光 李丽娥 +1 位作者 方培婉 于绍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4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破骨细胞刺激因子1(OSTF1)、netrin-1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25-羟维生素D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老年人50例为对照组。检... 目的探讨血清破骨细胞刺激因子1(OSTF1)、netrin-1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25-羟维生素D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老年人5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外周血清OSTF1、netrin-1和PⅠNP、β-CTX、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不同OSTF1分组(OSTF1≥1.84 ng/ml为OSTF1高组,OSTF1<1.84 ng/ml为OSTF1低组,各25例)、不同netrin-1分组(netrin-1≥1.1 ng/ml为netrin-1高组,netrin-1<1.1 ng/ml为netrin-1低组,各25例)患者的PⅠNP、β-CTX、25-羟维生素D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OSTF1(1.51±0.23)ng/ml、netrin-1(0.97±0.15)ng/ml、PⅠNP(45.21±5.33)ng/ml和25-羟维生素D(18.50±3.75)ng/ml低于对照组的(2.17±0.34)、(1.23±0.15)、(60.12±4.83)、(25.31±4.22)ng/ml,而β-CTX(0.63±0.09)ng/ml高于对照组的(0.45±0.05)ng/ml(P<0.05)。OSTF1高组的PⅠNP(48.93±3.53)ng/ml、25-羟维生素D(24.51±2.92)ng/ml均显著高于OSTF1低组的(41.49±3.82)、(12.49±2.47)ng/ml,β-CTX(0.55±0.11)ng/ml低于OSTF1低组的(0.71±0.15)ng/ml(P<0.05);netrin-1高组的PⅠNP(46.90±3.48)ng/ml、25-羟维生素D(24.35±2.67)ng/ml显著高于netrin-1低组的(43.52±3.73)、(12.65±2.58)ng/ml(P<0.05);netrin-1高组的β-CTX水平与netrin-1低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OSTF1、netrin-1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PⅠNP、β-CTX、25-羟维生素D等骨质疏松标志物有密切关系,临床可进一步探讨各标志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破骨细胞刺激因子1 NETRIN-1 老年骨质疏松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 β-胶原特殊序列 25-维生素d 骨质疏松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抑郁症状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25-羟维生素D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庆丽 朱俊敬 +3 位作者 邵咏 王艳婕 杨明 张瑞岭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1-25,55,共6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伴抑郁症状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5-羟维生素D[25-(OH)D]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DPN伴抑郁症状患者50例设为研究组,DPN未伴有抑郁症状患者32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循环法检测Hcy水平,电化学...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伴抑郁症状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5-羟维生素D[25-(OH)D]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DPN伴抑郁症状患者50例设为研究组,DPN未伴有抑郁症状患者32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循环法检测Hcy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5-(OH)D水平。比较两组患者Hcy、25-(OH)D水平以及研究组不同抑郁程度患者Hcy、25-(OH)D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DPN伴抑郁症状患者的Hcy、25-(OH)D水平与HADM-17评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DPN伴抑郁症状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Hcy水平、HAMD-17评分高于对照组,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重度抑郁患者Hcy水平高于轻度、中度抑郁患者,25-(OH)D水平低于轻度、中度抑郁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DPN伴抑郁症状患者Hcy水平与HAM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86,P<0.05),25-(OH)D水平与HAMD-17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19,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PN伴抑郁症状患者性别、收缩压、空腹血糖、文化程度、Hcy、25-(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空腹血糖、文化程度、Hcy、25-(OH)D水平是DPN伴抑郁症状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DPN伴抑郁症状患者Hcy水平升高,25-(OH)D水平降低,性别、空腹血糖、文化程度是DPN伴抑郁症状患者抑郁程度的影响因素。Hcy和25-(OH)D表达在评估DPN患者抑郁严重程度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能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生物学信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抑郁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25-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肱指数联合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周换丽 石方方 +2 位作者 甘田 魏滢 孔艳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6期86-89,共4页
目的 探讨踝肱指数(ABI)联合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7月至2021年1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发生下肢血管病变将其分为未病变组(106例)与病变... 目的 探讨踝肱指数(ABI)联合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7月至2021年1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发生下肢血管病变将其分为未病变组(106例)与病变组(73例)。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分析ABI联合血清25(OH)D水平对其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变组年龄、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非病变组,白蛋白、ABI、血清25(OH)D水平低于非病变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843,95%CI:1.250~6.468)、糖化血红蛋白(OR=3.056,95%CI:1.343~6.951)、ABI (OR=2.724,95%CI:1.197~6.196)、血清25(OH)D水平(OR=3.979,95%CI:1.749~9.051)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P<0.05)。ABI、血清25(OH)D水平联合预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曲线下面积高于二者单独预测(P<0.05)。结论 ABI联合血清25(OH)D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临床中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肱指数 25维生素d 2型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早期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妊娠糖尿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杜小婉 吕英华 +1 位作者 杨俊朋 史晓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426-1429,共4页
目的探讨孕早期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和妊娠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体检的560例孕早期(孕5~12周)女性临床病历资料,根据孕24~28+6周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 目的探讨孕早期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和妊娠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体检的560例孕早期(孕5~12周)女性临床病历资料,根据孕24~28+6周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GDM组和对照组。统计孕早期维生素D营养状态与GDM发生率,比较GDM组和对照组孕妇血清25-(OH)D_(3)水平、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孕早期血清25-(OH)D_(3)水平与HOMA-IR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期血清25-(OH)D_(3)水平及HOMA-IR与GDM的关系。结果纳入的560例孕妇中GDM发生率为7.86%,其中孕早期维生素D缺乏者,GDM发生率达到81.82%,孕早期不同维生素D营养状态的孕妇GDM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妇血清25-(OH)D_(3)水平低于对照组,HOMA-IR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血清25-(OH)D_(3)水平与HOMA-IR呈负相关(r=-0.67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血清25-(OH)D_(3)水平低下和HOMA-IR升高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孕早期血清25-(OH)D_(3)水平与HOMA-IR呈负相关,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孕早期维生素D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妊娠期妇女GDM发生风险,妊娠期应适当补充维生素D制剂,以降低GDM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早期 25-维生素d_(3) 胰岛素抵抗 妊娠糖尿病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羟基维生素D与多发性骨髓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罗静 蓝梅 +2 位作者 黄玉葵 周瑞莲 韦丽华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8期112-115,共4页
维生素D(VD)是人体必需的脂溶性类固醇激素,在血液循环中存在的主要形式为25-羟基维生素D,VD与多发性骨髓瘤(MM)的关系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总结MM患者VD缺乏情况、VD对MM疾病分期和进展的影响、V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MM的发病风险的相关性... 维生素D(VD)是人体必需的脂溶性类固醇激素,在血液循环中存在的主要形式为25-羟基维生素D,VD与多发性骨髓瘤(MM)的关系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总结MM患者VD缺乏情况、VD对MM疾病分期和进展的影响、V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MM的发病风险的相关性、VD缺乏与MM骨病和周围神经病变以及VD协同抗MM药物治疗并降低MM细胞耐药性等问题,以期为MM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维生素d 25-维生素d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 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观察
11
作者 康绍涛 胡鑫 +2 位作者 袁涛 韩媛媛 张丽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2期67-70,共4页
目的观察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变化,并分析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经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313例进入研... 目的观察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变化,并分析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经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313例进入研究,根据是否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分为导管感染组96例和无导管感染组217例。比较两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对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预测效能。结果导管感染组、无导管感染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19.7(13.2,30.9)、28.8(19.8,41.1)nmol/L,导管感染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低于无导管感染组(P<0.05)。导管感染组25-羟基维生素D缺乏(<30 nmol/L)70例(72.92%)、不足(30~50 nmol/L)22例(22.92%)、正常(>50 nmol/L)4例(4.17%),无导管感染组分别为116例(53.46%)、72例(33.18%)、29例(13.36%),导管感染组25-羟基维生素D缺乏患者比例高于无导管感染组,25-羟基维生素D正常患者比例低于无导管感染组(P均<0.05)。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预测患者发生导管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5(95%CI 0.638~0.772)。结论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降低,25-羟基维生素D缺乏可能增加导管感染风险;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检测对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感染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 25-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癌风险与血浆25-羟基维生素D和维生素D结合蛋白的关系
12
作者 关昊 李宗禹 +1 位作者 赖婧玥 马建仓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0期1135-1138,共4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风险与血浆25-羟基维生素D[25(OH)D]和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3年9月诊治的甲状腺癌患者102例为恶性组,并选择同期诊治的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102例为良性组,分析发生甲状腺癌风险的危...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风险与血浆25-羟基维生素D[25(OH)D]和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3年9月诊治的甲状腺癌患者102例为恶性组,并选择同期诊治的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102例为良性组,分析发生甲状腺癌风险的危险因素,以及血浆25(OH)D、VDBP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与良性组比较,恶性组血浆25(OH)D、VDBP更低(P<0.05),恶性组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尿碘/肌酐值更高(P<0.05),恶性组其余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组别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经二元Logisic回归分析,高25(OH)D、高VDBP是发生甲状腺癌风险的保护因素(P<0.05),高FT4、高尿碘/肌酐值是发生甲状腺癌风险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得出,血浆25(OH)D、VDBP、二者联合诊断甲状腺癌的AUC分别为0.840、0.811、0.862,敏感度分别为91.2%、93.1%、87.3%,特异度分别为66.7%、60.8%、86.3%。结论发生甲状腺癌风险和血浆25(OH)D、VDBP降低,血清FT4、尿碘/肌酐值升高有关,血浆25(OH)D、VDBP联合对甲状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甲状腺结节 25-维生素d 维生素d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析患者25-羟维生素D_(3)与慢性肾脏病相关性瘙痒的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纪博凡 陈晶晶 +2 位作者 麻雪洁 张晓良 汤日宁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11期807-812,共6页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_(3)[25(OH)D_(3)]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中与慢性肾脏病相关性瘙痒(chronic kidney disease-associated pruritus,CKD-aP)的关系及25(OH)D_(3)...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_(3)[25(OH)D_(3)]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中与慢性肾脏病相关性瘙痒(chronic kidney disease-associated pruritus,CKD-aP)的关系及25(OH)D_(3)水平对透析患者CKD-aP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单中心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MHD、PD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有无CKD-aP分为无瘙痒组、瘙痒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和25(OH)D_(3)水平,根据瘙痒评分进一步将瘙痒组分为轻度瘙痒组和中重度瘙痒组。总人群、MHD、PD患者以瘙痒程度分组比较25(OH)D_(3)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PD患者发生CKD-aP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25(OH)D_(3)在预测透析患者发生CKD-aP中的临床价值。结果共纳入331例患者,其中MHD患者238例,PD患者93例。CKD-aP患病率分别为56.5%、58.4%、51.6%。MHD及PD患者瘙痒组25(OH)D_(3)均低于无瘙痒组(MHD:Z=-3.538,P<0.001;PD:Z=-3.075,P=0.002)。无瘙痒组、轻度瘙痒组、中重度瘙痒组3组25(OH)D_(3)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总人群:H=28.823,P<0.001;MHD:H=25.137,P<0.001;PD:H=12.228,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OR=1.257,95%CI:1.033~1.529,P=0.022)、血磷(OR=2.277,95%CI:1.215~4.268,P=0.010)、甲状旁腺激素(OR=1.002,95%CI:1.000~1.003,P=0.018)、β2-微球蛋白(OR=1.039,95%CI:1.007~1.073,P=0.017)是MHD患者发生CKD-aP的危险因素,血磷(OR=4.613,95%CI:1.354~15.719,P=0.015)、超敏C反应蛋白(OR=1.192,95%CI:1.019~1.395,P=0.028)是PD患者发生CKD-aP的危险因素,25(OH)D_(3)是MHD和PD患者发生CKD-aP的保护因素(MHD:OR=0.937,95%CI:0.901~0.975,P=0.001;PD:OR=0.909,95%CI:0.830~0.995,P=0.038)。ROC曲线显示:当MHD患者25(OH)D_(3)<18.835 ng/ml时,预测患者发生CKD-aP的AUC为0.635;PD患者25(OH)D_(3)<10.545 ng/ml时,预测患者发生CKD-aP的AUC为0.685。结论较低的25(OH)D_(3)在透析患者CKD-aP中起重要作用,25(OH)D_(3)水平在预测透析患者发生CKD-aP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维生素d_(3) 慢性肾脏病相关性瘙痒 维持性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胎和经产围产期奶牛对25-羟基维生素D_(3)营养效应的对比分析
14
作者 邱庆 赵勐 +3 位作者 王典 陈雅坤 赵连生 臧长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13-4323,共11页
【目的】探究不同胎次奶牛对25-羟基维生素D3的机体反应,分析胎次对奶牛生产性能、产后疾病发生率及后代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进而揭示围产期奶牛胎次对25-羟基维生素D3营养效应的具体作用。【方法】选择体况评分一致(3.25)、预产期前21 ... 【目的】探究不同胎次奶牛对25-羟基维生素D3的机体反应,分析胎次对奶牛生产性能、产后疾病发生率及后代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进而揭示围产期奶牛胎次对25-羟基维生素D3营养效应的具体作用。【方法】选择体况评分一致(3.25)、预产期前21 d的健康荷斯坦奶牛26头,按照胎次分配头胎组(胎次=1,n=11)和经产组(胎次≥2,n=15)。试验奶牛饲喂统一饲粮,每日补充3 mg/头25-羟基维生素D3。试验期82 d(第22天为预计产犊日)。记录产犊后奶牛日乳产量,同时采集产犊后0、7、21 d的乳样,用于检测乳成分。于产犊前21、7 d(-21、-7 d),分娩当天(0 d),产犊后7、21 d采集饲料及母牛、后代犊牛血液样品,分别用于检测饲料常规营养成分、血液免疫及抗氧化指标,以及血液骨、胶原代谢相关指标,并检测0、60日龄犊牛的体重和体尺指标。【结果】(1)与头胎奶牛相比,经产奶牛产后7、21 d乳产量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P<0.05),产后7 d非脂乳固体率显著降低(P<0.05)。(2)经产奶牛较头胎奶牛血液中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头胎奶牛相比,在产犊前21和7 d时经产奶牛血液中降钙素(CT)含量显著升高(P<0.05);在产犊7 d时,经产奶牛血液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经产奶牛血液中CT和IgM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在产犊21 d时,经产奶牛血液IgM和TNF-α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3)经产奶牛后代犊牛60日龄时体高极显著高于头胎奶牛后代犊牛(P<0.01)。【结论】头胎和经产围产期奶牛对25-羟基维生素D3的营养效应具有显著差异,围产期添加25-羟基维生素D3可使头胎奶牛血液免疫能力提高;经产奶牛骨、胶原代谢能力增强,同时其后代犊牛60日龄时体高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维生素d3 围产期奶牛 胎次 生产性能 产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中期血清25-羟维生素D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黎自领 钟华丹 刘少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9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孕中期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对于预测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广东省东莞康华医院产科接受检查的20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均在妊娠中期时刻采集静脉血液,离心分离血清,电化学发光... 目的探讨孕中期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对于预测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广东省东莞康华医院产科接受检查的20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均在妊娠中期时刻采集静脉血液,离心分离血清,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25(OH)D含量。根据血清25(OH)D含量分为充足组[血清25(OH)D含量≥75 nmol/L]、适宜组[50 nmol/L≤25(OH)D<75 nmol/L]、不足组[25 nmol/L≤25(OH)D<50 nmol/L]、缺乏组[25(OH)D<25 nmol/L],比较各组GDM发生情况,针对不同血清25(OH)D含量组发生GDM者血糖结果进行分析,并且采取Pearson相关性分析GDM患者血糖异常同血清25(OH)D水平关联。结果2000例孕妇检测出GDM例数为278例,检出率为13.90%;缺乏组与不足组GDM的发生率均高于充足组、适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缺乏组GDM发生率高于不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78例孕妇诊断为GDM,其中143例孕妇有其他高危因素,135例无高危因素。对无高危因素的孕妇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血糖结果,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1 h血糖异常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GTT后2 h,缺乏组与不足组血糖异常比例均高于充足组与适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缺乏组血糖异常比例高于不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中期测定血清25(OH)D可早期预测GD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中期 25-维生素d 妊娠期糖尿病 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5⁃羟基维生素D、血清学因子等对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Nomogram预测模型的构建和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申爽 季忠庶 +1 位作者 张悦 孙伟民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2期63-69,共7页
目的基于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血清学因子等构建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RA-ILD)的Nomogram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0月收治的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RA)220例,根据是否合并间质性肺疾病将... 目的基于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血清学因子等构建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RA-ILD)的Nomogram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0月收治的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RA)220例,根据是否合并间质性肺疾病将其分为RA-ILD组(51例)和单纯RA组(169例)2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相关指标[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抗体(anti-CCP)、抗角蛋白抗体(AKA)、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评分(DAS28)]、25-(OH)D、血清学因子[白细胞介素-33(IL-33)、白细胞介素-35(IL-35)、赖氨酰氧化酶样蛋白-2(LOXL-2)、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水平,分析老年RA患者25-(OH)D与各血清学因子的相关性,探讨老年RA-ILD发生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25-(OH)D及血清学因子构建老年RA-ILD的Nomogram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结果RA-ILD组和单纯RA组RF、DAS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ILD组25-(OH)D、IL-35、KL-6低于单纯RA组,IL-33、LOXL-2、MMP-8高于单纯RA组(P<0.05,P<0.01)。老年RA患者25-(OH)D与IL-35、KL-6呈正相关,与IL-33、LOXL-2、MMP-8呈负相关(P<0.05)。25-(OH)D、IL-35、KL-6、IL-33、LOXL-2、MMP-8、RF和DAS28均为老年RA-ILD发生的影响因素(P<0.01)。在Nomogram预测模型中直接获取各预测因素对应得分,得分之和对应的预测概率即为该老年患者RA-ILD发生的风险概率,该模型对老年RA-ILD发生具有良好预测效能,且具有良好校准度。结论基于25-(OH)D、血清学因子等构建老年RA-ILD发生的Nomogram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较高、校准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合并症 间质性肺疾病 老年人 25-维生素d 类风湿因子 白细胞介素-33 Nomogram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及其受体基因rs2228570 F/f位点多态性与深圳地区子宫内膜异位症遗传易感性分析
17
作者 陈少丽 刘佳 +2 位作者 邹蓉 张燕 刘爱胜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849-855,共7页
目的了解不同临床分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MT)25-羟基维生素D3[25-(OH)VitD3]水平及与糖类抗原-125(CA125)和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及维生素D受体基因(VDR)rs2228570 F/f位点多态性,探讨其与深圳地区EMT遗传易感性。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1... 目的了解不同临床分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MT)25-羟基维生素D3[25-(OH)VitD3]水平及与糖类抗原-125(CA125)和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及维生素D受体基因(VDR)rs2228570 F/f位点多态性,探讨其与深圳地区EMT遗传易感性。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在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确诊EMT患者102例(EMT组),年龄19~46岁,平均年龄32.57岁;临床分期Ⅰ期19例,年龄19~40岁,平均年龄30.25岁;Ⅱ期27例,年龄19~42岁,平均年龄31.05岁;Ⅲ期35例,年龄20~44岁,平均年龄31.82岁;Ⅳ期21例,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33.91岁。同期非EMT患者78例(对照组),年龄18~48岁,平均年龄31.82岁。分别检测25-(OH)VitD3、CA125、白细胞介素6(IL-6)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同时分析VDR rs2228570 F/f位点多态性。结果EMT组25-(OH)VitD3和IFN-γ水平[(11.38±3.37)ng/mL、(14.90±3.65)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8.86±1.41)ng/mL、(20.99±2.10)pg/mL],而CA125和IL-6水平[(36.08±12.49)U/mL和(27.00±10.82)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7.70±2.52)U/mL和(13.37±1.6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T组25-(OH)VitD3和IFN-γ水平Ⅳ期<Ⅲ期<Ⅱ期<Ⅰ期,而CA125和IL-6水平Ⅳ期>Ⅲ期>Ⅱ期>Ⅰ期,不同临床分期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经相关分析,EMT组25-(OH)VitD3与CA125、IL-6水平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而与IFN-γ水平呈正相关(r=-0.6773,-0.6836、-0.7481、0.6951,P<0.05);EMT组ff基因型和f等位基因频率(61.76%和72.06%)明显高于对照组(17.95%和26.28%),而FF基因型和F等位基因频率(17.65%和27.94%)明显低于对照组(65.38%和7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f基因型频率(20.59%vs 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临床分期EMT患者VDR rs2228570 F/f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因型EMT患者25-(OH)VitD3水平存在差异(P<0.05),其中ff基因型25-(OH)VitD3水平[(9.30±2.15)ng/mL]明显低于Ff和FF基因型[(14.59±1.56)ng/mL、(15.14±1.8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F与Ff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T患者25-(OH)VitD3水平明显降低,且与CA125、IL-6、IFN-γ水平及临床分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同时VDR rs2228570 F/f位点分布呈多态性,其中ff基因型EMT患者25-(OH)VitD3水平更低,可能是导致深圳地区EMT发病的危险易感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维生素d3 维生素d受体 基因多态性 子宫内膜异位症 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羟维生素D、血清钙、血清磷及D-二聚体水平预测产后出血的价值分析
18
作者 景静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1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血清钙、血清磷、D-二聚体水平预测产后出血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6月淄博市高青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192例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产后出血分为未出血组(n=161)和出血组(n=31)。...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血清钙、血清磷、D-二聚体水平预测产后出血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6月淄博市高青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192例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产后出血分为未出血组(n=161)和出血组(n=31)。检测两组25-羟维生素D、血清钙、血清磷、D-二聚体水平。结果:两组血清磷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未出血组,血清钙、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于未出血组(P<0.05)。两组血清磷降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血组D-二聚体升高率、血清钙降低率和25-羟维生素D缺乏率均低于出血组(P<0.05)。D-二聚体、25-羟维生素D、血清钙和血清磷预测产妇产后出血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2、0.812、0.721、0.573,D-二聚体、25-羟维生素D和血清钙均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血清磷的预测价值一般。结论:25-羟维生素D、血清钙、D-二聚体水平预测产后出血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25-维生素d 血清磷 血清钙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因素对昆明地区人群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
19
作者 胡廷欢 陈丽琼 +1 位作者 贾敏 杨建义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0期25-27,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高原因素对昆明地区人群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4月至2023年7月在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000例昆明地区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其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对比不同性别、年龄段以... 目的:分析探讨高原因素对昆明地区人群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4月至2023年7月在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000例昆明地区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其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对比不同性别、年龄段以及不同体检季节居民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结果:2000名受试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28.57±3.71)nmol/L,维生素D缺乏与维生素D不足者合计占比为73.35%;不同年龄段受试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受试者以及春、夏、秋季节体检的受试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显著高于女性与冬季受试者(P<0.05)。结论:高原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体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但昆明地区人群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整体仍偏低,维生素D缺乏与维生素D不足人群占比较高,季节、性别与维生素D缺乏情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昆明 血清25-维生素d 季节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胎龄<32周双胎早产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的表达特点及患儿预后情况
20
作者 张娟 董丽滨 张宇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分析早产儿双胞胎(胎龄<32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的表达特征。方法选取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新生儿中的100例双胞胎早产儿接受研究,并按“胎龄大小”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 目的分析早产儿双胞胎(胎龄<32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的表达特征。方法选取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新生儿中的100例双胞胎早产儿接受研究,并按“胎龄大小”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纳入50例胎龄≥32周,观察组纳入50例胎龄<32周,对两组进行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检测,并比较两组检测结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25-羟基维生素D[(19.32±6.91)nmol/L]、维生素A[(358.71±116.02)nmol/L]、维生素E[(450.25±174.25)nmol/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胎儿生长受限(FGR)、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疾病之间的发病率,与对照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羟基维生素D缺乏患者的RDS和FGR较非维生素D缺乏的患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龄<32周双胎早产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维生素A和维生素E相对较低,且更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在生活中需加强管理及干预,通过合理补充维生素达到改善预后效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龄 25-维生素d 维生素A 维生素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