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震下基础隔震结构软碰撞防护研究
1
作者 金建敏 刘彦辉 +1 位作者 陈鹏 周惠蒙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5-174,共10页
针对基础隔震结构在超罕遇地震的强震作用下隔震层位移超限问题,采用已有弹性软碰撞防护装置和所研发的弹塑性软碰撞防护装置。考虑上部结构非线性,建立设置两类软碰撞防护装置的基础隔震结构模型,进行不同地震设防水准地震作用下设置... 针对基础隔震结构在超罕遇地震的强震作用下隔震层位移超限问题,采用已有弹性软碰撞防护装置和所研发的弹塑性软碰撞防护装置。考虑上部结构非线性,建立设置两类软碰撞防护装置的基础隔震结构模型,进行不同地震设防水准地震作用下设置两类软碰撞防护装置的基础隔震结构的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不同防护距离、不同力学性能参数的弹性及弹塑性软碰撞防护装置对隔震层限位效果及上部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罕遇地震的强震作用下,两类软碰撞防护装置均可起到限制隔震层位移的作用;与仅能为隔震层附加刚度的弹性软碰撞装置相比较,能够为隔震层同时附加刚度和阻尼力的弹塑性软碰撞防护装置,隔震层限位效果和上部结构层间位移角响应控制效果均较优。合理设置弹性及弹塑性软碰撞防护装置,在将隔震层位移限制在规范限值以内的同时,上部结构最大加速度可限制在地震波输入峰值50%以下,确保基础隔震结构发挥正常的隔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结构 层位移 软碰撞防护 限位效果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力过程的多层基础隔震结构超烈度地震易损性分析
2
作者 陈芹静 潘文 +3 位作者 双超 龙雨欣 苏何先 肖俊才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38-345,共8页
近年来,隔震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其在多层建筑中得到广泛认可与应用,但研究表明,多层隔震建筑在超烈度地震作用下仍面临破坏甚至倒塌的风险。为此,对多层基础隔震结构进行基于动力过程的超烈度地震易损性分析。首先,基于动力方程及等效线... 近年来,隔震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其在多层建筑中得到广泛认可与应用,但研究表明,多层隔震建筑在超烈度地震作用下仍面临破坏甚至倒塌的风险。为此,对多层基础隔震结构进行基于动力过程的超烈度地震易损性分析。首先,基于动力方程及等效线性化方法构建其分析模型,提出基于变形的损伤指标,定义隔震结构的五个损伤性能状态;随后,对非隔震结构与隔震结构进行非线性动力分析,计算得到两种损伤指标的损伤值;最后,对损伤值进行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推导出了结构发生各级破坏概率的计算公式,从而分别得到两种结构及多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易损性曲线。在此基础上,深入对比了两种结构类型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的损伤指标、破坏模式及损伤超越概率。结果表明,多层基础隔震结构的每一层上部结构及多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在不同地震强度下的抗震性能均显著优于传统结构,特别是采用了多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后,结构各项性能指标均得到了更好的满足。研究成果可为分析多层基础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真实响应、评估其抗倒塌能力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基础隔震结构 多铅芯橡胶支座 增量动力分析法 易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隔震结构附加变化型调谐质量惯容阻尼器的优化设计研究
3
作者 叶昆 杨启帆 陈振明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68-1376,共9页
在强震作用下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层将发生非常大的水平变形。已有研究表明采用在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层附加变化型调谐质量阻尼器(VTMD)的混合控制策略能够有效降低隔震层的水平变形需求,然而该混合控制策略最大的缺陷在于需要很大的调... 在强震作用下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层将发生非常大的水平变形。已有研究表明采用在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层附加变化型调谐质量阻尼器(VTMD)的混合控制策略能够有效降低隔震层的水平变形需求,然而该混合控制策略最大的缺陷在于需要很大的调谐质量。考虑到惯容装置具有明显的质量放大效应,本文提出将惯容装置(Inerter)与VTMD中的阻尼器并联,从而形成具有较小调谐质量的变化型调谐质量惯容阻尼器(VTMDI),并将其附加在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层,基于随机振动的分析框架开展了VTMDI参数的优化设计研究。研究表明直接将基础隔震结构的上部结构层间变形作为优化目标的传统优化策略并不经济有效。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两步优化法的优化策略,该优化策略首先确保附加VTMDI的基础隔震结构相对于附加相同阻尼的基础隔震结构具有更优的控制效果;然后确保附加VTMDI的基础隔震结构的上部结构层间变形最小。通过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优化策略都能有效降低隔震层的水平变形和上部结构的层间变形,同时不会导致调谐质量出现过大的运动行程,基于两步优化法的优化策略更为经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结构 惯容 变化型调谐质量阻尼器 随机振动 优化设计 两步优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置负刚度装置的基础隔震结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潇 刘方玲 +1 位作者 胡志祥 王冬花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1031,1083,共12页
在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层设置负刚度装置可调节结构动力特性及抗震性能。针对隔震层设置预压弹簧导致的非线性问题,首先采用泰勒级数展开对力-位移关系进行线性拟合,并对比研究设置预压弹簧纯负刚度元件(PNS)和阻尼负刚度装置(NSD)的基... 在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层设置负刚度装置可调节结构动力特性及抗震性能。针对隔震层设置预压弹簧导致的非线性问题,首先采用泰勒级数展开对力-位移关系进行线性拟合,并对比研究设置预压弹簧纯负刚度元件(PNS)和阻尼负刚度装置(NSD)的基础隔震结构频域响应特性。进一步,利用小波分析对实际近断层地震激励进行时频分析,并采用解析模式分解方法将地震动分解为高频和低频成分,并分别计算高频地震波和低频地震波作用下设置PNS和NSD对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设置负刚度装置的基础隔震结构相比,设置PNS会使得高频激励下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减小,但是低频激励下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会增大;而设置NSD不仅可以大幅降低基础隔震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频响函数峰值,并且能在很宽的频段范围内减小基础隔震结构的位移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结构 负刚度 频响特性 解析模式分解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隔震结构随机地震响应分析的复模态法 被引量:28
5
作者 李创第 黄天立 +2 位作者 李暾 邹万杰 林志兴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2-128,共7页
本文对多自由度基础隔震结构的随机地震响应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首先建立了运动方程 ,然后用第一振型将上部结构展开 ,针对所得方程为非经典阻尼、非对称质量和非对称刚度情况 ,用复模态法解耦 ,获得了以第一振型表示的结构地震响应的... 本文对多自由度基础隔震结构的随机地震响应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首先建立了运动方程 ,然后用第一振型将上部结构展开 ,针对所得方程为非经典阻尼、非对称质量和非对称刚度情况 ,用复模态法解耦 ,获得了以第一振型表示的结构地震响应的解析解 ,对单自由度体系 ,此解即为结构响应的精确解 ,从而建立了两自由度体系在任意非经典阻尼与非对称质量和刚度情况下随机地震响应解析解分析的一般方法。本文方法也可用于带TMD减震结构、无损伤“加层减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结构 复模态法 随机地响应 效果 TMD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频谱特性对基础隔震结构双向地震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潘毅 季晨龙 +1 位作者 卢立恒 韩徐扬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55,共6页
为掌握地震动频谱特性对基础隔震结构双向地震响应的影响,采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峰值速度的比值(PGA/PGV)代表频谱特性,选取9条不同频谱特性的地震波,对铅芯叠层橡胶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双向地震响应非线性时程分析,基于PGA/PGV值的变... 为掌握地震动频谱特性对基础隔震结构双向地震响应的影响,采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峰值速度的比值(PGA/PGV)代表频谱特性,选取9条不同频谱特性的地震波,对铅芯叠层橡胶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双向地震响应非线性时程分析,基于PGA/PGV值的变化来分析地震动频谱特性对基础隔震结构双向地震反应分析结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随PGA/PGV增大,加速度减震率整体上呈增大趋势;隔震层位移、剪力均随PGA/PGV增大而减小,并逐渐终趋于平缓。此外,频谱特性对结构地震响应的的影响,还受结构自振周期的影响,应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结构 频谱特性 时程分析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脉冲地震动对基础隔震结构放大效应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32
7
作者 潘毅 时胜杰 +1 位作者 常志旺 胡思远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16,共9页
为量化分析近断层脉冲地震动对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放大效应,建立多层和高层两个基础隔震结构模型,根据隔震结构基本周期,采用基于能量的脉冲量化识别方法,得到40条脉冲地震动,并剔除其中的主脉冲,产生40条非脉冲地震动。将这80条地震动... 为量化分析近断层脉冲地震动对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放大效应,建立多层和高层两个基础隔震结构模型,根据隔震结构基本周期,采用基于能量的脉冲量化识别方法,得到40条脉冲地震动,并剔除其中的主脉冲,产生40条非脉冲地震动。将这80条地震动分别输入两个隔震结构,量化分析脉冲地震动对其层间位移角、楼层剪力、楼层加速度和隔震层位移的放大效应。结果表明:脉冲地震动作用下基础隔震结构的反应明显大于非脉冲地震动,脉冲地震动对隔震层位移放大系数最大,而楼层加速度放大系数对脉冲地震动比较敏感,呈现出波浪形的变化特征。两个隔震结构所得到的隔震层位移的放大系数平均值约为2.0,层间位移角、楼层剪力、楼层加速度的放大系数平均值约为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 脉冲地 基础隔震结构 放大系数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地震动作用下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能量反应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建强 赵卓 +1 位作者 丁永刚 李大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41-244,共4页
对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能量反应分析,研究了多维地震动、地震烈度和支座摩擦系数对结构能量反应的影响,表明水平双向地震动输入时结构总输入能量明显增大,隔震层滞回耗能比增大,上部结构变形耗能比减小;而竖向地震动的参与使结构... 对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能量反应分析,研究了多维地震动、地震烈度和支座摩擦系数对结构能量反应的影响,表明水平双向地震动输入时结构总输入能量明显增大,隔震层滞回耗能比增大,上部结构变形耗能比减小;而竖向地震动的参与使结构总输入能量略有增大,隔震层滞回耗能比减小,上部结构变形耗能比增大;随着地震动强度的提高,结构的总输入能量显著增大,隔震层滞回耗能比增大,上部结构变形耗能比减小;随着支座摩擦系数的增大,结构的总输入能量明显增大,隔震层滞回耗能比减小,上部结构的变形耗能比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摆 基础隔震结构 多维地 能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非比例阻尼的基础隔震结构非线性反应谱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杜永峰 徐天妮 +2 位作者 包超 陈凯 洪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07-212,共6页
对于基础隔震结构而言,其上部结构和隔震层的阻尼特性截然不同,往往呈现出明显的非比例阻尼特性。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考虑非比例阻尼的隔震结构实用计算方法以便于推广和应用。通过用双自由度振动体系模拟基础隔震结构,在建立运动方程... 对于基础隔震结构而言,其上部结构和隔震层的阻尼特性截然不同,往往呈现出明显的非比例阻尼特性。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考虑非比例阻尼的隔震结构实用计算方法以便于推广和应用。通过用双自由度振动体系模拟基础隔震结构,在建立运动方程时考虑其非比例阻尼效应。通过对该简化模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得到其在近场及远场地震记录作用下考虑非比例阻尼与瑞利阻尼的反应谱,并通过曲线拟合得到了非比例阻尼反应谱和瑞利阻尼反应谱的谱比值与结构自振周期之间的关系式。然后对某实际隔震工程进行地震响应分析,验证所提公式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比例阻尼 反应谱 近远场地记录 基础隔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隔震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Ⅱ):系统实现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杜永峰 郑文智 +1 位作者 李万润 李慧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4-352,共9页
作为保障工程安全和研究结构灾变机理的重要手段,结构健康监测为研究基础隔震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问题提供了技术保证。基于"基础隔震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Ⅰ):系统设计"中的设计方法,研究某超长基础隔震结构健... 作为保障工程安全和研究结构灾变机理的重要手段,结构健康监测为研究基础隔震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问题提供了技术保证。基于"基础隔震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Ⅰ):系统设计"中的设计方法,研究某超长基础隔震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传感器选型与测点布设、数据采集与传输方案及数据库结构设计,并对该系统已获取的监测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基础隔震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协调运行状态良好,能实现其预期功能。基于性能状态评价指标对该结构状态进行评价,表明该基础隔震结构性能状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结构 健康监测系统 支座位移 环境温度 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芯叠层橡胶支座基础隔震结构双向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建强 管品武 姚谦峰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3-137,共5页
本文对铅芯叠层橡胶支座双向耦合恢复力模型进行了改进,采用基础隔震结构动力分析程序DABIS对铅芯叠层橡胶支座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单向及双向地震反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单向和双向地震作用下,基础隔震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和位移反应较... 本文对铅芯叠层橡胶支座双向耦合恢复力模型进行了改进,采用基础隔震结构动力分析程序DABIS对铅芯叠层橡胶支座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单向及双向地震反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单向和双向地震作用下,基础隔震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和位移反应较为接近,但在双向地震作用下,支座的最大位移明显大于单向地震作用时的支座最大位移,因而在确定支座最大位移时应考虑双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芯叠层橡胶支座 恢复力模型 基础隔震结构 双向地反应 DAB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座摩擦系数对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建强 攸青言 +1 位作者 丁永刚 李大望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8-102,共5页
对不同地震烈度作用下的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分析了支座摩擦系数对支座位移、楼层加速度和楼层剪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摩擦摆支座摩擦系数的增大,支座位移逐渐减小,而结构的加速度和楼层剪力逐渐增大;随着地震作用... 对不同地震烈度作用下的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分析了支座摩擦系数对支座位移、楼层加速度和楼层剪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摩擦摆支座摩擦系数的增大,支座位移逐渐减小,而结构的加速度和楼层剪力逐渐增大;随着地震作用强度的提高,摩擦系数对支座位移的影响逐渐增大,而摩擦系数对结构加速度和楼层剪力的影响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结构 摩擦摆 摩擦系数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隔震结构简化模型的振动参数识别 被引量:5
13
作者 杜永峰 张迪 +2 位作者 党育 姚云龙 韩建平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1年第2期53-58,共6页
针对目前隔震工程设计中模型简化方面存在的不足,以隔震体系上部结构层间剪力和隔震层位移这两个主要指标等效为目标函数,用多目标优化算法建立了等代体系刚度及质量的参数识别数字模型,并针对工程设计需要,导出了等代参数的简化计... 针对目前隔震工程设计中模型简化方面存在的不足,以隔震体系上部结构层间剪力和隔震层位移这两个主要指标等效为目标函数,用多目标优化算法建立了等代体系刚度及质量的参数识别数字模型,并针对工程设计需要,导出了等代参数的简化计算表达式。工程实例计算表明,用本文简化模型分析得到的上述两个指标结果与原结构的响应时程曲线基本吻合,时域响应峰值的相对误差小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识别 基础隔震结构 动力学 振动控制 层间剪力 层位移 多目标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隔震结构的能力谱分析方法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云 安宇 梁兴文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2年第1期46-50,共5页
能力谱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对结构性能进行评估的静力弹塑性方法。本文将该方法引入到基础隔震结构性能评估中,并充分考虑了基础隔震结构的特点,对应用中的力学模型、横向水平力分布形式、需求谱建立及评估指标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最... 能力谱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对结构性能进行评估的静力弹塑性方法。本文将该方法引入到基础隔震结构性能评估中,并充分考虑了基础隔震结构的特点,对应用中的力学模型、横向水平力分布形式、需求谱建立及评估指标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一个实际算例,并用时程分析法进行检验,证明该方法有一定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结构 能力谱 需求谱 评估指标 时程分析法 结构性能 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隔震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Ⅰ):系统设计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万润 郑文智 +1 位作者 杜永峰 李慧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4-102,共9页
在医院、教学楼等建筑中广泛采用隔震技术,能降低地震对上部结构的破坏作用。虽然隔震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趋于成熟,但环境及其他荷载对隔震结构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以及震后结构状态评估等问题,仍需建立隔震结构健康... 在医院、教学楼等建筑中广泛采用隔震技术,能降低地震对上部结构的破坏作用。虽然隔震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趋于成熟,但环境及其他荷载对隔震结构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以及震后结构状态评估等问题,仍需建立隔震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对施工、运营期的结构响应进行监测,并对其进行评估与验证。首先,针对基础隔震结构的特点,研究了基础隔震结构的主要监测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基础隔震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要求及原则,根据不同监测对象(整体与局部监测量)给出基础隔震结构传感器布置原则和数据采集系统软硬件设计原则,提出基础隔震结构设计验证与安全评定方法;最后给出基础隔震结构健康监测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结构 结构健康监测 系统设计 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震支座主要参数对基础隔震结构双向地震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潘毅 季晨龙 +1 位作者 韩徐扬 卢立恒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35,共8页
为研究不同场地类型隔震支座主要参数(等效水平刚度Kf、屈服前刚度K1和屈服力Qd)对基础隔震结构双向地震响应的影响,设计Kf、K1或Qd不同的18栋基础隔震结构,基于SAP2000软件,对各隔震结构分别在不同场地类型的4组地震动作用下的双向地... 为研究不同场地类型隔震支座主要参数(等效水平刚度Kf、屈服前刚度K1和屈服力Qd)对基础隔震结构双向地震响应的影响,设计Kf、K1或Qd不同的18栋基础隔震结构,基于SAP2000软件,对各隔震结构分别在不同场地类型的4组地震动作用下的双向地震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隔震支座参数对不同场地类型的基础隔震结构在双向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最大值和基底剪力最大值均有显著影响,但其对基础隔震结构隔震层位移最大值的影响需根据场地类型具体考虑;在Ⅰ、Ⅱ、Ⅲ类场地上,随着Kf、K1和Qd增大,基础隔震结构的加速度最大值和基底剪力最大值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但对隔震层位移最大值的变化影响较小;在Ⅳ类场地上,不同隔震支座参数对隔震层位移最大值的影响较大,且有明显的规律性,即随着Kf、K1、Qd的增大,隔震层的位移峰值迅速减小,最大减幅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结构 支座参数 场地类型 双向地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座滑道半径对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建强 陈磊河 +1 位作者 攸青言 赵卓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2-136,共5页
对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了支座滑道半径对支座位移、楼层加速度和楼层剪力的影响,表明当支座的摩擦系数较小时,随着支座滑道半径的增大,隔震结构的自振周期增大,摩擦摆支座位移逐渐增大,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和楼层剪... 对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了支座滑道半径对支座位移、楼层加速度和楼层剪力的影响,表明当支座的摩擦系数较小时,随着支座滑道半径的增大,隔震结构的自振周期增大,摩擦摆支座位移逐渐增大,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和楼层剪力减小;当支座的摩擦系数较大时,改变支座的滑道半径,调整基础隔震结构周期对支座位移、结构加速度反应和楼层剪力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结构 摩擦摆 滑道半径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隔震结构设置摩擦阻尼器的地震反应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张文芳 程文瀼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9,共9页
研究了采用滑移摩擦阻尼器的基础隔震体系在地震作用下动力反应分析的理论模型和数值方法 ,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及与其它文献方法的结果作了对比分析 ,探讨了摩擦隔震反应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并进一步通过楼面反应谱计算对滑移附加衰减... 研究了采用滑移摩擦阻尼器的基础隔震体系在地震作用下动力反应分析的理论模型和数值方法 ,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及与其它文献方法的结果作了对比分析 ,探讨了摩擦隔震反应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并进一步通过楼面反应谱计算对滑移附加衰减振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该理论模型不论是否产生摩擦滑动 ,均将摩擦隔震层作为结构体系的一个广义计算质点 ,并将摩擦力模型化为速度相关型阻尼力 ,避免了不同摩擦阶段动力方程及其数目的反复转换。研究表明 ,本文方法及结果正确可靠 ,精度满足要求 ;设置摩擦阻尼器 (或滑移支座 )的隔震体系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 ,隔震层最大位移反应也较小 ,而残余位移还需通过有关措施来控制。由于摩擦隔震结构的滑移附加衰减振动使加速度反应的峰值增大 ,引起人们对摩擦隔震性能和效果的某些疑虑 ,本文计算分析指出 ,这种附加振动基本不会影响结构的滑动位移及其它减震特性 ,对楼面设施减震效果的影响也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结构 摩擦阻尼器 反应 滑移 附加振动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相邻建筑物碰撞的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建伟 邹立华 方雷庆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15-219,共5页
基础隔震结构在强震作用下,隔震支座水平位移过大可能导致相邻建筑物发生碰撞。应用接触单元法的非线性Hertz-damp碰撞模型,推导了隔震结构考虑相邻建筑物碰撞的动力方程,研究了碰撞对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的影响,并进行了参数分析。研... 基础隔震结构在强震作用下,隔震支座水平位移过大可能导致相邻建筑物发生碰撞。应用接触单元法的非线性Hertz-damp碰撞模型,推导了隔震结构考虑相邻建筑物碰撞的动力方程,研究了碰撞对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的影响,并进行了参数分析。研究表明:碰撞对基础隔震结构的加速度反应有明显的放大效应,但隔震装置对上部结构仍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结构 相邻建筑物 碰撞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场地多层基础隔震结构振动台试验对比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于旭 朱超 +1 位作者 庄海洋 刘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58-765,共8页
通过开展土-隔震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大型振动台模型对比试验,研究了刚性地基、硬土地基和软夹层地基3种不同地基上多层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特征和基础隔震效果。结果表明:SSI效应对隔震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与地基土性密切相关,当地基... 通过开展土-隔震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大型振动台模型对比试验,研究了刚性地基、硬土地基和软夹层地基3种不同地基上多层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特征和基础隔震效果。结果表明:SSI效应对隔震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与地基土性密切相关,当地基土性由刚变柔时,隔震结构体系的一阶自振频率明显降低,阻尼比也明显增大;不同土性地基上SSI效应对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并不相同,软夹层地基上SSI效应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强度,而硬土地基上考虑SSI效应时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与刚性地基时的地震反应差别较小;不同土性地基上SSI效应对隔震结构基础隔震效率的影响与地基土性、输入地震动的特性和峰值等相关,其中地基土性的影响最为明显,地基土性越软,基础隔震效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结构 振动台模型试验 土-结构相互作用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