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向恢复力模型对基础隔震建筑风振响应的影响
1
作者 周云 周和鸿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8,共12页
为明确MSS、Casciati和Harvey and Gavin这3种常用双向恢复力模型计算基础隔震建筑风振响应的差异,采用3种模型模拟铅芯橡胶支座在水平单向和双向位移下的恢复力,对比试验或有限元结果的差异,采用3种模型对一算例在双向风荷载下隔震层... 为明确MSS、Casciati和Harvey and Gavin这3种常用双向恢复力模型计算基础隔震建筑风振响应的差异,采用3种模型模拟铅芯橡胶支座在水平单向和双向位移下的恢复力,对比试验或有限元结果的差异,采用3种模型对一算例在双向风荷载下隔震层位移、顶点位移和顶点加速度3个指标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3种模型模拟铅芯橡胶支座在单向循环位移、方形和偏置方形位移下恢复力的趋势基本一致;而模拟圆形和偏置圆形位移时,MSS模型双向恢复力形状与有限元结果不同,不能较为准确地模拟支座双向耦合行为,Casciati模型误差稍小于Harvey and Gavin模型。Casciati模型和Harvey and Gavin模型计算风振响应基本一致;对于横风向响应均方根,3种模型差距不大;对于顺风向隔震层位移、顶点位移和顶点加速度均方根,MSS模型稍小,而对于顺、横风向隔震层位移峰值因子,MSS模型稍大;对于顺、横风向顶点加速度峰值因子和双向与单向模型顶点加速度最值比值随风速变化规律,MSS模型与其他模型差异较大。基于双向耦合效应模拟及风振响应指标的差异,建议采用Casciati模型考虑双向恢复力模型对基础隔震建筑风振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建筑 风振响应 双向恢复力模型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上部结构非线性的LRB基础隔震建筑结构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叶昆 符蓉 李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10-316,共7页
以两自由度体系的LRB基础隔震建筑结构为对象,在同时考虑LRB隔震系统以及上部结构非线性的基础上,提出综合利用Fourier级数展开、谐波平衡法以及梯度法对该两自由度体系在简谐地震动激励作用下的稳态响应进行求解的方法。以此为基础通... 以两自由度体系的LRB基础隔震建筑结构为对象,在同时考虑LRB隔震系统以及上部结构非线性的基础上,提出综合利用Fourier级数展开、谐波平衡法以及梯度法对该两自由度体系在简谐地震动激励作用下的稳态响应进行求解的方法。以此为基础通过参数分析对考虑上部结构非线性的LRB基础建筑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并发现:非线性上部结构基底固定时,随着结构延性的增加,结构的耗能能力也随之增加,而且结构自身的频率随之降低,远离发生共振的频率,从而有效地抑制结构延性的快速增加;非线性上部结构自身频率的变化并不会根本改变整个LRB基础隔震建筑结构的频率,由于低频的简谐地震动激励限制非线性上部结构自身的耗能能力,从而导致在激励幅值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上部结构的延性需求急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RB基础隔震建筑结构 简谐激励 动力特性 Fourier级数展开 谐波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隔震建筑非线性动力响应的时程计算方法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海生 王柏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0-52,i005,共4页
应用随机振动等价线性化法和Benc-Wen光滑模型拟合基础隔震系统中隔震层的滞回特性,采用wilson-θ法和线性加速度法直接积分,对基础隔震建筑物的非线性地震动力时程响应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算例计算表明,两种方法拟合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关键词 非线性动力响应 基础隔震建筑 计算方法 WILSON-Θ法 基础系统 建筑 滞回特性 模型拟合 线性化法 随机振动 直接积分 加速度法 时程响应 动力 拟合效果 Wen 计算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效线性的基础隔震建筑的动力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斌 常晓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2000年第4期35-37,共3页
利用随机等效线性化方法 ,本文分析了地震激励下多层隔震建筑结构的动力响应。文中采用的地震波为过滤高斯白噪声 ,上部结构及叠层橡胶隔震器为线弹性 ,铅阻尼器为双线性恢复力模型。对隔震系统线性化后 ,推导了隔震结构的相对位移及绝... 利用随机等效线性化方法 ,本文分析了地震激励下多层隔震建筑结构的动力响应。文中采用的地震波为过滤高斯白噪声 ,上部结构及叠层橡胶隔震器为线弹性 ,铅阻尼器为双线性恢复力模型。对隔震系统线性化后 ,推导了隔震结构的相对位移及绝对加速度的响应统计表达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结构 等效线性 动力响应 基础隔震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由振动响应的基础隔震建筑减震能力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光鑫 魏明宇 +2 位作者 熊峰 宋进 吕洋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9-126,共8页
目前国内外已修建完成了大量隔震建筑,但仅有少量经受了地震检验,绝大部分隔震结构减震能力能否达到设计目标尚存疑问。本文针对基础隔震建筑,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由振动响应的减震能力评估方法。首先,对隔震建筑进行多级幅值初位移自由振... 目前国内外已修建完成了大量隔震建筑,但仅有少量经受了地震检验,绝大部分隔震结构减震能力能否达到设计目标尚存疑问。本文针对基础隔震建筑,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由振动响应的减震能力评估方法。首先,对隔震建筑进行多级幅值初位移自由振动原位试验,获取结构的抗震能力曲线;其次,根据地震反应谱建立地震需求曲面,进而确定隔震结构性能点;最后,根据抗震设计规范计算水平减震系数,直接评估隔震结构的减震能力。与传统基于静力推覆的能力谱法相比,该方法考虑了动力效应,更接近实际情况;且性能点的确定过程无需迭代,操作简便。本文给出了上述评估方法的详细步骤,并以某实际工程为数值算例初步验证了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建筑 能力 评估方法 自由振动响应 水平向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新国际机场航站楼基础隔震设计及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曙光 陆伟东 +1 位作者 刘伟庆 孙臻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60-265,共6页
昆明新国际机场航站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隔震建筑之一。对隔震层的布置方案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建立了航站楼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动力反应分析。对昆明新国际机场航站楼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试验中模型结构的缩比为1/60,隔震层也进行了... 昆明新国际机场航站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隔震建筑之一。对隔震层的布置方案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建立了航站楼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动力反应分析。对昆明新国际机场航站楼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试验中模型结构的缩比为1/60,隔震层也进行了相应的简化布置。试验结果表明,隔震结构的减振效果能达到50%。最后对原型结构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探讨了原型结构在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加速度和位移反应,并与试验结果相对比,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理论与试验证明,昆明新国际机场航站楼隔震机理清晰且隔震效果良好,大跨结构应用基础隔震技术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新国际机场 基础隔震建筑 大跨结构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激励下基础隔震结构的主要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韩建平 王洪涛 +2 位作者 刘云帅 杜永峰 李慧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66-271,共6页
通过对两栋基础隔震建筑在环境激励下的振动测试,运用随机子空间识别法和有理分式多项式法分别识别了结构的模态频率、振型和模态阻尼比。识别结果表明在环境激励下,基础隔震结构的基本频率远大于设计计算多遇地震工况下的基本频率;等... 通过对两栋基础隔震建筑在环境激励下的振动测试,运用随机子空间识别法和有理分式多项式法分别识别了结构的模态频率、振型和模态阻尼比。识别结果表明在环境激励下,基础隔震结构的基本频率远大于设计计算多遇地震工况下的基本频率;等效黏滞阻尼比很小,与未隔震结构的阻尼比相当,可以将基础隔震结构视为经典的比例阻尼系统。进一步以其中一栋为研究对象,以识别的模态参数作为修正基准,采用多目标优化的方法反演了环境激励下隔震层的实际水平等效刚度,结果表明其值为多遇地震下计算刚度取值的10.9倍。最后,基于反演的实际隔震层的水平等效刚度对结构的初始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修正,并对修正后的模型进行了数值分析,分析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的对比表明修正后的模型可以更好地反映基础隔震结构在环境激励下的动力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建筑 动力特性 环境激励 模态参数识别 多目标优化 有限元模型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基础隔震的动力分析法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天德 段碧霞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24-127,148,共4页
近年来,基础隔震的试验研究,已引起许多国家重视,本文从能量和动力分析的角度来探讨摩擦隔震层的力学特性,使隔震层符合房屋结构的减震要求.
关键词 建筑基础 动力分析 结构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隔震支座建筑隔震层位移幅值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谷伟 李艺 +1 位作者 刘斌 楼永林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96-1099,共4页
对橡胶隔震支座建筑采用多质点层间等效剪切模型,通过动力时程分析,研究了影响隔震层位移幅值变化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场地类别,地震烈度,隔震后结构基本周期,隔震层等效阻尼比是影响位移幅值的主要因素,隔震建筑在一类场地上位... 对橡胶隔震支座建筑采用多质点层间等效剪切模型,通过动力时程分析,研究了影响隔震层位移幅值变化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场地类别,地震烈度,隔震后结构基本周期,隔震层等效阻尼比是影响位移幅值的主要因素,隔震建筑在一类场地上位移幅值最小,通过调整隔震层的等效阻尼比可以有效控制位移幅值·建造在一,二和三类场地上的低层和多层规则型橡胶隔震支座建筑,通过对大量动力分析结果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得出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层位移幅值简化计算公式,精度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建筑 夹层橡胶垫 层位移幅值 时程分析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