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配置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卢祖洵 刘军安 +4 位作者 程锦泉 杨德华 彭绩 赵志广 夏挺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950-952,共3页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设置对完成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取描述性方法分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房屋面积、科室布局、仪器设备等基本情况。结果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筑面积平均为300m2左右,科室设置较为合理,基本具...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设置对完成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取描述性方法分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房屋面积、科室布局、仪器设备等基本情况。结果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筑面积平均为300m2左右,科室设置较为合理,基本具备了开展业务所需的仪器设备。结论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基础配置是满足准入标准的,建筑面积、科室设置和设备基本可以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基础配置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学龄人口变动与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基于对江苏省2025—2035年人口变化趋势的预测
2
作者 龚倩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71,共15页
准确预测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合理规划教育资源配置,是推动江苏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运用构建的融入省域人口迁移特点的省域学龄人口预测模型,预估江苏省2025—2035年基础教育各学段学龄人口与在校生规模,基于此测算出相应的校... 准确预测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合理规划教育资源配置,是推动江苏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运用构建的融入省域人口迁移特点的省域学龄人口预测模型,预估江苏省2025—2035年基础教育各学段学龄人口与在校生规模,基于此测算出相应的校舍、师资和经费需求。结果显示:2025年江苏省学龄人口约1282.05万,到2028年下降至约1180.16万,到2035年进一步降至约822.98万;2035年较2022年,全省校舍中幼儿园富余963所、小学富余2261所、初中富余791所、高中富余9所,全省师资中幼儿园专任教师富余4.19万、幼儿园保育员富余1.41万、小学教师富余12.24万、初中教师富余6.34万、高中教师缺少1.41万,全省教育经费中幼儿园富余44亿元、小学富余144.01亿元、初中缺少73.83亿元、高中缺少192.88亿元。对此,应准确把握人口变化趋势,加强前瞻布局,积极构建学前教育资源动态配置体系、推进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化管理、探索普通高中教育内涵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域学龄人口预测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 “三孩”政策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基础设施空间配置效率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唐晓灵 张青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9年第5期122-128,共7页
公共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载体,是支撑经济社会运行和保障民生的重要物质基础。文章在梳理国内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践的基础上,以陕西省为例探究城市基础设施空间配置合理性以及效率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省10个地级市基础设施存在明显的... 公共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载体,是支撑经济社会运行和保障民生的重要物质基础。文章在梳理国内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践的基础上,以陕西省为例探究城市基础设施空间配置合理性以及效率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省10个地级市基础设施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整体呈中心向外围扩散的模式,即关中城市呈现较好发展态势,其中西安市占据"一家独大"的核心地位,城市压力巨大;陕北次之,陕南城市群应加大基础设施力度,以满足城市空间需求。省域层面应合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引导各市经济资源、产业结构优势互补,实现区域与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配置 城市空间 效率 空间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平与效益视角下乡村地区基础教育设施配置初探——以陕西省泾阳县为例 被引量:19
4
作者 蔡辉 王少博 余侃华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3-91,共9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乡村地区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乡村人口快速、持续向城镇转移,与此同时乡村地区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强,尤其是对教育资源的质量需求。本文试图从教育资源的"规模效益"和"...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乡村地区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乡村人口快速、持续向城镇转移,与此同时乡村地区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强,尤其是对教育资源的质量需求。本文试图从教育资源的"规模效益"和"服务半径"两个核心要素入手,结合陕西省泾阳县基础教育设施配置特征,探索以"大社区"为基本单元的基础教育设施配置方法,并提出适合泾阳县乡村地区的中小学配置建议标准,以期对关中地区其他区县乡村地区中小学配置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与效益 乡村地区 大社区 基础教育设施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协调与区域差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与新型城镇化的时空演变 被引量:6
5
作者 蔡文伯 甘雪岩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共9页
在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教育和城镇化之间具有深度持久的互动关系。根据2010—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模型分析二者间的时间序列与空间演变关系。结果显示:在时间序列上,2010~-2017年全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耦... 在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教育和城镇化之间具有深度持久的互动关系。根据2010—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模型分析二者间的时间序列与空间演变关系。结果显示:在时间序列上,2010~-2017年全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稳步提升态势,其中2010—2014年全国各省的协调程度为快速上升期,2014—2017年为平稳上升期;在空间演变上,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度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协调度由东部至西部递减,形成了“东强西弱”的特征。因此,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顺应城镇化发展进程,构建高质量的耦合协调关系;加大中央财政与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基础教育内外空间布局结构,实现长期高位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协调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 新型城镇化 时间序列 空间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视角下的灾后学校重建策略
6
作者 孙刚成 何晓溪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4年第4期18-23,共6页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物质财产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创伤,致使众多学校遭到严重破坏,灾后学校重建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从灾后学校重建的内涵与相关法律依据出发,借鉴国内外不同地区的灾后学校重建先进经验...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物质财产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创伤,致使众多学校遭到严重破坏,灾后学校重建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从灾后学校重建的内涵与相关法律依据出发,借鉴国内外不同地区的灾后学校重建先进经验,可以促进对我国灾后学校重建现存问题的深入理解。根据问题症结,遵循灾后学校重建与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原则与方法,从动力机制、目标机制、约束机制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建立灾后基础教育学校资源配置长效机制,可以有效提升灾后学校恢复重建的效率,并促进灾后学校实现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后学校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 原则 方法 长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城市如何配置基础教育资源——基于纽约、东京、伦敦、新加坡的考察 被引量:9
7
作者 张莹 胡耀宗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27,共12页
全球城市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始终面临学龄人口剧烈变动带来的结构性供给不足,以及居民教育质量需求持续提升的双重挑战。因此,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结构,提升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实现基础教育资源供给的"公平性"和"充... 全球城市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始终面临学龄人口剧烈变动带来的结构性供给不足,以及居民教育质量需求持续提升的双重挑战。因此,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结构,提升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实现基础教育资源供给的"公平性"和"充足性"是政府的长期诉求。本研究选择生师比、班级规模和生均教育经费三个指标,分析纽约、东京、新加坡及伦敦近年来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发现四座全球城市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在逐步提升,其中纽约表现最佳。纽约、东京、新加坡和伦敦提升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水平的政策措施:一是建立学龄人口变动预测机制,适应性调整学校数量与布局;二是分类设立平均班级规模标准,避免因学龄人口变动引发班级规模膨胀;三是依据基础教育各学段的教育教学特征、学校所在区域特征,设定相适应的生师比和教职比,保证教育教学水平;四是重构生均教育经费拨款公式,增加州政府和市政府的财政投入责任,提高教育经费的保障水平。得出如下启示:我国超大城市在应对学龄人口变动和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要尽快完善学龄人口预测机制,依据学龄人口分布调整学校布局;分学段、区域设定校均规模、班均规模、生师比和教职比,锚定配置标准;建立基于学校和学生特征的生均教育经费拨款公式,保证教育经费的稳定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城市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 生师比 班级规模 生均教育经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景观规划在园区设计中的基础性配置作用--以山东(潍坊)公共实训基地中轴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冬冬 《现代园艺》 2021年第24期105-107,共3页
城市的本质为以空间换时间,因空间上的聚集而产生时间上的效率,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可直接参与体验的区域,并且作为评判城市是否友好舒适的直观印象和标准。分析了在传统城乡规划背景下和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一优三高”要求下,景... 城市的本质为以空间换时间,因空间上的聚集而产生时间上的效率,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可直接参与体验的区域,并且作为评判城市是否友好舒适的直观印象和标准。分析了在传统城乡规划背景下和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一优三高”要求下,景观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等专业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通过实际项目的案例分析,论述了景观设计应改变传统的城市公共空间“补丁系统”的思维方式,转而在规划之初与其他专业协同融合渗透,共同建设更加适宜人类居住和工作的城市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规划 公共空间 基础配置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管理研究2024年度发展报告——基于《中小学学校管理》论文转载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9
作者 林清华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39,共5页
通过对2024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转载论文的统计与分析发现,文章来源广泛,《中小学管理》《人民教育》《教学与管理》《中国教育学刊》《教育科学研究》等刊物的转载量名列前茅;以论文第一作者的单位统计,高校占比最... 通过对2024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转载论文的统计与分析发现,文章来源广泛,《中小学管理》《人民教育》《教学与管理》《中国教育学刊》《教育科学研究》等刊物的转载量名列前茅;以论文第一作者的单位统计,高校占比最大,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位列前三;基金项目论文占64.0%,国家级基金项目论文比例下降明显。学校管理研究的热点集中在人口变动背景下的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集团化办学管理体制机制、教育家型校长培养、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课程建设、家校合作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子化 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集团化办学 教育家型校长 课程群 家校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输电线路施工过程管理浅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常学岩 《农村电气化》 2020年第6期80-80,共1页
1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要点分析在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期间,需要采用张拉防线基本技术,该技术适用紧凑型线路,在紧凑型输变电线张拉施工中,应选择适合的设备作为牵引绳和走板,牵引绳一定要符合施工实际需求[1]。高压输电线路由电缆输送机... 1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要点分析在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期间,需要采用张拉防线基本技术,该技术适用紧凑型线路,在紧凑型输变电线张拉施工中,应选择适合的设备作为牵引绳和走板,牵引绳一定要符合施工实际需求[1]。高压输电线路由电缆输送机器和卷扬机提供动力,钢丝作为牵引,因为在铺设工作期间线路单个距离较长,重量较大,所以建设期间会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因此设计期间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考虑线路自重,将全线输送机器和电动导轮作为基础配置,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计算,使用科学化方式组织铺设作业[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输电线路 紧凑型线路 电缆输送机 牵引绳 施工过程管理 基础配置 卷扬机 张拉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未来网络演进的BBU集中化部署方案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婧 杨云 +2 位作者 陈儒 陈一伟 赵沛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93-97,共5页
从机房电源配套、传输组网、网络安全等方面多维度分析集中化部署BBU的方式及规模。结合传输综合业务区,分场景分析目标基站分布情况,建立模型分析分场景的BBU集中化区域划定原则。最后结合传输组网、无线机房选址等,提出集中化机房选... 从机房电源配套、传输组网、网络安全等方面多维度分析集中化部署BBU的方式及规模。结合传输综合业务区,分场景分析目标基站分布情况,建立模型分析分场景的BBU集中化区域划定原则。最后结合传输组网、无线机房选址等,提出集中化机房选址及配套配置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BU集中 部署方案 机房配套 网络安全 基础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民工集宿区建设的探讨
12
作者 李红 徐逸伦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2期294-297,共4页
为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集体宿舍区是大为倡导和鼓励的方式。以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片区为例,总结集宿区建设现状,从建设管理模式、基础设施配置、厂区土地集约利用和集宿区住房设计等方面提出建设意见。
关键词 农民工 集宿区 基础设施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面临的问题与实现路径——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13
作者 王录仓 李巍 王生荣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54-660,共7页
城乡一体化是以乡补城、以城带乡,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过程。受特殊高寒地理环境和特定多元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甘南州生态地位重要,但环境脆弱,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生态基质较差;整体经济落后,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乡一体化是以乡补城、以城带乡,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过程。受特殊高寒地理环境和特定多元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甘南州生态地位重要,但环境脆弱,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生态基质较差;整体经济落后,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济基础薄弱;人口和居民点分布具有高度离散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互动机制和空间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瓶颈作用强烈,城乡一体化联系通道有限;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均衡,城乡差距较大,城乡矛盾突出。因此,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调驱动机制的转型,优化城乡空间结构,推动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以及公共服务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甘南藏族自治州 城乡交通情况 城乡基础设施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