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珊·哈克基础融贯论视域中的科学课堂话语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龚 杨帆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8-164,共17页
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塑造学生关于科学本质的经验。科学课堂的话语既是构建这一经验的重要因素,也是观测这一经验形成过程的有效透镜。科学教育界关于科学本质的三维理论和话语分析与学者所提出的三重话语秩序理论是高度契合的。这为... 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塑造学生关于科学本质的经验。科学课堂的话语既是构建这一经验的重要因素,也是观测这一经验形成过程的有效透镜。科学教育界关于科学本质的三维理论和话语分析与学者所提出的三重话语秩序理论是高度契合的。这为建构一个理论框架、分析基础教育科学课堂上的话语秩序特征,及其变化如何影响科学本质教学的效果与背后机制提供了可能。案例分析揭示了三重话语秩序在科学课堂上的“结构-功能”,并通过“过程-事件”的线索予以呈现,得出指向科学本质的课堂话语秩序,可能具备的特征为:科学课堂上师生表述科学知识的话语角度,通过由孤立的命题向模态化知识,进而向精细复杂的大概念体系过渡;师生沟通科学探究过程的语体,通过由封闭的IRE模式向论争模式,进而向知识生产模式过渡;师生从事科学实践的身份,由传统学校机构关系向理性对话关系,进而向社会亲和关系的过渡。研究者基于话语秩序的以上连续广谱特征,从苏珊·哈克基础融贯论的科学哲学立场出发,对当下科学教育的传统尊崇主义和新犬儒主义进行了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科学本质教学 课堂对话 话语分析 基础融贯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基础整体论的若干问题——陈波与吉拉·谢尔的对话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波 吉拉·谢尔 徐召清(翻译)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8-36,共9页
本文讨论了与基础整体论有关的若干问题。吉拉·谢尔创立的基础整体论既是一种新的认知方法论,又是对知识的整体说明。基础整体论既允许建设性循环,又强调知识在世界中的奠基,从而克服了传统基础论和融贯论方案的不足,建立了一种高... 本文讨论了与基础整体论有关的若干问题。吉拉·谢尔创立的基础整体论既是一种新的认知方法论,又是对知识的整体说明。基础整体论既允许建设性循环,又强调知识在世界中的奠基,从而克服了传统基础论和融贯论方案的不足,建立了一种高度结构化和动态化的后蒯因的知识模型。在这种知识模型中,谢尔特别强调理智、构想在人类知识中所起到的基础性作用。另外,她还比较了基础整体论与基础融贯论的差异,讨论了基础整体论对蒯因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并评价了蒯因对20世纪分析哲学所进行的两场哲学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整体论 建设性循环 基础融贯论 后蒯因的知识模型 理智与构想 蒯因的哲学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珊·哈克的学术生涯及贡献——《探究的连续性--古典实用主义的启示》序言
3
作者 陈波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7,共9页
陈波教授通过回顾与苏珊·哈克的学术交往,概述了她的学术生涯、主要著作、核心理念及学术影响力;总结了苏珊·哈克的学术品格:对于学术工作的热爱、忠诚和坚守,通过严肃的学术研究来提升自己的价值;保持宽广的学术视野,打下扎... 陈波教授通过回顾与苏珊·哈克的学术交往,概述了她的学术生涯、主要著作、核心理念及学术影响力;总结了苏珊·哈克的学术品格:对于学术工作的热爱、忠诚和坚守,通过严肃的学术研究来提升自己的价值;保持宽广的学术视野,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坚持理性的严谨和诚实,始终把研究的目标对准真相和真理;坚持独立思考,不被流俗和权威绑架,敢于和善于提出新说;站在这个复杂而多元的世界的粗糙地面上,不要让自己的观点和理论成为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始终保持健全的常识感;承担和履行作为严肃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对于各种乔装打扮的学术怪论展开有理有据的批评;在困难时期坚持下去,不过于患得患失。苏珊·哈克的学术生涯和理念提供了如何在学术研究中保持独立思考、坚持真理以及如何面对学术政治的启示。苏珊·哈克的经历也提醒学者们在追求学术深度的同时,不应忽视学术的广度和对现实世界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哈克 坦诚实在论 批判的常识主义 简洁主义 基础融贯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