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截面双肢薄壁高墩基础约束刚度动力识别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宁明哲 李德建 邹振兴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4-78,共5页
以汝郴高速公路山店江大桥1号高墩为工程背景,基于Rayleigh能量法和South-well频率合成法导出变截面双肢薄壁桥墩结构复合振动基频计算公式,将基频表示成各惯性元和变形元所组成子系统的频率合成。在此基础上建立结构基础约束刚度识别方... 以汝郴高速公路山店江大桥1号高墩为工程背景,基于Rayleigh能量法和South-well频率合成法导出变截面双肢薄壁桥墩结构复合振动基频计算公式,将基频表示成各惯性元和变形元所组成子系统的频率合成。在此基础上建立结构基础约束刚度识别方法,利用结构固有基频和地基约束刚度的关系,采用脉动实验测得桥墩2个不同施工阶段的振动频率,估算出基础约束刚度,并与设计值进行比较,为桥梁桥基施工质量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截面双肢薄壁墩 Rayleigh能量法 South—well频率合成法 基础约束刚度 动力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耸工程结构基础约束刚度识别方法
2
作者 王俊 汪凤泉 张宇峰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6-309,共4页
在Rayleigh能量法和Southwell频率合成法的基础上导出了高耸工程结构复合振动基频计算公式,将基频表示成各惯性元和变形元所组成子系统的频率合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结构基础约束刚度的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结构固有基频和地基约束刚度的... 在Rayleigh能量法和Southwell频率合成法的基础上导出了高耸工程结构复合振动基频计算公式,将基频表示成各惯性元和变形元所组成子系统的频率合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结构基础约束刚度的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结构固有基频和地基约束刚度的关系,只需测出结构顶端加载前后2种状态下的振动频率就可以估算出基础约束刚度.同时用标准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高耸工程结构复合振动基频计算公式计算简单,精度高,特别适用于识别桥墩和各种高耸建筑的基础约束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耸工程结构 基础约束刚度 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墩基约束刚度的动态识别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俊 葛晓永 汪凤泉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2008年第3期286-289,共4页
在瑞利法和Southwell频率合成法的基础上导出了桥墩复合振动基频的计算公式,将基频表示成各惯性元和变形元所组成子系统的频率合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墩基约束刚度的动态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桥墩的固有基频和地基约束刚度的关系,只需在... 在瑞利法和Southwell频率合成法的基础上导出了桥墩复合振动基频的计算公式,将基频表示成各惯性元和变形元所组成子系统的频率合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墩基约束刚度的动态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桥墩的固有基频和地基约束刚度的关系,只需在随机激励下测出墩顶在加载前后两种状态下的振动频率,就可以估算出桥墩的基础刚度。标准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配重试验特征值法求得的模型转动约束刚度和标准值基本一致,而识别平动约束刚度有3.26%的误差。本文所导出的公式计算简单、精度高,适用于识别桥墩和各种高耸建筑的基础约束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墩 能量法 基频 基础约束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柔度系数求解桥梁桩基对桥墩约束刚度的有限元数值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彭富强 李德建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2-65,共4页
以桥梁桩基础为研究对象,基于弹性地基梁"m"法理论,通过柔度系数提出桥梁桩基础对桥墩约束刚度的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探讨桩基有关参数诸如桩径、入土深度、地面以上长度、地质条件以及桩数对约束刚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 以桥梁桩基础为研究对象,基于弹性地基梁"m"法理论,通过柔度系数提出桥梁桩基础对桥墩约束刚度的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探讨桩基有关参数诸如桩径、入土深度、地面以上长度、地质条件以及桩数对约束刚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结果对桥墩设计、桥墩承载能力与桥墩抗震防灾能力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对桥墩的约束刚度 柔度系数 弹性地基梁“m”法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结构温差收缩效应分析计算 被引量:78
5
作者 傅学怡 吴兵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0-59,共10页
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能给出钢筋混凝土结构温差收缩效应合理解。研究提出考虑混凝土徐变收缩时效特性,考虑地基或桩基有限约束刚度,考虑带后浇带结构生成过程的施工模拟和考虑结构施工至使用生命全过程最不利温差取值的计算钢筋混凝土... 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能给出钢筋混凝土结构温差收缩效应合理解。研究提出考虑混凝土徐变收缩时效特性,考虑地基或桩基有限约束刚度,考虑带后浇带结构生成过程的施工模拟和考虑结构施工至使用生命全过程最不利温差取值的计算钢筋混凝土结构温差收缩效应的新方法。典型算例(平面500m×100m、双向柱网10m、6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以往分析计算方法夸大了基础约束刚度,未按结构施工构成实际情况选取所经历的最不利温度场,未考虑混凝土收缩应变的不利影响,也未考虑混凝土徐变的有利影响,放大了底部结构应力,缩小了上部结构应力。新方法揭示的结构温差收缩效应比较合理准确,对大体量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差效应 收缩效应 施工模拟 温差取值 基础有限约束刚度 徐变 后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