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省域基础研究效率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何郁冰 伍静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6-138,共13页
采用30个省、市和自治区2009—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探索性分析方法构建基于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权重矩阵的空间自回归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省域基础研究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省域的基础研... 采用30个省、市和自治区2009—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探索性分析方法构建基于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权重矩阵的空间自回归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省域基础研究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省域的基础研究效率呈阶梯式递减,东部沿海地区的基础研究效率相对较高,但中部地区的基础研究效率也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人员投入强度、产学研合作和产业结构对区域基础研究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经费投入强度、基础研究规模及政府重视程度对其影响为负,对外开放度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基础研究效率 Super-SBM模型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malmquist的基础研究投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姜群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41,共7页
以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DEA模型对2009~2016年基础研究投入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并运用Tobit模型从经济、人力、地区、社会、贸易、财政结构等角度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基础研究投入效率与技术变化的年平... 以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DEA模型对2009~2016年基础研究投入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并运用Tobit模型从经济、人力、地区、社会、贸易、财政结构等角度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基础研究投入效率与技术变化的年平均下降速度均为4%,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综合效率指数年平均提升1%。从具体影响因素来看,人口密度、贸易开放度呈正相关关系;财政支出结构表现出负相关;社会信息化水平影响程度不大,但仍显示出负相关;城镇化率、受教育年限和人均GDP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相关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研究投入效率 DEA模型 MALMQUIST指数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研究经费多元化与公共-私人部门解耦——以美国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孟巧爽 李乐逸 +2 位作者 唐福杰 张香平 孙玉涛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7-178,共12页
本文构建了基础研究经费来源-执行部门配置框架,首先,从单边结构和交叉结构入手,运用熵指数测算美国基础研究经费来源-执行多元化水平;其次,运用数据包络方法,检验公共-私人部门的解耦特征对美国基础研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53—2... 本文构建了基础研究经费来源-执行部门配置框架,首先,从单边结构和交叉结构入手,运用熵指数测算美国基础研究经费来源-执行多元化水平;其次,运用数据包络方法,检验公共-私人部门的解耦特征对美国基础研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53—2020年,美国基础研究经费来源多元化明显提升,执行多元化有所降低;②近10年来,政府基础研究经费来源多元化降低、执行多元化提升,企业基础研究经费来源多元化提升、执行多元化降低;③公共-私人部门在基础研究经费来源-执行配置中解耦,政府经费由企业执行比例降低,企业经费由内部执行比例提升;④公共-私人部门解耦有助于提升公共部门基础研究效率,对私人部门基础研究效率存在倒U形影响。相关结论有助于明确美国公共-私人部门在基础研究经费配置中的耦合关系,为构建中国基础研究多元投入机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研究经费 来源-执行结构 多元化 解耦 基础研究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基础研究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性评估
4
作者 吴杨 蔡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68,共12页
加强基础研究是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强化自主创新成果源头供给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进程的重要保障。为此,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推... 加强基础研究是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强化自主创新成果源头供给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进程的重要保障。为此,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推动中西部地区走差异化和跨越式发展道路"。而要实施区域间的"差异化"和"跨越式"创新战略,就必须要对我国基础研究创新效率进行客观测量及区域差异性评估,以促进区域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状态。运用包络分析法中以产出为导向的SBM-BBC模型,对"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三个时期我国大陆除西藏外的东、中、西部地区的基础研究创新效率进行的差异性评估结果表明:1.三个时期东部地区基础研究创新平均效率均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其中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等省份创新能力始终较好;2.西部地区如宁夏、青海等自"十五"期间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后,三个时期的基础研究创新效率有了明显提高;3.有相当多的省份投入产出结构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现象,说明区域间基础研究的发展状况还不平衡,各地区自身创新能力发挥还不充分。有鉴于此,为促进基础研究的高质量发展,在资源配置上应精准发力,创新能力好的东部地区应进行资源最优化配置,使其发展成为我国基础研究创新的"领军力量";创新能力次好的中部地区应加以扶持培养成为基础研究创新的"中坚力量";西部地区前期基础薄弱,因此,可以基于地方特色发展需求合理资源配置,使其发展成为我国基础研究的"后备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研究创新效率 包络分析法 创新效率测量 投入与产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ndamental study on iron ore sintering new process of flue gas recirculation together with using biochar as fuel 被引量:4
5
作者 甘敏 范晓慧 +3 位作者 姜涛 陈许玲 余志元 季志云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1期4109-4114,共6页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leaner production to substitute bio-energy for fossil fuels in iron ore sintering. However, with the replacement ratio increasing, the consistency of heat front and flame front is brok...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leaner production to substitute bio-energy for fossil fuels in iron ore sintering. However, with the replacement ratio increasing, the consistency of heat front and flame front is broken, and the thermal utilizing efficiency of fuel is reduced, which results in the decrease of yield and tumble index of sinter. Circulating flue gas to sintering bed as biochar replacing 40% coke, CO in flue gas can be reused so as to increase the thermal utilizing efficiency of fuels, and the consistency of two fronts is recovered for the circulating flue gas containing certain CO2, H2 O and lower O2, which contributes to increasing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extending the high temperature duration time of sintering bed, and results in improving the output and quality of sinter. In the condition of circulating 40% flue gas, the sintering with biomass fuels is strengthened, and the sintering indexes with biomass fuel replacing 40% coke breeze are comparative to those of using coke breeze complet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n ore sintering biomass fuel flue gas recirc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