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1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础油分子结构对多孔聚酰亚胺含油特性及两者复合体系润滑机理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东伟 段春俭 +5 位作者 高传平 王超 张晟卯 张平余 王齐华 王廷梅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0-714,共15页
利用已成熟的造孔工艺,制备得到了具有一定孔径(1.46μm)和孔隙率(22.63%)的多孔聚酰亚胺材料(PPI).选择3种不同极性与黏度的基础油,通过探究基础油极性和PPI含油特性与外界刺激响应行为,揭示了基础油的分子结构和PPI含油特性与刺激响... 利用已成熟的造孔工艺,制备得到了具有一定孔径(1.46μm)和孔隙率(22.63%)的多孔聚酰亚胺材料(PPI).选择3种不同极性与黏度的基础油,通过探究基础油极性和PPI含油特性与外界刺激响应行为,揭示了基础油的分子结构和PPI含油特性与刺激响应行为的内在关联.同时,以含不同基础油的PPI为摩擦材料样品,通过改变载荷和速度的方式,实现多孔含油PPI的刺激响应,进而起到润滑的效果.通过探究不同结构基础油的响应润滑行为,分析磨损之后的形貌和组成结构,阐明了不同极性基础油的润滑机制,预期试验结果对多孔含油自润滑材料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聚酰亚胺 基础油 分子结构 润滑机理 固液复合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类类离子液体催化α-烯烃聚合制备PAO基础油的研究
2
作者 张艳华 钱建华 +1 位作者 李君华 张丹 《现代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2,共7页
通过一步法合成了AA-AlCl_(3)、NMA-AlCl_(3)、DMA-AlCl_(3)类离子液体催化剂。利用拉曼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红外光谱仪、核磁氢谱仪、凝胶色谱仪、高温气相色谱仪等对类离子液体催化剂及其合成的聚α-烯烃基础油(PAO)进行表征分... 通过一步法合成了AA-AlCl_(3)、NMA-AlCl_(3)、DMA-AlCl_(3)类离子液体催化剂。利用拉曼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红外光谱仪、核磁氢谱仪、凝胶色谱仪、高温气相色谱仪等对类离子液体催化剂及其合成的聚α-烯烃基础油(PAO)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双齿配位的NMA-AlCl_(3)具有适宜的酸性,其催化聚合的较优条件为n(NMA)∶n(AlCl_(3))=1∶2、催化剂质量分数为1%、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60 min,可得到产率为87%、色度为0、凝点低于-60℃、黏度指数为135、多分散指数(PDI)=1.3、100℃运动黏度为4.3 mm^(2)/s的低黏度基础油。与市售PAO4基础油进行摩擦性能对比发现,聚合产品磨斑直径比市售PAO4降低了13%,说明其除具有优异的理化性能外,还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离子液体 1-辛烯 催化聚合 PAO基础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脲-AlCl_(3)类离子液体催化α-烯烃齐聚制备PAO基础油
3
作者 张艳华 钱建华 +1 位作者 张丹 李君华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34-238,244,共6页
通过一步合成法制备了Sur-AlCl_(3)、Ur-AlCl_(3)类离子液体催化剂,并利用拉曼光谱、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凝胶色谱、高温气相色谱等对2种催化剂及其合成的聚α-烯烃基础油(PAO)产品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AlCl_(3)和N元素配位的Ur-A... 通过一步合成法制备了Sur-AlCl_(3)、Ur-AlCl_(3)类离子液体催化剂,并利用拉曼光谱、红外光谱、核磁氢谱、凝胶色谱、高温气相色谱等对2种催化剂及其合成的聚α-烯烃基础油(PAO)产品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AlCl_(3)和N元素配位的Ur-AlCl_(3)具有适宜的酸性,催化齐聚的较优条件为:AlCl_(3)的摩尔分数为0.67,催化剂用量为质量分数1.25%,齐聚温度115℃,齐聚时间90 min,在此条件下可得到无机械杂质的、100℃运动黏度为5.701 mm^(2)/s的低黏度基础油。该PAO产品产率高达91%、凝点为-59℃、黏度指数130、多分散指数(PDI)=1.3、产物组分以三、四聚体为主,说明其具有优异的理化性能。AlCl_(3)和S配位的SUr-AlCl_(3)具有更强的路易斯酸性,催化齐聚的产物组分更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Α-烯烃 1-辛烯 催化齐聚 PAO基础油 类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金属催化混合癸烯选择性低聚制备润滑油基础油
4
作者 李洪鹏 王玉龙 +2 位作者 赵思萌 刘通 乔韦军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1-486,共6页
采用几种不同结构的茂金属化合物催化混合癸烯低聚制备了聚α-烯烃(PAO),利用GC,NMR等方法考察了不同茂金属化合物的聚合活性及PAO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具有最佳催化性能的为限制几何构型的茂金属化合物N,将其用于催化混合癸烯聚合,其... 采用几种不同结构的茂金属化合物催化混合癸烯低聚制备了聚α-烯烃(PAO),利用GC,NMR等方法考察了不同茂金属化合物的聚合活性及PAO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具有最佳催化性能的为限制几何构型的茂金属化合物N,将其用于催化混合癸烯聚合,其中的1-辛烯、1-癸烯、5-甲基-1-壬烯、4-乙基-1-辛烯组分发生高选择性低聚转化,转化率均超过95%,产物PAO的运动黏度(100℃)为50.42 mm^(2)/s,倾点与市售PAO相当。混合癸烯原料中空间位阻较小、烯烃双键位于端位、取代基远离双键的烯烃组分可进行配位插入,插入方式主要为1,2-插入,再经β-H消除获得PA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金属 催化 混合癸烯 选择性低聚 基础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松热管的Ib150基础油高温沉积物研究
5
作者 阿合波塔·巴合提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6-190,共5页
为探究Ib150基础油在不同温度下的热氧化性能和高温清净性,分别在150~300℃下利用小松热管对Ib150基础油进行高温热氧化模拟试验。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氧化沉积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分... 为探究Ib150基础油在不同温度下的热氧化性能和高温清净性,分别在150~300℃下利用小松热管对Ib150基础油进行高温热氧化模拟试验。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氧化沉积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分析沉积物的表面形貌和元素密度分布,并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XPS)进一步分析沉积物的元素组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Ib150基础油氧化程度逐渐加深;温度相对较低时,含硫化合物对Ib150基础油的抗氧化性能有积极影响,Ib150基础油氧化生成含羟基的醇类化合物和烯烃等不饱和双键,随着温度的升高,Ib150基础油中不饱和烯烃断裂,醇类物质最终氧化形成含羰基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150基础油 氧化沉积物 热管试验 小松热管 高温清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矿物基础油泡沫破裂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康 王建新 +4 位作者 于海 魏朝良 范丰奇 车昕昊 张磊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8-1678,共11页
润滑油中的泡沫会增加设备间的磨损,减少油品中的泡沫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选用四种矿物型基础油的代表性烃类组分构建了泡沫液膜的分子模拟体系,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了液膜破裂过程的微观机理,并计算了单组分及混合组分液膜的破... 润滑油中的泡沫会增加设备间的磨损,减少油品中的泡沫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选用四种矿物型基础油的代表性烃类组分构建了泡沫液膜的分子模拟体系,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了液膜破裂过程的微观机理,并计算了单组分及混合组分液膜的破裂时间作为液膜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基础油结构与添加剂、抗泡剂的加入对油基泡沫液膜破裂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液膜破裂的过程中,初始孔洞的出现,会显著加快液膜破裂进程,在各基础油体系中加入添加剂、抗泡剂后,液膜破裂时间变化与扩散系数的变化一致,符合泡沫破裂的排液机理。提出的研究方法可从分子层面深入分析油基泡沫的稳定性及破裂机理,探索减少润滑油品泡沫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型基础油 泡沫 破裂时间 分子模拟 抗泡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材轧制基础油化学组成对轧制油摩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周亚军 王宗宽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5-720,共6页
选用几种低硫、低芳烃铝材轧制基础油,采用GCMS-QP2010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成分,并与Wylor10,Wylor12和CSA-P这3种常用的添加剂复配,在MRS-10A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测试摩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同类基础油中,正构烷烃基础油的... 选用几种低硫、低芳烃铝材轧制基础油,采用GCMS-QP2010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成分,并与Wylor10,Wylor12和CSA-P这3种常用的添加剂复配,在MRS-10A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测试摩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同类基础油中,正构烷烃基础油的油膜承载能力比加氢基础油的高;在加氢基础油中,随着链烷烃减少,环烷烃增加,基础油的油膜强度降低;但加入润滑添加剂后,含有环烷烃的加氢轧制油的摩擦性能比正构烷烃轧制油的摩擦性能更好,这表明与正构烷烃基础油相比,加氢基础油与润滑添加剂有更好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制基础油 正构烷烃基础油 加氢基础油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油与添加剂对电动汽车传动液铜腐蚀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杜洋 陈云龙 +3 位作者 马瑞 李维民 王静 王晓波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29,共7页
纯电动汽车油冷电机主要采用传动液进行冷却,传动液与含铜线圈或铜合金的电气元件不可避免会产生接触,因此基础油与添加剂等组分铜腐蚀性是传动液的关键性能之一。考察长时(168 h)与高温(150℃)条件下不同基础油与添加剂对电动汽车传动... 纯电动汽车油冷电机主要采用传动液进行冷却,传动液与含铜线圈或铜合金的电气元件不可避免会产生接触,因此基础油与添加剂等组分铜腐蚀性是传动液的关键性能之一。考察长时(168 h)与高温(150℃)条件下不同基础油与添加剂对电动汽车传动液铜片腐蚀性的影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对试验后油溶性铜以及铜片表面形貌及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础油对铜片产生的腐蚀性较小,添加剂对铜片的腐蚀性主要受添加剂类型与化学结构影响;含硼分散剂、含磷和硫抗磨添加剂中的活性化学元素如硼、磷和硫等在高温和长时条件下容易对铜片表面造成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传动液 基础油 添加剂 铜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α-烯烃合成基础油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何垒垒 苏朔 龙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6-276,共11页
介绍了聚α-烯烃(PAO)合成基础油的分子结构组成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分子结构与黏度、黏度指数和低温流动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现有的PAO分子结构参数与其黏度、黏度指数和低温流动性之间的关系,梳理出影响黏度的主要分子结构... 介绍了聚α-烯烃(PAO)合成基础油的分子结构组成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分子结构与黏度、黏度指数和低温流动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现有的PAO分子结构参数与其黏度、黏度指数和低温流动性之间的关系,梳理出影响黏度的主要分子结构参数是相对分子质量、支链数量、支链长度和分子的有效长度。分子结构中支链数量、支链长度和支链位置对黏度指数有着重要的影响;支链数量和支链长度对低温流动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支链数量少且较长的PAO分子结构(类似于星型)是兼具好的黏温性能和低温流动性较为理想的结构。因此,从分子水平研究PAO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提炼设计和制备高性能PAO基础油理想结构组分的新思路,为PAO基础油产品升级和新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α-烯烃合成基础油 构效关系 结构参数 低温流动性 分子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滑油基础油生产阶段碳足迹核算与评价
10
作者 王陶 张志智 +1 位作者 孙潇磊 石健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1-118,共8页
润滑油基础油需求稳定增长,“双碳”背景下,碳足迹评估成为促进产业绿色转型的新途径。基于英国标准协会制定的核算标准PAS 2050基本原理,对核算关键参数进行适应性优化,建立符合国内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实际的碳足迹核算方法。以某企业润... 润滑油基础油需求稳定增长,“双碳”背景下,碳足迹评估成为促进产业绿色转型的新途径。基于英国标准协会制定的核算标准PAS 2050基本原理,对核算关键参数进行适应性优化,建立符合国内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实际的碳足迹核算方法。以某企业润滑油基础油产品为评价对象,核算其生产阶段碳足迹,并对生产工艺、单元装置、排放源等的影响进行评价,针对性地提出减排措施和建议。结果表明,老三套、加氢、异构脱蜡3种工艺下的碳足迹(以二氧化碳当量计)分别为437.9,372.4,494.4 kg/t,加氢裂化装置和润滑油加氢装置是减排的关键装置,蒸汽、电力、燃料气及循环水系统是重点排放源。从加快新能源替代、提高装置能效、加强碳排放因子监测、公用工程系统优化等方面提出减排建议,助力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基础油 碳足迹 碳减排 碳排放 生产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油黏度对复合钛基润滑脂流变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牛明 郜云波 王新宇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6-791,共6页
为了揭示基础油黏度对复合钛基润滑脂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变化黏度的基础油制备了4种脂样,对各脂样的屈服极限、触变性能、剪切依时性进行了探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各脂样的皂纤维形貌,在稳态剪切条件下利用R/S+旋转流变仪... 为了揭示基础油黏度对复合钛基润滑脂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变化黏度的基础油制备了4种脂样,对各脂样的屈服极限、触变性能、剪切依时性进行了探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各脂样的皂纤维形貌,在稳态剪切条件下利用R/S+旋转流变仪测试了各脂样的流变参数。结果表明:各脂样的皂纤维形貌为团聚而又贯通的网络形态,基础油的黏度会对润滑脂的流变性能产生规律性的影响;基础油黏度增大后,皂纤维结构加粗,皂纤维间的空腔增大,导致脂样的屈服极限增大、触变能增大、黏度增大、抗剪切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钛基润滑脂 流变性能 基础油 黏度 皂纤维形貌 屈服极限 触变性能 剪切依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处理的润滑油基础油光安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黄为民 祖德光 +2 位作者 石亚华 陈月珠 刘广元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37,共7页
将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和糠醛精制润滑油基础油分离为氮化物、重芳烃、中芳烃、轻芳烃和饱和烃 ,测试了各组分对它们的光安定性的影响 ,发现重芳烃是使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光安定性劣于糠醛精制润滑油基础油的主要原因。采用色谱 -质... 将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和糠醛精制润滑油基础油分离为氮化物、重芳烃、中芳烃、轻芳烃和饱和烃 ,测试了各组分对它们的光安定性的影响 ,发现重芳烃是使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光安定性劣于糠醛精制润滑油基础油的主要原因。采用色谱 -质谱联用等方法 ,分析、对比了两种油的重芳烃部分的组成 ,发现前者重芳烃中含有大量的四环和四环以上的芳烃以及它们的部分饱和产物 ,而后者重芳烃中不含三环以上的芳烃 ,证实了多环芳烃和它们的部分饱和产物是造成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光安定性差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 基础油 光安定性 加氢处理 糠醛精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构脱蜡润滑油基础油组成对其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胡松伟 郭庆洲 +2 位作者 夏国富 聂红 李大东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31-835,共5页
以加氢裂化尾油和加氢处理重质减压馏分油为原料,采用异构脱蜡工艺制备润滑油基础油。分析基础油的性质,并采用质谱和13 C核磁共振分析异构脱蜡基础油的烃组成和烃结构,考察异构脱蜡润滑油基础油的烃组成和烃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 以加氢裂化尾油和加氢处理重质减压馏分油为原料,采用异构脱蜡工艺制备润滑油基础油。分析基础油的性质,并采用质谱和13 C核磁共振分析异构脱蜡基础油的烃组成和烃结构,考察异构脱蜡润滑油基础油的烃组成和烃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异构脱蜡润滑油基础油,在多环环烷烃质量分数、链烷碳质量分数和平均碳数相近的条件下,黏度指数随着异构烷碳与正构烷碳质量分数之比的增大而减小,倾点随着异构烷碳与正构烷碳质量分数之比的增大而降低;在多环环烷烃质量分数、异构烷碳与正构烷碳质量分数之比相近的条件下,黏度指数和倾点随着分子的平均碳数减少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基础油 异构脱蜡 黏度指数 倾点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分析方法测定润滑油基础油的化学族组成 被引量:24
14
作者 王艳斌 郭庆洲 +1 位作者 陆婉珍 袁洪福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4-227,共4页
测定了不同来源、不同工艺的润滑油基础油近红外谱图 ,以偏最小二乘方法为数学工具 ,通过硅胶吸附法取得基础数据 ,建立基础油的近红外光谱 -化学族组成模型。采用该模型测定未知样品与硅胶吸附法的测定结果相比 ,饱和烃质量分数和芳烃... 测定了不同来源、不同工艺的润滑油基础油近红外谱图 ,以偏最小二乘方法为数学工具 ,通过硅胶吸附法取得基础数据 ,建立基础油的近红外光谱 -化学族组成模型。采用该模型测定未知样品与硅胶吸附法的测定结果相比 ,饱和烃质量分数和芳烃质量分数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877和 0 9875。对子分析结果表明 ,两种分析方法的测定结果一致。近红外分析方法重现性好 ,分析速度快 ,结果准确 ,且不消耗有机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 基础油 化学族组成 近红外 偏最小二乘方法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滑油基础油中含氮化合物对其氧化安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2
15
作者 陈月珠 周文勇 +1 位作者 周亚松 梁文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7-72,共6页
将用四氯化钛和二氯化铜两步络合法得到的含氮化合物,即碱性含氮化合物和非碱性含氮化合物的浓缩物,分别以不同的浓度回掺入150SN、500SN、150ZN和600ZN四种润滑油基础油中,考察其对基础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结... 将用四氯化钛和二氯化铜两步络合法得到的含氮化合物,即碱性含氮化合物和非碱性含氮化合物的浓缩物,分别以不同的浓度回掺入150SN、500SN、150ZN和600ZN四种润滑油基础油中,考察其对基础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氮化合物的存在对润滑油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是不利的,其中碱性含氮化合物的影响更为显著,非碱性含氮化合物影响较弱;含硫化合物的存在则对润滑油基础油的氧化起抑制作用。还将碱氮、非碱氮和硫的含量与润滑油基础油的氧化诱导期进行关联,提出了一个经验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 基础油 氮化合物 氧化安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类基础油的热氧化与水解稳定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刘建芳 金永亮 +1 位作者 向亚玲 钱绪政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61,共6页
热氧化和水解是造成酯类合成油衰变的最重要原因,也是影响酯类基础油的有效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在恒温箱中对3种酯类基础油进行连续老化试验,考察其在在无水、有水(铜片作为催化剂)以及有添加剂存在条件下的运动黏度和总酸值的变化,并... 热氧化和水解是造成酯类合成油衰变的最重要原因,也是影响酯类基础油的有效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在恒温箱中对3种酯类基础油进行连续老化试验,考察其在在无水、有水(铜片作为催化剂)以及有添加剂存在条件下的运动黏度和总酸值的变化,并结合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所测得的起始氧化温度,比较酯类油的热氧化、水解情况以及抗氧剂对酯类基础油老化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酯类基础油的热氧化稳定性与其自身分子结构有关,含有芳烃或合成的醇类结构中不含β-H的基础油会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酚类和胺类抗氧剂能有效地抑制不饱和多元醇酯类基础油的热氧化速度,起到较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抑制基础油水解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类基础油 热氧化 水解 运动黏度 总酸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润滑油基础油结构组成与氧化安定性的关系Ⅰ.加氢润滑油基础油的物理性质和结构组成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会东 李建明 +2 位作者 薛卫国 王爱勤 李桂云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3-97,共5页
采用柱色谱、质谱1、H NMR1、3C NMR和DEPT13C NMR等手段详细分析了6种不同基属原油生产的加氢润滑油基础油和1种聚α烯烃(PAO-6)的物理性质和烃类组成。结果表明,各种基础油的S、N含量很低,饱和烃含量很高,芳香烃含量很低;基础油碳类... 采用柱色谱、质谱1、H NMR1、3C NMR和DEPT13C NMR等手段详细分析了6种不同基属原油生产的加氢润滑油基础油和1种聚α烯烃(PAO-6)的物理性质和烃类组成。结果表明,各种基础油的S、N含量很低,饱和烃含量很高,芳香烃含量很低;基础油碳类型含量的分布和基础油烃类结构组成影响其黏度指数。正构烷烃和亚甲基含量高的基础油黏度指数高,而支链甲基和次甲基含量高的基础油黏度指数低;支化度与基础油黏温性能有负的相关性,支化度越大,黏温性能越差,黏度指数越低。不同基属原油生产的润滑油基础油烃类结构符合相应原油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润滑油基础油 烃组成 质谱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箔轧制油基础油的组成与性能 被引量:12
18
作者 胡豫 满瑞林 +2 位作者 刘小风 曹晓燕 徐斌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2-338,共7页
采用GC/MS分析了8种铝箔轧制油基础油的组成,测定了基础油及其与3种添加剂复配得到的铝箔轧制油的主要性能,考察了基础油组成对其性能及其铝箔轧制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油的馏程、黏度、油膜强度、退火性能、闪点等性能与其化学... 采用GC/MS分析了8种铝箔轧制油基础油的组成,测定了基础油及其与3种添加剂复配得到的铝箔轧制油的主要性能,考察了基础油组成对其性能及其铝箔轧制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油的馏程、黏度、油膜强度、退火性能、闪点等性能与其化学组成、碳链碳原子数分布和平均碳链碳原子数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并根据工业上对铝箔轧制油性能的要求,得到其高性能加氢基础油组成的综合指标:从馏分看,轻质组分(碳链碳原子数≤11)、重质组分(碳链碳原子数≥15)的质量分数分别等于或低于12%、22%,碳链碳原子数≥13的组分的质量分数应高于或等于23%;从族组成看,环烷烃的质量分数等于或低于27%,异构烷烃的质量分数高于或等于42%;平均碳链碳原子数等于或低于13.3。为解决轧制工艺与轧制油基础油性能要求之间的矛盾和开发高性能铝箔轧制油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箔 轧制油基础油 物质组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滑油基础油的清净分散性能I.基础油的高温清净性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士锋 吴良英 +3 位作者 翁惠新 张峥 陆国飞 杨慧青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2-67,共6页
以对比研究的方法,应用成焦板试验、热管氧化试验等手段考察了传统的溶剂精制工艺生产的基础油和加氢异构脱蜡工艺生产的基础油的高温清净性及添加剂作用规律,并对油品在成焦过程中的抗氧化性能、总碱值以及沉积物的结构组成变化进行了... 以对比研究的方法,应用成焦板试验、热管氧化试验等手段考察了传统的溶剂精制工艺生产的基础油和加氢异构脱蜡工艺生产的基础油的高温清净性及添加剂作用规律,并对油品在成焦过程中的抗氧化性能、总碱值以及沉积物的结构组成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构组成不同导致两种基础油高温清净性和添加剂感受性存在显著差异;两种基础油在成焦过程中的抗氧化性能和添加剂消耗表现出各自的规律性;实验结果和FT-IR分析表明金属盐类(包括清净剂析出的碳酸盐)和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羧酸盐类和硫酸盐在成焦过程中都会沉积在金属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油 清净性 成焦板试验 热管氧化试验 加氢异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滑油生物降解性评定技术及其基础油的降解性 被引量:9
20
作者 吕刚 吴照毅 +2 位作者 张文美 解世文 居荫诚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6期62-65,共4页
为解决车用润滑油的污染问题,参照欧洲CEC标准创建了适于国情的润滑油生物降解性试验方法以及读方法采用的菌种.以读方法考察了润滑油基础油的降解性能和不同类基础油生物降解过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合成酯的化学结构更容易转化成... 为解决车用润滑油的污染问题,参照欧洲CEC标准创建了适于国情的润滑油生物降解性试验方法以及读方法采用的菌种.以读方法考察了润滑油基础油的降解性能和不同类基础油生物降解过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合成酯的化学结构更容易转化成脂肪酸,故生物降解率高于矿物油和PAO(聚α-烯烃);同一类型的基础油随油品黏度的增大,降解性能下降.这些研究为评价润滑油对环境的影响及开发可降解型润滑油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 生物降解性 评定方法 基础油 合成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