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局调整:全面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 被引量:27
1
作者 柳海民 娜仁高娃 王澍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2,共8页
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是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大众给农村基础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全面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实现的办法和路径也是众多的。其中,布局调整可能是一项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是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大众给农村基础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全面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实现的办法和路径也是众多的。其中,布局调整可能是一项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在布局调整中,辽宁省桓仁县"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探索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局调整 农村 基础教育质量 “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的取向、结构与保障 被引量:24
2
作者 辛涛 赵茜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23,43,共9页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对教育质量做出评判。从价值取向上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价遵循教育性、整体性和去筛选性,“为了改进”是其价值定位;以清晰描述教育质量状况、探讨教育质量影响因素为工作任务;其评价主体和方式呈现国家、省、市...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对教育质量做出评判。从价值取向上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价遵循教育性、整体性和去筛选性,“为了改进”是其价值定位;以清晰描述教育质量状况、探讨教育质量影响因素为工作任务;其评价主体和方式呈现国家、省、市、区县四个层次,与工作任务纵横交融,形成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从结构上看,该体系应平衡行政理性和技术理性的张力,兼容行政理性,保障双方的独立性,并开展有效互动;应平衡不同评价主体之间的张力,分化评价功能,整合改进功能,吸纳多元主体;应平衡中央和地方的张力,开展分层治理,加强对地方支持,明晰工作层次,注重工作的整体性。从保障上看,该体系应加强问责和服务机制,突出对政府问责和对学校服务;应加强开放和共享机制,加强数据共享,建立政策咨询的同行评审机制,加强面向公众的宣传机制,建立人才“旋转门”机制;应加强专业保障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升研究的专业性,推动专业组织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 价值取向 结构张力 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教育质量监控:回归“质”的评价——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1年专题研讨会述评 被引量:8
3
作者 耿申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0-25,共6页
对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1年"基础教育质量监控"专题研讨会的相关文章及研讨情况进行评析,并提出对基础教育质量监控理论与实践工作的几点思考。认为基础教育质量监控,首先是质的评价和保障,其次才是量的追求... 对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1年"基础教育质量监控"专题研讨会的相关文章及研讨情况进行评析,并提出对基础教育质量监控理论与实践工作的几点思考。认为基础教育质量监控,首先是质的评价和保障,其次才是量的追求;基础教育质量监控的"达标"性质和"保障"目的,决定了绝对评价是比相对评价更加适宜的评价方法;应从质量标准、评价技术、检测方案、保障制度四个方面,构建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基础教育质量监控的评价体系及方法应向着逻辑化、技术化和艺术化方向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质量监控 国家教育质量标准 评价技术 “质”的评价 绝对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教育质量之惑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彦明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56,共4页
基础教育目的的偏移异化了教育质量标准,这种异化的教育质量标准又扭曲了教育的追求,而且,基础教育的质量评价还存在忽视弱势群体诉求的问题。基础教育质量强调基础性,其内涵可以界定为:以个体生存和社会化所需要的素质为标准,注重个体... 基础教育目的的偏移异化了教育质量标准,这种异化的教育质量标准又扭曲了教育的追求,而且,基础教育的质量评价还存在忽视弱势群体诉求的问题。基础教育质量强调基础性,其内涵可以界定为:以个体生存和社会化所需要的素质为标准,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以培养合格的公民为己任,基础教育的过程以及其他的制度体系都以此为核心的集合。因而,基础教育的质量标准可以概括为全面基础、底线合格和差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质量 全面基础 底线合格 差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的公平性问题——美国NAEP的政策与实践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晨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5,共5页
公平性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领域从来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根本性问题。绝对公平的监测只是一种理想,不可能存在满足各种公平要求和各方利益的监测方案,但相对公平应该成为我们的现实追求。本文通过考察美国NAEP公平性的政策与实践,... 公平性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领域从来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根本性问题。绝对公平的监测只是一种理想,不可能存在满足各种公平要求和各方利益的监测方案,但相对公平应该成为我们的现实追求。本文通过考察美国NAEP公平性的政策与实践,从政策、理论、技术三个层面得出对我国的启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系统、加强对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公平性的认识和理解、依托中介机构实现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 公平性 美国 NAE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证所有学生成功”:法国基础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及其运行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梦琦 高萌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3-28,共6页
近年来,法国为提升教育质量,以“保证所有学生成功”为出发点,不断完善基础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在明确教育质量评估主体与对象的基础上,通过建构学生核心素养、制定教师专业能力和发展学校增值评估,进一步规范和结构化评估标准。法国基... 近年来,法国为提升教育质量,以“保证所有学生成功”为出发点,不断完善基础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在明确教育质量评估主体与对象的基础上,通过建构学生核心素养、制定教师专业能力和发展学校增值评估,进一步规范和结构化评估标准。法国基础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运行特征是:强调评估目标的整体性与明确性,关注评估主体的独立性与配合性,突出评估标准的渐进性与发展性,注重评估方式的多元化与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基础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保证所有学生成功 整体性与明确性 独立性与配合性 渐进性与发展性 多元化与灵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基础教育质量标准:趋势、类型及对我们的启示 被引量:10
7
作者 苏红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23,共4页
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已成为世界各国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内容。对国际上基于标准提升教育质量的共同趋势进行了分析,对国际教育质量标准及其监测框架的基本类型进行了介绍,对国际上的典型案例进行了阐释,指出了国际教育质量标准... 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已成为世界各国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内容。对国际上基于标准提升教育质量的共同趋势进行了分析,对国际教育质量标准及其监测框架的基本类型进行了介绍,对国际上的典型案例进行了阐释,指出了国际教育质量标准的构建与实施对我国建立国家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几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基础教育质量标准 教育质量国家标准 OECD教育质量标准 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 学业成就 P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策略及启示——兼论“学生优先”一揽子改革项目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洋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22,共9页
"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提高学生学业成就"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追求。为实现上述目标,澳大利亚提出了"学生优先"一揽子改革项目。该项目从学校、教师、家长及课程等维度出发,探寻了改进学校质量的可为策略:首... "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提高学生学业成就"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追求。为实现上述目标,澳大利亚提出了"学生优先"一揽子改革项目。该项目从学校、教师、家长及课程等维度出发,探寻了改进学校质量的可为策略:首先,加强师范教育、提高师资水平;其次,强化学校自治、提升领导效能;再次,引导家长参与、促进家校合作;最后,完善课程体系、培育国际人才。以上举措给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也提供了一定的启示:我们应汇集多方力量,共同致力于学校质量的优化;加强对职前教师的培养与评定;赋予学校更大自主权;引导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开发符合国际趋势的课程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质量 “学生优先”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教育质量指数构建的模式与途径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佳慧 李峰 辛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41,共12页
基础教育质量指数的构建可以为教育质量提供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本文首先回顾了对教育指标体系和教育指数的相关探索,总结了基础教育质量指数构建的模式,为构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指数提供参考。结合我国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目标和新时... 基础教育质量指数的构建可以为教育质量提供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本文首先回顾了对教育指标体系和教育指数的相关探索,总结了基础教育质量指数构建的模式,为构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指数提供参考。结合我国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目标和新时代教育评价机制改革的趋势对基础教育质量指数的构建提出的具体要求,本文提出了基础教育质量指数构建的可能途径:以CIPP框架为出发点初步构建并不断完善指标体系;基于效度证据选择投入、过程和结果指标;建立多方参与的综合评价系统;基于质量标准科学地使用和解释指数;在评价质量水平时兼顾公平。同时,为落实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指数的构建,我们认为,还需要一系列教育实证研究的支撑,未来研究应关注数据链接和填补、质量指标的本土化效度验证、不同水平指数的效度验证、“互联网+”时代的指数构建、综合指数合成方法的比较、结合质量标准的指数使用案例,以及融合质量水平与公平的指数构建等研究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质量 指数 指标体系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PISA在美国基础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中的贡献——基于美国PISA与NEAP的比较 被引量:16
10
作者 占盛丽 文剑冰 朱小虎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共6页
上世纪末期以来,伴随各国对本国教育质量的关注,以及各国间教育交流和竞争的加强,不少发达国家都开展并实施国内范围和国际性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估。本文通过比较美国的"国家教育进展评估"(NEAP)和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异同... 上世纪末期以来,伴随各国对本国教育质量的关注,以及各国间教育交流和竞争的加强,不少发达国家都开展并实施国内范围和国际性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估。本文通过比较美国的"国家教育进展评估"(NEAP)和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异同,重点总结PISA在美国基础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中的贡献,并指出PISA是全球化背景下基础教育质量多元评价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实践,对我国建立多元化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有着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PISA 基础教育质量评估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教育质量的内涵与监测评价理论模型 被引量:29
11
作者 李刚 辛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29,共15页
对基础教育质量内涵的理解需从形成规定性定义或纲领性定义转向给出描述性定义,包括:(1)教育质量的内涵是多要素、多层面的,需要建立起系统的教育质量观;(2)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学生的发展;(3)学生的发展应当是全面的;(4)学生的发展是多因... 对基础教育质量内涵的理解需从形成规定性定义或纲领性定义转向给出描述性定义,包括:(1)教育质量的内涵是多要素、多层面的,需要建立起系统的教育质量观;(2)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学生的发展;(3)学生的发展应当是全面的;(4)学生的发展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价的理论模型是对质量内涵的结构化呈现,其以CIPO(背景-输入-过程-产出)为框架,从学生发展角度对教育产出进行定义,并遴选关键影响因素,对教育质量的各层面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考察,最后从教育因素的作用这一视角表征教育质量。我国监测评价工作还需利用教育质量标准对基础教育质量进行明确定义,完善关键影响因素监测,加强对教育质量的追踪调查和实验研究,建构教育质量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质量 内涵 监测评价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教育质量观的哲学转向——价值论的视角 被引量:1
12
作者 薛继红 张俊友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8-11,共4页
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供给决定需求,基础教育的质量单纯地由教育活动的属性来决定,“客体主义”的教育质量观居于主导地位。到了市场经济时代,基础教育的供给出现了多样性,适龄儿童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到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国际学... 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供给决定需求,基础教育的质量单纯地由教育活动的属性来决定,“客体主义”的教育质量观居于主导地位。到了市场经济时代,基础教育的供给出现了多样性,适龄儿童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到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国际学校甚至到国外接受基础教育,“主体主义”的基础教育质量观开始显现。“客体主义”与“主体主义”质量观都有其局限性,只有“主客互动主义”的教育质量观才能完整揭示教育质量的本质,才能给出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完整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质量 客体主义 主体主义 主客互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遇与挑战:“互联网+”视阈下的基础教育质量政策发展思辨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亮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9-184,共6页
"互联网+"的虚实融合、行动快速和时空零界化特性扰乱了基础教育质量政策的原有制定决策思维模式,加大了运行滞后风险,增加了实效性监评难度。同时,"互联网+"的协作共享思维、模块化理念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又给基础... "互联网+"的虚实融合、行动快速和时空零界化特性扰乱了基础教育质量政策的原有制定决策思维模式,加大了运行滞后风险,增加了实效性监评难度。同时,"互联网+"的协作共享思维、模块化理念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又给基础教育质量政策中的公平问题、质量提升和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破解阀门、路途导向和技术支撑。积极应对"互联网+"给基础教育质量政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审时度势、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实现"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质量政策协同发展将成为教育信息化大数据时代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基础教育质量政策 机遇 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素养十年路:持续引领基础教育质量提升 被引量:4
14
作者 褚宏启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0-61,共2页
基础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其质量状况直接影响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质量。群众对基础教育的需求已经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基础教育已经走向以提升质量为主导的新发展阶段。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突出表现在学生... 基础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其质量状况直接影响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质量。群众对基础教育的需求已经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基础教育已经走向以提升质量为主导的新发展阶段。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突出表现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质量 核心素养 提升质量 高等教育 新发展阶段 教育质量提升 质量状况 上好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基础教育质量的社会保障:基本特征、主要途径和实现之道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善超 徐成源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56,共8页
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政府、中小学、社会是支撑基础教育运行的三大主体,也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三种力量。社会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特征主要有保障主体的多元性与情境多样性、保障作用的积极性与消极性... 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政府、中小学、社会是支撑基础教育运行的三大主体,也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三种力量。社会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特征主要有保障主体的多元性与情境多样性、保障作用的积极性与消极性、保障过程的自觉性与离散性、保障机制的间接性与软制约、保障效应的深刻性与长期性。社会保障作用发挥的主要途径有市场经济的支持与引导、民众问责与舆论监督、社会中介组织的评价与帮扶。实现社会保障作用的路径是转变治理理念,建构社会力量保障基础教育的合作监控机制;发挥“自觉性”,建构基于社会质量需求的基础教育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完善市场与利用社会中介组织,整合社会保障基础教育质量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质量 质量保障 社会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现状与改进对策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秋红 张燕辉 《教学与管理》 2022年第36期24-27,共4页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已迈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阶段。对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存在监测队伍专业水平不足、职责不清、监测报告公开范围小、质量监测内容和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已迈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新阶段。对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存在监测队伍专业水平不足、职责不清、监测报告公开范围小、质量监测内容和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进而,提出政府和学校未来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中要提升队伍专业化程度、完善教育督导与督导方式、增加信息公开度与教育监督、明确职责和重视监测结果等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 教育督导 信息公开 教育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社会情感学习与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被引量:1
17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8-88,共1页
2014年12月3—4日,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主办、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承办的“社会情感学习与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教育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黄贵珍处长、教育... 2014年12月3—4日,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主办、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承办的“社会情感学习与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教育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黄贵珍处长、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杨灿灿女士、北京师范大学陈光巨副校长、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副代表Tim Sutton及教育处处长Margo O’Sullivan女士、教育处专家郭晓平博士出席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质量 社会情感 陈光巨 Sutton 黄贵 小学校长培训 副校长 情感教育 教育处处长 香港教育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几个问题
18
作者 张启航 《当代教育科学》 1988年第3期13-16,26,共5页
我国十亿人口,八亿农民。据一九八五年统计,农村小学在校生占全国小学生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二;农村中学在校生占全国中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二;农村中有一亿两千万初高中毕业生。可见,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我国民族素质的高... 我国十亿人口,八亿农民。据一九八五年统计,农村小学在校生占全国小学生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二;农村中学在校生占全国中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二;农村中有一亿两千万初高中毕业生。可见,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我国民族素质的高低。全面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最根本的是克服农村中小学严重脱离农村实际的弊端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一、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标准问题过去,我们考察和评价一个地区、一所学校或一名教师教育教学的质量,主要是看升学率的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质量 教师教育教学 初中教育 初高中毕业生 一所 小学毕业生 办学思想 劳动技术 片面追求升学率 后进生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教育学院建设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
19
作者 李守清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87年第2期2-6,共5页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积极地、有步骤地在全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宏伟任务。而要按质按量地完成这一任务,关健在于建立一支有足够数量的、合格而稳定的师资队伍。
关键词 基础教育质量 学院建设 九年制义务教育 教育学院 师范院校 师范教育 教育事业 教育科学 中学教学 根本指导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限度审视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文良 戴念秋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4-203,共10页
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依托,也是助推社会发展与民族振兴的必然要求。在智能时代,技术作为一种具有强大问题解决能力的工具与手段,蕴含着驱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价值。具体而言,技术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 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依托,也是助推社会发展与民族振兴的必然要求。在智能时代,技术作为一种具有强大问题解决能力的工具与手段,蕴含着驱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价值。具体而言,技术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革新教育样态的核心引擎,是保障教育公平的前提条件,是提升教育社会适应性的有力支撑。然而,技术赋能基础教育也隐藏着因技术功能屏障带来的教育伦理弱化风险,因技术使用异化带来的人文性缺失危机,因技术素养不足带来的教学效果退化倾向及因融合不畅带来的发展动力不足等隐忧。为规避技术赋能基础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与危机,应升级功能,夯实技术赋能基础教育应用基础;调适价值,凸显技术赋能基础教育人文属性;提升素养,增强技术赋能基础教育主体支撑;融汇共建,优化技术赋能基础教育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技术赋能 教育现代化 基础教育质量发展 教育样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