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脂肪酸合成及其在基础抗性和生物固氮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徐瑞新 王洁 +7 位作者 任国勇 卢一鹏 王昊 鲁玲 廖婷婷 朱凌清 黄磊 王俊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22期5729-5734,共6页
综述了植物脂肪酸合成、酰基载体蛋白在脂肪酸合成中的作用、脂肪酸在基础抗性和生物固氮中的作用,旨在为植物遗传育种及脂肪酸合成及功能相关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酰基载体蛋白 脂肪酸合成 基础抗性 根瘤固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马铃薯新品种北方001与北方002组培苗对NaCl基础抗性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纪艺红 何良伟 +2 位作者 郝晓卉 尹江 王磊 《种子科技》 2021年第9期5-6,共2页
马铃薯北方002是河北北方学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由河北北方学院旱作农业研究中心团队选育。试验采用北方001与北方002组培苗为材料,以NaCl构成胁迫培养基,设置50 mmol/L、100 mmol/L、150 mmol/L和200 mmol/L 4个浓度,以无NaCl... 马铃薯北方002是河北北方学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由河北北方学院旱作农业研究中心团队选育。试验采用北方001与北方002组培苗为材料,以NaCl构成胁迫培养基,设置50 mmol/L、100 mmol/L、150 mmol/L和200 mmol/L 4个浓度,以无NaCl加入的MS培养基为对照,探究不同浓度盐胁迫对北方001与北方002生长的影响,以期得出马铃薯两种新品种对NaCl的基础抗性及筛选耐盐性材料NaCl选择的适宜浓度,为进一步筛选耐盐植株以及选育耐盐性新品种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盐胁迫 北方001 北方002 组培苗 NACL 基础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脂肪酸合成及其在基础抗性和生物固氮中的价值探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左悦 《现代园艺》 2020年第24期210-211,共2页
脂肪酸可以帮助生物存储能量,并且还可为生物的生存供应乙酰辅酶A,属于中间产物,所利用的能量传递途径主要是三羧酸循环。在生物膜成分构成中,植物脂肪酸所占比例较大,可以为植物提供基础防御功能,并且还可起到生物固氮的作用。对植物... 脂肪酸可以帮助生物存储能量,并且还可为生物的生存供应乙酰辅酶A,属于中间产物,所利用的能量传递途径主要是三羧酸循环。在生物膜成分构成中,植物脂肪酸所占比例较大,可以为植物提供基础防御功能,并且还可起到生物固氮的作用。对植物脂肪酸的实际合成流程进行深入分析,并讨论了植物脂肪酸在基础抗性以及生物固氮中的实际价值,以期为植物进行遗传育种提供有效的建议,阐述植物脂肪酸中不同分子的作用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脂肪酸 合成 基础抗性 生物固氮 价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溃疡病抗感病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邹华松 柔伟 吴薇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4-239,共6页
柑橘溃疡病是世界范围内危害柑橘产业的重要细菌性病害,被列为国内外检疫对象。近年来,在研究柑橘溃疡病的抗性遗传和分子机制方面取得了快速进展,叶片的气孔密度和气孔结构是柑橘先天防卫系统,成为品种抗性的一个生理指标;在病原菌的... 柑橘溃疡病是世界范围内危害柑橘产业的重要细菌性病害,被列为国内外检疫对象。近年来,在研究柑橘溃疡病的抗性遗传和分子机制方面取得了快速进展,叶片的气孔密度和气孔结构是柑橘先天防卫系统,成为品种抗性的一个生理指标;在病原菌的诱导下,柑橘植物合成的过氧化物酶、植保素和沈香醇等代谢产物影响柑橘的抗感病性,激素物质促进了溃疡病斑的形成;转录组学研究揭示了柑橘抗感品种基因表达的差异,特别是发现了柑橘植物中与病原菌效应蛋白PthA4对应的感病基因CsLOB1,为柑橘抗病育种提供了新的发展策略。本文主要综述柑橘先天防卫系统、代谢产物、植物激素和感病基因在柑橘抗感病性产生中作用,柑橘抗感品种在基因表达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溃疡病 感病基因 基础抗性 植物激素 症状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抗病相关基因的分离克隆和功能鉴定 被引量:4
5
作者 丁新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123,共3页
水稻白叶枯病和稻瘟病分别是由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引起,是世界水稻生产中的两大重要病害,造成的损失巨大。通过改良水稻自身防御体系来控制病害,是一种既经济又绿色的... 水稻白叶枯病和稻瘟病分别是由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引起,是世界水稻生产中的两大重要病害,造成的损失巨大。通过改良水稻自身防御体系来控制病害,是一种既经济又绿色的方法。鉴定水稻抗病相关基因,研究水稻抗病机理对改良水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植物激素生长素诱导的信号通常被认为能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本研究报道的水稻基因GH3-8是1个生长素反应基因,在依赖于生长素的发育中发挥功能,同时也调节不依赖于水杨酸和茉莉酸的信号路径的抗病反应。白叶枯病菌诱导水稻至少在被侵染部位合成生长素,而生长素继而诱导水稻大量合成松弛细胞壁的蛋白质——伸展蛋白(α-和β-expansins),破坏细胞壁对病原菌的先天屏障作用,以利病原菌在水稻中生长繁殖。在携带有抗病基因Xa21或Xa26抗病水稻品种中,病原菌引起的水稻感染部位生长素的合成可诱导水稻快速合成IAA酰胺合成酶GH3-8。GH3-8通过催化IAA-氨基酸的合成抑制生长素的作用,从而阻止细胞壁的松弛,增强植物对病原菌的自身免疫功能。超量表达GH3-8基因增强水稻对白叶枯菌的抗性,同时也延缓了植株的生长和发育,至少部分抑制了生长素信号,从而抑制了α-和β-expansins的合成。本研究结果揭示了病原菌利用生长素作为毒性因子侵染水稻的机理以及水稻应对这一毒性因子的调控途径,同时也从一个方面解释了植物在抗病反应中通常要付出生长被抑制的代价的原因。超量表达GH3-8导致植株不育。通过正反交试验显示GH3-8超量表达植株是雄性和雌性都不育。通过形态学观察发现,GH3-8超量表达植株的雌蕊柱头发育不正常;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雌蕊胚囊观察发现,GH3-超量表达植株的成熟胚囊发育不正常,这可能是GH3-8超量表达植株雌性不育的原因。通过形态学观察发现,GH3-8超量表达植株的雄蕊和野生型无异,但花粉碘染显示,GH3-8超量表达植株大部分花粉都败育,这可能是GH3-8超量表达植株雄性不育的原因。通过分析GH3-8基因表达模式,显示GH3-8基因特异在雄蕊高表达,并随着花的发育表达强弱也不断变化,而在雌蕊基本检测不出表达。组织和时间的特异表达也印证了GH3-8在调控花的发育中起作用。利用酵母单杂交技术,筛选得到和GH3-8基因启动子互作的几个生长素反应因子。其中OsARF8超量表达激活GH3-8基因的表达,证明OsARF8是调控GH3-8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通过分析OsARF8基因表达模式,显示OsARF8基因特异地在雌蕊高表达,而在雄蕊表达很低。OsARF8基因超量表达植株和野生型植株相比育性下降。花粉碘染显示OsARF8基因超量表达植株大部分花粉败育;检测雌蕊没有发现和野生型有显著差异。花粉的育性下降可能是OsARF8超量表达植株育性下降的原因。生长素信号路径中的基因(OsARF8和GH3-8)的不正常表达影响了水稻育性,说明生长素信号可能在调控水稻育性中有重要作用。检测水稻穗发育中生长素分布,也显示生长素和穗的发育密切相关。在水稻品种明恢63中抑制1个维生素B1合成基因OsDR8的表达,显著提高了转基因植株对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敏感。外源应用维生素B1可以互补抑制OsDR8基因对水稻植株抗病的影响。几个防御反应基因包括防御信号路径的早期功能基因OsPOX和OsPAL基因以及路径下游基因OsPR1a、 OsPR1b、OsPR4、OsPR5 和OsPR10的表达在OsDR8抑制表达的植株中下降。这些结果说明OsDR8影响植株的抗性可能是通过影响防御反应基因的表达,OsDR8的功能在信号路径的上游。另外,维生素B1的积累可能是水稻植株对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抗性所必需的。通过筛选水稻T-DNA插入突变体库,发现1个类病斑突变体。侧翼序列分析显示T-DNA插在1个基因(命名为OsDR9)的开放读码框。预测OsDR9基因编码由180个氨基酸组成的功能未知蛋白。OsDR9基因在茎和幼穗中表达很低,而在幼苗、剑叶、叶鞘和愈伤表达较高,在根中没有检测到表达。另外OsDR9基因在老叶中比新叶表达更高。突变体对稻瘟病和胡麻叶斑病表现高抗。对有类病斑的叶片进行组织化学检测和DNA断裂分析显示细胞死亡具有凋亡特征。病程相关蛋白PR4和PR8以及稻瘟病相关基因AOS2在突变体中上升表达。突变体植株也积累了自发荧光物质、SA、JA和植保素(momilactone A 和 sakuranetin)。突变体提高了超氧化物和H2O2的水平。将1个来源于水稻品种日本晴的包含有OsDR9基因的10.5 kb片段转入突变体02Z15AM37,转基因植株类病斑表型消失,说明由于T-DNA插入导致的OsDR9突变是引起类病斑表型的原因。这些结果说明,OsDR9是水稻抗病和细胞凋亡的1个负调节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稻瘟病 病相关基因 生长素 水杨酸 茉莉酸 基础抗性 伸展蛋白 GH3—8 维生系B1 类病斑突变体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