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3mim][NTf2]/DEC/[Li][NTf2]体系的基础性质 被引量:1
1
作者 惠淑荣 赵丽薇 +1 位作者 刘青山 宋大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1-81,共11页
本文通过传统方法合成了1-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酸亚胺疏水型离子液体,在离子液体中加入碳酸二乙酯和双三氟甲基磺酸亚胺锂盐制备了八个体系。通过差式扫描量热仪考察了上述体系的热力学性质。考察了体系的半稳定态温度随着锂盐... 本文通过传统方法合成了1-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酸亚胺疏水型离子液体,在离子液体中加入碳酸二乙酯和双三氟甲基磺酸亚胺锂盐制备了八个体系。通过差式扫描量热仪考察了上述体系的热力学性质。考察了体系的半稳定态温度随着锂盐的加入后的变化情况,以及玻璃化温度随离子液体与碳酸二乙酯的比例的变化情况。测量结果并没有观测到体系的熔点温度,表明碳酸二乙酯和锂盐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溶解在离子液体中。系统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八个体系的基础性质,如:锂离子([Li]^+)自扩散系数随碳酸二乙酯浓度的变化规律,密度、粘度和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利用Vogel Fulcher Tamman (VFT),Final Vogel Fulcher Tamman (FVFT)和Arrhenius方程计算得到八个体系的粘度活化能、电导活化能等。在性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讨论了[Li]^+与[NTf2]^-/碳酸二乙酯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及碳酸二乙酯的引入对Li NTf_2/离子液体体系的微观结构影响,其中阴离子[NTf2]^-通过氧原子与锂离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通过径向分布函数和对[Li]^+周围O原子的配位数的分析表明,碳酸二乙酯的引入,削弱了[Li]^+与[NTf2]^-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碳酸二乙酯的引入有利于[Li]^+的扩散,该结论与实验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碳酸二乙酯 双三氟甲基磺酸亚胺锂 基础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的基础性质和多体合金哈密尔顿实时模拟数据库
2
作者 李义兵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EI CSCD 1997年第3期26-31,共6页
本文采用元素周期表在计算机网上给出了基本材料的性质。这些性质均可按索,使用者可找出感兴趣的性能,并查寻哪种材料具有所描述的性质.而且末数据库还能进行多作哈密尔顿的实时模拟.所以,理论上讲,任何材料的重要性能,如结构,... 本文采用元素周期表在计算机网上给出了基本材料的性质。这些性质均可按索,使用者可找出感兴趣的性能,并查寻哪种材料具有所描述的性质.而且末数据库还能进行多作哈密尔顿的实时模拟.所以,理论上讲,任何材料的重要性能,如结构,晶格常数,结合能等均可由此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多体合金 计算机模拟 数据库 基础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磷虾粗酶液中蛋白酶的基础酶学性质研究及抑制剂的开发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怡炫 陈昕 +4 位作者 王芳 惠彦行 盛军 徐海波 徐甲坤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2-157,共6页
本研究探讨了反应温度、pH、金属离子(Zn^(2+)、Mg^(2+)、Cu^(2+)、Fe^(3+)、Al^(3+)和Ca^(2+))对南极磷虾粗酶液中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了苯甲基磺酰氟(PMSF)、EDTA·2Na、碘乙酰胺(IAM)和甲苯磺酰–苯丙氨酸氯甲基酮(TPCK)对蛋... 本研究探讨了反应温度、pH、金属离子(Zn^(2+)、Mg^(2+)、Cu^(2+)、Fe^(3+)、Al^(3+)和Ca^(2+))对南极磷虾粗酶液中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了苯甲基磺酰氟(PMSF)、EDTA·2Na、碘乙酰胺(IAM)和甲苯磺酰–苯丙氨酸氯甲基酮(TPCK)对蛋白酶活性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南极磷虾粗酶液中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反应pH值为8.0;当金属离子浓度为0.5 mmol/L时,Zn^(2+)、Mg^(2+)、Cu^(2+)、Fe^(3+)和Al^(3+)金属离子对蛋白酶酶活的抑制率分别为55.02%、55.02%、35.39%、20.67%和41.12%,而Ca^(2+)离子对蛋白酶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MSF和EDTA·2Na对蛋白酶酶活具有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PMSF的浓度为8.0 mmol/L时,抑制率为60%;EDTA·2Na浓度为0.6 mmol/L时,抑制率为86.67%;IAM在低浓度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TPCK低浓度时抑制效果不明显,浓度升高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5~3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EDTA·2Na对蛋白酶酶活的抑制效果逐渐增加。本研究阐明了影响南极磷虾粗酶液蛋白酶酶活的因素,开发了针对南极磷虾粗酶液中蛋白酶活性的抑制剂,为南极磷虾在食品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理论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粗酶液 基础酶学性质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比五万区调要立足基础着眼应用
4
作者 杨明桂 《中国地质》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2-23,共2页
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简称区调)自八十年代有计划地在全国开展以来,有两个重大举措:一是结合地质实际推行了沉积岩区、花岗岩基区和变质岩区等3大岩类新的填图方法;二是不再进行区调过程中的矿产普查.
关键词 区域地质调查 找矿 矿产普查 基础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高含沥青质稠油致稠机理及降黏技术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任波 丁保东 +3 位作者 杨祖国 李婷婷 何晓庆 许艳艳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85,11,共4页
以塔河稠油为研究对象,通过稠油基础性质研究,明确了沥青质含量高、H/C低、胶质沥青质质量比小、Ni、V等金属元素和O、N、S杂原子含量高是塔河稠油黏度较高的主要因素.通过致稠机理分析,为塔河油田降黏方式的选择及降黏剂的研制提供了... 以塔河稠油为研究对象,通过稠油基础性质研究,明确了沥青质含量高、H/C低、胶质沥青质质量比小、Ni、V等金属元素和O、N、S杂原子含量高是塔河稠油黏度较高的主要因素.通过致稠机理分析,为塔河油田降黏方式的选择及降黏剂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现场实施了掺稀降黏、井筒伴热降黏、油溶性降黏、水溶性乳化降黏等技术,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实现了塔河稠油井筒降黏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稠油 基础性质 致稠机理 降黏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mented backfill technology based on phosphorous gypsum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新民 赵彬 张钦礼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2期285-291,共7页
Physical-chemical properties of phosphorous gypsum, proportion and cemented mechanism of slurry with gypsum as aggregate were studied to remove the harms of gypsum pile, combining with difficult problems of excessive ... Physical-chemical properties of phosphorous gypsum, proportion and cemented mechanism of slurry with gypsum as aggregate were studied to remove the harms of gypsum pile, combining with difficult problems of excessive mined-out gobs, enormous ore body under roadway and low recovery ratio of Yongshaba Mine, Kaiyang Phosphor Mine Group, Guizhou Province, China. An appropriate backfill system and craflwork were designed, using shattering milling method to crush gypsum, double-axles mixing and strong activation mixing way to mix slurry, cemented slurry and mullock backfill alternately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gypsum is fit for backfilling afterwards by adding fly ash, though it is not an ideal aggregate for fine granule and coagulate retardation. The suggested dosage (the mass ratio of cement to fly ash to gypsum) is 1:1:6-1:1:8 with mass fraction of solid materials 60%-63%. Slurry is transported in suspend state with non-plastic strength, and then in concretion state after backfilling. The application to mine shows the technology is feasible, and gypsum utilization ratio is up to 100%. Transportation and backfill effect is very good for paste-like slurry and drenching cemented slurry into mullock, and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recovery ratio are 2.0 MPa and 82.6%, respectively, with the maximum subsidence of surface only 1.307 mm. Furthermore, the investment of system is about 7 × 10^6 yuan (RMB), only 1/10 of that of traditional paste backfill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sphorous gypsum self-flowing transportation cemented backfill cemented mechanism backfill system and craf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