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风电场基础嵌岩施工定额测量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启民 邓万志 张扬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90-193,共4页
开展海上风电施工定额测量工作可以全面客观反映海上风电施工工艺流程、装备生产效率、资源投入情况。通过数据统计及分析,可以不断完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条件下的海上风电施工定额数据库,是企业建立定额管理机制的重要手段。以国... 开展海上风电施工定额测量工作可以全面客观反映海上风电施工工艺流程、装备生产效率、资源投入情况。通过数据统计及分析,可以不断完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条件下的海上风电施工定额数据库,是企业建立定额管理机制的重要手段。以国内某海上风电项目风机基础嵌岩施工为例,通过“工作日写实法”真实地记录了高桩承台基础嵌岩施工流程、资源投入及生产效率,并利用“控制图”对实测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到有效样本,进而形成建议定额中人工、材料、船舶(机械)资源消耗量。为在弱风化层分布不均的地质条件下采用类似基础型式的嵌岩施工成本分析、工效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场 施工定额量 基础嵌岩 控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岩蠕变下嵌岩桩极限承载力研究
2
作者 杨波 张鑫 +3 位作者 谭家伟 严渊 陈为 董天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0-446,共7页
为揭示泥岩蠕变、嵌岩桩深径比对富水区泥岩嵌岩基桩长期承载性状的影响,采用岩石蠕变试验、静载荷试验、有限元极限分析方法,分析了嘉陵江Ⅰ阶台地的泥岩持力层强度参数变化和基桩极限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中风化泥岩在饱和状态的强... 为揭示泥岩蠕变、嵌岩桩深径比对富水区泥岩嵌岩基桩长期承载性状的影响,采用岩石蠕变试验、静载荷试验、有限元极限分析方法,分析了嘉陵江Ⅰ阶台地的泥岩持力层强度参数变化和基桩极限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中风化泥岩在饱和状态的强度参数较平水期天然状态的强度参数低,黏聚力下降7.73%,内摩擦角下降19.58%;泥岩蠕变使大直径嵌岩基桩的长期极限承载力下降10%~30%,长期承载力衰减系数随嵌岩深径比的增大而减小,建议泥岩区大直径嵌岩基桩的深径比大于5。研究结论进一步揭示了富水区泥岩嵌岩桩基础长期承载性状,为完善泥岩区嵌岩桩基础的设计方法和施工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 蠕变 极限承载力 强度参数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型嵌岩墙式基础水平力承载静力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任文敏 苏继宏 +2 位作者 汪正兴 杨振宇 周军生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21,24,共4页
分别采用三维模型、二维模型和一维模型对特大型嵌岩墙式基础水平承载进行了分析 ,比较了 3种模型的差异 ,分析了引起这些差异的重要因素 ,最后用二维模型探讨了一些规律。通过计算发现 ,基础埋深H对基础最大截面弯矩位置HM 和最大截面... 分别采用三维模型、二维模型和一维模型对特大型嵌岩墙式基础水平承载进行了分析 ,比较了 3种模型的差异 ,分析了引起这些差异的重要因素 ,最后用二维模型探讨了一些规律。通过计算发现 ,基础埋深H对基础最大截面弯矩位置HM 和最大截面弯矩幅值Mmax的影响较小 ,而岩石与基础的弹性模量比λ和基础截面的高度L对HM 和Mmax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型墙式基础 水平力 承载力 力学分析 连续刚构桥梁 桥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嵌岩基桩极限承载力判定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程凌刚 刘冈朋 +2 位作者 白江涛 杨波 张鑫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1,共6页
为判定大直径嵌岩桩基础极限承载力,采用桩基础竖向静载荷试验方法、桩基础承载力理论和泛函数分析方法,构造嵌岩桩系统的势能函数、比能函数,提出嵌岩桩极限承载力判定的比能对比法,即当桩端应力超过嵌岩段桩周岩体的极限抗剪强度时,... 为判定大直径嵌岩桩基础极限承载力,采用桩基础竖向静载荷试验方法、桩基础承载力理论和泛函数分析方法,构造嵌岩桩系统的势能函数、比能函数,提出嵌岩桩极限承载力判定的比能对比法,即当桩端应力超过嵌岩段桩周岩体的极限抗剪强度时,嵌岩桩达到极限承载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嵌岩桩基础极限承载力与嵌岩深径比、岩体强度呈正相关关系,比能对比法可以客观判定嵌岩桩基础极限承载力。研究结论为大直径嵌岩桩基础极限承载力判定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 大直径桩 极限承载力 载荷沉降曲线 比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岩桩高桩承台的桩顶内力分布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云云 陈竹昌 +1 位作者 刘利民 屠克嘉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92-296,共5页
基于竖向力和弯矩荷载下7 组模型试验的电阻片量测资料,分析了嵌岩桩基的实测桩顶内力分布规律同外荷载与桩位之间分布的关系,指出实测桩顶内力与常规m 法分析的偏差同外荷载与桩位之间的分布有关.
关键词 基础 桩顶内力分布 模型试验 承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力作用下嵌岩桩桩顶内力分布的模型试验 被引量:5
6
作者 刘云云 陈竹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2期39-44,共6页
基于水平荷载下的8组模型试验桩的电测资料;分析了嵌岩桩基的实测桩顶内力的变化及分布规律,指出水平力作用下的桩顶内力分布与承台上外竖向力(和弯矩)荷载的局部分布方式有关。
关键词 基础 桩顶 内力分布 模型试验 水平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矩作用下嵌岩桩桩顶内力分布的模型试验 被引量:8
7
作者 刘云云 陈竹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19-122,共4页
基于扭矩荷载下的 8组模型试验的实测资料 ,分析了扭矩作用下嵌岩桩基的实测桩顶内力、各桩位移抗扭力矩及转动抗扭力矩的变化及其分布规律。
关键词 扭矩 基础 桩顶内分布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主桥设计 被引量:8
8
作者 肖海珠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9,共9页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主桥为主跨988 m的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公铁上、下分层布置,上层通行6车道高速公路,下层通行4线铁路。主缆平面布置,垂跨比为1/6.5,横向中心距34.7 m,纯悬吊段长331 m,标准抗拉强度2000 MPa;斜拉索与吊索交叉索共6对...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主桥为主跨988 m的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公铁上、下分层布置,上层通行6车道高速公路,下层通行4线铁路。主缆平面布置,垂跨比为1/6.5,横向中心距34.7 m,纯悬吊段长331 m,标准抗拉强度2000 MPa;斜拉索与吊索交叉索共6对,交叉区斜拉索和吊索交错锚固于主梁上。主梁采用钢桁梁,桁高13.5 m,桁宽35 m。桥塔为门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合肥侧、铜陵侧塔高分别为228.5、222.5 m。斜拉索采用ϕ7 mm高强平行钢丝索,呈扇形布置,标准抗拉强度2000 MPa;吊索采用ϕ7 mm高强平行钢丝索,平面布置,标准抗拉强度1770 MPa。2个桥塔墩均采用钻孔桩基础。合肥侧锚碇采用复合式地下连续墙基础,铜陵侧锚碇采用复合板桩嵌岩扩大基础。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表明大桥具有良好的静、动力性能,能够满足高速铁路行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铁路两用桥 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 钢桁梁 地下连续墙 扩大基础 桥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ltimate end bearing capacity of rock-socketed pile based on generalized nonlinear unified strength criterion 被引量:7
9
作者 章敏 王星华 汪优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1期208-215,共8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bearing behavior at the tip of a pile embedded in rock, the generalized nonlinear unified strength criterion and slip line principle for resolving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systems w... In order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bearing behavior at the tip of a pile embedded in rock, the generalized nonlinear unified strength criterion and slip line principle for resolving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systems which govern the stress field were applied to derive the ultimate end beating capacity based on some reasonable hypothesis and failure plane model. Both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est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theoretic solution. The results show good consistency with each other and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e present approach. The depth effect with respective to embedment ratio and other influence factors like geological strength index,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overburden factor, and damage on end bearing capacity were discussed in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yield criterion can be much better for investigating the ultimate end bearing performance of rock-socketed pile. The end bearing capacity increases with embedment ratio and the increasing degree is influenced intensely by the above parameters. Furthermore, ignoring intermediate stress effect would underestimate the strength properties of the rock material and lead to a very conservative estimation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socketed pile generalized nonlinear unified strength criterion slip line principle embedment ratio damage endbearing capac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