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南方黄泥田水稻产量及基础地力贡献率的影响 被引量:29
1
作者 王飞 林诚 +3 位作者 李清华 何春梅 李昱 林新坚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631-635,共5页
对连续27年施肥的南方黄泥田水稻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续施用化肥(NPK)、化肥+牛粪(NPKM)、化肥+稻草(NPKS)处理的水稻平均产量比不施肥(CK)分别提高74.9%、96.6%、91.7%,NPKM与NPKS处理产量分别比NPK处理提... 对连续27年施肥的南方黄泥田水稻产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续施用化肥(NPK)、化肥+牛粪(NPKM)、化肥+稻草(NPKS)处理的水稻平均产量比不施肥(CK)分别提高74.9%、96.6%、91.7%,NPKM与NPKS处理产量分别比NPK处理提高12.4%与9.6%,均达到极显著差异,但NPKM与NPKS产量相当。双季稻年份(1983-2004年),NPK、NPKM、NPKS处理的水稻每5~7年年际增产率随试验年份的延长呈递增的趋势。早稻与晚稻的基础地力贡献率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其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7.1%与60.0%。不同施肥处理产量与基础地力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黄泥田 产量 基础地力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基础地力贡献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徐鸣爽 王敏羽 +3 位作者 张万洋 戴志刚 李旭春 李小坤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3-189,共7页
水稻基础地力贡献率是指土壤自身对水稻生产的贡献程度,是一个广泛适用于反映稻田基础地力的指标。为明确水稻基础地力贡献率及其影响因素,在中国知网搜集1970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文献,整理水稻不施肥处理和氮磷钾肥处理的产量数据,计算基... 水稻基础地力贡献率是指土壤自身对水稻生产的贡献程度,是一个广泛适用于反映稻田基础地力的指标。为明确水稻基础地力贡献率及其影响因素,在中国知网搜集1970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文献,整理水稻不施肥处理和氮磷钾肥处理的产量数据,计算基础地力贡献率。按照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地力等级以及不同水稻类型对基础地力贡献率数据进行分类,研究我国水稻基础地力贡献率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水稻的平均基础地力贡献率为71.92%,基础地力贡献率数据分布在70%~80%的样本数最多,为33.61%。水稻基础地力贡献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不同种植区域水稻基础地力贡献率有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东北稻区>西南稻区>华南稻区>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的基础地力贡献率随着基础地力水平的提高而升高;不同水稻类型的基础地力贡献率有显著差别,具体表现为早稻>中稻>晚稻、杂交稻>常规稻、籼稻>粳稻。综上所述,水稻是一种对基础地力依赖程度较高的作物,且水稻基础地力贡献率受时间、区域、地力和水稻类型的影响。培肥土壤、提升土壤的基础地力是实现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基础地力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肥力和施肥措施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地力贡献率和土壤容重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郭丽 郑春莲 +3 位作者 曹彩云 党红凯 马俊永 李科江 《河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2期29-33,共5页
为指导低平原区粮田基础地力定向培育提供重要理论依据,2012-2014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土壤肥力水平为主区、不同施肥措施为副区,研究了低平原区不同土壤基础肥力(高肥、中肥、低肥)和施肥方式(CK—30a不施肥,T_1... 为指导低平原区粮田基础地力定向培育提供重要理论依据,2012-2014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土壤肥力水平为主区、不同施肥措施为副区,研究了低平原区不同土壤基础肥力(高肥、中肥、低肥)和施肥方式(CK—30a不施肥,T_1—2a不施肥,T_2—1a不施肥,T_3—3a施NPK肥,T_4—3a施PK肥)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地力贡献率和土壤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肥力条件下小麦、玉米及全年产量基本表现为T_3〉T_2〉T_1〉T_4〉CK,其中,高、中肥力条件下作物产量差异较小,且与低肥力下的产量差异基本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各肥力条件下,不同施肥措施的基础地力贡献率均表现为T_2〉T_1〉CK;各施肥处理在不同肥力条件下的周年基础地力贡献率差异均不显著,但总体来看,高肥力地块对周年产量的基础地力贡献率相对较高。各肥力地块在同种施肥方式下土壤容重差异均不显著;低肥力地块施用氮磷钾肥可以显著降低土壤容重,但随着土壤肥力增高,适当延长氮磷钾肥施用年限才能对土壤容重有明显的降低作用;氮肥对土壤紧实度的调控效应高于磷钾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产量 基础地力贡献率 土壤容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第四纪红壤泡桐林蓄积量及基础地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涂佳 甘卫祥 +2 位作者 付宇佳 唐菲菲 吴立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21,共8页
泡桐是世界上最速生的3大用材树种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淮海地区,它材质优良,深受广大林农喜爱。然而,泡桐在中亚热带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适宜的施肥方式尚不清楚。为了明确中亚热带第四纪红壤地区,长期施肥对泡桐地力和蓄积量的影响... 泡桐是世界上最速生的3大用材树种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淮海地区,它材质优良,深受广大林农喜爱。然而,泡桐在中亚热带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适宜的施肥方式尚不清楚。为了明确中亚热带第四纪红壤地区,长期施肥对泡桐地力和蓄积量的影响,本研究以湖南湘阴县新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泡桐专用肥,普通商业肥和对照3个处理,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排列,重复3次,连续10年观测,分析了造林以来不同施肥处理对桐林蓄积量及基础地力的影响。连续10年的观测表明:(1)施肥能显著提高泡桐蓄积量,且施用专用肥蓄积量增长效果更为显著;造林后第1~3年,泡桐专用肥与普通商业肥的增产效果间无显著差异,但从第4年开始施用专用肥蓄积量增长效果更为显著,到造林的第10年,施用专用肥的泡桐蓄积量明显优于商业肥,比施用商业肥的蓄积量提高了28.27%,比对照提高了127%。(2)施用专用肥和商业肥土壤地力贡献率在泡桐种植10年后分别下降了57.4%和35.5%,并于造林第5年后,泡桐人工林土壤地力贡献率和土壤肥料贡献力变化趋于稳定。(3)不同施肥对泡桐蓄积量稳定性及可持续性差异显著,其中施用专用肥后有利于泡桐蓄积量的稳定和持续性增长。(4)与商业肥和对照相比施用专用肥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而全氮含量变化不显著。综上所述,施肥能有效提高泡桐蓄积量,且施用泡桐专用肥的效果明显优于普通商业肥。泡桐专用肥显著地提高了土壤肥料的贡献率,泡桐蓄积量稳定和可持续性增长以及土壤部分养分含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人工林 不同施肥 基础地力贡献率 肥料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油茶林产果量及土壤地力可持续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陈家法 陈隆升 +1 位作者 涂佳 高定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9-65,共7页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重要木本油料树种,需要大量土壤养分满足其果实的需要。为了明确中亚热带第四纪红壤地区长期施肥对油茶林地力和产果量的影响,本研究以湖南衡阳市常宁县油茶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油茶专用肥,化肥和对照3个处理,采用...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重要木本油料树种,需要大量土壤养分满足其果实的需要。为了明确中亚热带第四纪红壤地区长期施肥对油茶林地力和产果量的影响,本研究以湖南衡阳市常宁县油茶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油茶专用肥,化肥和对照3个处理,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排列,重复3次,分析了油茶林产果以来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林产果量及基础地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肥能显著提高油茶林的产果量,且专用肥的使用对油茶产果量影响最为显著。到造林第10年,施用专用肥油茶果产量为9765.4 kg/hm2,较化肥和CK分别提高了393.79%和637.01%。(2)施用专用肥和施用化肥的油茶林土壤地力贡献率均下降显著(p<0.01),而土壤肥料贡献力变化不显著。施用专用肥油茶林土壤地力贡献率在55%~65%之间,而施用化肥的油茶林土壤地力贡献率在30%~42%之间。(3)油茶人工林不同施肥处理产果以来肥料稳定性(p<0.01)及可持续性差异显著(p<0.01),专用肥相对于化肥和CK更有利于油茶果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4)施用专用肥比施用化肥对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提高更为显著。综上所述,施肥能有效提高油茶产果量,且施用专用肥的效果明显优于化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林 不同施肥 基础地力贡献率 肥料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低平原区近16年来农田施肥量、作物产量和养分效率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贾良良 刘克桐 +4 位作者 孙彦铭 杨云马 杨振立 黄少辉 杨军芳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55,共6页
为阐明近16年来河北省低平原区农田养分管理措施对作物产量和养分效率的影响,提高农田养分管理技术水平,对1998~2014年在河北省开展的6个土壤肥力定位监测试验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河北省低平原区小麦氮、磷、钾肥施用量一直维持... 为阐明近16年来河北省低平原区农田养分管理措施对作物产量和养分效率的影响,提高农田养分管理技术水平,对1998~2014年在河北省开展的6个土壤肥力定位监测试验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河北省低平原区小麦氮、磷、钾肥施用量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年平均施用量分别为315.2、199.5和173.2 kg/hm^2。玉米施肥量逐年增加,2014年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247.0、69.8和128.5 kg/hm^2。小麦、玉米施肥区产量分别较1998年提升了40.7%和72.4%,小麦无肥区没有明显增产,玉米无肥区产量提高了36.1%。施肥量增加对小麦产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对玉米产量增加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氮素是影响玉米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小麦的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因施肥量较高在过去16年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而玉米则随时间和施肥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土壤基础地力对小麦、玉米产量的贡献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监测 施肥量 土壤基础地力贡献率 小麦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形发育冷浸田水稻施肥响应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王飞 李清华 +2 位作者 林诚 林新坚 刘玉洁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802-806,共5页
以福建闽侯典型冷浸田为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地形发育的冷浸田与非冷浸田水稻施肥响应特性及其差异。结果表明,施肥处理的山垅冷浸田、山垅黄泥田、平洋冷浸田、平洋灰泥田水稻籽粒产量分别比不施肥处理提高76.5%、57.6%、59.... 以福建闽侯典型冷浸田为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地形发育的冷浸田与非冷浸田水稻施肥响应特性及其差异。结果表明,施肥处理的山垅冷浸田、山垅黄泥田、平洋冷浸田、平洋灰泥田水稻籽粒产量分别比不施肥处理提高76.5%、57.6%、59.0%、43.5%,增产均达显著差异水平。冷浸田的基础地力贡献率比相应的非冷浸田低6.8~7.0个百分点,但施肥农学效率比相应的非冷浸田每千克肥料提高0.1~3.2 kg 籽粒产量。冷浸田施肥产量增幅较相应的非冷浸田提高15.5~18.9个百分点。不论施肥与否,冷浸田水稻籽粒养分总体高于相应的非冷浸田,但淀粉含量低于相应的非冷浸田。冷浸田基础地力贡献率低于非冷浸田,但施肥增产效应明显高于非冷浸田,其改造增产潜力较大。山垅冷浸田的施肥敏感性要高于平洋冷浸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浸田 潜育化 施肥 水稻 基础地力贡献率 农学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州市土壤肥力演变规律与玉米推荐施肥量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丽光 仝少杰 +4 位作者 李迎春 王永福 李爱永 彭正萍 薛世川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6,共5页
本研究根据1986—1994年和2007—2010年河北省定州市土壤肥力监测数据,明确了该市土壤肥力演变规律;并通过"3414"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肥力水平下土壤基础地力贡献率和养分贡献率,以及氮磷钾肥用量与玉米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 本研究根据1986—1994年和2007—2010年河北省定州市土壤肥力监测数据,明确了该市土壤肥力演变规律;并通过"3414"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肥力水平下土壤基础地力贡献率和养分贡献率,以及氮磷钾肥用量与玉米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86—1994年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呈上升趋势,速效钾呈下降趋势,而2007—2010年四种肥力指标均呈上升趋势;随时间延长,土壤基础地力和养分贡献率均下降;回归分析表明,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玉米产量与氮磷钾肥施用量间均呈显著的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曲线相关,结合这两种模型的拟合结果,提出了本市玉米最高产量施肥量和经济最佳产量施肥量推荐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基础地力贡献率 养分贡献率 玉米 推荐施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锰渣基土壤调理剂在甘蓝上的应用及对酸化土壤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国琼 蔡国勇 周富忠 《长江蔬菜》 2021年第12期59-63,共5页
针对湖北恩施州耕地酸化问题,以电解锰渣为原料制备了3种类型的土壤调理剂,比较常规施肥(CK)与研制的高钾型(A型)、高磷型(B型)和高锰型(C型)3种电解锰渣基土壤调理剂对酸化耕地的改良作用及对锰敏感作物甘蓝的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针对湖北恩施州耕地酸化问题,以电解锰渣为原料制备了3种类型的土壤调理剂,比较常规施肥(CK)与研制的高钾型(A型)、高磷型(B型)和高锰型(C型)3种电解锰渣基土壤调理剂对酸化耕地的改良作用及对锰敏感作物甘蓝的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增施土壤调理剂可提高甘蓝产量,增幅皆超过5%;3种土壤调理剂对酸化耕地皆有较好的改良效果,667 m^(2)用100 kg调理剂当季可相对提高土壤pH值0.14~0.19;土壤交换性铝含量相对降低3.37~5.22 mg/kg、盐基饱和度提高5.87%~11.30%。施用土壤调理剂后,土壤有效锰含量相对有所提高,但存在锰过量的潜在风险。综合比较认为,B型优于C型,C型优于A型,但优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酸化耕地 土壤调理剂 基础地力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