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语堂与北村皈依基督信仰的不同模式 被引量:1
1
作者 程小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3-226,共4页
林语堂和北村分别是20世纪初和世纪末较有代表性的基督徒作家,受不同处境的影响,他们走过了不同的皈依之路,以各不相同的心态面对基督教思想,产生了不同的信仰理解。通过他们可以透视整个时代作家的精神历程,而两个不同时代的作家留下... 林语堂和北村分别是20世纪初和世纪末较有代表性的基督徒作家,受不同处境的影响,他们走过了不同的皈依之路,以各不相同的心态面对基督教思想,产生了不同的信仰理解。通过他们可以透视整个时代作家的精神历程,而两个不同时代的作家留下的不同轨迹,则为反思当前的神学研究和推测将来的神学动向提供一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北村 基督信仰 汉语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基督信仰维度对法治的追问
2
作者 汪小珍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7年第5期86-96,共11页
我们正面对的社会危机是整体性的,而这个整体性危机与宗教信仰和法律信仰的丧失有关。真正的法治需要人们对法有至上感、可信赖感、神圣感及对法制之于我们人类的自由幸福有可依托感。但是现实情况绝不容乐观。法律自身如何能被“信仰”... 我们正面对的社会危机是整体性的,而这个整体性危机与宗教信仰和法律信仰的丧失有关。真正的法治需要人们对法有至上感、可信赖感、神圣感及对法制之于我们人类的自由幸福有可依托感。但是现实情况绝不容乐观。法律自身如何能被“信仰”?法律自身如何能“至上”?法律自身如何能“神圣”?法律自身如何堪承保障人类自由幸福之重任?法治怎能自我完善?法治的完善不在自身乃在对于超验真理的坚信,只有这种坚信才能使人生发仁爱、公义、责任感、使命感,使人类不仅能够制定良善的法律,而且能够忠心地遵从和执行法律,建立善义的社会秩序,使人们共享公义的生活。法治的完善以爱为它的最高价值目标,但法治本身并不能生产爱;惟有以牺牲之爱成全律法的基督是我们真正的自由之源、爱之源,基督的牺牲之爱能够带给人们仁爱的能力,只有这种爱能够胜过世界短暂的利益之争,法治的所有理想在基督信仰里得以成全。法治与基督信仰的完美联结是我们可以向往美好社会、美好生活的智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基督信仰 责任感 使命感 法律至上 神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督教信仰对村落社会生活的影响——基于一个滇中苗村基督教信仰生活的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苏斐然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37,共6页
基督教信仰嵌入滇中苗族村落村民的日常生活中,与苗族传统道德观念相融合,强化了当地村民向善的心性和内敛的行为规范;提升了村落公共生活的品质,增强了信教村民的归属感、凝聚力和公共道德感;促进了社会交往的变革,形成了一种不带有血... 基督教信仰嵌入滇中苗族村落村民的日常生活中,与苗族传统道德观念相融合,强化了当地村民向善的心性和内敛的行为规范;提升了村落公共生活的品质,增强了信教村民的归属感、凝聚力和公共道德感;促进了社会交往的变革,形成了一种不带有血缘、地缘关系的新关系网络。滇中苗族村落基督教信仰成为了当地村落社会生活的重要整合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信仰 苗族村落 社会生活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性与信仰:论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阿利比
4
作者 花威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39,共5页
在《忏悔录》中,奥古斯丁简要记叙了青年阿利比的事迹。寓于人类的整体堕落,阿利比的德性操练遭遇到心灵与身体、好奇与罪、节制与不节制的复杂纠葛。他从中认识到,要开启人类的救赎上升,实现完美德性,基督信仰是迫切必要的。因为这一... 在《忏悔录》中,奥古斯丁简要记叙了青年阿利比的事迹。寓于人类的整体堕落,阿利比的德性操练遭遇到心灵与身体、好奇与罪、节制与不节制的复杂纠葛。他从中认识到,要开启人类的救赎上升,实现完美德性,基督信仰是迫切必要的。因为这一信仰以爱来接纳软弱的信心,在团契生活中培养出新德性,在亲近上帝中最终达到幸福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德性 基督信仰 《忏悔录》 阿利比 幸福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婚单身女性的宗教信仰与心理幸福感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赵静 王晶晶 韩布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2期4056-4062,共7页
目的考察宗教信仰对适婚单身女性心理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婚姻态度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2016年7—8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通过网络渠道(微信、QQ、专业调查网站)发放问卷,调查25~45岁未婚单身女性。采用基督徒宗教性量表、Ryff心理幸... 目的考察宗教信仰对适婚单身女性心理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婚姻态度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方法2016年7—8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通过网络渠道(微信、QQ、专业调查网站)发放问卷,调查25~45岁未婚单身女性。采用基督徒宗教性量表、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中文修订版和Braaten婚姻态度量表中文修订版进行调查。结果共收集358份问卷,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为83.8%。有无宗教信仰与适婚单身女性的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得分无相关性(P>0.05),与个人成长、生活目标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与自我接纳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5);有无宗教信仰与适婚单身女性的Braaten婚姻态度量表得分、一般婚姻观念和对自我婚姻的评价或展望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适婚单身女性的婚姻态度对心理幸福感有正向预测效力(P<0.05)。中介作用结构方程模型与路径分析表明,控制年龄、学历、月收入对心理幸福感和婚姻态度的影响后,基督徒适婚单身女性的婚姻态度对心理幸福感具有正向影响(β=0.394,P<0.001),其宗教性对婚姻态度和心理幸福感均具有正向影响(β=0.506,P<0.001;β=0.216,P<0.05),进一步采用Bootstrap(N=1 000)估计法进行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显示,基督徒适婚单身女性的宗教性对心理幸福感的标准化间接效应估计值为0.199[95%CI(0.055,0.528)],标准误为0.091,间接效应显著(P<0.05);标准化直接效应估计值为0.216[95%CI(-0.123,0.404)],标准误为0.122,直接效应不显著(P>0.05),婚姻态度在基督徒适婚单身女性宗教性与心理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适婚单身女性的心理幸福感与有无宗教信仰无相关,但与婚姻态度密切相关,宗教信仰通过婚姻态度影响基督徒适婚单身女性的心理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身女性 心理幸福感 婚姻态度 基督信仰 宗教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东农村“基督教热”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9
6
作者 杨宏山 《江淮论坛》 CSSCI 1994年第4期30-37,共8页
关键词 基督教教义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农村 皖东 社会主义 基督 全椒县 民俗信仰 基督信仰 教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云南少数民族基督教问题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钱宁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85-90,共6页
基督教传入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已经100多年了。本世纪50年代以前,基督教靠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身上的不平等条约,也凭借着它自身对少数民族边缘性和短缺的社会处境的适应,在少数民族社会中传播、发展。我曾在《近代基督教的传播... 基督教传入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已经100多年了。本世纪50年代以前,基督教靠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身上的不平等条约,也凭借着它自身对少数民族边缘性和短缺的社会处境的适应,在少数民族社会中传播、发展。我曾在《近代基督教的传播与云南少数民族社会的短缺》(载《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信仰 云南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社会 西方传教士 拉祜族 宗教信仰 民族文化 传教策略 文化变迁 社会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督教文化的精神遗产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林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0-34,共5页
关键词 基督教文化 基督信仰 西方文化 骑士精神 唯心主义 宗教意识 二元对立 日耳曼人 近代德国 生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信仰思想论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建军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1-45,共5页
马克思恩格斯信仰思想论刘建军由于现实的原因,信仰问题在我国理论界引起一定的关注,有的研究者已在收获初步成果,个别专著也已出现。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但它似乎并未引起多大反响,原因之一是这种信仰的方式和结论尚未与马克思经... 马克思恩格斯信仰思想论刘建军由于现实的原因,信仰问题在我国理论界引起一定的关注,有的研究者已在收获初步成果,个别专著也已出现。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但它似乎并未引起多大反响,原因之一是这种信仰的方式和结论尚未与马克思经典主义作家的有关思想和论述挂钩接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信仰 马克思恩格斯 宗教信仰 马克思和恩格斯 共产主义运动 信仰概念 共产主义信仰 基督信仰 唯心主义 信仰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德尔图良的信仰主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凤林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2期27-34,共8页
德尔图良关于“雅典与耶路撒冷”的对立,其宗旨在于反对希腊哲学与基督教的简单混合,以便维护基督教传统。这是圣经思想的具体阐发,在基督教教会史、思想史和神学史上具有积极意义。但德尔图良的信仰主义并不完全否定理性。在拒绝利用... 德尔图良关于“雅典与耶路撒冷”的对立,其宗旨在于反对希腊哲学与基督教的简单混合,以便维护基督教传统。这是圣经思想的具体阐发,在基督教教会史、思想史和神学史上具有积极意义。但德尔图良的信仰主义并不完全否定理性。在拒绝利用希腊哲学来理解基督教之后,他试图用人的自然理性和灵魂来证明上帝和信仰。本文结合基督教思想史对德尔图良在理性问题上的矛盾作了自己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图良 信仰主义 希腊哲学 基督信仰 教会传统 自然理性 西方宗教思想史 哲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年基督徒的人格特征与心理防御机制
11
作者 崔光成 赵阿勐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51-552,共2页
近年来,我国基督教信徒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基督徒人数近2千万。本研究针对中年基督徒的人格特征和心理防御机制进行研究,为加深对基督教的了解提供依据。
关键词 中年人 基督信仰 人格 心理防御 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论现代基督教神学的人性思考
12
作者 任兆岳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9-34,共6页
现代西方神学的人性思考是围绕对上帝问题的重新审视而加以展开的。上帝问题的存在决定着现代神学不可能找到人性问题的答案,因而也没有最终回应西方社会的人性危机。基督教神学试图藉信仰之爱获致人性的圆满,表明神学有着“信仰的傲... 现代西方神学的人性思考是围绕对上帝问题的重新审视而加以展开的。上帝问题的存在决定着现代神学不可能找到人性问题的答案,因而也没有最终回应西方社会的人性危机。基督教神学试图藉信仰之爱获致人性的圆满,表明神学有着“信仰的傲慢”。以神学信仰批评理性传统,只是以“信仰的傲慢”置换“理性的傲慢”。本文最后指出,如果把基督教神学“信仰的傲慢”与新儒学“良知的傲慢”加以批判性比较,或可领会到中西方人性论思想的对话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神学 上帝问题 人性思考 人性危机 终极预设 帕斯卡尔 信仰真理 基督信仰 人的主体性 人性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尔的基督教人文主义宗教哲学
13
作者 林璧属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4期17-23,共7页
欧洲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自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彼得拉克始,随着时代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思想的表现侧重点有所变化,在文艺复兴的各个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对此,西方史学界将其划分为“哲学人文主义”、“市民人文主义”和“基... 欧洲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自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彼得拉克始,随着时代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思想的表现侧重点有所变化,在文艺复兴的各个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对此,西方史学界将其划分为“哲学人文主义”、“市民人文主义”和“基督教人文主义”。其中“哲学人文主义”以彼得拉克为代表,侧重于重现古典文化、重视对古典学术的研究;“市民人文主义”以十四五世纪之交的佛罗伦萨萨留塔蒂、布鲁尼等为代表,倡导人民关心政治、颂扬为公众事务献身的公民美德,即一批“通过作为共和国的政治家和企业家而把人文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有教养的市民”。“基督教人文主义”以科利特、伊拉斯莫和莫尔等为代表,他们主张将古典文化与基督教教义相结合,试图以《新约圣经》的基督和圣教父的学说精神来恢复真正的基督教会,并以之为基础去改造社会、产除社会恶习,但着重于宗教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人文主义 宗教哲学 基督教界 宗教改革 古典文化 基督教会 圣经 基督教教义 宗教思想 基督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基督教循道公会在石川教区的传教活动
14
作者 马玉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9-153,共5页
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英国基督教循道公会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基督教,经过了昭通立足、开拓石门坎苗族教会和其他少数民族教会、到滇川黔边苗族地区建立石川教区三个阶段。循道公会在滇川黔边苗族地区传教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其... 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英国基督教循道公会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基督教,经过了昭通立足、开拓石门坎苗族教会和其他少数民族教会、到滇川黔边苗族地区建立石川教区三个阶段。循道公会在滇川黔边苗族地区传教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其组织的严密和制度的完善,实行"以苗传苗,以苗教苗"的本土化方针,苗族教区有计划的发展,以及早期外国传教士的努力工作;另一方面也与滇川黔边苗族的历史处境、政治经济地位和民族文化心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道公会 滇川黔边 苗族 信仰基督 民族文化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什么信仰需要过程哲学 被引量:5
15
作者 小约翰.科布 黄铭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22,共7页
哲学与神学在基督教思想中历来关系密切。解决今日信仰危机的可能途径不是巴特对哲学的拒绝,也非回归传统哲学,而是诉诸怀特海的过程哲学。首先,信仰需要哲学,这是解决信仰危机的第一步。其次,现代哲学对宇宙作还原论的解释,这是造成信... 哲学与神学在基督教思想中历来关系密切。解决今日信仰危机的可能途径不是巴特对哲学的拒绝,也非回归传统哲学,而是诉诸怀特海的过程哲学。首先,信仰需要哲学,这是解决信仰危机的第一步。其次,现代哲学对宇宙作还原论的解释,这是造成信仰危机的主要原因。因此,过程哲学必须以某种形式恢复上帝在宇宙论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信仰 形而上学 怀特海 现代世界观 过程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私人信仰需要演进为公民信仰
16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9-249,共1页
李向平撰文《私人信仰方式与基督教的社会关怀》指出,实际上,私人信仰是自然状态下的信仰方式,而公民信仰则是社会交往中的信仰方式,同时也是承载了私人信仰公共性与社会性的实践方式。私人信仰只有演进为公民信仰,才有可能构成良... 李向平撰文《私人信仰方式与基督教的社会关怀》指出,实际上,私人信仰是自然状态下的信仰方式,而公民信仰则是社会交往中的信仰方式,同时也是承载了私人信仰公共性与社会性的实践方式。私人信仰只有演进为公民信仰,才有可能构成良性互动的社会秩序。因个体的私人修持,只能净化自我,甚至连自我也无法净化。个体私我的关怀,缺乏终极。而终极的关怀形式,就在于神人、神圣信仰的公共互动之中。信仰的神圣性,必定出自于信仰的公共性与社群性。实际上,“没有法律的宗教,将失去其社会性和历史性,变成为纯属于个人的神秘体验。法律和宗教乃是人类经验两个不同的方面;但它们各自又都是对方的一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 书介绍 李向平 《私人信仰方式与基督教的社会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晏阳初:平民教育从中国到世界的历程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杭生 张春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5-70,共6页
晏阳初先生是我国,也是世界著名的平民教育家、社会改革家,是我国早期社会学中乡村建设学派的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平教运动和乡村改造事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至今闪耀着进步思想的光辉。本文从晏阳初人生观的形成,其成功之道,以... 晏阳初先生是我国,也是世界著名的平民教育家、社会改革家,是我国早期社会学中乡村建设学派的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平教运动和乡村改造事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至今闪耀着进步思想的光辉。本文从晏阳初人生观的形成,其成功之道,以及反映晏阳初晚年平教业绩的国际乡村建设学院等几个侧面,对晏阳初及其事业进行了客观评述和简要分析,并对国外的一些评述进行了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阳初 平民教育 中国 人生观 国际乡村建设学院 民本思想 乡村改造事业 基督信仰 生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斯卡尔赌注的形式演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幼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33,共8页
为信仰进行实用主义的辩护是西方文化中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早在一些希腊哲学家的著作中已出现这种观点的萌芽,它在基督教神学中发扬光大并发展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思潮,这种思潮强调决策的理性,但也质疑理性的力量,在确定性不可能达到的... 为信仰进行实用主义的辩护是西方文化中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早在一些希腊哲学家的著作中已出现这种观点的萌芽,它在基督教神学中发扬光大并发展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思潮,这种思潮强调决策的理性,但也质疑理性的力量,在确定性不可能达到的信仰问题上,根据利益结果的权衡而强调理性和意志的服从。这种实用主义的思想被广泛地应用到基督教护教学中,帕斯卡尔赌注将这种为基督教信仰的合理性所进行的辩护模式推向了极致。帕斯卡尔引入了概率期望的数学并用清晰有效的逻辑结构将这种思想系统地表述出来,由此为这类辩护注入了新的活力。正是帕斯卡尔使得这一个论证进入了现代形式阶段,成为以后众多神学家、哲学家等研究的起点和模板,并成为多个领域中一个持续不断的讨论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斯卡尔赌注 基督信仰的实用主义辩护 概率期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克尔凯郭尔与尼采的争辩:应对虚无主义的两种路径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丽婷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6-82,共7页
在虚无主义问题上,克尔凯郭尔与尼采之间具有思想上的争辩关系。前者将应对虚无主义的希望寄托于基督教信仰,后者则将基督教视为虚无主义产生的历史源头;前者把虚无主义理解为个体生命意义的缺失,后者则把虚无主义深化为普遍生命意义的... 在虚无主义问题上,克尔凯郭尔与尼采之间具有思想上的争辩关系。前者将应对虚无主义的希望寄托于基督教信仰,后者则将基督教视为虚无主义产生的历史源头;前者把虚无主义理解为个体生命意义的缺失,后者则把虚无主义深化为普遍生命意义的缺失;前者把虚无主义的本质理解为个人的伦理体验,后者则将虚无主义提升为西方历史上的现实运动。这些争辩反映了二人在基本哲学主张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无论是“不合时宜”的克尔凯郭尔,还是“消逝在癫狂的黑暗之中”的尼采,都为后人应对虚无主义留下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无主义 生命意义 基督信仰 价值体系 争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帝死了”—— 一个信徒的宣言 被引量:2
20
作者 杜丽燕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6-52,共7页
“上帝死了”——一个信徒的宣言杜丽燕尼采在《快乐的科学》第126节题为“疯子”中宣告:“Godisdead”(上帝死了)。在《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中再次重申这一命题。这使宗教气氛十分浓厚的西方世界感到极为震惊。舆论惊呼... “上帝死了”——一个信徒的宣言杜丽燕尼采在《快乐的科学》第126节题为“疯子”中宣告:“Godisdead”(上帝死了)。在《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中再次重申这一命题。这使宗教气氛十分浓厚的西方世界感到极为震惊。舆论惊呼,“这是无以复加的疯狂”。而德国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信仰 “上帝死了” 尼采 基督 悲剧的诞生 海德格尔 制度化 西勒诺斯 早期基督 生活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