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源区基流变化规律及其气象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邵骏 熊莹 +1 位作者 卜慧 王政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1-65,71,共6页
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江源区水资源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由此导致河川基流也产生相应改变。以长江源区为研究区域,利用1957~2020年实测水文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改进加里宁法计算长江源区河川基流,分析基流变化规律,探讨影响基流变化的气象... 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江源区水资源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由此导致河川基流也产生相应改变。以长江源区为研究区域,利用1957~2020年实测水文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改进加里宁法计算长江源区河川基流,分析基流变化规律,探讨影响基流变化的气象因素及相应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源区直门达水文站1957~2020年多年平均河川基流量为53.4亿m 3,2008年以后长江源区基流呈现突变增加的趋势。长江源区基流增加原因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降水增加引起的径流增加从而导致基流增加,一部分是气温升高引起的基流增加。长江源区近20 a来整体呈现暖湿化趋势,降水是河川径流的主要来源,降水增加直接造成地下水补给量增加,而气温升高有助于冰川、积雪和冻土融化,对基流的补给起到促进作用。研究成果可为揭示气候变化条件下长江源区河川径流组成及其水文响应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流变化 气象因素 改进加里宁法 长江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洛河上游基流分割适宜性方法及基流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吴珍妮 穆兴民 +3 位作者 高鹏 赵广举 孙文义 田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4-99,共6页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北洛河上游植被恢复效果显著,为探究该区域基流分割的适宜性方法及植被变化对基流量的影响,采用基流分割中的HYSEP法、数学滤波法、基流指数法3类方法(9种计算表达式)对吴旗水文站1971—2014年的实测径流数据进行...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北洛河上游植被恢复效果显著,为探究该区域基流分割的适宜性方法及植被变化对基流量的影响,采用基流分割中的HYSEP法、数学滤波法、基流指数法3类方法(9种计算表达式)对吴旗水文站1971—2014年的实测径流数据进行了基流分割估算,同时采用Mann-Kendall法和Pettitt法对基流量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滤波中的F_1法较适宜于北洛河上游地区基流分割;北洛河上游1971—2014年基流指数呈显著增大趋势,突变年为2002年;退耕还林的水土保持效益对涵养水源有很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流分割 数字滤波法 基流变化 北洛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源区基流分割方法对比及基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光录 樊立娟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5-190,共6页
基流是河川径流的主要补给来源,使用稳定、可靠的基流分割方法,分析基流特征值时间序列变化,对流域水资源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探究长江源区基流特征值时间变化特性,采用长江源区直门达水文站1957—2020年的流量日值资... 基流是河川径流的主要补给来源,使用稳定、可靠的基流分割方法,分析基流特征值时间序列变化,对流域水资源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探究长江源区基流特征值时间变化特性,采用长江源区直门达水文站1957—2020年的流量日值资料,分别使用滤波法、BFI法和HYSEP法等基流分割方法,分析适合长江源区基流分割方法,并对基流指数、基流年内最大值、最小值、年平均值分别作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方法结果相差较大,计算各年代际基流指数,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0.899和0.502。滤波法F4法方差较小、年际和年内变化较小,认为滤波法F4法是适合直门达水文站的基流分割方法。由滤波法F4法分析结果可知,直门达基流各指数均呈现增长趋势且未来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使用贝叶斯方法统计各指标表明长江源区直门达站基流指数BFI、年基流最大值、年基流最小值、基流年平均值分别在2002年、2004年、2017年、2004年发生显著性变异。长江源区暖湿化过程是基流变化持续增长的原因之一。同时,基流指数持续增大,说明长江源区基流占年径流量比重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区域水源涵养能力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流分割 基流变化 时间序列分析 贝叶斯变点检验 长江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