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本转录元件结合蛋白2反义基因转染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
1
作者 李德 何国祥 +1 位作者 唐兵 唐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577-579,583,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基本转录元件结合蛋白2(BTEB2)反义RN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培养大鼠VSMC;通过RT-PCR法检测血清诱导的VSMC表型标记基因(SMαA和SMemb)mRNA表达的变化;用反义BTEB2重组腺病毒转染V... 目的:探讨基本转录元件结合蛋白2(BTEB2)反义RN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培养大鼠VSMC;通过RT-PCR法检测血清诱导的VSMC表型标记基因(SMαA和SMemb)mRNA表达的变化;用反义BTEB2重组腺病毒转染VSMC后,采用RT-PCR法检测SMαA和SMemb的mRNA表达,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SMαA和SMemb蛋白表达。结果:血清剌激后,SMemb mRNA表达增加,而SMαA mRNA表达减少;BTEB2反义基因转染显著抑制血清诱导的SMemb mRNA和蛋白表达的增加以及SMαA表达的减少。结论:BTEB2反义RNA可显著抑制血清诱导的VSMC表型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转录元件结合白2 反义RNA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表型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1通过BTEB调控CYPs途径保护心肌细胞免于凋亡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剑凯 丁碧蓝 +2 位作者 许晓玲 李涛 吴柱国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4-71,共8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保护作用的基因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通过RT-PCR及Werstern-blot观察IGF-1调节BTEB及其下游细胞色素C家族成员CYP1A1、2E1、3A11和11A1的基因表达情况。过氧化氢处理诱...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保护作用的基因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通过RT-PCR及Werstern-blot观察IGF-1调节BTEB及其下游细胞色素C家族成员CYP1A1、2E1、3A11和11A1的基因表达情况。过氧化氢处理诱导心肌细胞凋亡,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Caspase 3活性测定、Hoechest33258染色法和Tunel法观察下调CYPs的基因表达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JC-1线粒体膜电位检测法和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形态的改变。结果大鼠心肌细胞经IGF-1刺激60 min后,BTEB m 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IGF-1刺激48 h后,CYP1A1、2E1、3A11和11A1的m 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均P<0.01);用BTEB特异性的si RNA人为下调BTEB基因表达后,CYP1A1、3A1 m 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均P<0.01),CYP2E1、11A1 m RNA和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H2O2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用CYP1A1、2E1、3A11和11A1特异性的si RNA人为下调上述基因表达后,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显示心肌细胞凋亡率下降(均P<0.05)、Caspase 3活性测定显示酶活性降低(均P<0.05)、Hoechest33258染色和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凋亡小体和凋亡细胞数目减少,与IGF-1的抗心肌细胞凋亡效果相似;且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率明显降低(均P<0.05),线粒体形态明显改善。结论 IGF-1可以通过下调细胞色素C家族成员CYP1A1、2E1、3A11和11A1的表达改善线粒体功能,其中CYP1A1、3A11受BTEB调控途径发挥抗心肌细胞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凋亡 基本转录元件结合(bteb) 细胞色素C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IGF-1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2R基因转染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BTEB2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唐兵 何国祥 +3 位作者 李德 姜大春 刘建平 黎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76-1279,共4页
目的研究AngⅡ2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2 receptor,AT2R)基因转染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基本转录元件结合蛋白2(basic transcription elem ent b ind ing prote in 2,BTEB2)表达变化的影响,揭示AT2R介导抑制新生内膜形成作用的机制... 目的研究AngⅡ2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2 receptor,AT2R)基因转染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基本转录元件结合蛋白2(basic transcription elem ent b ind ing prote in 2,BTEB2)表达变化的影响,揭示AT2R介导抑制新生内膜形成作用的机制。方法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局部转染带有大鼠AT2R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pAdCMV/AT2R)或空病毒载体(pAd-GFP),分为正常组、未转染组、pAd-GFP组、pAdCMV/AT2R组。于术后7、14、21 d取材,用HE染色、图像分析、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T2R、BTEB2 mRNA及蛋白水平在大鼠颈动脉壁中的表达及新生内膜增生变化。结果在正常组无AT2R、BTEB2 mRNA及蛋白表达;在球囊损伤的未转染组和pAd-GFP组AT2R、BTEB2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在pAdCMV/AT2R组,AT2R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转染组和pAd-GFP组(P<0.01),大鼠颈动脉内膜/中膜面积比(I/M)显著低于未转染组和pAd-GFP组(P<0.01),BTEB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未转染组和pAd-GFP组(P<0.01)。结论AT2R基因转染能抑制新生内膜形成,能显著下调BTEB2的表达,提示BTEB2的下调表达参与了AT2R介导的抑制新生内膜形成作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 受体 2型 基本转录元件结合白2 新生内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介导抑制大鼠颈动脉新生内膜增生的机制 被引量:5
4
作者 唐兵 何国祥 +3 位作者 李德 刘建平 姜大春 黎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介导抑制新生内膜增生作用的机制。方法: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局部转染带有大鼠AT2R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pAdCMV/AT2R)或空载腺病毒转染 (pAd-GFP),分正常组(6只)、未转染组(18只)、pad-GFP组(18只)...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介导抑制新生内膜增生作用的机制。方法: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局部转染带有大鼠AT2R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pAdCMV/AT2R)或空载腺病毒转染 (pAd-GFP),分正常组(6只)、未转染组(18只)、pad-GFP组(18只)、pAdCMV/AT2R组(18只)。于术后7、14、21天取材,用逆转录一多聚酶链反应、Western印迹杂交检测AngⅡ1型受体(AT1R)、AT2R、胞外调控激酶1和2、基本转录元件结合蛋白2在大鼠颈动脉壁中的表达变化。结果:未转染组和pad-GFP组AT1R、AT2R、胞外调控激酶1和2、基本转录元件结合蛋白2的7、14、21天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AdCMV/AT2R组AT2R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未转染组和pAd-GFP组(P<0.01),胞外调控激酶1和2、基本转录元件结合蛋白2的表达显著低于未转染组和pAd-GFP组(P<0.01),而AT1R的表达在未转染组、pAd-GFP组、pAdCMV/AT2R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T2R灭活AT1R激活的胞外调控激酶1和2,降低基本转录元件结合蛋白2表达,可能是AT2R介导抑制新生内膜形成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胞外调控激酶 基本转录元件结合白2 新生内膜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