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福建热带气旋的若干基本气候特征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容焱 吴滨 宋德众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0年第1期65-69,共5页
1949~ 1 997年 ,登陆及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共有 2 48个 ,年均 5 .0 6个。其中 ,台风占总数的 70 .6 % ;85 .5 %源于西太平洋。在 89个登陆热带气旋中 ,登台入闽路径有 5 3个。近 6 0 %登陆台湾的热带气旋在福建再次登陆。当前福建处于... 1949~ 1 997年 ,登陆及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共有 2 48个 ,年均 5 .0 6个。其中 ,台风占总数的 70 .6 % ;85 .5 %源于西太平洋。在 89个登陆热带气旋中 ,登台入闽路径有 5 3个。近 6 0 %登陆台湾的热带气旋在福建再次登陆。当前福建处于少热带气旋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基本气候特征 福建 气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中部干旱带基本气候特征与干旱化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瑞兰 《宁夏农林科技》 2006年第5期85-86,共2页
关键词 基本气候特征 干旱化 干旱带 宁夏 生态环境变化 大陆性气候 全球气候变暖 社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变化初步解释 被引量:286
3
作者 刘小宁 张洪政 +1 位作者 李庆祥 朱燕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0-230,271,共12页
为了分析全国范围内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变化,利用1950年以来我国气象系统地面观测网679个国家基本(基准)站的大雾天气现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我国大雾空间、时间分布的基本气候特征。从整体来看,我国大雾分布呈现东南部多西北部少的特点。在... 为了分析全国范围内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变化,利用1950年以来我国气象系统地面观测网679个国家基本(基准)站的大雾天气现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我国大雾空间、时间分布的基本气候特征。从整体来看,我国大雾分布呈现东南部多西北部少的特点。在月大雾的日数、月最多大雾日数、大雾季节分布中都显示出北南、西东的地区差异及局地明显的特征。分析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大雾日数呈减少趋势。而浓雾出现的年日数变化不明显;文章对大雾日数的变化原因进行了初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雾 基本气候特征 观测资料 天气现象 气象系统 时间分布 季节分布 地区差异 部分地区 变化原因 日数 观测网 50年 西北部 东南部 分析表 浓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0年青藏高原地区地面感热通量的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38
4
作者 王学佳 杨梅学 万国宁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57-1567,共11页
利用NCEP/NCAR地面感热通量再分析格点资料,分析了1951-2010年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地区地面感热通量的基本气候特征、年际与年代际变化及其空间分布,采用滑动t检验和小波分析研究了高原年平均感热通量变化的突变特征,并分析了影响高原感... 利用NCEP/NCAR地面感热通量再分析格点资料,分析了1951-2010年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地区地面感热通量的基本气候特征、年际与年代际变化及其空间分布,采用滑动t检验和小波分析研究了高原年平均感热通量变化的突变特征,并分析了影响高原感热变化的因素以及探讨了高原感热的变化对东亚、南亚夏季风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全年平均而言,高原感热通量大部分地区为正值,说明高原为热源;冬季是全年感热通量最小的季节,为负值;其余季节感热均为正值,即由地面向大气输送感热。近60年高原的感热通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春、夏季呈现出不显著的下降趋势,秋、冬季和年平均感热通量的下降趋势比较显著,分别为0.94,0.50和0.49 W·m-2·(10a)-1。感热线性趋势的空间分布具有季节性和区域性差异。由于1969年前后的突变,导致高原感热在1970-1981年的下降趋势显著。高原感热的变化与气温呈负相关,与风速和地温呈正相关,与降水的关系不明显。年际尺度上,春季、年平均高原感热的减弱(增强)区域和东亚、南亚夏季风指数有很好的正(负)相关,其显著变化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东亚、南亚夏季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感热通量 青藏高原地区 演变特征 NCEP NCAR 南亚夏季风 时空 基本气候特征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山西省抗旱保麦春管技术措施
5
作者 孙美荣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1年第1期38-39,共2页
“十年九旱”是山西省的基本气候特征,尤其是去冬今春以来,降雨异常稀少,旱情日趋加重。目前,全省小麦从南到北已陆续进入返青期,旱情持续发展将对小麦正常生长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应对旱情,根据当前的旱情、苗情和各地的生产... “十年九旱”是山西省的基本气候特征,尤其是去冬今春以来,降雨异常稀少,旱情日趋加重。目前,全省小麦从南到北已陆续进入返青期,旱情持续发展将对小麦正常生长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应对旱情,根据当前的旱情、苗情和各地的生产实际,提出抗旱保麦春管技术措施要点,指导农民科学抗旱,因地制宜地搞好春季麦田管理,力争最大限度地降低干旱造成的影响,为2011年小麦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小麦 抗旱 技术 基本气候特征 持续发展 麦田管理 旱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丰产桑园栽培管理技术之我见
6
作者 张亚辉 《北方蚕业》 2006年第3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栽培管理技术 山西 桑园 丰产 财政收入 东南部地区 蚕茧生产 基本气候特征 蚕桑生产 农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化全膜双垄沟播在彭阳县推广
7
作者 田志道 苏生琴 《农机科技推广》 2013年第7期41-42,共2页
一、发展现状 “十年九旱,三年一大旱,一年两头旱”是彭阳县的基本气候特征。为打破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1986年,彭阳县在全区率先引进了地膜玉米栽培技术,并不断完善技术体系,推行标准化作业。
关键词 彭阳县 地膜 机械化 沟播 基本气候特征 标准化作业 玉米栽培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彭阳县雨养农业推广打破靠天吃饭
8
作者 杨烯 张双平 《农机科技推广》 2014年第1期23-24,27,共3页
一、彭阳县雨养农业发展现状 “十年九旱,三年一大旱,一年两头旱”是彭阳县的基本气候特征,也是制约彭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为打破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1986年彭阳县在全区率先引进了地膜玉米栽培技术,并不断完善技术体系,... 一、彭阳县雨养农业发展现状 “十年九旱,三年一大旱,一年两头旱”是彭阳县的基本气候特征,也是制约彭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为打破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1986年彭阳县在全区率先引进了地膜玉米栽培技术,并不断完善技术体系,推行标准化作业,到1998年,全县地膜玉米栽培面积已达9万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阳县 农业推广 雨养 基本气候特征 经济社会发展 地膜玉米 标准化作业 农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