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碳质中间相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
53
1
作者
李同起
王成扬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8-285,共8页
碳质中间相是制备高性能炭材料制品的优质前驱体,其产品已在高性能复合材料、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和二次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等方面得到了成功应用。碳质中间相产品的结构复杂、形态各异,造成了生产这些产品涉及的原料和处理过程的多样化...
碳质中间相是制备高性能炭材料制品的优质前驱体,其产品已在高性能复合材料、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和二次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等方面得到了成功应用。碳质中间相产品的结构复杂、形态各异,造成了生产这些产品涉及的原料和处理过程的多样化。为了分析和预测一定条件下获得的碳质中间相产品的性能,进而确定其具体的用途,需要弄清碳质中间相的形成机理。通过系统地探讨碳质中间相的形成过程,对以往文献中的解释给予了归纳和分析。分析认为传统解释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不能对一些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微域构筑”理论在传统解释的基础上有了很大进步,但由于该理论中引入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片层微晶单元而使其存在缺陷;“颗粒基本单元构筑”理论摒弃了以上两种理论中的不合理成分,能够对碳质中间相的形成过程进行很好的解释。此外,对“颗粒基本单元构筑”理论的一些应用也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质中间相
形成机理
基本单元构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硝基基团修饰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表征(英文)
2
作者
李崧
邓临新
+2 位作者
何俊杰
刘辉
曾和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401-2407,共7页
分别以2种硝基羧酸配体EBNB(1,2-二(3-硝基苯甲酸)-乙烯)和NPA(3-硝基邻苯二甲酸)与BPY(4,4′-联吡啶)及金属锌反应,配位溶剂热法合成了2种具有硝基基团修饰的二核金属簇为基本构筑单元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Zn2(EBNB)2(BPY)2·2H2O...
分别以2种硝基羧酸配体EBNB(1,2-二(3-硝基苯甲酸)-乙烯)和NPA(3-硝基邻苯二甲酸)与BPY(4,4′-联吡啶)及金属锌反应,配位溶剂热法合成了2种具有硝基基团修饰的二核金属簇为基本构筑单元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Zn2(EBNB)2(BPY)2·2H2O]n(1)和[Zn2(NPA)2(BPY)2·H2O]n(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2种配合物的结构,其中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818 62(9)nm,b=1.142 20(14)nm,c=1.428 63(17)nm,α=96.803 0(10)°,β=93.045 0(10)°,γ=102.472(2)°,V=1.290 8(3)nm3,Z=2,Mr=595.81,Dc=1.533 g·cm-3,μ=1.01 mm-1,F(000)=608,T=293(2)K;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1.154 06(14)nm,b=1.190 86(16)nm,c=1.459 52(19)nm,α=98.029(1)°,β=98.749(1)°,γ=113.579(2)°,V=1.771 9(4)nm3,Z=2,Mr=879.35,Dc=1.648 g·cm-3,μ=1.43 mm-1,F(000)=892,T=293(2)K。同时也对2种配合物的发光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2种配合物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穿插结构
基本
构筑
单元
硝基基团
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碳质中间相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
53
1
作者
李同起
王成扬
机构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绿色合成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8-285,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172034)~~
文摘
碳质中间相是制备高性能炭材料制品的优质前驱体,其产品已在高性能复合材料、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和二次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等方面得到了成功应用。碳质中间相产品的结构复杂、形态各异,造成了生产这些产品涉及的原料和处理过程的多样化。为了分析和预测一定条件下获得的碳质中间相产品的性能,进而确定其具体的用途,需要弄清碳质中间相的形成机理。通过系统地探讨碳质中间相的形成过程,对以往文献中的解释给予了归纳和分析。分析认为传统解释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不能对一些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微域构筑”理论在传统解释的基础上有了很大进步,但由于该理论中引入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片层微晶单元而使其存在缺陷;“颗粒基本单元构筑”理论摒弃了以上两种理论中的不合理成分,能够对碳质中间相的形成过程进行很好的解释。此外,对“颗粒基本单元构筑”理论的一些应用也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碳质中间相
形成机理
基本单元构筑
Keywords
Carbonaceous mesophase, Formation mechanism, Building from basic units
分类号
O613.71 [理学—无机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硝基基团修饰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表征(英文)
2
作者
李崧
邓临新
何俊杰
刘辉
曾和平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云南警官学院
出处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401-240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137106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No.2012M510198)资助项目
文摘
分别以2种硝基羧酸配体EBNB(1,2-二(3-硝基苯甲酸)-乙烯)和NPA(3-硝基邻苯二甲酸)与BPY(4,4′-联吡啶)及金属锌反应,配位溶剂热法合成了2种具有硝基基团修饰的二核金属簇为基本构筑单元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Zn2(EBNB)2(BPY)2·2H2O]n(1)和[Zn2(NPA)2(BPY)2·H2O]n(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2种配合物的结构,其中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818 62(9)nm,b=1.142 20(14)nm,c=1.428 63(17)nm,α=96.803 0(10)°,β=93.045 0(10)°,γ=102.472(2)°,V=1.290 8(3)nm3,Z=2,Mr=595.81,Dc=1.533 g·cm-3,μ=1.01 mm-1,F(000)=608,T=293(2)K;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1.154 06(14)nm,b=1.190 86(16)nm,c=1.459 52(19)nm,α=98.029(1)°,β=98.749(1)°,γ=113.579(2)°,V=1.771 9(4)nm3,Z=2,Mr=879.35,Dc=1.648 g·cm-3,μ=1.43 mm-1,F(000)=892,T=293(2)K。同时也对2种配合物的发光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2种配合物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能。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穿插结构
基本
构筑
单元
硝基基团
修饰
Keywords
metal-organic framework
interpenetrated
secondly building unit
nitro group
modification
分类号
O614.241 [理学—无机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碳质中间相形成机理研究
李同起
王成扬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硝基基团修饰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表征(英文)
李崧
邓临新
何俊杰
刘辉
曾和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