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均等化研究——以常州市教育设施为例 被引量:187
1
作者 张京祥 葛志兵 +1 位作者 罗震东 孙姗姗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15,共7页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布局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布局的理解,提出如何在动态城市化进程中实现设施供给的公平与效率。文章重点以常州市乡村地区的基本教育设施为实证,运用社会...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布局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布局的理解,提出如何在动态城市化进程中实现设施供给的公平与效率。文章重点以常州市乡村地区的基本教育设施为实证,运用社会调查与GIS等定量与定性方法,提出了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导引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均等化布局 教育设施 乡村地区 常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内涵与方法——以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为例 被引量:60
2
作者 胡畔 谢晖 王兴平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8-33,共6页
近几年来,农村经济发展的转型,居民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现代化的趋向引起了对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关注。本文以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作为研究方向,界定了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种类及均等化的内涵,提出了基于公平与效率相互协调的均... 近几年来,农村经济发展的转型,居民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现代化的趋向引起了对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关注。本文以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作为研究方向,界定了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种类及均等化的内涵,提出了基于公平与效率相互协调的均等化空间布局原则,指出解决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一方面要构建基于农村发展水平以及农民实际需求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另一方面要通过对农村人口密度、公共设施服务半径等要素的考虑,将空间分析方法引入乡村规划中,调整与优化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最后以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为例进行实践研究,希望能够对未来乡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起到借鉴与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均等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的界定、特征与途径 被引量:66
3
作者 罗震东 韦江绿 张京祥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13,共8页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是基本公共服务的载体,促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发展是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空间规划与建设角度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方面和技术支撑。针对现实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缺失,试图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的界定着...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是基本公共服务的载体,促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发展是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空间规划与建设角度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方面和技术支撑。针对现实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缺失,试图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的界定着手,通过对当前发展特征的总结探索均等化发展的必要途径。认为分权化的制度安排导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存在巨大差异,经济发达地区数量均等已获较大发展,质量均等程度远远不够,集中化规模化带来的空间可达性问题凸显。基于以上问题,认为健康城市化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相辅相成政府责权明晰是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的保证,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需要规划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均等化 城乡统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人”视角下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评估方法——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39
4
作者 魏伟 洪梦谣 +1 位作者 周婕 夏俊楠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1-80,共10页
基于"城市人"理论,以"获取距离可达均等、承载压力合理均衡、服务品质优质均享"为评估导向,以区域全覆盖与就近、匹配均衡、区域流通为评估原则,构建了以"确定评估对象与获取基础数据、服务区初构与预评估、... 基于"城市人"理论,以"获取距离可达均等、承载压力合理均衡、服务品质优质均享"为评估导向,以区域全覆盖与就近、匹配均衡、区域流通为评估原则,构建了以"确定评估对象与获取基础数据、服务区初构与预评估、面向社区的服务区构建与公共服务设施评估、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评估等级划分、典型社区选取与评估"为框架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评估方法;以武汉市为例,对小学、幼儿园、基础医疗设施、图书馆、养老设施、残疾人康复服务设施等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进行评估,划分各类设施的模范社区、基准社区、覆盖不足社区、压力承载社区、待发展社区,并提取典型社区进行分析评估。本研究推进了"城市人"理论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系统性地构建了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评估逻辑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理论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评估方法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县域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方法 被引量:11
5
作者 赵毅 郑俊 张建召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28,共7页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并将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包括市民化人口在内的全部常住人口,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县域空间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妥善处理县域内市民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并将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包括市民化人口在内的全部常住人口,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县域空间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妥善处理县域内市民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关系,对于探寻县域单元的新型城镇化路径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研究从当前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指出县域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关注重点和关键环节,并以常熟市为例,探讨县域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基本方法,以期为陆续开展的相关规划实践提供借鉴,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县域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规划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研究进展与理论框架初构——基于主体视角与复杂科学范式的递进审视 被引量:30
6
作者 胡畔 张建召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4-90,共7页
基于主体视角从规划主体、使用主体与供给主体三方面梳理并审视目前国内外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相关的理论研究进展,涉及设施规划主体相关标准的演化、设施空间布局模型的理论方法、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满意度和需求、基本公共服... 基于主体视角从规划主体、使用主体与供给主体三方面梳理并审视目前国内外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相关的理论研究进展,涉及设施规划主体相关标准的演化、设施空间布局模型的理论方法、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满意度和需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内容。然后基于复杂科学范式,重新审视了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特征转变,初步构建了"公众本位"思想下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理论框架,阐述了以公平与效率的合理协调为中心、以空间与时间为表现形式、以满意度和需求为评价标准的框架核心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主体 复杂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的内涵及其规划策略--基于西方发达国家实践经验的思考 被引量:34
7
作者 谢波 彭觉勇 罗逍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6,共6页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深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不足、分布不均衡、获取机会不均等和公平性欠缺等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借鉴并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研究提出当前城镇化发展条件下我...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深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不足、分布不均衡、获取机会不均等和公平性欠缺等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借鉴并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研究提出当前城镇化发展条件下我国不能过度追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平均性、福利性,应积极应对"城乡二元结构""城市二元结构"引发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非均等化问题,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规划,以类型均等、机会均等、集约化和标准化的空间配套模式规划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均等化 规划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栾峰 陈洁 +1 位作者 臧珊 王雯赟 《上海城市规划》 2014年第3期21-27,共7页
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以及国家层面积极推动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推动了政府财力支持下的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快速发展进程,为改善农村地区总体上严重落后的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了重要契机。然而时代的发展,也同样推动了农村地区... 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以及国家层面积极推动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推动了政府财力支持下的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快速发展进程,为改善农村地区总体上严重落后的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了重要契机。然而时代的发展,也同样推动了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需求的演变。为此,主要从基本概念、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内容及功能类型、层级体系等方面进行归纳并剖析主要演变趋势和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着重从村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层面结合案例进行探讨,提出了选址优先考虑覆盖性的基础上还应充分考虑市场化导向,以及设施建设布局方面的适当集中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统筹 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义视角下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 被引量:34
9
作者 韦江绿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2-96,共5页
基于西方正义理论对于结果正义、形式正义和过程正义的分析,认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是基本公共服务从形式均等到后果均等的中间转化环节,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保证。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的过程中,以质量与... 基于西方正义理论对于结果正义、形式正义和过程正义的分析,认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是基本公共服务从形式均等到后果均等的中间转化环节,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保证。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的过程中,以质量与距离所代表的后果均等和形式均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现实困境。针对后果与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结合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提出应对不同阶段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目标和手段。对于低度城市化阶段,形式均等是必要的;而对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应充分结合城市化目标和重点,利用过程调解后果均等与形式均等;对于高度城市化阶段,形式均等基本实现,更高层面的后果均等将是城市区域和谐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正义 过程调解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均等化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等化视角下内蒙古草原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荣丽华 王慧琪 《建筑与文化》 2012年第11期62-63,共2页
公共服务设施是城镇整体生活水平与社会文明程度的代表,同时也是城镇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居民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是基本公共服务的空间载体,快速城镇化进程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公众生... 公共服务设施是城镇整体生活水平与社会文明程度的代表,同时也是城镇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居民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是基本公共服务的空间载体,快速城镇化进程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公众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相关研究成为焦点,但这些研究多集中于东、中部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口较密集的区域,而相对于布局松散、规模偏小的内蒙古草原城镇少有涉猎。本文以内蒙古草原城镇为研究对象,探索均等化视角下内蒙古草原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适宜性规划布局,为草原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草原城镇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均等化 规划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给侧改革导向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建设——以常州经济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铭 严寒 《城乡规划》 2018年第1期93-99,共7页
本文以供给侧改革的新要求为出发点,分析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运营方面存在的通病,通过对最新政策导向以及设施配置模式的理解,归纳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建设的总体原则与模式,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有效服务、高质建设... 本文以供给侧改革的新要求为出发点,分析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运营方面存在的通病,通过对最新政策导向以及设施配置模式的理解,归纳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建设的总体原则与模式,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有效服务、高质建设与运营管理的核心在于通过模式创新来激发供给活力;通过统筹建设来增加有效供给;通过共建共享来提高运作效能;通过机制创新形成多元供给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统筹建设 有效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研究——以内蒙古突泉县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婷 《建筑与文化》 2017年第7期206-207,共2页
文章以当前国家及地方政府推行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研究为基础,找出现行标准存在的问题,基于现有的公共服务配置体系来进行修补和优化,研究将农村居民的需求分析作为重要的参考要素,跳出单个村庄,站在区域角度审视目前规划实践中级... 文章以当前国家及地方政府推行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研究为基础,找出现行标准存在的问题,基于现有的公共服务配置体系来进行修补和优化,研究将农村居民的需求分析作为重要的参考要素,跳出单个村庄,站在区域角度审视目前规划实践中级配式配置方法存在的问题,寻求提高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效率、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的优化方法,为农村地区相关规划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推进我国农村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配置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以厦门市92个保留村庄为例
13
作者 肖铭 罗帅韬 +1 位作者 罗娆 杨思声 《新建筑》 2023年第5期132-138,共7页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的人口、就业、交通等基本情况发生很大改变,形成了以流动性为特点的“新乡村”模式,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也因此产生了供需不匹配的新问题。文章以厦门市城镇开发边界外92个保留村庄的基本公服...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的人口、就业、交通等基本情况发生很大改变,形成了以流动性为特点的“新乡村”模式,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也因此产生了供需不匹配的新问题。文章以厦门市城镇开发边界外92个保留村庄的基本公服设施配置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配置标准的评价模型对村庄进行分类,继而在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指导下对村庄进行调研,发现现有设施配置与村民实际需求有差异、信息反馈渠道缺乏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自下而上的村民需求反馈和自上而下的规范要求相结合,形成以设施跨界共享为主的新配置模式,并对改良后的配置模式进行可达性验证。最终总结出设施统筹配置及政村沟通机制两项建议,对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模式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供给水平 可达性 流动性 马斯洛需求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民化视角下就地城镇化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基于福建省泉州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应婉云 罗小龙 +1 位作者 吴春飞 田冬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21,共5页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民化已成为国家政策关注的重点。研究通过对典型的就地城镇化地区—福建省泉州市的实证研究,发现了其以外来人口为主体的半市民化特征,并调研分析了外来人口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以此为基础,研究还从...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民化已成为国家政策关注的重点。研究通过对典型的就地城镇化地区—福建省泉州市的实证研究,发现了其以外来人口为主体的半市民化特征,并调研分析了外来人口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以此为基础,研究还从促进就地城镇化地区外来人口市民化的角度出发,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化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就地城镇化地区 外来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通可达性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策略——以北京急救设施为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孙喆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5期1-7,共7页
提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三步法",以交通可达性分析为基础,将公共服务现状分析、可达性判别、规划策略进行系统性整合,并对北京市急救设施案例进行了研究。在GIS空间分析和计量模型分析技术的支持下,对不同时间阈值参数下急救... 提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三步法",以交通可达性分析为基础,将公共服务现状分析、可达性判别、规划策略进行系统性整合,并对北京市急救设施案例进行了研究。在GIS空间分析和计量模型分析技术的支持下,对不同时间阈值参数下急救设施的可达性进行了模拟,识别急救设施的服务盲区,分析该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提出改善该区域急救设施可达性的空间规划。根据分析结果,建议从设施供给空间布局、跨区县政策措施、区域性基础设施规划等方面系统性地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均等化策略 急救设施 交通可达性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基本公服设施数量与多样性空间配置研究——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23
16
作者 刘合林 郑天铭 聂晶鑫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4-91,共8页
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是城市规划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已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对一定单元内部基本公服设施供给的多样性配置重视不足且分析的空间粒度不够。在考虑实际人口分布的基本公服设施均等化原则指导下,认为其空间配置应当注... 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是城市规划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已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对一定单元内部基本公服设施供给的多样性配置重视不足且分析的空间粒度不够。在考虑实际人口分布的基本公服设施均等化原则指导下,认为其空间配置应当注重服务单元内的基本公服设施的种类多样和数量的平衡性以满足相应数量的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以武汉市为例,本文以GIS技术、POI数据和宜出行数据为支撑,研究基本公服设施的数量供给和多样性供给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其数量空间配置呈现典型的核心—边缘格局,而人均数量配置呈现出"三明治"结构;在多样性配置上同样呈现核心—边缘差异,多样性水平的空间分布与人口分布整体相关但不完全受到距离衰减规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空间配置 数量特征 多样性特征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齐物业服务短板,建设完整居住社区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帅 《城市开发》 2023年第8期84-86,共3页
完整居住社区是指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全覆盖的物业管理和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且居民归属感、认同感较强的居住社区。完整居住社区... 完整居住社区是指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全覆盖的物业管理和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且居民归属感、认同感较强的居住社区。完整居住社区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社区各方主体应当不断健全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因地制宜补齐既有居住社区建设短板。物业服务企业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充分挖掘政策红利,以建设完整社区为契机,补齐物业服务短板,促进物业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业服务 配套基础设施 居住社区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公共活动空间 物业管理 政策红利 商业服务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