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实现方式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颂吉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104,共8页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城乡差别、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逐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农村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乡村优质师资配置不足、乡村医疗服...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城乡差别、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逐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农村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乡村优质师资配置不足、乡村医疗服务质量有待提升、乡村公共文化供给存在短板、乡村养老服务亟须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依托县域城乡学校共同体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依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提高乡村医疗服务质量,优化乡村公共文化供给,提高乡村养老保障水平,统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基于我国2489个县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
作者 郭金云 郑艳红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94,共13页
文章基于2008—2022年我国2489个县域面板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对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能够显著促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升;对于东部县域、长江经济带县... 文章基于2008—2022年我国2489个县域面板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对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能够显著促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升;对于东部县域、长江经济带县域和非贫困县县域而言,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对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能够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促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升;在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影响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过程中,政府干预起负向调节作用,金融发展起正向调节作用,且存在政府干预双门槛效应和金融发展单一门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 渐进DID 政府干预 金融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中国式现代化
3
作者 金英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1-100,共10页
作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先进生产力形态,新质生产力能够突破传统路径依赖,通过产业深度融合、绿色低碳转型等方式重塑社会经济结构,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选取2013年至2023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未包括西藏与港澳台地区)面... 作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先进生产力形态,新质生产力能够突破传统路径依赖,通过产业深度融合、绿色低碳转型等方式重塑社会经济结构,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选取2013年至2023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未包括西藏与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采用多种计量模型对新质生产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关系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对物质现代化、生态现代化的促进作用更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够正向调节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赋能作用。新质生产力对东部地区和数字基建水平较高地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效应更明显。据此,提出补齐生产力短板、破除城乡体制机制障碍、完善产业梯度转移格局的建议,旨在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内生动力与返贫风险
4
作者 边恕 王钰杰 《人口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80,共11页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家庭内生动力、实现脱贫可持续的制度保证。研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从需求侧构建区县层面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测度指标,研究其对于家庭返贫风险的影响。分...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家庭内生动力、实现脱贫可持续的制度保证。研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从需求侧构建区县层面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测度指标,研究其对于家庭返贫风险的影响。分析发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能够显著地降低家庭的返贫风险,该效应是通过改变家庭的内生偏好,提高家庭的脱贫内生动力来实现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防止返贫效应对于初始资源禀赋较差的家庭更加明显,具有包容性的制度特征。研究表明,推动以县城为重要建设载体、完善户籍制度与公共服务结构性改革相结合的政策措施对培育家庭内生动力、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返贫风险 内生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何以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基于劳动力留农的视角
5
作者 戴桂林 王子源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2,255,共9页
农业新质生产力能够打破农业发展桎梏,推动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则能够破除制度性障碍,带动劳动力素质升级,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提供必要的社会条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乡基... 农业新质生产力能够打破农业发展桎梏,推动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则能够破除制度性障碍,带动劳动力素质升级,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提供必要的社会条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能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而这种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提升劳动力留农水平实现;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透明度水平,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之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有差异性影响。因此,应以完善体制机制、提升人力资本、弥补经济短板、促进财政透明为抓手,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劳动力留农 农业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昕怡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60,共14页
我国人口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向城乡融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其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民生保障的基石,是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的关键抓手,也是弥合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基... 我国人口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向城乡融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其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民生保障的基石,是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的关键抓手,也是弥合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必要基础。基于261个地级市2000—2021年面板数据,构建数理模型与结构方程模型,系统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机制。通过整合Devarajan财政支出框架发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支出规模与效率正向影响农业转移人口效用,而税负与行政支出则产生了抑制效应;中央转移支付通过平衡地区资源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感知水平,户籍制度改革将转移支付基准从户籍人口转向常住人口继而缓解了流动人口服务缺失;专项资金通过精准激励地方政府吸纳农业转移人口,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配置。结构方程结果显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市便利性显著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环境污染则构成阻碍;财政支出和户籍改革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核心驱动力,专项资金因政策时效性与数据限制效应未达显著;稳健性检验证实结论可靠性,且专项资金关联性初显。研究突破了单一视角局限,融合财政、制度与政策变量构建综合模型,揭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城乡融合的非线性影响,强调“市场政府”协同机制,主张通过结构性改革释放要素流动潜力,为政策设计提供了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财政支持 户籍制度改革 市民化专项资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共同富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农民工 社会性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佟大建 郭飞 《人口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3,共11页
农民工是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来源,畅通其向上流动通道对于加快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收入和职业两个角度对农民工社会性流动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实证分析了基本公共... 农民工是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来源,畅通其向上流动通道对于加快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收入和职业两个角度对农民工社会性流动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实证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农民工社会性流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显著提高了农民工的社会性流动水平。机制检验研究表明,流入地社会资本积累、身份歧视改善和市民化意愿提升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农民工社会性流动的作用渠道。异质性分析发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有居住证、新一代和高学历农民工社会性流动的促进作用更强。研究为提高农民工的社会性流动水平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农民工 社会性流动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农村流动人口土地流转
8
作者 张岚欣 蒲艳萍 袁柏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67,147,共15页
现阶段中国农村流动人口从“离土”到“易土”转变仍然滞后,缩小非农转移规模与土地流转规模差距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CMDS(2017)数据测度城镇区县层面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实证研究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如... 现阶段中国农村流动人口从“离土”到“易土”转变仍然滞后,缩小非农转移规模与土地流转规模差距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CMDS(2017)数据测度城镇区县层面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实证研究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如何影响农村流动人口的土地流转。研究发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显著促进了农村流动人口参与土地流转,该作用主要是通过帮助农村流动人口提升城镇相对收入和增强城镇社会认同感实现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在推动农村流动人口流转土地的同时,还推动其土地流转圈层向市场化、匿名化方向发展。长期而言,这些影响随农村流动人口城镇居住时间延长呈现先增强后减弱,总体呈现“倒U型”特征。从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获取视角,本文为推动农村流动人口土地流转提供了新思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应深化以常住地为基础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改革,推动农村流动人口家庭的城镇福利全覆盖和保障农民合法土地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农村流动人口 土地流转 市场化流转 城乡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乡共同富裕
9
作者 陈翠芳 严徐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9-154,共6页
扎实推动城乡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在构建数字普惠金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乡共同富裕理论框架基础上,文章选取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 扎实推动城乡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在构建数字普惠金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乡共同富裕理论框架基础上,文章选取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二者间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可切实推动城乡共同富裕。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沿海地区城乡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更强。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来促进城乡共同富裕;城市化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即城市化水平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推动作用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共同富裕 城市化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政府建设是否促进省级共同富裕?——基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门槛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鹏 丁洲 范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84,共11页
基于2016—2021年27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门槛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及量化分析方法,考察数字政府建设促进共同富裕度的线性关系、门槛效应、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数字政府建设可以促进省级共同富裕度且具有区... 基于2016—2021年27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门槛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及量化分析方法,考察数字政府建设促进共同富裕度的线性关系、门槛效应、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数字政府建设可以促进省级共同富裕度且具有区域异质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数字政府建设促进省级共同富裕度具有显著的非线性门槛关系,当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达到门槛值后,其对数字政府建设促进省级共同富裕度才具有正向影响;数字政府建设促进共同富裕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能显著提升相邻省份的共同富裕度。数字政府建设除了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共同富裕度外,更重要的是实现社会公正和发展共享的关键作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制约着数字政府建设和省级共同富裕度的成效发挥;要善于使用数字政府建设促进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同相邻省份共同实现区域数字政府建设水平提升,一同实现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政府 共同富裕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能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区域收敛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魏蒙蒙 曾祥炎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1-82,共12页
数字经济因具强渗透性和广覆盖性而成为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抓手。基于2011—2022年我国28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收敛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表明:现阶段全国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绝... 数字经济因具强渗透性和广覆盖性而成为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抓手。基于2011—2022年我国28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收敛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表明:现阶段全国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趋势,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在逐渐缩小;加入数字经济后,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收敛速度明显加快,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均等化收敛,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和提高财政透明度是数字经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动态演进的机理;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经济更能加快西部地区、非中心城市、城市化水平较低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结论为高质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收敛 财政压力 财政透明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共同富裕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7
12
作者 钟裕民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1,共7页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底线条件和重要路径,共同富裕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目标指引和理论资源。基于共同富裕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高水平”均等化、“双向互动”均等化、“渐进主义”均等化。当前基本公共服务...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底线条件和重要路径,共同富裕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目标指引和理论资源。基于共同富裕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高水平”均等化、“双向互动”均等化、“渐进主义”均等化。当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还存在目标悬浮、路径错位、方式移位等问题,以共同富裕理念推进新时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构建并落实基本公共服务高水平均等化的评价体系、建立多向互动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机制、坚持常态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渐进均等化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问题检视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3
作者 蒙昱竹 郝振龙 王明月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2,共7页
运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综合赋权,基于2011—2021年贵州88个县域的相关数据,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评价体系,分析贵州省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时空差异情况,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因素。结果... 运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综合赋权,基于2011—2021年贵州88个县域的相关数据,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评价体系,分析贵州省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时空差异情况,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因素。结果表明:(1)贵州省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呈现上升趋势,空间差异特征明显,东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高于西部,中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最高;(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关联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3)经济发展、财政能力、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其促进作用受到坡度和高程的调节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时空差异 影响因素 综合赋权 县域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测度及空间格局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39
14
作者 范柏乃 傅衍 卞晓龙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147,174,共8页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障民生,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基本需求理论和产出视角构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选取浙江省11个地级市2005-2012年的统计数据,通过泰尔指数法测算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并利用TOPSI...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障民生,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基本需求理论和产出视角构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选取浙江省11个地级市2005-2012年的统计数据,通过泰尔指数法测算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并利用TOPSIS法对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浙江省整体均等化水平稳中有升,浙东北、浙西南两大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尚不均衡,区域间差异比重呈扩大趋势,区域内部差异演变呈现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泰尔指数 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国际比较:进程与经验 被引量:24
15
作者 樊丽明 郭健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8,共8页
本文以美、澳、日等发达国家为例,系统考察了城乡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和养老保险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进程,并总结其基本经验。研究表明,均等化的实现步骤都遵从先城市后农村、先工业从业人员后农业从业人员、先富裕人... 本文以美、澳、日等发达国家为例,系统考察了城乡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和养老保险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进程,并总结其基本经验。研究表明,均等化的实现步骤都遵从先城市后农村、先工业从业人员后农业从业人员、先富裕人群后贫困人群的顺序;均等化的实现条件需要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丰裕的财政收入、明晰的政府责任以及政府治理的民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国际比较 进程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特征与政府治理变迁——以广西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为例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陈会方 许虹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7-60,共4页
民族地区发展一直受制于多种因素,因此,民族地区也成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的薄弱环节。以广西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状况为例,探析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共性问题就会发现,民族地区在公共服务供给数量与质量上都较为欠缺,这... 民族地区发展一直受制于多种因素,因此,民族地区也成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的薄弱环节。以广西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状况为例,探析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共性问题就会发现,民族地区在公共服务供给数量与质量上都较为欠缺,这与作为元治理主体的政府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如制度安排缺陷、政府治理失效、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等问题密切相关。从政府治理视角出发,民族地区应从强化制度设计、实施政策倾斜、加大财政转移、促进供给模式创新等方面推进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政府治理 公共卫生服务 广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省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测度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凡 岳彩新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9-92,共4页
文章从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基础教育、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与公共文化7个方面入手,建立起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指数测度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权重,加权计算得出均等化指数,得出结论:2000~2011年我国不同省市区的基本... 文章从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基础教育、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与公共文化7个方面入手,建立起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指数测度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权重,加权计算得出均等化指数,得出结论:2000~2011年我国不同省市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前几年呈现单边增长的态势,近年来波动较大,省级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地区间差距较大。通过普通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中央对各省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对省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财力性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产生显著的正效应,税收返还也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产生正效应,而专项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效应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转移支付 测度体系 面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体系 被引量:6
18
作者 夏志强 罗旭 张相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7-70,共4页
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体系,是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技术环节。在实践层面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是一个由低到高、不断发展着的结构体系,至少应包括"底线标准"、"发展标... 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体系,是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技术环节。在实践层面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是一个由低到高、不断发展着的结构体系,至少应包括"底线标准"、"发展标准"和"自由均等标准"三个层次。"底线标准"是政府为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而提供的最低限度的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的统一规定,本质上就是社会保障标准。"发展标准"是基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向社会全体居民提供的范围更广、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公共服务,是"底线标准"的延伸和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最高目标是"自由均等"的标准,即确保城乡居民根据自己偏好对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内容等进行自由选择,使公民的自由选择权利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底线标准 发展标准 自由均等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经济均衡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耦合与协调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俊霞 高菲 祝丹枫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6-42,共7页
文章在对城乡经济均衡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之间关系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耦合与协调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2005-2013年两者之间的发展状况与协调关系。实证结果验证了两者之间存在强烈的互动关系,且基本达到了高度协调的状态,但... 文章在对城乡经济均衡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之间关系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耦合与协调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2005-2013年两者之间的发展状况与协调关系。实证结果验证了两者之间存在强烈的互动关系,且基本达到了高度协调的状态,但各省份间存在差异,且部分地区存在恶化的迹象。因此城镇化过程中应注重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制定两者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以构建其良性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经济均衡发展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耦合度 协调度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基于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 被引量:14
20
作者 汤学兵 张启春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7-103,238-239,共7页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目标。在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汲取能力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下,要实现该目标,必须充分发挥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重要作用。为此,必须调整政府间转移...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目标。在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汲取能力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下,要实现该目标,必须充分发挥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重要作用。为此,必须调整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价值取向,更加强调公平正义原则和均等化目标。同时,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必须从做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清理归并专项转移支付和重构对口支援体系三个方面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转移支付制度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