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的逻辑递进、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
1
作者 康健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129,共15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回顾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的发展历程,分析从“均等化”到“均衡性和可及性”的逻辑递进,探索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的现实挑战及实现路径,对加快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回顾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的发展历程,分析从“均等化”到“均衡性和可及性”的逻辑递进,探索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的现实挑战及实现路径,对加快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经历了奠基、探索、成型、均等化目标扎实推进、以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实现均等化目标等五个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从“均等化”到“均衡性和可及性”体现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显著的制度话语变迁。具体而言,强调均衡性和可及性是对新时代现实挑战的制度回应,是对均等化的价值深化表达,是实现均等化目标更为明晰的政策工具。然而,在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的均衡性和可及性方面仍然面临多方面现实挑战。在均衡性方面,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区域与人群间仍然存在差距,静态供给难以适应人口变化引发的需求变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和监测体系有待完善;在可及性方面,基本公共服务的物理可达性存在障碍,供需脱耦阻碍需求可及,政策执行的灵活性也有待提升。基于此,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应加快资源配置和要素保障达标建设,基于人口—空间关联分析完善资源配置制度,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中的动态监测;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需促进依托数智基座实现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识别预测,根据不同需求属性促进供需精准耦合,提升政策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均衡性 可及性 均等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
2
作者 李军鹏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0,共8页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其战略目标就是与基本现代化相适应的高标准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基本完善,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高品质基本公共服务产品全面普及,从而实现民生“七有”制度体系向民生...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其战略目标就是与基本现代化相适应的高标准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基本完善,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高品质基本公共服务产品全面普及,从而实现民生“七有”制度体系向民生“七优”制度体系的深刻转变。进一步完善基本生育服务制度体系、基本教育服务制度体系、基本就业服务制度体系与收入分配制度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与服务制度体系、基本养老保障与服务制度体系、基本住房保障制度体系、基本社会服务制度体系;健全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提升优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可及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 民生“七有”制度体系 民生“七优”制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