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克拉通泊松比与地壳厚度的关系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79
1
作者 嵇少丞 王茜 杨文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4-330,共7页
华北克拉通破坏和岩石圈减薄已成为我国乃至国际地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作者对许卫卫和郑天愉(2005)采用接收函数方法测量渤海湾西北盆岭地区58个宽频地震台站下面地壳厚度和地壳泊松比的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在冀东北、辽西... 华北克拉通破坏和岩石圈减薄已成为我国乃至国际地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作者对许卫卫和郑天愉(2005)采用接收函数方法测量渤海湾西北盆岭地区58个宽频地震台站下面地壳厚度和地壳泊松比的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在冀东北、辽西以及石家庄附近的南太行山地区地壳泊松比随地壳厚度增加呈非线性骤然陡降,说明在这些地区中新生代地壳减薄作用主要集中于长英质的中上地壳。在保定—大同和官厅水库—张家口—张北地区,地壳泊松比随地壳厚度增加作缓慢地线性减小,说明由玄武岩浆底侵作用造成的地壳泊松比增加抵消了一部分由长英质中上地壳减薄造成的泊松比减小。所以,在中新生代华北克拉通地壳减薄过程中,上地幔部分熔融及玄武岩浆底侵作用主要集中在保定—大同和官厅水库—张家口—张北等冀西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泊松比 地壳成分 岩石圈减薄 基性岩浆底侵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