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海北部珠江口—琼东南盆地地壳速度结构与几何分层
被引量:
27
1
作者
张中杰
刘一峰
+2 位作者
张素芳
张功成
范蔚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461-2471,共11页
基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珠江口—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实施的14条近垂直深反射地震探测叠加速度谱,利用Dix公式将叠加速度剖面转换为地壳层速度剖面,并利用时深转换方法构建了深度域地壳层速度模型,综合各地壳速度剖面分析了南海北部大陆边缘...
基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珠江口—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实施的14条近垂直深反射地震探测叠加速度谱,利用Dix公式将叠加速度剖面转换为地壳层速度剖面,并利用时深转换方法构建了深度域地壳层速度模型,综合各地壳速度剖面分析了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珠江口与琼东南盆地不同深度层次的P波速度变化趋势以及地壳几何分层特征.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区可分为4-v8 km沉积层(V_p为1.7-4.7 km/s),4-10 km厚的E.地壳层(V_p为5.2-6.3 km/s)、5km左右的下地壳层(VP为6.4-7.0 km/s)以及2-6 km厚的高速下地壳底层(V_p>7.0 km/s).Vp>7.0 km/s下地壳高速层的存在被认为是岩石圈伸展、下地壳底部底辟构造或者是残存的原始华夏下地壳基性层的地震学指示;综合研究区地球物理探测成果构建了跨越华南大陆与南海北部陆坡区剖面莫霍和岩石圈底界图像,揭示出岩石圈上地幔在华南大陆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减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珠江口与琼东南盆地
地壳
结构
底辟构造
残余
下地壳
基性
层
岩石圈减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行山北段王安镇杂岩体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
19
2
作者
张海东
刘建朝
+4 位作者
王金雅
张苏楠
胡波
王得权
韩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7-745,共19页
王安镇杂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岩、石英闪长岩、二长闪长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分别形成于129±2.7Ma和128.3±1.9Ma,说明该杂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王安镇杂岩体具有高Sr/...
王安镇杂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岩、石英闪长岩、二长闪长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分别形成于129±2.7Ma和128.3±1.9Ma,说明该杂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王安镇杂岩体具有高Sr/Y比值(3.63~83.5),和高Sr(373×10-6~821×10-6),及低Y(7.36×10-6~22.21×10-6)、Yb(0.95×10-6~1.27×10-6)含量的地球化学特征,这与埃达克岩相似。该杂岩体具有相对低的87Sr/86Sr初始比值(0.706538~0.709484)和明显偏低的εNd(128Ma)值(-18.4^-12.8)。结合太行山中生代中-基性侵入岩中地幔包体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具有高Sr/Y特征的王安镇杂岩体是在下地壳发生大规模拆沉的基础上,随着软流圈上涌其所携带的热促使加厚基性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之后熔融岩浆在上升的过程中发生了角闪石的结晶分异和岩浆混合作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镇杂岩体
太行山北段
埃达克岩
基性下地壳
拆沉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秦岭白马山岩体Sr、Nd、Pb同位素组成及源区示踪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永华
王建中
+2 位作者
钱壮志
徐刚
姜超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5年第5期20-27,共8页
研究了南秦岭晚三叠世(~200 Ma)7个花岗岩类岩体的Sr、Nd、Pb同位素组成,包括白马山岩体在内的南秦岭花岗岩类以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为特征,初始87Sr/86Sr比值范围为0.70495~0.70908,εNd(t)值变化于-2.40^-8.55之间,Nd同位素模式年...
研究了南秦岭晚三叠世(~200 Ma)7个花岗岩类岩体的Sr、Nd、Pb同位素组成,包括白马山岩体在内的南秦岭花岗岩类以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为特征,初始87Sr/86Sr比值范围为0.70495~0.70908,εNd(t)值变化于-2.40^-8.55之间,Nd同位素模式年龄(TDM)变化于1.2~1.7 Ga之间,从东部到西部,呈现εNd(t)逐渐降低而TDM逐渐增高的变化规律。白马山岩体的初始87Sr/86Sr比值为0.70637,εNd(t)=-6.75,具有较高的TDM值(1.53 Ga),暗示其岩浆源区主要来自于南秦岭的大陆下地壳,岩浆源区以类似南秦岭耀岭河群基性火山岩为主,南秦岭较古老的地壳物质仅有少量参与。基性下地壳增厚,岩石圈地幔拆沉,软流圈上涌,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有利于铜、金成矿的白马山"C"型埃达克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组成
岩浆源区
基性下地壳
白马山岩体
埃达克岩
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北部珠江口—琼东南盆地地壳速度结构与几何分层
被引量:
27
1
作者
张中杰
刘一峰
张素芳
张功成
范蔚茗
机构
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461-2471,共11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ZCXI-YW-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21003)资助
文摘
基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珠江口—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实施的14条近垂直深反射地震探测叠加速度谱,利用Dix公式将叠加速度剖面转换为地壳层速度剖面,并利用时深转换方法构建了深度域地壳层速度模型,综合各地壳速度剖面分析了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珠江口与琼东南盆地不同深度层次的P波速度变化趋势以及地壳几何分层特征.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区可分为4-v8 km沉积层(V_p为1.7-4.7 km/s),4-10 km厚的E.地壳层(V_p为5.2-6.3 km/s)、5km左右的下地壳层(VP为6.4-7.0 km/s)以及2-6 km厚的高速下地壳底层(V_p>7.0 km/s).Vp>7.0 km/s下地壳高速层的存在被认为是岩石圈伸展、下地壳底部底辟构造或者是残存的原始华夏下地壳基性层的地震学指示;综合研究区地球物理探测成果构建了跨越华南大陆与南海北部陆坡区剖面莫霍和岩石圈底界图像,揭示出岩石圈上地幔在华南大陆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减薄特征.
关键词
南海
珠江口与琼东南盆地
地壳
结构
底辟构造
残余
下地壳
基性
层
岩石圈减薄
Keywords
South China Sea
Zhujiankou and Qiongdongnan basins
Crustal structure
Underplating
Residual lower crustal mafic layer
Lithosphere thinning
分类号
P541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行山北段王安镇杂岩体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
19
2
作者
张海东
刘建朝
王金雅
张苏楠
胡波
王得权
韩松
机构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中陕核工业集团公司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7-745,共1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2042
41002064)
+3 种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4021001)
中央高校项目(CHD2011ZY005
310827152015
310827151057)联合资助
文摘
王安镇杂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岩、石英闪长岩、二长闪长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分别形成于129±2.7Ma和128.3±1.9Ma,说明该杂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王安镇杂岩体具有高Sr/Y比值(3.63~83.5),和高Sr(373×10-6~821×10-6),及低Y(7.36×10-6~22.21×10-6)、Yb(0.95×10-6~1.27×10-6)含量的地球化学特征,这与埃达克岩相似。该杂岩体具有相对低的87Sr/86Sr初始比值(0.706538~0.709484)和明显偏低的εNd(128Ma)值(-18.4^-12.8)。结合太行山中生代中-基性侵入岩中地幔包体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具有高Sr/Y特征的王安镇杂岩体是在下地壳发生大规模拆沉的基础上,随着软流圈上涌其所携带的热促使加厚基性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之后熔融岩浆在上升的过程中发生了角闪石的结晶分异和岩浆混合作用形成。
关键词
王安镇杂岩体
太行山北段
埃达克岩
基性下地壳
拆沉作用
Keywords
Wanganzhen complex
Northern Taihang Mountains
Adakite rocks
Mafic lower crust
Delamination
分类号
P588.121 [天文地球—岩石学]
P597.3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秦岭白马山岩体Sr、Nd、Pb同位素组成及源区示踪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永华
王建中
钱壮志
徐刚
姜超
机构
武警黄金第五支队
长安大学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5年第5期20-27,共8页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造山带后碰撞伸展背景下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作用"(编号:CHD2011SY014)资助
文摘
研究了南秦岭晚三叠世(~200 Ma)7个花岗岩类岩体的Sr、Nd、Pb同位素组成,包括白马山岩体在内的南秦岭花岗岩类以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为特征,初始87Sr/86Sr比值范围为0.70495~0.70908,εNd(t)值变化于-2.40^-8.55之间,Nd同位素模式年龄(TDM)变化于1.2~1.7 Ga之间,从东部到西部,呈现εNd(t)逐渐降低而TDM逐渐增高的变化规律。白马山岩体的初始87Sr/86Sr比值为0.70637,εNd(t)=-6.75,具有较高的TDM值(1.53 Ga),暗示其岩浆源区主要来自于南秦岭的大陆下地壳,岩浆源区以类似南秦岭耀岭河群基性火山岩为主,南秦岭较古老的地壳物质仅有少量参与。基性下地壳增厚,岩石圈地幔拆沉,软流圈上涌,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有利于铜、金成矿的白马山"C"型埃达克岩。
关键词
同位素组成
岩浆源区
基性下地壳
白马山岩体
埃达克岩
南秦岭
Keywords
isotopic composition
magmatic source
basic lower crust
Baimashan rock mass
adakite
Sou th ern Qinling
分类号
P597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海北部珠江口—琼东南盆地地壳速度结构与几何分层
张中杰
刘一峰
张素芳
张功成
范蔚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太行山北段王安镇杂岩体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张海东
刘建朝
王金雅
张苏楠
胡波
王得权
韩松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南秦岭白马山岩体Sr、Nd、Pb同位素组成及源区示踪
张永华
王建中
钱壮志
徐刚
姜超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