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哈密白石泉铜镍矿区基性—超基性岩的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8
1
作者 吴华 李华芹 +4 位作者 莫新华 陈富文 路远发 梅玉萍 邓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8-502,共5页
白石泉铜镍矿床位于中天山地块北缘,沙泉子深大断裂南侧。矿体产于同源同期侵入的中基性—超基性岩体内,其含矿岩石为单辉橄榄岩和斜长橄辉岩。铜镍矿化无论从时间上和空间上都与岩体的侵位密切相关,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 白石泉铜镍矿床位于中天山地块北缘,沙泉子深大断裂南侧。矿体产于同源同期侵入的中基性—超基性岩体内,其含矿岩石为单辉橄榄岩和斜长橄辉岩。铜镍矿化无论从时间上和空间上都与岩体的侵位密切相关,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锆石SHRIMP微区原位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石英闪长岩的年龄为285±10Ma、辉长闪长岩年龄为284±9Ma和辉长岩年龄为284±8Ma。三者在测定误差范围内十分一致,表明该含矿杂岩体的侵位及矿化作用均发生于晚石炭世末—早二叠世初,成岩成矿的动力学背景为造山期后伸展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石泉铜镍矿 SHRIMP U—Pb年代学 中天山 基性—超基性岩 基性岩 铜镍矿 地质意义 形成时代 新疆哈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识别基性—超基性岩的新方法——基性度遥感指数法 被引量:2
2
作者 韩海辉 张转 +2 位作者 任广利 易欢 刘拓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1-81,共11页
目前,利用多光谱遥感影像近红外波段提取蚀变矿物信息的技术已很成熟,但对如何利用热红外波段定量识别与岩浆熔离型矿床密切相关的基性—超基性岩仍需探索。笔者通过分析典型矿物在热红外波谱范围内的发射谱特征,提出了一种“基性度遥... 目前,利用多光谱遥感影像近红外波段提取蚀变矿物信息的技术已很成熟,但对如何利用热红外波段定量识别与岩浆熔离型矿床密切相关的基性—超基性岩仍需探索。笔者通过分析典型矿物在热红外波谱范围内的发射谱特征,提出了一种“基性度遥感指数法”。以北山柳园地区为实验区,基于ASTER热红外数据识别基性—超基性岩体;通过室内对比与野外核查的方式定量评价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基性度遥感指数法”可较好地识别基性—超基性岩体,总体识别精度约70%,且识别的岩体边界比以往地质图中填绘边界更为精细。对红柳沟典型区的应用分析表明,新方法识别的基性—超基性岩体分布特征与实际地质状况吻合,且基性度遥感指数高值区与已知地磁异常和地球化学异常区也有较好重叠。这对矿产勘查中利用多种方法快速锁定基性—超基性岩的分布提供了新依据。研究结果对北山乃至西北其他区域开展基性岩体的遥感定量识别研究都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超基性岩 热红外波谱 遥感 基性度指数 北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沙村和椒子岩基性-超基性岩锆石U-Pb定年、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赵子福 郑永飞 +1 位作者 魏春生 吴元保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9-162,共24页
对大别山北部沙村和椒子岩基性 -超基性岩进行了锆石U Pb定年、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 ,全岩和单矿物氧同位素分析以及全岩碳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的测定。结果表明 ,这些基性 -超基性岩表现出强烈的轻稀土富集 ,高场强元素 (Nb ,Zr和Ti... 对大别山北部沙村和椒子岩基性 -超基性岩进行了锆石U Pb定年、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 ,全岩和单矿物氧同位素分析以及全岩碳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的测定。结果表明 ,这些基性 -超基性岩表现出强烈的轻稀土富集 ,高场强元素 (Nb ,Zr和Ti)负异常以及Pb和Ba正异常。锆石U Pb年龄指示了早白垩世 (12 2~ 12 8Ma)的岩浆结晶年龄 ,但是在 10 5~ 116Ma期间受到了热液蚀变。全岩和单矿物氧同位素比值变化较大 (全岩 :1.1‰~ 6 .6‰ ,单斜辉石 :3.85‰~5 .7‰ ,斜长石 :2 .8‰~ 7.3‰ ,锆石 :3.85‰~ 6 .0 4‰ ) ,大多数锆石具有与正常地幔锆石 ((5 .3±0 .3)‰ )不同的δ18O值 ,部分样品矿物对之间保存了氧同位素平衡分馏 ,而部分样品则表现出明显的氧同位素不平衡分馏 ,指示它们受到了岩浆期后亚固相水 -岩相互作用的扰动。全岩碳含量和同位素组成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 ,分别为 0 .0 3%~ 0 .18% ,δ13 C值为 - 2 7.0‰~ - 5 .8‰。将这些中生代基性 -超基性岩的元素和同位素数据与大别 -苏鲁榴辉岩比较后发现 ,它们之间具有较为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 ,因此可能具有一定的成因联系。这些榴辉岩的原岩为基性火成岩 ,对应于扬子板块北缘与新元古代裂谷构造有关的岩浆活动。古老富集岩石圈地幔及其上覆地壳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超基性岩 氧同位素 锆石 U—Pb 碳同位素 大别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地区黑山铜镍矿化基性—超基性杂岩体SHRIMP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7
4
作者 杨建国 王磊 +2 位作者 王小红 谢燮 齐正广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48-454,共7页
黑山铜镍矿床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的北山裂谷带内,庙庙井-双鹰山深大断裂南侧,含矿基性—超基性复式杂岩体侵位于青白口系大豁落山组和寒武系双鹰山组中。矿化主要赋存于杂岩体内的橄榄岩和角闪辉长岩内。采用锆石离子探针微区原位(SHR... 黑山铜镍矿床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的北山裂谷带内,庙庙井-双鹰山深大断裂南侧,含矿基性—超基性复式杂岩体侵位于青白口系大豁落山组和寒武系双鹰山组中。矿化主要赋存于杂岩体内的橄榄岩和角闪辉长岩内。采用锆石离子探针微区原位(SHRIMP)法获得矿化角闪辉长岩中锆石的U-Pb年龄为374.6Ma±5.2Ma,表明该含矿杂岩体的侵位及矿化作用均发生于晚泥盆世。这一年龄数据的获得不仅对重新认识北山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北山地区开展铜镍矿找矿提出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山铜镍矿床 基性—超基性岩 SHRIMP锆石U-PB定年 晚泥盆世 甘肃北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流干扰下的重力分异--基性岩侧向分带及矿化的主要机制 被引量:4
5
作者 梁磊 张玲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9-880,共12页
在基性—超基性岩中,特别是那些含矿岩体,常常发育有原生的侧向分带,传统的重力分异理论无法用原地分异机制对这一现象进行合理解释;新的硫化物成矿模型同样不能令人信服。我们在对重力结晶分异的研究中发现,对流干扰下的重力结晶分异... 在基性—超基性岩中,特别是那些含矿岩体,常常发育有原生的侧向分带,传统的重力分异理论无法用原地分异机制对这一现象进行合理解释;新的硫化物成矿模型同样不能令人信服。我们在对重力结晶分异的研究中发现,对流干扰下的重力结晶分异可以形成侧向分带。研究采用动力学分析的方法,深入了解对流干扰下岩浆重力分异作用中的颗粒行为。在动力学分析中,考虑了前人研究中普遍忽略的伯努利效应。研究表明,伴随着快速对流干扰的岩浆重力结晶分异可以产生侧向分离效应,使颗粒趋于在侧壁附近快速堆积。侧分离效应和侧壁冷却效应一起迫使循环向热流上升中心方向后退,形成侧向分带岩石。由于对流通常只发生在岩浆侵位后结晶分异的早期高温阶段,与铜镍硫化物熔离的阶段相吻合,因此,铜镍硫化物的矿化通常与对流干扰下的重力分异密切相关。最后以一个实例解释侧向分带和成矿作用的形成机制。研究成果突破了传统关于重力分异的认识,为深入认识岩浆演化及指导找矿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超基性岩 侧向分带 重力分异 对流 伯努利效应 铜镍硫化物 成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纹石化作用的气体形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明峰 王先彬 +1 位作者 妥进才 吴陈君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11-20,共10页
蛇纹石化过程可驱动热液系统并产生甲烷和氢气,还能够为生物体提供能量和电子来源的分子氢。超基性岩蛇纹石化生成非生物成因烷烃与其他有机化合物,为化能自养微生物群落提供所需要的能量和初始物质,是生命起源最重要的变质水化反应。... 蛇纹石化过程可驱动热液系统并产生甲烷和氢气,还能够为生物体提供能量和电子来源的分子氢。超基性岩蛇纹石化生成非生物成因烷烃与其他有机化合物,为化能自养微生物群落提供所需要的能量和初始物质,是生命起源最重要的变质水化反应。橄榄岩的蛇纹石化是大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地质过程,与热液系统相关的基性—超基性岩在大洋中是很普遍的,蛇纹石化过程可能驱动热液系统并产生甲烷和氢气异常。蛇纹石化作用气体的甲烷碳同位素组成提供了非生物成因甲烷存在的证据,蛇纹石化作用被认为是地球内部形成非生物成因烷烃的一种重要机制。通过研究现今地球上蛇绿岩套的水岩反应,可以类似地用来模拟火星上可能存在的生物环境,认为低温条件下蛇纹石化作用是火星上甲烷产生的可能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超基性岩 水岩反应 蛇纹石化 甲烷 非生物成因气 有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绿岩与蛇绿混杂带结构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继恩 陈艺超 +1 位作者 肖文交 闫臻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60-595,共36页
蛇绿岩是刻画造山带洋—陆演化格局的标志性证据,由具有成因联系的超基性—基性岩和上覆远洋—深海沉积物组成,是一种理想剖面,非实际的野外露头表现。蛇绿岩分为MOR型和SSZ型两类,前者形成于洋中脊、洋盆宽度足够的弧前/弧后盆地扩张... 蛇绿岩是刻画造山带洋—陆演化格局的标志性证据,由具有成因联系的超基性—基性岩和上覆远洋—深海沉积物组成,是一种理想剖面,非实际的野外露头表现。蛇绿岩分为MOR型和SSZ型两类,前者形成于洋中脊、洋盆宽度足够的弧前/弧后盆地扩张脊环境,后者形成于洋壳初始俯冲阶段的弧前环境。蛇绿岩的形成年龄可以通过古生物和同位素测年方法获得,同位素年龄与最老古生物化石(如放射虫、牙形刺等)年龄相近;洋壳运移过程中,有岩浆击穿洋壳而发育二元结构,由早期洋壳和叠覆的晚期岩浆岩构成;晚期岩浆岩比最老古生物年龄更为年轻。蛇绿岩通过俯冲铲刮、深部底垫和仰冲作用就位,发育褶皱和叠瓦状—双冲构造、及构造肢解为“基质夹岩块”结构成为蛇绿混杂带;蛇绿岩的形成年龄和就位年龄之间可从无年龄差到数十、甚至上百个百万年的时间跨度。蛇绿岩就位后继续经历俯冲带上盘和陆内活化等阶段的演化:蛇绿岩就位时的滑脱断层切穿俯冲带上盘,为后期岩浆提供通道,可侵入多期次的、非蛇绿岩套组份的中基性—酸性岩脉和岩体,包括SSZ型特征的岩浆岩,如新疆扎河坝—和布克赛尔蛇绿混杂带和美国Klamath山蛇绿混杂带。蛇绿混杂带在变质变形强烈的俯冲带上盘和活化的陆内环境中,受到构造改造,造成单一露头区不能够完整地出露有蛇绿岩套的岩石组份,而侵入在蛇绿混杂带中的岩浆岩被构造肢解、形成岩块并使得混杂带内岩石组份复杂化。现今露头的蛇绿混杂带是经历过多阶段演化的、一种现时状态的“四维时空”信息的综合体,即多个时期的物质叠置在同一个露头的三维空间内,一些岩石可能与蛇绿岩套并无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基性—超基性岩 蛇绿混杂带 “基质夹岩块”结构 侵入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大火成岩省西北缘巴楚—阿图什地区钒钛磁铁矿矿集区的成因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盖之 曹俊 +2 位作者 王旋 陈苗苗 易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73-75,共3页
显生宙以来全球最重要的地幔柱成矿作用发育在二叠纪大火成岩省(王焰等,2017)。与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直接相关的Nori’sk—Talnakh矿床是世界级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Lightfoot and Keays,2005)。位于我国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的攀西地... 显生宙以来全球最重要的地幔柱成矿作用发育在二叠纪大火成岩省(王焰等,2017)。与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直接相关的Nori’sk—Talnakh矿床是世界级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Lightfoot and Keays,2005)。位于我国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的攀西地区则是世界著名的岩浆钒钛磁铁矿矿床聚集区(王焰等,2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矿 基性—超基性岩 橄榄石斑晶 巴楚 塔里木大火成岩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