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同区域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马丽芳 李雁 +4 位作者 周莉 韩笑 金佳欣 张微微 高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2-636,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不同区域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的特征性影响因素,探索其潜在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不同区域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的特征性影响因素,探索其潜在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住院的AIS患者172例,根据EPVS在脑内分布区域分为基底节区EPVS组103例和非基底节区EPVS组69例,又分为半卵圆中心EPVS组77例和非半卵圆中心EPVS组95例。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发病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脑卒中TOAST病因分型、空腹血糖、肝功能、凝血功能、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部位EPV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AIS患者基底节区EPVS组年龄、高血压比例显著高于非基底节区EPVS组,半卵圆中心EPVS组高Hcy血症比例显著低于非半卵圆中心EPVS组,吸烟史、饮酒史、丙氨酸转氨酶、凝血酶时间显著高于非半卵圆中心EPV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2.093,95%CI:1.045~4.192,P=0.037)、年龄(OR=1.071,95%CI:1.016~1.130,P=0.011)是基底节区EPVS的独立影响因素;饮酒史(OR=2.418,95%CI:1.097~5.330,P=0.029)、凝血酶时间(OR=1.593,95%CI:1.129~2.249,P=0.008)是半卵圆中心EPV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AIS患者不同区域的EPVS存在不同风险因素,年龄和高血压病是基底节区EPVS的主要影响因素,而饮酒和凝血酶时间延长则是半卵圆中心EPVS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脑小血管 血管周围间隙 神经影像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患者DTI-ALPS及血管周围间隙改变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联性研究
2
作者 赵婧含 常佩佩 +5 位作者 杜伟 曹家骏 王嫚 胡帅 宋清伟 苗延巍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7,共7页
目的采用沿血管周围间隙的扩散张量成像分析(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nalysis along the perivascular space,DTI-ALPS)指标及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EPVS)状态评价脑小血管疾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 目的采用沿血管周围间隙的扩散张量成像分析(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nalysis along the perivascular space,DTI-ALPS)指标及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EPVS)状态评价脑小血管疾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的类淋巴功能,并探究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CSVD组(81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结果将CSVD患者分为认知正常组(CSVD-NC组,27例)、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组(CSVD-MCI组,31例)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组(CSVD-VaD组,23例)。所有被试行常规MRI序列、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检查。对所有被试的基底神经节(basal ganglio,BG)以及半卵圆中心(centrum semi-ovale,CSO)的EPVS等级进行量化评分;并测量ALPS指标(ALPS-index)。比较EPVS等级及ALPS指标的组间差异,分析影像指标与认知评分的关系,并进一步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与HC组相比,CSVD-NC组、CSVD-MCI组、CSVD-VaD组的ALPS指标均降低,CSVD-MCI组、CSVD-VaD组的BG-EPVS等级评分及CSO-EPVS等级评分均增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SVD患者的BG-EPVS等级与ALPS指标、MoCA评分、MMSE评分均呈负相关(r=-0.291,P=0.008;r=-0.342,P=0.002;r=-0.309,P=0.005);同时,ALPS指标与MoCA评分、MMSE评分呈正相关(r=0.226,P=0.043;r=0.225,P=0.044)。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G-EPVS等级评分是MoCA评分及MMSE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β=-0.294,P=0.009;β=-0.274,P=0.017)。结论CSVD患者的DTI-ALPS指标及EPVS等级评分均发生不同程度改变,提示存在类淋巴系统功能损害,且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疾病 沿血管周围间隙的扩散张量成像分析 磁共振成像 类淋巴系统 认知功能 血管周围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对脑小血管病患者白质高信号及认知障碍的影响
3
作者 刘万虎 步玮 +3 位作者 孟令惠 董玉娟 刘翠翠 任慧玲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68-976,共9页
目的探讨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EPVS)对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及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0月—2024年6月在河... 目的探讨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EPVS)对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及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10月—2024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经神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CSVD的患者。根据患者的MoCA评分将其分为认知障碍组(0~25分)和认知正常组(26~30分)。比较两组的临床基线资料差异,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基底节区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basal ganglia 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BG-EPVS)与MoCA不同认知域评分的关系。采用偏相关分析评估WMH体积与BG-EPVS、MoCA总分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应用中介分析评估WMH体积在BG-EPVS与认知障碍之间的作用。结果本研究共纳入CSVD患者207例,其中认知障碍组143例,认知正常组64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脑微出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混杂因素后,患高血压(OR 2.208,95%CI 1.070~4.555,P=0.032)、BG-EPVS数量(OR 1.060,95%CI 1.011~1.111,P=0.016)、WMH体积(OR 1.044,95%CI 1.008~1.082,P=0.016)与认知障碍独立相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BG-EPVS数量与视觉空间和执行功能(r=-0.388,P<0.001)、注意力(r=-0.319,P<0.001)、延迟回忆(r=-0.302,P<0.001)均呈负相关。偏相关分析显示,WMH体积与BG-EPVS数量呈正相关(r=0.260,P<0.001),与整体认知功能呈负相关(r=-0.338,P<0.001)。进一步进行中介分析,结果显示,BG-EPVS对认知功能的影响部分由WMH体积介导,中介效应占比为33.3%。结论高血压、BG-EPVS数量、WMH体积与CSVD患者认知障碍独立相关。BG-EPVS对认知功能的影响部分是由WMH体积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 白质高信号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皮质下小梗死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与脑类淋巴系统功能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张雪 张敏 恽文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53-464,共12页
目的探讨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SSI)患者不同区域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与脑类淋巴系统(GS)功能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住院治疗的RSSI患者... 目的探讨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SSI)患者不同区域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与脑类淋巴系统(GS)功能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住院治疗的RSSI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冠心病、入院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同型半胱氨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尿酸、肌酐等)。发病后7 d内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包括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能力、注意力、语言能力、抽象思维、延迟回忆能力及定向力7个认知域)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所有患者入院后3 d内完善头部MRI检查,序列包括弥散张量成像(DTI)等。采用沿血管周围间隙DTI分析(DTI-ALPS)后处理工具计算大脑左、右侧DTI-ALPS指数并取其平均值作为分析指标,以评估RSSI患者整体GS功能。测量基底节(BG)区和半卵圆中心(CSO)区的EPVS体积,根据Potter标准视觉量化评估结果将EPVS程度分为0、1、2、3、4级,0~1级为无-轻度组,2~4级为中重度组,并进一步按区域分为BG-EPVS和CSO-EPVS的无-轻度组与中重度组,比较各组RSSI患者的基线及临床资料、DTI-ALPS指数及认知功能评分。采用方差膨胀因子对基线及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进行共线性检验,将其中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筛选RSSI患者BG-EPVS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为评估DTI-ALPS指数预测BG-EPVS严重程度结果的稳健性,采用离群值诊断与剔除分析方法识别并剔除异常样本,重新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BG-EPVS体积与DTI-ALPS指数、MMSE量表评分、MoCA量表及其各项认知域评分的相关性,并通过中介分析检验DTI-ALPS指数在BG-EPVS体积与MoCA量表评分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共纳入65例RSSI患者,男34例,女31例,年龄37~78岁,平均(53±15)岁。其中总体EPVS无-轻度组30例,EPVS中重度组35例;BG-EPVS无-轻度组34例,BG-EPVS中重度组31例;CSO-EPVS无-轻度组36例,CSO-EPVS中重度组29例。(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体EPVS和BG-EPVS患者中,与中重度组比较,无-轻度组年龄、男性患者比例和高血压病患者比例均更低,DTI-ALPS指数、MMSE量表评分和MoCA量表评分均更高(均P<0.05),余基线及临床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CSO-EPVS患者中,与中重度组比较,无-轻度组仅年龄更低(P<0.05),余基线及临床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多重共线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高血压病、DTI-ALPS指数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4.410,95%CI:1.211~16.025,P=0.024)、男性(OR=1.076,95%CI:1.001~1.156,P=0.048)、高血压病(OR=6.287,95%CI:1.635~24.167,P=0.007)为RSSI患者发生中重度BG-EPVS的独立危险因素,高DTI-ALPS指数(OR=0.002,95%CI:0.000~0.904,P=0.046)为RSSI患者发生中重度BG-EPVS的独立保护因素。为进一步评估模型结果的稳健性,识别并剔除6例异常样本后,DTI-ALPS指数与RSSI患者BG-EPVS发生风险的负相关性仍然存在(OR=0.050,95%CI:0.003~0.974,P=0.048)。(3)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SSI患者的BG-EPVS体积与DTI-ALPS指数(r_(s)=-0.842,P=0.007)、MMSE量表评分(r_(s)=-0.491,P=0.033)、MoCA量表评分(r_(s)=-0.563,P=0.018)、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评分(r_(s)=-0.596,P=0.001)均成负相关;BG-EPVS体积与命名能力、注意力、语言能力、抽象思维、延迟回忆能力和定向力评分无相关性(均P>0.05)。(4)中介分析结果显示,BG-EPVS体积对RSSI患者MoCA量表评分的总效应值为-0.673,其中直接效应值为-0.537,占总效应值的79.79%,间接效应值为-0.136,占总效应值的20.21%。结论在RSSI患者中,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及DTI-ALPS指数是BG-EPVS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BG-EPVS体积与RSSI患者DTI-ALPS指数及认知功能评分均成负相关,且DTI-ALPS指数在RSSI患者BG-EPVS体积与认知功能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期皮质下小梗死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脑类淋巴系统 沿血管周围间隙弥散张量成像分析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孟德尔随机化探索广泛的血管周围间隙负荷与缺血性卒中及其亚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因果关系
5
作者 褚学红 申英杰 +7 位作者 王耀楼 董晓 刘圆圆 冯艳 姜缪文 李明 吉训明 吴川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3,共12页
目的探究广泛的血管周围间隙(extensive perivascular space,EPVS)负荷与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包括其亚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之间是否存在遗传因果关系。方法利用来自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 目的探究广泛的血管周围间隙(extensive perivascular space,EPVS)负荷与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包括其亚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之间是否存在遗传因果关系。方法利用来自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汇总数据,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研究不同部位的EPVS与IS及其亚型和TIA之间的关联。采用多种MR方法评估EPVS负荷与IS及其亚型和TIA之间的因果关系。应用多变量MR以减轻潜在的混杂因素,并进行敏感性分析以增强结果的稳健性。随后,利用Meta分析整合来自不同来源的、不同部位EPVS负荷与IS之间因果关系的数据。此外,采用反向MR观察各种IS类型对EPVS的影响。最后,进行连锁不平衡评分回归,以评估暴露和结果之间的遗传相关性。结果脑白质(OR=1.12,95%CI:1.01~1.25;P=0.04)和基底节(OR=1.57,95%CI:1.30~1.89;P<0.01)中的EPVS负荷均是IS的显著危险因素。基底节中的EPVS负荷也是小动脉闭塞型IS的危险因素(OR=4.56;95%CI:2.57~8.27;P=5.95×10^(-7))。此外,IS和TIA后,基底节EPVS负荷似乎也存在潜在的增加。结论广泛的白质和基底节血管周围间隙负荷可能是预测IS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的血管周围间隙负荷 缺血性卒中 因果关系 孟德尔随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的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发性出血性转化影响的差异性 被引量:2
6
作者 欧茹 刘益民 +1 位作者 黄文纯 李其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组别的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EPVS)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影响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脑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95例,入院后72h... 目的探讨不同组别的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EPVS)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影响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脑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95例,入院后72h内完善MRI检查,收集入组患者的头颅MRI EPVS情况。根据头颅MRI结果分为EPVS组384例和无EPVS组211例。EPVS根据发生部位分为基底节患者135例、半卵圆中心患者132例、中脑患者117例;EPVS根据严重程度分级分为轻度患者155例、重度患者229例。在住院期间第7~10天复查头颅CT或者MRI了解颅内情况,根据第2次复查的头颅CT或MRI结果了解患者是否发生自发性出血性转化,分析并比较不同部位及不同严重程度级别EPVS患者自发性出血性转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EPVS组出血性转化比例显著高于无EPV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08%vs 8.53%,P<0.01)。基底节患者自发性出血性转化发生率显著高于半卵圆中心和中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00%vs 21.97%vs 17.95%,P<0.01);重度患者自发性出血性转化比例显著高于轻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19%vs 18.06%,P<0.01)。结论不同部位及严重程度级别的EPVS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基底节、严重程度为重度EPVS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风险更高,能更好预测自发性出血性转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磁共振成像 自发性出血性转化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内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患者运动认知功能减退综合征的临床评估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思萌 杨淑娜 +3 位作者 李譞婷 秦伟 杨磊 胡文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9-783,共5页
目的 探究老年脑内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PVS)患者运动认知功能减退综合征(MCR)的患病率及运动和认知功能减退情况。方法 连续纳入2023年3月1日至2023年11月30日在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60岁头部磁共振成像显示有EPVS的患者113例... 目的 探究老年脑内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PVS)患者运动认知功能减退综合征(MCR)的患病率及运动和认知功能减退情况。方法 连续纳入2023年3月1日至2023年11月30日在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60岁头部磁共振成像显示有EPVS的患者113例,根据是否患有MCR分为MCR组44例和MCR阴性组69例。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认知功能评估包括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连线测试(TMT),运动功能评估包括Tinetti量表、简易体能状况量表(SPPB)、8 m步行任务、“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步行和连续减法任务(WSS)、步行和语义流畅任务(WSF)、TUGT和串行减法任务(TUGSS)。比较2组患者的运动和认知功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PVS患者发生MCR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与MCR阴性组比较,MCR组MoCA评分、SPPB评分、8 m步行速度降低,TMT-A时间、TMT-B时间、WSS时间、WSF时间、TUGSS时间升高(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模型1中(将单因素分析存在差异的变量纳入回归分析),MoCA评分、8 m步行速度、TUGSS时间是EPVS患者发生MCR的影响因素(P<0.05,P<0.01);在模型2中(将单因素分析存在差异的变量纳入回归分析同时调整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既往史因素),MoCA评分(OR=0.621,95%CI:0.432~0.929,P=0.010)、8 m步行速度(OR=1.332,95%CI:1.115~1.591,P=0.002)、TUGSS时间(OR=0.393,95%CI:0.232~0.665,P=0.001)仍为EPVS患者发生MCR的影响因素。结论 在老年EPVS患者中,MCR患者认知及运动功能显著减退,MoCA评分、8 m步行速度、TUGSS时间是EPVS患者发生MCR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认知 运动 LOGISTIC模型 运动认知功能减退综合征 脑内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指数在评估儿童良性Rolandic癫痫脑类淋巴系统功能及疾病状态的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高璐 张钠 +5 位作者 王小玗 冯钰莹 李贤军 卞益同 刘哲 杨健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指数(diffusion tensor image analysis along the perivascular space index,DTI-ALPS index)在评价儿童良性Rolandic癫痫(Rolandic epilepsy,RE)患儿脑类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GS)功能及疾病... 目的探讨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指数(diffusion tensor image analysis along the perivascular space index,DTI-ALPS index)在评价儿童良性Rolandic癫痫(Rolandic epilepsy,RE)患儿脑类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GS)功能及疾病状态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例6~12岁的RE患儿(患儿组)与2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儿童(对照组)行常规MRI及MR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检查。定量分析两组的DTI-ALPS index。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患儿组DTI-ALPS index与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患儿组DTI-ALPS index较对照组降低(患儿组:1.41±0.20,对照组:1.56±0.16;t=-2.620,P=0.013)。两组DTI-ALPS index均与年龄呈正相关(患儿组r=0.483,P=0.002;对照组r=0.534,P<0.001)。患儿组DTI-ALPS index与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呈负相关(发作持续时间r=-0.743,P<0.001;发作频率r=-0.460,P=0.044);与总智商(full intelligence quotient,FIQ)及言语智商(verbal intelligence quotient,VIQ)呈正相关(r_FIQ=0.523,P=0.014;r_VIQ=0.563,P=0.001),与操作智商(practical intelligence quotient,PIQ)无相关性。结论DTI-ALPS index可用于评估RE患儿GS功能受损情况,在探究疾病状态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Rolandic癫痫 类淋巴系统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血管周围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血管周围间隙弥散张量成像分析法对9~18岁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脑类淋巴系统改变的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徐滢莹 苏醒 +3 位作者 吉兆正 陈佳璐 李雪 刘靖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7-1121,共5页
目的:基于血管周围间隙弥散张量成像分析法(DTI-ALPS)探讨9~18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男性患者脑类淋巴系统功能改变,以及沿血管周围间隙(ALPS)指数与临床表现间的关系。方法:纳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 目的:基于血管周围间隙弥散张量成像分析法(DTI-ALPS)探讨9~18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男性患者脑类淋巴系统功能改变,以及沿血管周围间隙(ALPS)指数与临床表现间的关系。方法:纳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孤独症谱系障碍诊断标准的9~18岁男性34例,以及年龄相匹配的正常男性对照30例。采集所有受试者弥散张量成像(DTI)数据并计算ALPS指数,比较2组受试者临床资料和双侧ALPS指数(ALPS-L、ALPS-R)的差异。采用相关性分析检验双侧ALPS指数与社交反应量表(SRS)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SD组ALPS-L及ALPS-R指数显著减低(t=2.060,P=0.044;t=2.675,P=0.010)。总体ALPS-L与SRS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分无明显相关关系(P均>0.05),总体ALPS-R与SRS社交认知因子分、社交沟通因子分、社交动机因子分无明显相关关系(P均>0.05),总体ALPS-R与SRS社交知觉因子分、孤独症行为方式因子分及SRS总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0.309,P=0.013;r=-0.359,P=0.004;r=-0.298,P=0.017)。结论:ASD患者存在大脑类淋巴系统功能异常,类淋巴系统功能异常与ASD临床症状相关,可能是ASD患者潜在病理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类淋巴系统 血管周围间隙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周围间隙数目进展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绍才 王伟 +3 位作者 崇立娟 徐含波 胡梦雪 徐凯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脑区血管周围间隙(PVS)数目进展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5例伴有PVS患者前后两次头颅MRI检查的影像资料,收集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末次检查时是否合并AIS分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以下简称卒中... 目的:探讨不同脑区血管周围间隙(PVS)数目进展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5例伴有PVS患者前后两次头颅MRI检查的影像资料,收集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末次检查时是否合并AIS分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以下简称卒中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相关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AI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卒中组既往发生脑梗比例、舒张压水平、PVS数目进展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卒中组中,基底节区PVS数目进展程度明显高于半卵圆中心(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舒张压水平、脑梗史、基底节PVS变化(ΔPVS)数目是AIS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VS数目的进展与AIS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是AIS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间隙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基底节区 半卵圆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皮质下小梗死患者深髓静脉可见性与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孙凌辰 张敏 +2 位作者 梅雨晴 张清秀 恽文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7-226,共10页
目的探讨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SSI)患者颅内深髓静脉(DMV)可见性与不同区域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RSSI患者,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SSI)患者颅内深髓静脉(DMV)可见性与不同区域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RSSI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3 d内完成MR的常规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扫描。所有RSSI患者发病7 d内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对所有患者基底节区(BG)和半卵圆中心区的EPVS进行分级评估和体积测量,使用DMV视觉评分对患者SWI幅度图或最小强度投影图上的DMV可见性进行评估,并将患者分为可见性较高的DMV低-中分组(评分0~12分,104例)及可见性较低的DMV高分组(评分13~18分,47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DMV可见性与BG-EPVS分级及体积的关系以及其与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共纳入RSSI患者151例,平均年龄(69±10)岁,其中男92例(60.9%),女59例(39.1%)。DMV高分组RSSI患者的年龄[(76±5)岁比(65±10)岁,t=-10.875]、高血压病患者比例[78.7%(37/47)比54.8%(57/104),χ^(2)=7.879]、BG-EPVS分级、BG-EPVS体积[5.67(5.30,5.81)ln mm 3比4.61(3.66,5.30)ln mm 3,Z=-6.772]、脑白质高信号体积[7.67(6.23,8.43)ln mm 3比4.31(3.53,5.89)ln mm 3,Z=-6.501]均明显高于DMV低-中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MV高分组RSSI患者的总胆固醇[3.74(3.20,4.39)mmol/L比4.09(3.47,4.96)mmol/L,Z=-2.082]、三酰甘油[1.20(0.78,1.86)mmol/L比1.53(1.05,1.99)mmol/L,Z=-2.343]、MoCA量表评分[21.0(20.0,22.0)分比24.0(22.0,25.0)分,Z=-9.862]均低于DMV低-中分组(均P<0.05)。其余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年龄(OR=1.181,95%CI:1.070~1.304,P=0.001)、中重度BG-EPVS(OR=2.441,95%CI:1.186~5.024,P=0.015)、较高的BG-EPVS体积(OR=4.987,95%CI:1.218~19.350,P=0.020)和较高的WMH体积(OR=1.285,95%CI:1.044~1.582,P=0.018)与较高的DMV评分相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MV评分与RSSI患者的BG-EPVS分级呈正相关(r=0.613,P<0.01),与BG-EPVS体积呈正相关(r=0.549,P<0.01),与RSSI患者的MoCA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449,P<0.01)。结论年龄、BG-EPVS分级、BG-EPVS体积和WMH体积与RSSI患者的DMV可见性相关;RSSI患者DMV的可见性越差,认知功能损伤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髓静脉 近期皮质下小梗死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磁敏感加权成像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23年血管周围间隙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2
作者 杨营营 王伊龙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4-422,共9页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2013—2023年血管周围间隙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领域。方法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检索2013年1月1日—2023年6月19日血管周围间隙相关英文论著。使用CiteSpace V6.3.R1软件分析文献的发文国家...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2013—2023年血管周围间隙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领域。方法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检索2013年1月1日—2023年6月19日血管周围间隙相关英文论著。使用CiteSpace V6.3.R1软件分析文献的发文国家、研究机构、作者的合作网络,参考文献、第一作者、期刊的共被引网络,关键词的共现网络,关键词及参考文献共被引的突现情况;使用VOSviewer 1.6.15软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549篇文献。2013—2023年的年发文量整体呈增长趋势。美国的发文量最多,其次为中国。发文量位列前3的研究机构分别是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和爱丁堡大学。合作网络分析发现国家间合作相对紧密,国内研究机构与其他研究机构合作较少。爱丁堡大学的Wardlaw Joanna M发文量最多。关键词共现图谱显示前10个高频关键词分别为小血管病、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MRI、脑、Virchow-Robin间隙、阿尔茨海默病、痴呆、风险、卒中和类淋巴系统。关键词聚类分析发现脑小血管病、痴呆、MRI为当前研究热点,类淋巴系统为新兴的研究方向。关键词突现分析表明弥散成像从2021年至今备受关注。结论近10年血管周围间隙的研究热度逐年攀升。脑小血管病是主要的研究热点,类淋巴系统为新兴的研究方向,前沿领域为弥散张量成像等MRI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间隙 文献计量学 脑小血管 类淋巴系统 弥散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周围间隙的MR表现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光彬 王翠艳 +3 位作者 陈立光 姚健 魏煜龙 郭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8-391,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血管周围间隙发生部位及MRI表现,提高其诊断符合率。方法随机选择磁共振检查显示有血管周围间隙的病例130例;其中16例进行了MR增强扫描,21例行弥散加权成像;19例行CT检查,4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130例病例血管周围间隙均为... 目的分析总结血管周围间隙发生部位及MRI表现,提高其诊断符合率。方法随机选择磁共振检查显示有血管周围间隙的病例130例;其中16例进行了MR增强扫描,21例行弥散加权成像;19例行CT检查,4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130例病例血管周围间隙均为双侧多发,呈圆形或椭圆形、点状、条状或线状,边界清晰锐利,条形或线形的血管周围间隙多成簇出现,且沿着纤维走行方向排列。发生部位包括前连合两侧(97.69%,127/130)、近大脑凸面的半卵圆中心(85.38%,111/130)、脑干大脑脚处(37.69%,49/130)、极外囊(23.85%,31/130),小脑齿状核旁白质仅见1例。MRI不同序列显示间隙信号与脑脊液信号完全一致,增强扫描无强化征象。随访病例均未发现明显变化。小血管周围间隙见于任何年龄组的所有130例病例,而17例可见大血管周围间隙间隙,其中3例有轻度占位效应。结论血管周围间隙可见于任何年龄,好发生于前连合两侧、近大脑凸面半卵圆中心、脑干大脑脚、极外囊,呈条形或线形、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晰锐利,绝大多数无占位效应,MR成像各种序列显示与脑脊液信号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间隙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上血管周围间隙与血管性危险因子及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14
作者 曲红 周蔓蔓 +3 位作者 张玉倩 赵小英 吴坚 祝乐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41-645,共5页
目的探讨头颅MRI上血管周围间隙与血管性危险因子及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将脑内血管周围间隙按照不同解剖部位和表现型分成17型,分析不同部位和类型血管周围间隙与血管性危险因子的关联,及其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结果 MRI上直... 目的探讨头颅MRI上血管周围间隙与血管性危险因子及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将脑内血管周围间隙按照不同解剖部位和表现型分成17型,分析不同部位和类型血管周围间隙与血管性危险因子的关联,及其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结果 MRI上直径3mm以下的血管周围间隙表现型最多的是Ⅱ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等信号)和Ⅲ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低信号);6个以上多发者最常见的是基底节上2/3的Ⅱ型。年龄与基底节上2/3多发的Ⅱ型、Ⅲ型血管周围间隙相关(P<0.01);基底节(上2/3和下1/3合并后)多发的Ⅱ型血管周围间隙与收缩压有关,其中基底节上2/3多发的Ⅱ型血管周围间隙与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相关;基底节(上2/3和下1/3合并后)Ⅲ型血管周围间隙与糖尿病和空腹血糖有关。多发的皮质下白质Ⅱ型和海马部的血管周围间隙也与血管性危险因子相关。频度高的前穿质部位的血管周围间隙与血管性危险因子无关。基底节部位尤其是上2/3多发的Ⅱ型与脑梗死发病相关。结论不同部位和类型的血管周围间隙分别与不同的脑血管病危险因子相关,与脑梗死发病相关,是脑梗死发病的预知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间隙 脑内微小病变 血管性危险因子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的血管周围间隙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晓玲 尹平 +5 位作者 张小辉 刘义 时晓清 罗天友 吕发金 李咏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807-811,共5页
目的分析血管周围间隙(Virchow-Robin spaces,VRS)MRI影像表现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选取AD患者(阿尔茨海默病组)70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62例,进行标准头颅MRI检查,计数中脑、基底节区、岛叶... 目的分析血管周围间隙(Virchow-Robin spaces,VRS)MRI影像表现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选取AD患者(阿尔茨海默病组)70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62例,进行标准头颅MRI检查,计数中脑、基底节区、岛叶深部白质、半卵圆中心VRS的数目并测量其直径,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AD组颅脑MRI上可观察到VRS,以基底节区最为常见。AD组VRS检出率(49.1%,34/70)高于对照组(24.2%,15/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VRS的平均数目[(4.1±2.2)个/例]多于对照组[(2.4±1.9)个/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VRS的平均直径[(2.8±1.2)mm]大于对照组[(1.8±0.5)mm](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对照组中VRS的数目、直径均与年龄呈正相关(r1=0.802,r2=0.902,均P<0.05)。结论 AD组VRS的MRI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间隙 磁共振成像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内扩张的血管周围间隙的MR诊断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银社 袁飞 +3 位作者 赵军 袁滨 张忠强 艾克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5-408,共4页
目的分析脑内扩张的血管周围间隙(V-R间隙)的MRI表现及解剖学特征,为临床及影像学诊断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患者扩张的V-R间隙的发生部位、形态、大小、MR信号、占位效应等MRI表现。结果 29例病人共发现32个病变,30个病... 目的分析脑内扩张的血管周围间隙(V-R间隙)的MRI表现及解剖学特征,为临床及影像学诊断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患者扩张的V-R间隙的发生部位、形态、大小、MR信号、占位效应等MRI表现。结果 29例病人共发现32个病变,30个病变为边缘光滑的圆形、类圆形的囊性病变,1个病变为分叶状囊性病变,1例为簇集样囊性病变;I型(血管周围间隙见于豆纹动脉经前穿支进入基底节处)(34.4%)和Ⅱ型(血管周围间隙分布于脑的穿支动脉进入大脑凸面并延伸至皮质下白质处)(40.6%)最多;其次为脑干(15.6%)和丘脑(9.4%);MRI不同序列显示所有扩张的V-R间隙的信号均与脑脊液信号一致,增强扫描无强化。结论脑内扩张的V-R间隙是与穿支血管走行一致、与脑脊液呈等信号的囊状病变,熟悉其MRI特征有助于与脑内其他囊性病变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血管周围间隙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周围间隙的磁共振成像表现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林江 方珉 李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8年第6期481-486,共6页
血管周围间隙包绕在经蛛网膜下腔进入脑实质的小血管壁周围,小的血管周围间隙见于任何年龄,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周围间隙呈增多增大趋势。肉眼观察血管周围间隙在MRI的各种成像序列上与脑脊液信号一致。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常分布于三个特... 血管周围间隙包绕在经蛛网膜下腔进入脑实质的小血管壁周围,小的血管周围间隙见于任何年龄,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周围间隙呈增多增大趋势。肉眼观察血管周围间隙在MRI的各种成像序列上与脑脊液信号一致。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常分布于三个特征性的部位:Ⅰ型血管周围间隙见于豆纹动脉经前穿支进入基底节处;Ⅱ型血管周围间隙分布于脑的穿髓动脉进入大脑凸面并延伸至皮质下白质处;Ⅲ型血管周围间隙见于脑干。偶尔血管周围间隙表现不典型,可能很大,集中于一侧大脑半球,甚至产生占位效应。根据血管周围间隙的发生部位和MRI信号特征可与多种病变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间隙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部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及其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晓玲 李咏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76-480,共5页
脑部血管周围间隙(Virchow-Robin spaces,VRS)也称为血管周围淋巴间隙,是软脑膜细胞与脑内血管间的一个潜在性腔隙,将血管与周围的脑组织分开,具有一定的生理及免疫功能。目前对VRS的认识主要通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脑部血管周围间隙(Virchow-Robin spaces,VRS)也称为血管周围淋巴间隙,是软脑膜细胞与脑内血管间的一个潜在性腔隙,将血管与周围的脑组织分开,具有一定的生理及免疫功能。目前对VRS的认识主要通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进行。本文综述了VRS的形成机制、生理功能、并发症、MRI表现及其与部分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性,为探索VRS的发病机理及其与其它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间隙 磁共振成像 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与老年轻型卒中患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汤晓强 马翼 黄宽宽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46-753,共8页
目的探讨老年轻型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轻型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3分... 目的探讨老年轻型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轻型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3分)患者160例,年龄≥60岁。根据患者头部MRI评估患者的EPVS,测定患者血浆Hcy水平。根据血浆Hcy水平,分为Hcy正常组及升高组(Hcy≥15μmol/L),分析两组患者EPVS的分布情况,同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Hcy与EPVS等级的相关性。进一步依据EPVS的等级将患者分为EPVS轻、中重度两组,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EPVS严重程度的因素,分析血浆Hcy与EPVS、Hcy等级(依据四分位间距分成Q1~Q4级,以血浆Hcy Q1级为参照)与EPVS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60例轻型卒中患者,其中Hcy正常组87例,Hcy升高组73例。Hcy升高组患者基底节、半卵圆中心的EPVS等级均高于Hcy正常组(Z=-3.264,P=0.001;Z=-2.282,P=0.023)。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区EPVS的等级均与Hcy水平呈正相关(r=0.301,P<0.001;r=0.199,P=0.012)。根据患者EPVS的部位和程度分为基底节区轻度53例、中重度107例及半卵圆中心区轻度66例、中重度94例。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区EPVS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水平血浆Hcy仅是基底节区EPV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61,95%CI:1.007~1.119;P=0.027),血浆Hcy等级是基底节区EPV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40,95%CI:1.055~1.966;P=0.022),Hcy Q4级明显增加基底节区EPVS的发生风险(OR=3.049,95%CI:1.111~8.366;P=0.030)。结论高水平血浆Hcy是老年轻型卒中患者基底区节EPVS出现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血浆Hcy在老年轻型卒中患者EPV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同型半胱氨酸 卒中 轻型卒中 脑小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指数在评估帕金森病患者脑类淋巴系统功能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阿梅 温金玉 +4 位作者 黄俊祥 成小芳 阮秀杭 方美娥 魏新华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54-959,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DTI-ALPS)指数在评价帕金森病(PD)患者脑类淋巴系统功能中的价值。方法:自帕金森病进展标记物研究项目(PPMI)基线数据库中选取诊断为PD的153例患者及59例健康志愿者(HC组)纳入本研究,212例被试的临... 目的:探讨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DTI-ALPS)指数在评价帕金森病(PD)患者脑类淋巴系统功能中的价值。方法:自帕金森病进展标记物研究项目(PPMI)基线数据库中选取诊断为PD的153例患者及59例健康志愿者(HC组)纳入本研究,212例被试的临床资料(包括多种认知和运动测试量表评分和脑脊液检查资料)和MRI资料完整。本研究中分析了以下认知和运动测试量表的评估结果:霍普金斯语言学习测试(HVLT;其中包括即刻/总回忆测试、辨别记忆测试和维持记忆测试)、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老年抑郁量表(GDS)、宾夕法尼亚大学嗅觉识别测试(UPSIT)、运动障碍协会统一帕金森病分级量表(MDS-UPDRS)第1~3部分及全部(total)及H-Y分级量表(Hoehn and Yahr stages)。脑脊液生物标记物包括Aβ42、a-syn、t-tau、p-tau、t-tau/Aβ42和p-tau/Aβ42。所有MR图像在Siemens 3.0T磁共振仪上完成采集。利用FSL及Image-J软件在每例被试的各向异性分数(FA)图上,分别在左侧大脑半球侧脑室体部水平的投射纤维区域、联合纤维区域及皮层下纤维区域勾画绘直径5.0 mm的球形感兴趣区,测量每种纤维在X、Y和Z轴方向的扩散率,并根据公式计算DTI-ALPS指数。比较PD组与HC组之间ALPS指数值的差异,并分析PD患者ALPS指数与临床指标及脑脊液生物标记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HC组比较,PD组DTI-ALPS指数值显著减低(Z=3.769,P<0.001)。PD组ALPS指数与年龄呈负相关(r=-0.256,P=0.001);在控制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三个因素后,PD组ALPS指数与MDS-URDRS-Ⅲ评分呈负相关(r=-0.245,P=0.002),与脑脊液p-tau浓度呈负相关(r=-0.357,P<0.001)。结论:DTI-APLS指数可用于评估PD患者类淋巴系统功能受损情况,在探索PD相关发病机制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类淋巴系统 扩散张量成像 血管周围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