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妥昔单抗治疗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及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
作者 钭张琪 杨华 +3 位作者 张彬娥 张旭珍 夏宜东 金烈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7-20,共4页
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肾炎是一种发病率低但死亡率极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同时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时可同时具备ANCA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 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肾炎是一种发病率低但死亡率极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同时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时可同时具备ANCA相关性血管炎(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vasculitis,AAV)和抗GBM肾炎的临床特征,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现作者总结1例2021年8月5日防城港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抗GBM肾炎合并ANCA阳性患者,经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联合激素、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免疫抑制治疗后出现肺部感染,在肾脏功能未能恢复的基础上,经抗感染治疗肺部病变好转,患者病情稳定,各项指标趋于平稳,对该病的临床诊治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ANCA相关性血管炎 利妥昔单抗 肺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膜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杨丛语 邓青春 刘嘉铭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1-457,共7页
目的探究基底膜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及其预后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获得子宫内膜癌的mRNA表达矩阵和临床数据,从既往研究中获得基底膜基因。基于差异基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 目的探究基底膜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及其预后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中获得子宫内膜癌的mRNA表达矩阵和临床数据,从既往研究中获得基底膜基因。基于差异基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预后基因,构建预后模型,并分析其与临床因素的关系。采用功能富集分析,分析差异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途径。采用荧光定量PCR,验证预后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由ACHE、COL12A1、CD44组成的预后模型与临床因素显著相关。荧光定量PCR证明,ACHE和COL12A1 mRNA表达量在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人子宫内膜癌细胞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于3个基底膜基因构建的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膜 子宫内膜癌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膜增生病变的非典型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1例报道
3
作者 张昕萍 王自闯 陈小永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72-1476,共5页
非典型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肾炎罕见,伴有膜增生病变的更为少见,目前对其治疗方案尚未明确。该文报道1例抗GBM抗体阴性,但肾组织活检提示“肾小球膜增生病变伴IgG线样阳性”的非典型抗GBM肾炎病例。该患... 非典型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肾炎罕见,伴有膜增生病变的更为少见,目前对其治疗方案尚未明确。该文报道1例抗GBM抗体阴性,但肾组织活检提示“肾小球膜增生病变伴IgG线样阳性”的非典型抗GBM肾炎病例。该患者以大量蛋白尿、血尿、水肿、肾功能损伤为主要特征,排除继发因素后经肾组织活检诊断为“非典型抗GBM肾炎”。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后,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及急性左心衰竭,转院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后期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阶段,继续接受规律血液透析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 膜增生性病变 肾病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膜成分和结构对上皮细胞极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白雪颖 王晓玲 +2 位作者 强金彪 范心怡 史册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5-272,共8页
基底膜是上皮与间充质之间特殊的细胞外基质。在复层上皮中,只有与基底膜接触的一层基底细胞具有顶底极性,不与基底膜接触的上皮细胞无顶底极性。基底膜在上皮细胞的极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基底膜是多细胞生物体内重要的细胞外基质(ECM)结... 基底膜是上皮与间充质之间特殊的细胞外基质。在复层上皮中,只有与基底膜接触的一层基底细胞具有顶底极性,不与基底膜接触的上皮细胞无顶底极性。基底膜在上皮细胞的极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基底膜是多细胞生物体内重要的细胞外基质(ECM)结构,位于上皮和间充质之间,由上皮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共同产生,主要成分包括层黏连蛋白(Laminin)、Ⅳ型胶原(Col-Ⅳ)、巢蛋白(NDG)和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SPG),不同成分对上皮细胞极性发挥不同的作用。Col-Ⅳ和Laminin构成的网状支架是基底膜的主要结构,基底膜结构的完整性会影响上皮细胞的极化。现从基底膜成分和结构两方面进行总结,重点阐述其对上皮细胞极化的作用及机制,同时归纳促进上皮细胞极化的仿基底膜材料应用现状,为进一步探索上皮细胞极性的建立和维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膜 上皮细胞极性 顶端-基底极性 层黏连蛋白 间充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基底膜相关标志物探索及治疗药物预测
5
作者 徐义峰 柯诗文 +5 位作者 肖航 张文强 熊少斌 徐小港 王钰 刘良徛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38-1346,共9页
目的探索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中基底膜标志物及潜在治疗药物。方法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IPF相关数据集,处理后构建与IPF相关的基底膜基因表达矩阵并筛选基底膜差异基因(DEBMs);将DEBMs进行功能及通路的富集,并对其使用机器学... 目的探索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中基底膜标志物及潜在治疗药物。方法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IPF相关数据集,处理后构建与IPF相关的基底膜基因表达矩阵并筛选基底膜差异基因(DEBMs);将DEBMs进行功能及通路的富集,并对其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得到候选特征基因,运用接收机工作特性(ROC)曲线确定特征基因并构建列线图;进行ssGSEA分析探究特征基因与免疫细胞及功能相关性;通过特征基因预测了相应微小核糖核酸(RNA)(miRNA)及治疗药物。结果共提取DEBMs 56个;富集分析表明,DEBMs主要富集在“细胞外基质组织”、“细胞外结构组织”等,并与“ECM-受体相互作用”和“局部粘着斑”等通路密切相关,机器学习计算到候选特征基因6个(TIMP3、P3H2、ITGA7、ITGA4、ADAMTS2、COL8A2),经ROC曲线测试均符合特征基因要求,列线图诊断价值突出(AUC=0.991523);IPF中B cells、Macrophages等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最后,预测到miRNA以miR-4305、miR-3684为主,黄体酮,叔丁基过氧化氢等是与IPF相关性较强的治疗药物。结论特征基因及预测的miRNA可作为IPF诊断新型标志物,预测药物可能成为治疗IPF的潜在药物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基底膜 差异基因 微小RNA 标志物 药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稳定调控细胞跨基底膜迁移过程中的收缩力研究
6
作者 贾亚茹 王立 安美文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46-246,共1页
目的癌细胞能够在不同的微环境下生长,并且可以跨越组织间屏障进行迁移是其可以发生扩散的关键,其中细胞核的行为至关重要。为了探讨癌细胞在体内与微环境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及调节方式,在体外通常采用构建简化的组织微结构,分析细胞在... 目的癌细胞能够在不同的微环境下生长,并且可以跨越组织间屏障进行迁移是其可以发生扩散的关键,其中细胞核的行为至关重要。为了探讨癌细胞在体内与微环境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及调节方式,在体外通常采用构建简化的组织微结构,分析细胞在力学、生物学因素作用下的特征,希望获得针对性的治疗策略。方法本研究模拟人体基底膜的力学微环境,制备包含10μm通道与3μm微孔的基底,通过活细胞追踪观测并分析了跨基底膜迁移中细胞及细胞核形态和定位;通过免疫荧光和FRET分析了细胞骨架蛋白分布和活化等特征,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对实验的机理进行分析。结果首先分析了跨基底膜过程中细胞核变形的特点;其次通过对细胞收缩力进行调控,细胞核的跨基底膜行为表现出极大的区别;通过对肌球蛋白II B的免疫荧光和Rho A的FRET检测,显示了关键蛋白的调控作用。同时估算了促使细胞核进入微孔所需的最大作用力,以及由后缘聚集额外肌球蛋白II B收缩引起的最大作用力,发现两者处在同一水平。结论本文分析了细胞核穿孔时形态和关键蛋白的特点,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体内癌细胞跨基底膜迁移时的关键特征,可为后续关于宫颈癌转移的研究与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核形态 基底膜 生物学因素 细胞收缩 细胞骨架蛋白 免疫荧光 收缩力 肌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给予地塞米松对仔鼠肺泡上皮细胞基底膜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陈尚勤 李昌崇 +5 位作者 郑亚兵 陈超 朱列伟 陈莲 杨毅 林振浪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 观察产前注射地塞米松对仔鼠肺泡发育的影响。方法 SD孕大鼠于孕18,19,2 0dim地塞米松0 .8mg·kg- 1·d- 1,出生后4和10d仔鼠取肺,做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Ⅳ型胶原的分布和表达强度。电镜观察仔鼠肺泡上皮细胞... 目的 观察产前注射地塞米松对仔鼠肺泡发育的影响。方法 SD孕大鼠于孕18,19,2 0dim地塞米松0 .8mg·kg- 1·d- 1,出生后4和10d仔鼠取肺,做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Ⅳ型胶原的分布和表达强度。电镜观察仔鼠肺泡上皮细胞基底膜。结果 电镜下,正常4d仔鼠外周肺组织上皮细胞基底膜变薄,不连续,胞浆伸出伪足进入间质,与成纤维细胞靠近、接触。地塞米松组4d仔鼠外周肺组织上皮细胞的基底膜的不连续现象较少,上皮间质的直接接触较少。正常仔鼠肺泡上皮细胞基底膜Ⅳ型胶原的表达呈不连续线状,间有缺损,量较少,色较浅;地塞米松组仔鼠肺泡上皮细胞基底膜的Ⅳ型胶原表达较多、色较深、呈连续线状,阳性强度明显上调。结论 孕后期用地塞米松影响仔鼠肺泡上皮细胞基底膜Ⅳ型胶原表达,抑制基底膜发育,从而影响肺泡正常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肺泡 上皮细胞 基底膜 胶原 Ⅳ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早期大鼠肝窦内皮细胞及基底膜形态改变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黄月红 郭杞兰 +3 位作者 陈治新 陈运新 张莉娟 王小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01-1505,1531,共6页
目的:探讨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早期大鼠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形成过程。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N组,6只)和肝纤维化模型组(M组,32只)。M组大鼠腹腔注射50%四氯化碳蓖麻油混合液,N组大鼠腹腔注射生... 目的:探讨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早期大鼠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形成过程。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N组,6只)和肝纤维化模型组(M组,32只)。M组大鼠腹腔注射50%四氯化碳蓖麻油混合液,N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剂量为2 mL/kg,每周2次,共4周。分别于造模第3天、1周、2周和4周处死大鼠,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的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肝窦内皮细胞(LSECs)窗孔与基底膜(BM)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LSECs表面标志物CD31及基底膜成分IV型胶原(Col IV)和层黏连蛋白(LN)的改变。结果:HE及Masson染色显示四氯化碳造模4周早期肝纤维化已形成。肝组织透射电镜显示四氯化碳造模第3天后开始出现LSECs窗孔直径变小及数目减少,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LSECs失窗孔现象逐步严重,至第4周时局部内皮下可见连续的基底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LSECs表面标志物CD31表达随着LSECs窗孔数目的减少而逐渐增强;基底膜成分Col IV于造模第2周时表达开始显著增强并随着造模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LN于造模第4周时表达开始显著增强。结论:肝纤维化早期大鼠局部肝组织可见典型的肝窦毛细血管化形成;肝窦壁内LN沉积是肝窦毛细血管化时形成连续基底膜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纤维化 肝窦毛细血管化 肝窦内皮细胞 基底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形态和DNA合成对基底膜周期性应变的响应 被引量:8
9
作者 卢晓 王红兵 +4 位作者 黄岂平 王远亮 秦健 蔡绍皙 张西正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 :探索基底膜伸张应变与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和重排的关系 ,了解融合和非融合细胞生长状况对应力作用的响应。方法 :应用自行研制的基底膜伸张装置 ,模拟生理状况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受到的二维拉伸应变 ,通过基底膜伸张的单向... 目的 :探索基底膜伸张应变与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和重排的关系 ,了解融合和非融合细胞生长状况对应力作用的响应。方法 :应用自行研制的基底膜伸张装置 ,模拟生理状况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受到的二维拉伸应变 ,通过基底膜伸张的单向循环加载方式 ,使膜上生长的细胞变形 ,结合显微形态观测 ,计算机图象处理 ,[甲基3 氢 ]胸腺嘧啶核苷 (3 H TdR)掺入实验 ,综合考查应变对VSMC形态变化和DNA合成的影响。结果 :(1)加载 30′ 6h细胞铺展面积进行性增加 ,6~ 2 4h细胞铺展面积缩小 ;②非融合生长的细胞随细胞增殖和加载时间延长 ,细胞排布处于调整变化中 ;③融合生长的细胞 ,加载 10h后 ,细胞排布趋于稳定并呈平行排列 ,且有舒缩活动 ;④与对照组比较加载 2 4h3 H TdR掺入明显升高。结论 :未融合生长的细胞对应变刺激的响应以细胞增殖为主 ,融合生长的细胞对应变刺激的响应以细胞重排为主 ,并表现组织特异功能一收缩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张应变 血管平滑肌细胞 DNA合成 基底膜周期性应变 细胞重排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膜和肿瘤转移 被引量:12
10
作者 周晋 陈奕 丁健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7-312,共6页
基底膜是一种特化的细胞外基质,是肿瘤转移过程中必须穿越的物理屏障。基底膜的组成成分通过和细胞表面受体整合素相互作用,在调节肿瘤转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肿瘤细胞通过分泌基质降解酶类破坏基底膜的组织结构,同时调... 基底膜是一种特化的细胞外基质,是肿瘤转移过程中必须穿越的物理屏障。基底膜的组成成分通过和细胞表面受体整合素相互作用,在调节肿瘤转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肿瘤细胞通过分泌基质降解酶类破坏基底膜的组织结构,同时调节细胞外基质受体整合素的表达,为穿过基底膜和在靶器官粘附、增殖创造有利条件。了解细胞和基底膜的相互作用可以为抗转移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基底膜 整合素 基质金属蛋白酶 乙酰肝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良、恶性疾病中肌上皮细胞和基底膜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晏梅 胡瑞德 宗永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85-89,共5页
123例乳腺疾病(良性42例、恶性81例)经免疫组化ABC法应用抗肌动蛋白HHF_(35)、抗细胞角蛋白MAK—6和AE_1—AE_3、抗Ⅳ型胶原及抗层粘连蛋白等5种抗体对肌上皮细胞(MC)和基底膜(BM)进行标记,并对其中15例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发现乳腺各... 123例乳腺疾病(良性42例、恶性81例)经免疫组化ABC法应用抗肌动蛋白HHF_(35)、抗细胞角蛋白MAK—6和AE_1—AE_3、抗Ⅳ型胶原及抗层粘连蛋白等5种抗体对肌上皮细胞(MC)和基底膜(BM)进行标记,并对其中15例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发现乳腺各种良性疾病的导管及乳头状结构多有连续的MC和BM,而相应的各种乳腺癌中MC和BM多消失,MC和BM两者呈正相关。因此,MC和BM对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及原位癌早期浸润的识别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上皮细胞 基底膜 乳腺肿瘤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OS患者卵泡基底膜蛋白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冯淑英 邝健全 +3 位作者 余妙真 杨冬梓 翁梅英 李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卵巢细胞外基质代谢是否存在异常。【方法】收集PCOS卵巢组织20例作为PCOS组,正常妇女卵巢组织23例作为对照组,用SP免疫组化法比较两组不同期别卵泡基底膜的Ⅳ型胶原、层连接蛋白及串珠样蛋白聚糖3种...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卵巢细胞外基质代谢是否存在异常。【方法】收集PCOS卵巢组织20例作为PCOS组,正常妇女卵巢组织23例作为对照组,用SP免疫组化法比较两组不同期别卵泡基底膜的Ⅳ型胶原、层连接蛋白及串珠样蛋白聚糖3种主要蛋白组分的表达。【结果】两组原始卵泡基底膜3种主要蛋白组分的表达相似;PCOS组初级卵泡基底膜的Ⅳ型胶原、层连接蛋白的表达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PCOS组早期次级卵泡及囊状卵泡基底膜的Ⅳ型胶原、层连接蛋白及串珠样蛋白聚的表达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PCOS发育中卵泡基底膜的构成成分表达增多,表明PCOS卵巢细胞外基质代谢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卵泡 基底膜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细胞E-cadherin的表达与对基底膜浸润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车向明 王曙逢 +2 位作者 王康 盛薇 刘晓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1-273,共3页
目的 了解E cadherin下调对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用人胰腺癌细胞株JHP 1、PANC 1、MIAPaCa 2 ,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Westernblot及细胞浸润MTT比色法 ,了解细胞E 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及该细胞对基底膜的浸润。结果 免... 目的 了解E cadherin下调对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用人胰腺癌细胞株JHP 1、PANC 1、MIAPaCa 2 ,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Westernblot及细胞浸润MTT比色法 ,了解细胞E 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及该细胞对基底膜的浸润。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提示 ,E cadherin表达位于细胞膜。JHP 1细胞株表达较强 ,PANC 1着色减弱 ,MIAPaCa 2几乎无着色。Westernblot表明E cadherin蛋白JHP 1含量最高 ,PANC 1次之 ,而MIAPaCa 2含量不易测出。细胞浸润MTT比色法确定MIAPaCa 2浸润能力最强 ,PNAC 1次之 ,JHP 1最弱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E cadherin不仅具有介导细胞间粘附的作用 ,而且与肿瘤细胞的浸润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ADHERIN 基底膜 浸润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小球薄基底膜病及遗传性肾炎的超微病理诊断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泰和 周晓军 +1 位作者 马捷 陆珍凤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758-765,共8页
电镜检查在肾活检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与常规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查一起构成了各种肾小球疾病诊断的基础。本文重点介绍肾小球薄基底膜病和遗传性肾炎两种较常见于学龄前儿童而又易被忽视的肾脏病 ,这两种遗传性肾小球病各有其病... 电镜检查在肾活检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与常规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查一起构成了各种肾小球疾病诊断的基础。本文重点介绍肾小球薄基底膜病和遗传性肾炎两种较常见于学龄前儿童而又易被忽视的肾脏病 ,这两种遗传性肾小球病各有其病变特征和发病规律 ,其中电镜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这两种肾脏病的最为重要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镜 肾小球薄基底膜 遗传性肾炎 超微病理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异质性及其临床病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畅 曲贞 +6 位作者 杨瑞 赵娟 贾晓玉 郑欣 刘章锁 崔昭 赵明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5-629,共5页
目的:研究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病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异质性及其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1991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有完整临床及肾活检资料的108例抗GBM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 目的:研究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病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异质性及其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1991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有完整临床及肾活检资料的108例抗GBM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就诊时的血清或血浆置换液用于孵育正常人肾组织冰冻切片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查。隐匿性抗原表位的暴露采用6 mol/L尿素对组织切片进行预处理,天然抗原表位的检测则以未经处理的组织切片作为底物。抗体滴度的检测由1∶2至1∶512。根据间接免疫荧光的结果决定抗体是否识别不同抗原表位,并进一步分析识别不同抗原表位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108例患者血清或血浆置换液均识别隐匿性抗原表位(尿素处理后肾组织),间接荧光显示抗体沿GBM呈线条样沉积,其中56/108例(A组)也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非处理肾组织),其余52/108例(B组)则不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虽然A组血清可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但是该组血清识别隐匿性表位的平均滴度明显高于B组(P<0.01);A组患者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的比例则明显低于B组(P<0.01)。两组患者就诊时的其他临床指标(包括血肌酐水平)和肾病理指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所有患者血清抗GBM抗体识别GBM上隐匿的抗原表位,但近一半患者的抗体同时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识别天然暴露抗原表位者其血清识别隐匿性抗原的滴度更高,血清ANCA阳性的几率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基底膜 自身抗体 抗原 抗体 抗中性白细胞胞质 荧光抗体技术 间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鸣大鼠耳蜗基底膜内毛细胞Otoferlin mRNA及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晓宏 赵久晗 +1 位作者 孙永新 徐爱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14-1116,1124,共4页
目的研究耳鸣大鼠耳蜗基底膜内毛细胞耳畸蛋白(Otoferlin)表达的变化,从而推测其在耳鸣的发生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耳鸣模型组3组,每组8只。通过腹腔注射水杨酸钠制造耳鸣模型并用... 目的研究耳鸣大鼠耳蜗基底膜内毛细胞耳畸蛋白(Otoferlin)表达的变化,从而推测其在耳鸣的发生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耳鸣模型组3组,每组8只。通过腹腔注射水杨酸钠制造耳鸣模型并用饮水抑制法对耳鸣模型进行验证。造模成功后,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Otoferlin的表达情况。结果采用水杨酸钠注射方法成功建立了大鼠耳鸣模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生理盐水组大鼠Otoferlin m RNA和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而耳鸣模型组Otoferlin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耳鸣大鼠耳蜗基底膜内毛细胞Otoferlin m RNA及蛋白质合成改变,可能是耳鸣产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水杨酸钠 耳畸蛋白 耳蜗基底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延时作用的基底膜主动耦合模型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如彬 周轶 张志康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9-53,73,共6页
为了深入理解耳蜗的工作机制,研究了耳蜗中基底膜运动对不同频率和强度分辨能力的影响。针对原有的基底膜振动模型没有考虑外毛细胞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自身运动所具有的不同速度对基底膜频率响应的影响,使得原有模型无法全面阐述外毛细胞... 为了深入理解耳蜗的工作机制,研究了耳蜗中基底膜运动对不同频率和强度分辨能力的影响。针对原有的基底膜振动模型没有考虑外毛细胞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自身运动所具有的不同速度对基底膜频率响应的影响,使得原有模型无法全面阐述外毛细胞的主动共振作用,为此引入了外毛细胞在增加基底膜频率选择性的机械过程中的延时特性。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完全符合外毛细胞自身作用机制的生理特征。从一个新的角度诠释了外毛细胞运动对基底膜振动作用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膜运动 外毛细胞 主动耦合性 频率选择性 延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功能正常的抗肾小球基底膜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牟利军 陈丽萌 +8 位作者 左来孟 王海云 陶建瓴 文煜冰 叶文玲 秦岩 李航 李雪梅 李学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2-435,共4页
目的了解肾功能正常的抗肾小球基底膜(GBM)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长期保持肾功能正常的抗GBM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与同期伴肾功能损害的29例抗GBM病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35例患者中6例(17.1%)肾... 目的了解肾功能正常的抗肾小球基底膜(GBM)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长期保持肾功能正常的抗GBM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与同期伴肾功能损害的29例抗GBM病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35例患者中6例(17.1%)肾功能一直保持正常。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肾脏受累,1例仅有肺出血,3例表现为肺肾出血综合征。6例均行肾活检病理检查,免疫荧光:4例表现为IgG 2+~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呈线样沉积;光镜差异较大,从肾小球轻微病变到新月体肾炎伴大量毛细血管襻坏死,但大多数患者病变轻微。5例患者给予免疫抑制和(或)血浆置换治疗。6例肾功能正常者与同期肾功能异常的29例抗GBM病相比,贫血轻[血红蛋白(99.67±19.80)比(77.97±20.62)g/L,P=0.024]、抗GBM抗体滴度低[(80.23±85.73)比(224.34±145.79)EU/ml,P=0.027]、肾小球新月体比例低(0.17±0.27比0.58±0.29,P=0.005)。平均随访12~133个月,6例肾功能正常者4例完全治愈,2例遗留少量蛋白尿、镜下血尿。结论肾功能正常的抗GBM病并不少见,多数患者肾脏临床病理轻,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肾功能正常 肺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类淋巴系统AQP4极化分布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19
作者 林雪玲 李英 +3 位作者 任家乐 张艳军 庄朋伟 尹清晟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1-815,共5页
脑类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GS)是大脑特有的毒性物质清除系统,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微环境稳态至关重要。位于星形胶质细胞终末端足的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的极化分布影响GS功能,且参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进展,但AQP... 脑类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GS)是大脑特有的毒性物质清除系统,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微环境稳态至关重要。位于星形胶质细胞终末端足的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的极化分布影响GS功能,且参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进展,但AQP4极化分布的详细调控机制目前仍未被系统归纳总结。因此,该文重点从肌营养不良蛋白-糖蛋白复合物与基底膜终足复合体成分完整性角度,系统梳理了调控AQP4极化分布机制,并且总结当前靶向调控AQP4极化分布的潜在药物及非药物疗法,旨在为靶向调控AQP4极化,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新靶点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淋巴系统 星形胶质细胞 水通道蛋白4 极化分布 肌营养不良蛋白-糖蛋白复合物 基底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基底膜组份对雪旺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武雷 罗艳芬 +2 位作者 杨俊 廖华 秦建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8-280,283,共4页
目的:了解不同浓度的基底膜成分对体外培养雪旺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基底膜成分修饰培养板底,并设置空白对照,将纯化的雪旺氏细胞以相同数量接种至各组孔内;观察细胞生长,培养72h后以MTT法和3H-TdR掺入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 目的:了解不同浓度的基底膜成分对体外培养雪旺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基底膜成分修饰培养板底,并设置空白对照,将纯化的雪旺氏细胞以相同数量接种至各组孔内;观察细胞生长,培养72h后以MTT法和3H-TdR掺入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层粘连蛋白、纤维粘连蛋白和IV型胶原促雪旺细胞分裂增殖的最低浓度分别是:10μg/ml、10μg/ml、3μg/ml;发挥最大促进效应的浓度分别是:500 μg/ml、300 μg/ml和100μg/ml。结论:不同的基底膜组份和修饰浓度对雪旺细胞分裂增殖所发挥的作用强度不同,本实验为组织工程化神经桥接体的优化修饰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膜 雪旺细胞 周围神经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