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基底细胞样鳞形细胞癌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新华 张建强 +2 位作者 孟奎 孙桂勤 周晓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9期796-798,802,i0008,共5页
目的:进一步阐明少见的食管基底细胞样鳞形细胞癌(BS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1例食管BSC分别作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S-P法),其中7例作电镜观察,并进行随访。结果:BSC最主要的组织学特征是基底细胞样癌... 目的:进一步阐明少见的食管基底细胞样鳞形细胞癌(BS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1例食管BSC分别作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S-P法),其中7例作电镜观察,并进行随访。结果:BSC最主要的组织学特征是基底细胞样癌呈实体小叶状、筛网状排列,癌巢中央见粉刺状坏死,并恒伴有鳞形细胞癌或癌巢内伴有小灶性鳞状成分,表面黏膜可伴有异型增生或原位癌。免疫组化染色,肿瘤内的基底样细胞示:细胞角蛋白(CK)14/16(+),上皮膜抗原(EMA)15/16(+),波形蛋白(V im entin)14/16(+),S-100蛋白7/16(+),癌胚抗原(CEA)和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阴性。电镜下示基底样癌细胞分化差,细胞器少,细胞间有少量桥粒,癌细胞梁索间可见特征性的多层折叠或指纹状的基膜。15例获随访结果,其中13例Ⅱ期以上者有10例于手术后2年内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食管BSC是一种新的独立的临床病理类型,因分化低、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基底细胞样鳞形细胞癌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化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斑病样基底细胞癌10例临床分析
2
作者 徐美娇 李敏 +3 位作者 宋琳毅 杨子良 周乃慧 陆一枫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分析硬斑病样基底细胞癌(morphea-form basal cell carcinoma,mBCC)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征,探讨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收集10例mB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mBCC均发生于头面部,其中男6例,女4例,中位发病年龄为65.... 目的:分析硬斑病样基底细胞癌(morphea-form basal cell carcinoma,mBCC)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特征,探讨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收集10例mB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mBCC均发生于头面部,其中男6例,女4例,中位发病年龄为65.5岁。皮损表现为局限性硬化斑块,伴或不伴溃疡。组织病理特点为真皮内瘤细胞呈巢状或细条索状,包埋于致密增生的纤维间质中。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联合光动力治疗,另1例联合放射治疗。经过平均85个月的随访,6例患者健康状况良好,未见复发,2例术后复发,2例失访。结论:mBCC临床少见,好发于头面部,属于高危肿瘤,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mBCC术后易复发,建议进行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细 硬斑病 临床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基底细胞癌中TBX1的表达及其调控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机制
3
作者 时永强 范治强 +1 位作者 李文超 赵云超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1-337,共7页
目的:研究皮肤基底细胞癌(BBC)T盒转录因子(TBX)1的表达及其调控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机制。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皮肤BCC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检测TBX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培养BCC细胞株TE354T,分组并分别转染阴性对照(NC)小干扰RNA(s... 目的:研究皮肤基底细胞癌(BBC)T盒转录因子(TBX)1的表达及其调控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机制。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皮肤BCC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检测TBX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培养BCC细胞株TE354T,分组并分别转染阴性对照(NC)小干扰RNA(siRNA)、TBX1 siRNA、空白载体、Sonic hedgehog(Shh)过表达载体及Gli家族锌指(Gli)2过表达载体,用不同浓度(1μmol/L、5μmol/L、10μmol/L)Shh抑制剂、不同浓度(5μmol/L、10μmol/L、20μmol/L)Gli2抑制剂处理,检测细胞增殖的吸光度(A)、凋亡率及TBX1、Shh、Gli1、Gli2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皮肤BCC组织中TBX1的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与si-NC组比较,si-TBX1组TE354T细胞24 h、48 h、72 h的A值及细胞中TBX1、Shh、Gli2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Gli1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Shh抑制剂组、Gli2抑制剂组TE354T细胞24 h、48 h、72 h的A均显著降低(P<0.05);与si-TBX1+空白质粒组比较,si-TBX1+Shh质粒组和si-TBX1+Gli2质粒组TE354T细胞24 h、48 h、72 h的A值均增加,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结论:皮肤BCC中TBX1表达增加,敲低TBX1通过抑制Shh/Gli2通路抑制皮肤BCC细胞株TE354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底细 T盒转录因子1 Sonic hedgehog Gli家族锌指2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K20、CD10、PHLDA1、CD34、AR、Ber-EP4和Ki-67在毛母细胞瘤和基底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4
作者 刘晨希 当增卓玛 王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312-1318,共7页
目的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K20、CD10、PHLDA1、CD34、AR、Ber-EP4和Ki-67在皮肤毛母细胞瘤(trichoblastoma,TB)与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中的表达模式,验证其在TB和BC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 目的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K20、CD10、PHLDA1、CD34、AR、Ber-EP4和Ki-67在皮肤毛母细胞瘤(trichoblastoma,TB)与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中的表达模式,验证其在TB和BC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经组织活检确诊的35例TB患者与35例BCC患者的病理标本,整理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K20、CD10、PHLDA1、CD34、AR、Ber-EP4和Ki-67在TB和BCC中的表达情况,包括基底样细胞癌巢及癌周间质中的染色模式与阳性细胞比例。采用χ2检验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并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在鉴别诊断中的效能,最后按照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显著性排序逐步纳入免疫组化标记联合鉴别诊断TB和BCC,分析不同组合标记的检验效能。结果基底样细胞巢团周边CD10阳性模式(P<0.001)及基底样细胞CD10阳性(P<0.001)更支持BCC的诊断;而基底样细胞CK20阳性(P=0.028)、间质细胞CD10阳性(P<0.001)与基底样细胞PHLDA1阳性(P<0.001)则更支持TB诊断,而间质细胞CD34阳性(P=0.247)、基底样细胞AR阳性(P=0.794)、基底样细胞Ber-EP4阳性(P=0.156)、基底样细胞Ki-67阳性计数(P=0.280)以及阳性模式(P=0.897)在TB以及BCC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间质CD10阳性(P<0.001)以及PHLDA1阳性(P=0.042)是TB的独立预测因子,与BCC呈负相关,而基底样细胞CK20阳性(P=0.340)在TB和BCC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间质CD10、肿瘤基底样细胞巢团PHLDA1、CK20中任意2个标记阳性的约登指数为0.74,具备最好的诊断性能。结论肿瘤间质细胞CD10与基底样细胞PHLDA1的阳性表达可作为TB与BCC的鉴别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细 毛母细胞 免疫组化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TK基因在眼睑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恶性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5
作者 李涛 漆星 +5 位作者 张丹 张宇茹 张婷婷 郑玲玲 戴传强 唐娟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0-285,共6页
目的探索苏氨酸和酪氨酸激酶(TTK)基因与眼睑基底细胞癌(BCC)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基于GEO数据库,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与BCC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核心基因TTK。收集资阳市中心医院手术切除的眼睑BCC组织标本(随着BCC恶性程度加重,将... 目的探索苏氨酸和酪氨酸激酶(TTK)基因与眼睑基底细胞癌(BCC)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基于GEO数据库,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与BCC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核心基因TTK。收集资阳市中心医院手术切除的眼睑BCC组织标本(随着BCC恶性程度加重,将BCC细胞分为BCC Grade I组、BCC Grade II组及BCC Grade III组)与眼睑良性肿瘤组织标本(设为Control组)进行后续实验比较。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CIA)检测TTK基因在眼睑良性肿瘤细胞和BCC细胞中的表达;慢病毒转染BCC细胞敲低TTK后[分别转染LV-TTK-shRNA(设为TTK-shRNA组)和阴性对照序列LV-BCC-shRNA(设为BCC阴性对照组)],采用CIA检测各组细胞中凋亡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Bcl-2和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与BCC肿瘤发生和发展相关的核心基因为TTK。CIA检测结果显示,Control组、BCC Grade I组、BCC Grade II组及BCC Grade III组肿瘤细胞质中荧光强度分别为1.03±0.07、1.28±0.11、1.58±0.13及1.92±0.17,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各组间细胞荧光强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ontrol组、BCC阴性对照组及TTK-shRNA组细胞荧光强度分别为1.02±0.05、1.74±0.12及1.31±0.09。与Control组比较,BCC阴性对照组细胞荧光强度增强,TTK-shRNA组细胞荧光强度降低,三组间互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ontrol组、BCC阴性对照组及TTK-shRNA组细胞中,抗凋亡蛋白BcL-2荧光强度分别为1.04±0.12、2.12±0.23及1.43±0.15;促凋亡蛋白Bax荧光强度分别为1.02±0.08、0.64±0.11及1.47±0.16。TTK敲低后,BCC细胞中BcL-2表达水平降低,Bax表达水平升高,三组间BcL-2及Bax荧光强度组间互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TTK基因参与了眼睑BCC细胞的增殖调控,并且这种作用与PI3K-AKT-Bcl-2/Bax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底细 生物医学信息 细胞免疫荧光法 苏氨酸和酪氨酸激酶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伴有腺样基底细胞癌的混合型癌3例
6
作者 徐霞 盛慧超 +1 位作者 施红旗 黄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752-754,共3页
病例1,女性,75岁,无明显不适,因体检发现宫颈病变1个月余,于2022年6月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治疗。患者1个月余前在当地医院体检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示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 病例1,女性,75岁,无明显不适,因体检发现宫颈病变1个月余,于2022年6月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治疗。患者1个月余前在当地医院体检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示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 can not exclude HSIL,ASC-H),HPV-DNA 33型阳性。至本院门诊进一步宫颈活检示HSIL。既往月经规律,G3P2,47岁绝经。入院一般情况可,无阳性体征。入院当月行宫颈LEEP锥切手术,术中见宫颈萎缩,未见明显占位。锥切标本术后病理诊断浸润性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部分腺样基底细胞癌(adenoid basal carcinoma,A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底细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1例
7
作者 郭榕榕 王淑梅 +3 位作者 梁琦娴 郭燕妮 纪超 程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234,共3页
1病历摘要患者男,50岁。因面部及躯干丘疹20余年,于2021年8月18日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一绿豆大红色丘疹,伴疼痛,后逐渐形成黑褐色丘疹,无自觉症状,皮损逐渐增多,6年前外院诊断为基底... 1病历摘要患者男,50岁。因面部及躯干丘疹20余年,于2021年8月18日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一绿豆大红色丘疹,伴疼痛,后逐渐形成黑褐色丘疹,无自觉症状,皮损逐渐增多,6年前外院诊断为基底细胞癌(BCC),予手术切除左面部黑色丘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细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节样色素型基底细胞癌
8
作者 陈俊均 陈玉芳 李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13-514,共2页
患者男,74岁主诉:左侧下眼睑结节3年。现病史:患者3年前左侧眼睑下方出现一半透明结节,无自觉症状,未予治疗。病程中结节缓慢增大,2023年9月1日至常州市肿瘤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病程中饮食、睡眠及大小便均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 患者男,74岁主诉:左侧下眼睑结节3年。现病史:患者3年前左侧眼睑下方出现一半透明结节,无自觉症状,未予治疗。病程中结节缓慢增大,2023年9月1日至常州市肿瘤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病程中饮食、睡眠及大小便均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既往体健。否认面部外伤史、面部囊肿史及其他面部感染性疾病史。个人史及家庭史无特殊。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侧眼睑下方见一半透明结节,约1.5 cm×2.0 cm,界限较清楚,表面光滑,质地韧,表面可见粗大的分支状毛细血管扩张,透过表皮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的蓝灰色结节(图1)。皮肤镜检查:皮损表面见粗大的分支状毛细血管扩张、蓝灰色卵圆形巢及界限不清的点状色素沉着(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细 色素型 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hA7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
9
作者 张伟 于娜 刘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09-412,共4页
皮肤鳞状细胞癌(SCC)是较常见的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症,其主要特点是高侵袭性和易复发性,它最常见于皮肤暴露于阳光下的部位,由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恶变引起[1]。侵袭性SCC的组织病理特征是恶性细胞向真皮层扩散,可能是由光化性角化病和鲍恩... 皮肤鳞状细胞癌(SCC)是较常见的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症,其主要特点是高侵袭性和易复发性,它最常见于皮肤暴露于阳光下的部位,由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恶变引起[1]。侵袭性SCC的组织病理特征是恶性细胞向真皮层扩散,可能是由光化性角化病和鲍恩病等前体病变的转化引起的[2]。侵袭性SCC可复发并转移至区域淋巴结或远处器官,如果不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导致广泛的局部组织破坏以及多脏器转移[3]。基底细胞癌(BCC)是最常见的皮肤肿瘤,约占所有非黑色素瘤皮肤癌的80%,近年来本病发病率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底细 EPHA7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12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何德明 吴饶平 +2 位作者 秦赟娜 付秋风 于晓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0-513,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患者年龄36-70岁,平均53.3岁。5例(41.7%)有... 目的:探讨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患者年龄36-70岁,平均53.3岁。5例(41.7%)有阴道出血症状,12例中8例行全子宫切除术,其余4例行子宫颈锥切术。镜下见12例均伴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癌细胞呈巢状、条索状向子宫颈间质浸润性生长,癌细胞体积小,形态较一致,细胞排列紧密,胞质稀少,胞核深染。12例癌巢中央均可见腺腔样分化,其中2例同时伴部分鳞状细胞分化及轻微间质水肿,癌巢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肿瘤浸润深度0.5-10 mm,平均4.12 mm。2例可见脉管癌栓。10例患者随访3-78个月,均无复发和转移,2例失访。结论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好发于绝经后妇女,常伴CIN,预后良好,因其具有腺样结构及浸润性生长方式,在诊断时需与腺样囊性癌等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底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冬梅 赵芳 +3 位作者 魏建国 郑珍 冯卫中 梁文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29-1232,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adenoid basal carcinoma,AB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4例子宫颈ABC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均为中老年女性,除1例子宫颈出现接触性出血... 目的探讨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adenoid basal carcinoma,AB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4例子宫颈ABC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均为中老年女性,除1例子宫颈出现接触性出血外,其余3例均无临床症状。镜检:所有病例均伴有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HSIL)并累及腺体。上皮下可见肿瘤细胞呈巢团状或条索状在间质内浸润性生长,瘤细胞小而一致,类似基底样细胞,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瘤巢中可见腺腔样结构,局灶有不同程度的鳞状细胞分化。1例伴浸润性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免疫表型:p63在ABC及SCC中均高表达,部分成熟鳞状细胞巢区域染色减弱,局灶腺样分化区域腺腔细胞染色缺失。p16在ABC基底样及腺样区域及SCC中均呈弥漫强阳性。Ki-67增殖指数在HSIL区域较高,基底样细胞中Ki-67增殖指数显著降低。SCC的Ki-67指数明显高于ABC。结论子宫颈ABC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类型,形态学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存在漏诊或误诊的风险。偶尔可合并其他类型的肿瘤。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预后好,故应与其它类型的肿瘤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底细 鳞状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基底细胞样癌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安民 李莉 +2 位作者 田玉敏 张兰仙 王进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2-435,438,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基底细胞样癌(basal-like carcinoma,BL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乳腺BLC12例,总结其临床资料、大体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并进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选用的抗体包括CK5/6、vimentin、CK8、ER、PR... 目的探讨乳腺基底细胞样癌(basal-like carcinoma,BL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乳腺BLC12例,总结其临床资料、大体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并进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选用的抗体包括CK5/6、vimentin、CK8、ER、PR及c-erbB-2等。结果本组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平均年龄40.4岁。12例乳腺BLC均为组织学Ⅲ级。肿瘤表现为无腺管的富于细胞的实性结构,周围有较少的纤维结缔组织间隔;大多数表现为推进式生长方式,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排列呈实性巢状、片状、团块状及粗大带状结构伴有片状地图样坏死,肿瘤中央可出现无细胞结构的纤维瘢痕。肿瘤细胞胞质少呈合体状,核为圆形、卵圆形,胞核胞质比例高,核分裂象活跃。12例乳腺BLC的免疫表型均为ER、PR及c-erbB-2阴性,而CK5/6、CK8及vimentin阳性。结论乳腺BLC是一种新的乳腺癌类型,具有独特的免疫组化特征、组织形态学特点及生物学特性,应作为一种独立的乳腺癌亚型加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底细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转移癌误诊为硬斑病样基底细胞癌1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姜红浩 沈琴 +4 位作者 钱悦 朱里 涂亚庭 陈思远 黄长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86-787,共2页
皮肤转移癌在临床上不少见,但极易误诊,现将1例皮肤转移癌误诊为硬斑病样基底细胞癌病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皮肤转移 底细 硬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家系1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晌辉 李力力 +1 位作者 翦新春 蒋灿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9-111,共3页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发育异常和肿瘤发生为主要临床特征。本文报告1例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家系,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的发病率、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进行讨论。
关键词 底细综合征 家系 牙源性角化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芳 薛燕宁 +1 位作者 盛珉旻 闵仲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61-363,共3页
报告1例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患者男,72岁。因全身出现散在褐色皮疹30余年就诊。皮肤科检查:胸腹部、背部、四肢散在数十个粟粒至蚕豆大小、形状不规则的褐色斑块,境界清楚,表面粗糙,轻微隆起。双手掌可见数个黄豆大小界限清楚的红斑... 报告1例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患者男,72岁。因全身出现散在褐色皮疹30余年就诊。皮肤科检查:胸腹部、背部、四肢散在数十个粟粒至蚕豆大小、形状不规则的褐色斑块,境界清楚,表面粗糙,轻微隆起。双手掌可见数个黄豆大小界限清楚的红斑。腹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基底细胞癌。结合临床、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征.痣底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合并上皮内瘤变Ⅲ级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6
作者 季静 尤志学 范钦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5-567,共3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1岁,既往月经规律,13岁初潮,6/28~30天.末次月经:2007年3月1日。有性生活史8年.孕2产1。2007年3月7日当地县级医院体检发现宫颈赘生物,位于宫颈上唇,直径约0.5cm(图1)。患者无接触性出血等自觉症状...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1岁,既往月经规律,13岁初潮,6/28~30天.末次月经:2007年3月1日。有性生活史8年.孕2产1。2007年3月7日当地县级医院体检发现宫颈赘生物,位于宫颈上唇,直径约0.5cm(图1)。患者无接触性出血等自觉症状。切除赘生物,病理为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图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腺底细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癌的外科治疗及临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戚晓通 周悦 +2 位作者 王伟 骆金华 陈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5-738,741,共5页
目的 :研究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asal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BSCCE)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44例BSCCE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回访资料,其中13例患者行扩大根治手术,31例行传统手术,分... 目的 :研究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asal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BSCCE)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44例BSCCE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回访资料,其中13例患者行扩大根治手术,31例行传统手术,分别研究与手术方式和生存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肿瘤部位、淋巴结切除总数与手术方式相关(P<0.05)。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3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94%、62.82%、56.54%。影响其生存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手术方式和辅助治疗对患者预后影响有限(P>0.05)。结论:BSCCE是一种恶性程度高并具有侵袭性的罕见肿瘤,根治性的手术切除结合术后辅助治疗值得推荐。其最佳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底细鳞状细胞 肿瘤浸润深度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基因表达与基底细胞样三阴乳腺癌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瑚 余英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81,共1页
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asallikebreastcarcinoma,BLBC)占全部乳腺癌的7.5%~36.7%,由于表达基底细胞标志的肿瘤具有更加侵袭的临床行为,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BLBC的免疫表型为ER、PR、Her-2(-)、CK5/6(+)和(或)EGFR(+... 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asallikebreastcarcinoma,BLBC)占全部乳腺癌的7.5%~36.7%,由于表达基底细胞标志的肿瘤具有更加侵袭的临床行为,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BLBC的免疫表型为ER、PR、Her-2(-)、CK5/6(+)和(或)EGFR(+)。然而,目前对于该疾病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尚缺乏有效的治疗策略。p16基因是直接作用于细胞周期,诱导G1-S期停滞,抑制细胞分裂的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因表达 三阴乳腺 底细 临床行为 免疫表型 分子机制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例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曹立宇 孙先虹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83-785,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SCC)的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特征及在病理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例食管BSCC分别作HE、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同时收集5例典型鳞状细胞癌(SCC)作对照。结果:BSCC主要由密集的小细胞组成,排列成实... 目的:探讨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SCC)的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特征及在病理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例食管BSCC分别作HE、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同时收集5例典型鳞状细胞癌(SCC)作对照。结果:BSCC主要由密集的小细胞组成,排列成实体小叶状及假腺样(筛网状),并见粉刺样坏死及基底膜样物质沉积(PAS+),4例BSCC均见不同分化程度的鳞状细胞癌成分,1例见局灶性鳞状细胞分化。免疫组化基底细胞样成分Ker(AE1/AE3)、Ker14、PCNA、LM及p53均阳性,Ker194例基底细胞样成分及2例伴随鳞癌成分同时阳性;Syn仅1例BSCC阳性;5例SCCKer(AE1/AE3)均阳性,3例Ker14弱阳性,2例Ker19弱阳性。5例BSCC和BCC其S-100、CgA、NSE及SMA均阴性。结论:BSCC是鳞状细胞癌独特的组织学类型,进行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BSCC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底细鳞状细胞 诊断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英洁 李灵匀 +3 位作者 李铁男 王珍 郑松 李宝月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0-111,共2页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BCC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临床上较少见,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基底细胞癌、下颌骨牙源性肿瘤、手足坑状凹陷,肋骨、脊柱及头颅骨畸形以及多种其他临床表现。现将我科诊治1例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48...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BCC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临床上较少见,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基底细胞癌、下颌骨牙源性肿瘤、手足坑状凹陷,肋骨、脊柱及头颅骨畸形以及多种其他临床表现。现将我科诊治1例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48岁。因躯干红斑、斑丘疹及结节30余年,于2016年12月26日就诊于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皮肤科。患者30年前躯干散在黄豆至指甲大淡红斑,上覆少许鳞屑,无瘙痒,未予治疗,近10年皮损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细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