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RT14通过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促进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侵袭和迁移
1
作者 程政 张曼曼 +2 位作者 周静妮 郭欠影 吴正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5-815,共11页
目的探讨角蛋白14(KRT14)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和机制。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KRT14 mRNA在BLBC与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qPCR、Western blot(WB)和免疫组化检测KRT14在BLBC和癌旁非肿瘤乳腺组织中... 目的探讨角蛋白14(KRT14)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和机制。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KRT14 mRNA在BLBC与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qPCR、Western blot(WB)和免疫组化检测KRT14在BLBC和癌旁非肿瘤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在乳腺癌细胞中分别构建KRT14过表达和敲低模型,使用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评估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变化。通过WB和免疫荧光检测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β-连环蛋白(β-catenin)、无翼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1(Wnt1)、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细胞性骨髓细胞增生病毒癌基因同源物1(c-Myc)的表达和β-catenin的细胞定位,并使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验证KRT14的作用机制。结果KRT14在BLBC组织中表达高于正常组织或癌旁非肿瘤乳腺组织(P<0.05),并与T分期和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KRT14过表达能够增强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反之则减弱(P<0.01)。KRT14过表达能够增加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Wnt1、MMP7和c-Myc的表达水平,并且抑制该通路后可消除KRT14对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论KRT14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中高表达,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了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T14 乳腺癌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基底细胞样乳腺癌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中CIP2A及c-myc蛋白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炳娟 张金库 +4 位作者 赵文明 李金梅 孙吉瑞 张丙信 乔海芝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66-969,共4页
目的探讨CIP2A、c-myc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BLBC)、非基底细胞样乳腺癌(non-basal-likebreast cancer,NON-BLBC)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两步法对43例BLBC、53... 目的探讨CIP2A、c-myc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BLBC)、非基底细胞样乳腺癌(non-basal-likebreast cancer,NON-BLBC)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两步法对43例BLBC、53例NON-BLBC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CIP2A、c-myc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CIP2A、c-myc蛋白在BLB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且与BLBC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P2A与c-myc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446,P<0.01)。结论 CIP2A可能与BLBC的发生、发展相关,且进一步支持CIP2A与c-myc之间的正反馈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基底细胞样乳腺癌 CIP2A C-MY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中Apaf-1、Caspase-9和Bax蛋白表达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丙信 赵霞 +5 位作者 陈雪 周炳娟 赵文明 李金梅 孙吉瑞 张金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5,共5页
目的:检测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细胞凋亡蛋白酶-9(Caspase-9)和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中的表达,分析Apaf-1、Caspase-9和Bax与BLB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目的:检测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细胞凋亡蛋白酶-9(Caspase-9)和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中的表达,分析Apaf-1、Caspase-9和Bax与BLB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57例non-BLBC(非基底细胞样乳腺癌)和6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Apaf-1、Caspase-9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BLBC及non-BLBC中Apaf-1、Caspase-9和Bax的表达水平都明显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f-1在BLBC中的表达率与患者年龄无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相关,Caspase-9和Bax的表达水平和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与BLBC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结论:BLBC组织低表达Apaf-1、Caspase-9和Bax,三者表达分别呈正相关(P<0.01),Apaf-1、Caspase-9和Bax可能与BLB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基底细胞样乳腺癌 APAF-1 CASPASE-9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CA1和BRCA2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张银华 赵峰 杨丽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5-377,共3页
目的:探讨BRCA1和BRCA2在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LBC)中的表达和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PV-9000法),检测86例BLBC癌旁组织和BLBC中BRCA1和BRCA2的表达,分析BLBC中BRCA1、BRCA2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及两者间相互关系。结果:(1)BR... 目的:探讨BRCA1和BRCA2在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LBC)中的表达和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PV-9000法),检测86例BLBC癌旁组织和BLBC中BRCA1和BRCA2的表达,分析BLBC中BRCA1、BRCA2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及两者间相互关系。结果:(1)BRCA1在BLBC癌旁组织和BLBC中的表达分别95.3%和51.2%;BRCA2在BLBC癌旁组织及BLBC中的表达分别为96.5%和38.4%,差异有显著性(P<0.05)。(2)BRCA1在不同的年龄、绝经与否、肿块大小及复发和(或)远处转移的BLBC患者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不同的BLBC患者间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BRCA2在不同的年龄、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复发和(或)远处转移的BLBC患者间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在不同绝经情况的BLBC患者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3)BLBC中BRCA1和BRCA2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234,P<0.05)。结论:BRCA1的和BRCA2在BLBC的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并且BRCA1可作为判断BLBC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基底细胞样乳腺癌 BRAC1 BRAC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形态表现及其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2
5
作者 常筱颖 李丹 杨向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0-801,807,共3页
目的观察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形态特点,探讨基底细胞/肌上皮标记物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对84例组织学分级为Ⅱ、Ⅲ级的乳腺癌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分为5组:A组(ER+/C-erbB-2-),B组(ER+/C-erbB-2+),C组(ER-/C-erbB-2+),D组[ER-/C-erb... 目的观察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形态特点,探讨基底细胞/肌上皮标记物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对84例组织学分级为Ⅱ、Ⅲ级的乳腺癌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分为5组:A组(ER+/C-erbB-2-),B组(ER+/C-erbB-2+),C组(ER-/C-erbB-2+),D组[ER-/C-erbB-2-且表达至少一种基底细胞和(或)肌上皮标记物],E组(ER-/C-erbB-2-且不表达基底细胞和肌上皮标记物)。对比观察D组与其它4组形态学差异,同时观察A、B、C3组基底细胞标记阳性与阴性病例间形态上的差异。结果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形态学表现:癌细胞弥漫分布,可被纤维分隔,有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中央常见大片瘢痕状无细胞区。细胞异型性明显,胞核大且多呈空泡样,有大核仁。结论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形态学表现异型性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底细乳腺癌 免疫组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样乳腺癌与ERK信号传导通路关系的研究
6
作者 李超 高婷 +3 位作者 陈广泉 姚凡 葛丹梅 金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67-1069,共3页
目的检测三阴性乳腺癌中CK5/6,EGFR,P-ERK的表达,探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与ERK/MAPK信号传导通路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K5/6,EGFR,P-ERK在70例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70例)三阴性乳腺癌中,CK5/6与EGFR的阳性表达率... 目的检测三阴性乳腺癌中CK5/6,EGFR,P-ERK的表达,探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与ERK/MAPK信号传导通路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K5/6,EGFR,P-ERK在70例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70例)三阴性乳腺癌中,CK5/6与E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6%(48/70),57.1%(40/70),共筛出基底细胞样乳腺癌53例。在三阴性乳腺癌中P-ERK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与非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2%(42/53),47.1%(8/1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5/6与EGFR、P-ERK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的表达中具有正相关性(r=0.471;0.389,P<0.05)。结论 CK5/6,EGFR是诊断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的重要分子标记物;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ERK/MAPK信号传导通路被异常激活有关;CK5/6与EGFR、P-ERK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的表达中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样乳腺癌 免疫组化 CK5/6 EGFR P—E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7
作者 顾军 于泽平 李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105-109,共5页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pe2,Her-2)均为阴性的一类乳腺...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pe2,Her-2)均为阴性的一类乳腺癌,其具有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病理特征的一个乳腺癌亚型,与基底细胞样乳腺癌和乳腺癌易感癌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tity genel,BRCAI)相关性乳腺癌有一定相关性。此类型乳腺癌对常规标准治疗效果欠佳,易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其他类型乳腺癌差。对TNBC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人们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提高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基底细胞样乳腺癌 乳腺癌易感癌 预后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