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CIP2A、c-myc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BLBC)、非基底细胞样乳腺癌(non-basal-likebreast cancer,NON-BLBC)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两步法对43例BLBC、53...目的探讨CIP2A、c-myc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BLBC)、非基底细胞样乳腺癌(non-basal-likebreast cancer,NON-BLBC)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两步法对43例BLBC、53例NON-BLBC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CIP2A、c-myc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CIP2A、c-myc蛋白在BLB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且与BLBC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P2A与c-myc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446,P<0.01)。结论 CIP2A可能与BLBC的发生、发展相关,且进一步支持CIP2A与c-myc之间的正反馈调节作用。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BLBCs)的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并探讨其诊断标准。方法对45例BLBCs与15例腔A型乳腺癌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使用一抗包括CK5/6、CK14、SMA、CD10、p63、CD117、EGFR...目的观察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BLBCs)的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并探讨其诊断标准。方法对45例BLBCs与15例腔A型乳腺癌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使用一抗包括CK5/6、CK14、SMA、CD10、p63、CD117、EGFR、Vim、cyclin E、SKP2、Ki-67等指标。结果BLBCs形态学特征主要有:推进性生长方式(P=0.000);肿瘤间质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P=0.000);地图样坏死(P=0.000);非典型髓样癌特征(P=0.015);泡状核样(P=0.017);核分裂象多见(P=0.000);BLBCs高度表达以下免疫指标:CK5/6(P=0.000)、Vim(P=0.000)、CD117(P=0.018)、cyclin E(P=0.000)、SKP2(P=0.007)。结论BLBCs是经基因表型证实的一种特殊亚型的乳腺浸润性癌,形态学特征结合免疫组化特点可替代性诊断BLBCs。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在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s,BLBCs)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及两...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在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s,BLBCs)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IF-1α、VEGF在45例BLBCs、25例非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non-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s,non-BLBCs)和1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HIF-1α、VEGF在BLBCs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non-BLBCs和正常乳腺组织(P<0.05);BLBCs组织中HIF-1α的表达与肿瘤直径、p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VEGF的表达与肿瘤p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并且两者之间有相关性(P=0.028)。结论 HIF-1α、VEGF在BLBCs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可能是参与BLBCs病程进展的重要分子;HIF-1α、VEGF的表达与多项临床病理指标,尤其是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其可作为预测BLBCs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指标。展开更多
目的:检测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细胞凋亡蛋白酶-9(Caspase-9)和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中的表达,分析Apaf-1、Caspase-9和Bax与BLB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目的:检测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细胞凋亡蛋白酶-9(Caspase-9)和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中的表达,分析Apaf-1、Caspase-9和Bax与BLB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57例non-BLBC(非基底细胞样乳腺癌)和6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Apaf-1、Caspase-9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BLBC及non-BLBC中Apaf-1、Caspase-9和Bax的表达水平都明显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f-1在BLBC中的表达率与患者年龄无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相关,Caspase-9和Bax的表达水平和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与BLBC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结论:BLBC组织低表达Apaf-1、Caspase-9和Bax,三者表达分别呈正相关(P<0.01),Apaf-1、Caspase-9和Bax可能与BLB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碳酸酐酶IX(carbonic anhydrase IX,CAIX)在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s,BLBCs)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患者相关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AIX在45例BLBCs、25例非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目的探讨碳酸酐酶IX(carbonic anhydrase IX,CAIX)在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s,BLBCs)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患者相关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AIX在45例BLBCs、25例非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non-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s,non-BLBCs)和1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CAIX在BLBCs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non-BLBCs和正常乳腺组织(P<0.05);BLBCs组织中CAIX的表达与肿瘤直径(P=0.001)、pTNM分期(P=0.014)及淋巴结转移(P=0.006)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CAIX在BLBCs中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该型乳腺癌病程进展的重要分子;CAIX的表达与多项临床病理指标、尤其是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其可作为预测BLBCs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指标。展开更多
目的:进一步阐明少见的食管基底细胞样鳞形细胞癌(BS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1例食管BSC分别作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S-P法),其中7例作电镜观察,并进行随访。结果:BSC最主要的组织学特征是基底细胞样癌...目的:进一步阐明少见的食管基底细胞样鳞形细胞癌(BS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1例食管BSC分别作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S-P法),其中7例作电镜观察,并进行随访。结果:BSC最主要的组织学特征是基底细胞样癌呈实体小叶状、筛网状排列,癌巢中央见粉刺状坏死,并恒伴有鳞形细胞癌或癌巢内伴有小灶性鳞状成分,表面黏膜可伴有异型增生或原位癌。免疫组化染色,肿瘤内的基底样细胞示:细胞角蛋白(CK)14/16(+),上皮膜抗原(EMA)15/16(+),波形蛋白(V im entin)14/16(+),S-100蛋白7/16(+),癌胚抗原(CEA)和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阴性。电镜下示基底样癌细胞分化差,细胞器少,细胞间有少量桥粒,癌细胞梁索间可见特征性的多层折叠或指纹状的基膜。15例获随访结果,其中13例Ⅱ期以上者有10例于手术后2年内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食管BSC是一种新的独立的临床病理类型,因分化低、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展开更多
目的 :研究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asal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BSCCE)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44例BSCCE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回访资料,其中13例患者行扩大根治手术,31例行传统手术,分...目的 :研究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asal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BSCCE)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44例BSCCE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回访资料,其中13例患者行扩大根治手术,31例行传统手术,分别研究与手术方式和生存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肿瘤部位、淋巴结切除总数与手术方式相关(P<0.05)。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3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94%、62.82%、56.54%。影响其生存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手术方式和辅助治疗对患者预后影响有限(P>0.05)。结论:BSCCE是一种恶性程度高并具有侵袭性的罕见肿瘤,根治性的手术切除结合术后辅助治疗值得推荐。其最佳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BLBCs)的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并探讨其诊断标准。方法对45例BLBCs与15例腔A型乳腺癌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使用一抗包括CK5/6、CK14、SMA、CD10、p63、CD117、EGFR、Vim、cyclin E、SKP2、Ki-67等指标。结果BLBCs形态学特征主要有:推进性生长方式(P=0.000);肿瘤间质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P=0.000);地图样坏死(P=0.000);非典型髓样癌特征(P=0.015);泡状核样(P=0.017);核分裂象多见(P=0.000);BLBCs高度表达以下免疫指标:CK5/6(P=0.000)、Vim(P=0.000)、CD117(P=0.018)、cyclin E(P=0.000)、SKP2(P=0.007)。结论BLBCs是经基因表型证实的一种特殊亚型的乳腺浸润性癌,形态学特征结合免疫组化特点可替代性诊断BLBCs。
文摘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在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s,BLBCs)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IF-1α、VEGF在45例BLBCs、25例非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non-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s,non-BLBCs)和1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HIF-1α、VEGF在BLBCs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non-BLBCs和正常乳腺组织(P<0.05);BLBCs组织中HIF-1α的表达与肿瘤直径、p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VEGF的表达与肿瘤p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并且两者之间有相关性(P=0.028)。结论 HIF-1α、VEGF在BLBCs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可能是参与BLBCs病程进展的重要分子;HIF-1α、VEGF的表达与多项临床病理指标,尤其是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其可作为预测BLBCs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文摘目的:检测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细胞凋亡蛋白酶-9(Caspase-9)和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中的表达,分析Apaf-1、Caspase-9和Bax与BLB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57例non-BLBC(非基底细胞样乳腺癌)和6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Apaf-1、Caspase-9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BLBC及non-BLBC中Apaf-1、Caspase-9和Bax的表达水平都明显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f-1在BLBC中的表达率与患者年龄无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相关,Caspase-9和Bax的表达水平和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与BLBC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结论:BLBC组织低表达Apaf-1、Caspase-9和Bax,三者表达分别呈正相关(P<0.01),Apaf-1、Caspase-9和Bax可能与BLB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文摘目的探讨碳酸酐酶IX(carbonic anhydrase IX,CAIX)在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s,BLBCs)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患者相关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AIX在45例BLBCs、25例非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non-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s,non-BLBCs)和1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CAIX在BLBCs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non-BLBCs和正常乳腺组织(P<0.05);BLBCs组织中CAIX的表达与肿瘤直径(P=0.001)、pTNM分期(P=0.014)及淋巴结转移(P=0.006)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CAIX在BLBCs中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该型乳腺癌病程进展的重要分子;CAIX的表达与多项临床病理指标、尤其是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其可作为预测BLBCs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文摘目的:进一步阐明少见的食管基底细胞样鳞形细胞癌(BS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1例食管BSC分别作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S-P法),其中7例作电镜观察,并进行随访。结果:BSC最主要的组织学特征是基底细胞样癌呈实体小叶状、筛网状排列,癌巢中央见粉刺状坏死,并恒伴有鳞形细胞癌或癌巢内伴有小灶性鳞状成分,表面黏膜可伴有异型增生或原位癌。免疫组化染色,肿瘤内的基底样细胞示:细胞角蛋白(CK)14/16(+),上皮膜抗原(EMA)15/16(+),波形蛋白(V im entin)14/16(+),S-100蛋白7/16(+),癌胚抗原(CEA)和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阴性。电镜下示基底样癌细胞分化差,细胞器少,细胞间有少量桥粒,癌细胞梁索间可见特征性的多层折叠或指纹状的基膜。15例获随访结果,其中13例Ⅱ期以上者有10例于手术后2年内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食管BSC是一种新的独立的临床病理类型,因分化低、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
文摘目的 :研究食管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basal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BSCCE)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44例BSCCE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回访资料,其中13例患者行扩大根治手术,31例行传统手术,分别研究与手术方式和生存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肿瘤部位、淋巴结切除总数与手术方式相关(P<0.05)。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3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94%、62.82%、56.54%。影响其生存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手术方式和辅助治疗对患者预后影响有限(P>0.05)。结论:BSCCE是一种恶性程度高并具有侵袭性的罕见肿瘤,根治性的手术切除结合术后辅助治疗值得推荐。其最佳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