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建社会:结构主义视角下的基层秩序再造--以京郊B镇的纠纷解决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韩玉祥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1年第3期92-106,155,共16页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巨变,基层社会失序问题凸显。以“结构主义”分析范式为基础,反思“非结构主义”视角下基层秩序再造的实践困境,分析基层秩序再造困境的根本原因,探讨基层秩序再造的可行路径。实地调研发现,...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巨变,基层社会失序问题凸显。以“结构主义”分析范式为基础,反思“非结构主义”视角下基层秩序再造的实践困境,分析基层秩序再造困境的根本原因,探讨基层秩序再造的可行路径。实地调研发现,以司法力量、行政力量、社会规范力量为切入点的非结构主义视角下的基层秩序再造遭遇着实践困境,司法和行政的力量由于种种原因只能止步于底线秩序与底线正义,具有比较优势的社会规范力量面临着社会解体的结构性困境。由于村落共同体的社会结构逐渐消亡,“村已不村”成为事实,导致社会失范和礼治禅让,成为基层失序的根本原因。唯有从结构主义视角出发“重建社会”,以“中介性大众公益”为基础建立利益关联机制,进而建立“利益共同体”社会,才能实现善治秩序与互惠正义,完成基层社会秩序的再造。结构主义和非结构主义视角下的秩序再造内在隐匿着两种不同的秩序建构观,反映了两种不同的秩序建构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社会 基层秩序 纠纷解决 结构主义 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社区建设与基层秩序重建
2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36-236,共1页
王一撰文《农村社区建设与基层秩序重建》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乡村治理结构的变迁始终处于现代国家建构与乡村自生秩序的对抗与碰撞当中,改革开放之后形成的“乡政村治”管理格局也无法充分满足现实需要。在此背景下,农村社区建设承... 王一撰文《农村社区建设与基层秩序重建》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乡村治理结构的变迁始终处于现代国家建构与乡村自生秩序的对抗与碰撞当中,改革开放之后形成的“乡政村治”管理格局也无法充分满足现实需要。在此背景下,农村社区建设承载着公共服务下沉、调节国家——农民关系的历史使命被提上日程。然而,实地考察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 书介绍 王一 《农村社区建设与基层秩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中叶川江场镇客长(保)制与基层市场秩序——以四川简州龙泉寺场为例
3
作者 马磊 廖昕妤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0-177,207,208,共10页
清朝康乾时期,随着移民社会形成和农产品商品化推进,川江场镇经济迅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川江场镇客长(保)制应运而生。该制度通过将客长(保)赋予“职役化身份”,使其与具有民间权威的会首、行帮等组织协作,在官方律例缺位的情况下,构建... 清朝康乾时期,随着移民社会形成和农产品商品化推进,川江场镇经济迅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川江场镇客长(保)制应运而生。该制度通过将客长(保)赋予“职役化身份”,使其与具有民间权威的会首、行帮等组织协作,在官方律例缺位的情况下,构建起一种“半正式治理”体系。这一治理模式为理解传统中国县以下“官民共治”场市社会提供了微观实证。客长(保)通过“碑刻规约”形式将地方习惯法文本化,有效弥补了《大清律例·户律·市廛》在基层市场调节方面的不足,为行帮组织的合法化提供了制度基础。这一制度创新,不仅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也为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的治理模式和市场机制提供了独特的观察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叶 川江场镇 客长(保)制度 基层市场秩序 四川简州龙泉寺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的宗族组织与基层社会秩序 被引量:8
4
作者 康武刚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5-196,326,共12页
宋代的基层社会由于政府控制力的不足,给地方势力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由此,乡里精英通过自发地有组织的行为在基层社会中公共事务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宋代的宗族组织,是以世代相承的血缘谱系界定宗族成员间的权利与义务,维... 宋代的基层社会由于政府控制力的不足,给地方势力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由此,乡里精英通过自发地有组织的行为在基层社会中公共事务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宋代的宗族组织,是以世代相承的血缘谱系界定宗族成员间的权利与义务,维持宗族生存与发展秩序,以宗族和国家的力量保证其实施的规范的总称。其运作更多地体现了伦理的作用或对伦理的依靠,在这一框架下,长幼尊卑得以各司其职,默守本族道德规范和清规戒律,不敢逾越本分。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宋代基层社会中宗族组织对于基层社会秩序的调控作用。一是宗族组织通过设立族田、义庄、同庄,赡养族人;编撰族谱,设立宗祠,敬宗收族;达到对于宗族内部成员的有效控制。二是宗族组织对于宗族以外乡民所进行的控制,这种控制是基层社会内部的各个阶层之间的利益调整,是宗族组织自发的行为。三是探讨了宗族组织在宗族内部与宗族外的教俗化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宗族组织 基层社会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分化背景下的城市基层社会秩序建构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42,共3页
单位制解体后,在利益分化背景下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实践中,"控制"命题已经逐渐让位于"利益整合"命题。代表"国家"的制度化行政管理网络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存在着利益分化,这使基层社区权责型参与者之... 单位制解体后,在利益分化背景下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实践中,"控制"命题已经逐渐让位于"利益整合"命题。代表"国家"的制度化行政管理网络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存在着利益分化,这使基层社区权责型参与者之间产生了行动不一致。代表"社会"的居民或居民自治组织也并非是完全团结的,相互间的利益冲突常使"社区自治"陷入需要权责型参与者重新介入才能达成的尴尬境地。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秩序建构中的"悖论事实"要求我们的基层社会管理模式与理论都必须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分化 城市社会管理 基层社会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科网格的“影子政府”效应与基层社会秩序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姜辉 董梦晨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0-123,共4页
网格管理向全科网格的升级,是基层政府回应基层大量治理挑战的探索,是政府职能在基层社会的渗透与延伸,但其又摆脱了传统的职能部门形式,代之以更具包容性和灵活性的社会组织形式,可有效实现社会力量的充分动员。在全科网格下,基层政府... 网格管理向全科网格的升级,是基层政府回应基层大量治理挑战的探索,是政府职能在基层社会的渗透与延伸,但其又摆脱了传统的职能部门形式,代之以更具包容性和灵活性的社会组织形式,可有效实现社会力量的充分动员。在全科网格下,基层政府有了更明确的责任分工和职责定位,在人员力量整合、责任落实方面有了较大加强和提升,有效强化了政府对社会的治理功能,发挥了“影子政府”效用。未来应进一步以全科网格助推基层治理细化深入,以全科网格解决基层治理碎片化问题,以全科网格强化基层社会规则意识,实现建构秩序与自发秩序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网格 “影子政府” 基层社会秩序 基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基层社会秩序变迁及其建构涵义 被引量:33
7
作者 周庆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33,共17页
以公共性社会关系性质的变化为核心,对传统至现在的基层社会秩序变迁及其建构涵义做出不同于以往认识范式的重新阐释。认为,传统基层社会秩序规则浑融于国家权力体系,既有自发秩序的性质特征,又是国家权威秩序的功能实现部分,由此型构... 以公共性社会关系性质的变化为核心,对传统至现在的基层社会秩序变迁及其建构涵义做出不同于以往认识范式的重新阐释。认为,传统基层社会秩序规则浑融于国家权力体系,既有自发秩序的性质特征,又是国家权威秩序的功能实现部分,由此型构出权力支配关系上的官治与民治互嵌式社会治理形态和社会秩序图式,并且这种传统基层社会秩序规则在近代以来的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延续下来,并被熔铸到新的变化的社会结构型态当中。因此,要在历史与现在的连续性和关联性上,来解释当前基层社会秩序的规则结构和体系意义,并且要在公共性社会关系和基层社会自治体系发展上,来推动基层社会秩序的现代建构,亦即基层社会秩序的公共关系和公共规则的确立需要建立在基层社会合法性秩序规则的历史传统与现代社会秩序规则的贯通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秩序 公共关系与公共规则 国家政权建设 国家与社会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转型与“单位”变迁 再论“单位”研究 被引量:120
8
作者 李路路 苗大雷 王修晓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5,共25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中国基本实现了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城市社会的基层组织制度和社会秩序,尤其是"单位"和"单位体制",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本文对在市场转型的制度背景下的"...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中国基本实现了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城市社会的基层组织制度和社会秩序,尤其是"单位"和"单位体制",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本文对在市场转型的制度背景下的"单位"变迁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文章从概念辨析入手,分为"单位"体制及其变迁、单位内部的权力结构与行为方式、单位与社会分层三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作者认为,采用细致的个案调查方法来研究不同类型"单位"的内部权力结构和行为方式,挖掘"单位"社会分层效应的具体微观机制,进而探讨"单位"和"单位体制"的变迁,并且,以此为参照来理解中国社会组织的新特点、新功能,将是"单位"研究的方向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转型 单位 组织制度 基层秩序 个案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