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优势与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董树彬 崔楠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1,共11页
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全过程人民民主凭借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这一完整的程序机制和闭环链条,有效巩固了党的领导、扩大了基层群众政治参与、满足了人民利益需求、实现了基层有效治理。新时代推进基层治理现... 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全过程人民民主凭借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这一完整的程序机制和闭环链条,有效巩固了党的领导、扩大了基层群众政治参与、满足了人民利益需求、实现了基层有效治理。新时代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亟待全过程人民民主嵌入基层治理之中,通过理念赋能、主体赋能、程序赋能以及制度赋能,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基层治理现代化 治理有效 基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
2
作者 徐东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6,共10页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微观基础,基层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这既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也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制度优势。但是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微观基础,基层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这既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也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制度优势。但是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党建引领的动力缺失、能力不足、合法性有效性冲突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基层治理的力度、效度和精度。鉴于此,党建引领的制度优势要转化为治理效能,重点在于找准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的结合点,重塑基层治理权威、聚合治理资源、强化治理服务。具体来说,在提升党建引领能力、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内生动力、构建治理共同体、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有待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基层治理现代化 理论逻辑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方法论”的文化何以推进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
3
作者 孟娴 魏崇辉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3,共12页
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呼唤“方法论”意义上的文化出场。这既是对传统治理方式局限性的深刻反思,也是对新的历史时期开辟基层善治道路的有效探索。新时代以来党和政府政治文件表明,文化的“方法论”价值集中体现为将“马克思主义思... 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转型呼唤“方法论”意义上的文化出场。这既是对传统治理方式局限性的深刻反思,也是对新的历史时期开辟基层善治道路的有效探索。新时代以来党和政府政治文件表明,文化的“方法论”价值集中体现为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方向指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内容滋养,将“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作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现实支撑。示范、认同、规约、整合四种文化方法通过“价值引导—心理内化—行为约束—系统建构”的治理结构,彰显出文化推进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方法论”意义。从基层个体到基层民众再到基层社会的逐级嵌套,推动了基层治理的高质量发展。面向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要素、完善文化方法作用于基层治理的制度化常态化渠道、更好平衡文化作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张力是文化作为一种“方法论”走向成熟和规范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方法论 基层治理 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后陈经验”研究
4
作者 方明霞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9期80-83,共4页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后陈经验”是基层治理的有益经验之一,其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具有发展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等时代特征。面对基层治理现代化提出的新要求,现阶段“...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后陈经验”是基层治理的有益经验之一,其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具有发展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等时代特征。面对基层治理现代化提出的新要求,现阶段“后陈经验”存在人员身份重合难以有力监督、地区和村(社)发展差异难以有序监督、能力受限难以有效监督等问题。巩固拓展“后陈经验”需要以基层治理有力、有序、有效为导向,聚焦理念现代化、体系现代化和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后陈经验” 民主监督 体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责任型社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基于D市S社区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力伟 李宇晗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3,共12页
责任型社区融合了责任政治与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双重意蕴,充分体现“自治”的内涵。打造责任型社区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目标,责任型社区突显了党建引领下基层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地位和功能。基于D市S社区的个案分析发现,责任型社区的... 责任型社区融合了责任政治与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双重意蕴,充分体现“自治”的内涵。打造责任型社区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目标,责任型社区突显了党建引领下基层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地位和功能。基于D市S社区的个案分析发现,责任型社区的建构逻辑遵从了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基本要求,通过人人有责、人人尽责,最后实现人人享有。在“人人有责”的层面上,通过情感治理以及邻里互助机制“找回群众”,使群众树立起自身的责任认知,从而主动承担参与基层治理的责任,由此构建了基层自治的社会基础;在“人人尽责”的层面上,协商民主和责任型社区建设具有高度的适配性。在具体实践中,多元化协商平台搭建了社区群众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的载体,使得社区群众有渠道反映问题、有平台商量问题、有路径解决问题。责任型社区建构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人人享有”,体现出“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在这个过程中,责任型社区的建构体现出以民主促民生的治理路径,有效治理的本质是解决好人的问题以及盘活基层治理的社会功能。总的来说,让基层群众树立责任意识、主动承担责任、积极履行责任是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基础,也是实现基层有效治理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基层治理现代化 责任型社区 社会治理共同体 责任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农村女性参与村级治理实践研究
6
作者 余练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154,共12页
农村女性公共参与是妇女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基层治理转型,农村女性不但在村干部职数中占比增加,而且越来越多女性占据权力结构核心地位,村庄层面“妇女当家”现象明显。与男性村干部相比,女性村干部注重服务意识、以心换心,能够守规... 农村女性公共参与是妇女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基层治理转型,农村女性不但在村干部职数中占比增加,而且越来越多女性占据权力结构核心地位,村庄层面“妇女当家”现象明显。与男性村干部相比,女性村干部注重服务意识、以心换心,能够守规矩有底线,女性参与村级治理具有柔性治理、情感治理和规范治理特征。基层治理转型下村级行政化和村干部职业化,村庄内部事务由利益纠纷型转向社会动员型,女性为谋求效用最大化的家庭发展策略,主动参与到村级治理中,满足其经济、抚育和赡养等多重复合性目标。从影响来看,农村女性参与村级治理有助于构建回应型基层政府和平权型村级权力结构,促进多元共治格局,提升女性村庄话语权。随着越来越多农村女性成为村干部,政府应该加强乡村治理中的女性领导力,为女性村干部提供有利的外部支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女性 村级治理 基层治理现代化 村干部职业化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2.0版 被引量:17
7
作者 贺雪峰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4,共13页
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正在快速推进,最重要的表现是从简约治理到科层治理的转型,基层治理主要是完成自上而下的标准化的国家任务。中国农村地域广大、情况复杂,不同地区、不同农村以及不同农民需求不同,自上而下的刚性要求与自下而上的特... 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正在快速推进,最重要的表现是从简约治理到科层治理的转型,基层治理主要是完成自上而下的标准化的国家任务。中国农村地域广大、情况复杂,不同地区、不同农村以及不同农民需求不同,自上而下的刚性要求与自下而上的特殊情况难以对接,基层治理中出现了普遍的形式主义和高治理成本,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治理无效。这样一种基层治理现代化可以称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1.0版,其问题是基层治理体系正规完整却缺少灵活性,村民的真实需求得不到有效表达,村民主体性丧失。基层治理现代化2.0版在保持基层治理体系正规完整的前提下,重点转向动员村民参与村级治理事务,通过村民自身的努力来建设他们的美好生活。基层治理现代化2.0版的核心是应对非标准的只能靠村庄内部高度动员才能解决的复杂事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现代化 群众工作 区域差异 简约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至上: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根本遵循 被引量:2
8
作者 旷爱梅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8-185,共8页
人民至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坚持人民至上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文章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着重从准确把握基层治理面临的市场参与力量不足,导致市场竞争和创新激励缺乏;社会参与力量不够,影响基层治... 人民至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坚持人民至上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文章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着重从准确把握基层治理面临的市场参与力量不足,导致市场竞争和创新激励缺乏;社会参与力量不够,影响基层治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公民有效参与欠缺,致使政策执行难度增加;基层治理体制不顺畅,难以形成治理合力等方面,深入分析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文章尝试从激发市场活力,优化治理资源配置效率;强化基层社会组织建设,壮大社会参与力量;增强公民参与,凝聚基层治理合力;完善基层治理体制,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等方面,审慎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设性思考,以期对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至上 基层治理现代化 治理效能 社会参与 治理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治理现代化试点中的公共价值生产——以上海L城中村物业化管理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翁士洪 波拉提江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16,共11页
基层治理现代化是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在超大型城市最薄弱地带的城中村是否具有及如何生产公共价值,从而创新基层治理实践,是个非常值得关注且往往被忽略的理论与现实命题。基于公共价值管理理论的战略三角模型,对上海市L城... 基层治理现代化是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在超大型城市最薄弱地带的城中村是否具有及如何生产公共价值,从而创新基层治理实践,是个非常值得关注且往往被忽略的理论与现实命题。基于公共价值管理理论的战略三角模型,对上海市L城中村试点物业化管理展开深入案例研究。研究发现,L村在物业化管理模式的试点过程中,由理念引导、政治支持和实践基础构成的战略三角,形成了多元主体之间的公共价值生产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城中村治理。其中,理念引导是运用“三联共治”网络治理,政治基础由“1+5+12+X”党组织架构带领下的镇党委镇政府、城运中心、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构成,实践基础则包括共识塑造、组织领导、规范参与、长效监督、综合能力等要素。物业化管理模式的“试点-推广”,需要不断拓展和完善管理体系,从而打造多元融合、集约高效、便民利民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现代化 政策试点 公共价值生产 物业管理 城中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总体性支配到社会化整合:新中国70年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演进逻辑——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31
10
作者 李春根 罗家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51,共12页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随着国家政权建设以及经济社会结构的多维转变,基层治理机制逐渐从总体性支配迈向社会化整合。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形成了以计划经济为基础“政社同构”的总体性支配治理体制;民主国家与非公经济组织的发展形成了以...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随着国家政权建设以及经济社会结构的多维转变,基层治理机制逐渐从总体性支配迈向社会化整合。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形成了以计划经济为基础“政社同构”的总体性支配治理体制;民主国家与非公经济组织的发展形成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支撑“政社分离”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于国家权力惯习的延续以及社会市场发育的滞后,基层治理遭遇了行政化和“大众化”的“政社失灵”问题。为走出治理困境,以专业牵引、组织参与和“政社合作”为特征的社会化治理机制开始兴起。新时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升党的社会整合功能,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合作治理机制成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年 基层治理现代化 总体性支配 社会化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思考——城市版“枫桥经验”的启示 被引量:13
11
作者 黄颖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52-54,共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近年来,浙江省诸暨等地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城市社区治理的有效方式方法,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楼、大事不出网格、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留盲区”,取得...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近年来,浙江省诸暨等地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城市社区治理的有效方式方法,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楼、大事不出网格、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留盲区”,取得了积极的实践成效,也为探索以党建引领推进中国式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版“枫桥经验” 党建引领 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层超越与协商共治: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本土叙事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伟 杨晓军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59,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命题为基层治理提供了范式指引。基层治理现代化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思想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坚实的理论根基和有效的实践探索三重逻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既有研究大多依循西方的科层制框架和“国家—社会”二元... 中国式现代化命题为基层治理提供了范式指引。基层治理现代化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思想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坚实的理论根基和有效的实践探索三重逻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既有研究大多依循西方的科层制框架和“国家—社会”二元理论展开,以单一科层制为基础的基层社会实践面临着过度行政化问题,表现为基层治理的碎片化、封闭化和等级化。走出纵向科层制理论范式的进路本质上是整合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关系。我国基层治理现代化应超越科层本位,跳出国家与社会二元思维,在中国式现代化范式引领下实现协商共治的路径依归。基层协商共治模式的运作逻辑在于:决策共商,以行动共谋汇聚民心民智民意;主体共建,以共同参与筑牢“一核多元”体系;资源共治,以资源互嵌规范基层社会秩序;成果共享,以利益协调激发内生治理活力;责任共担,以权责统一明晰基层责任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层超越 协商共治 中国式现代化 基层治理现代化 以人民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县域“党建+信访”工作机制优化研究
13
作者 童珊 《农村农业农民》 2022年第20期28-31,共4页
“党建+信访”工作机制构建有利于将党的组织优势提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融入信访工作的质效提升。针对当前“党建+信访”工作机制运行中的“理念不够强、矛盾纠纷化早化小意识较差、系统化长效化工作制度不够完善”等方面问题,从... “党建+信访”工作机制构建有利于将党的组织优势提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融入信访工作的质效提升。针对当前“党建+信访”工作机制运行中的“理念不够强、矛盾纠纷化早化小意识较差、系统化长效化工作制度不够完善”等方面问题,从加强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建设六大方面提出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信访 基层治理现代化 党员 矛盾纠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基层领导干部压力、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景平 江和原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7-128,共12页
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作为基层治理主体的基层领导干部时常面临压力过载等问题,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进而成为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绊脚石”。心理韧性作为一种能够有效... 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作为基层治理主体的基层领导干部时常面临压力过载等问题,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进而成为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绊脚石”。心理韧性作为一种能够有效促进个体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的积极心理资源,为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压力应对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过对612名基层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考察了具有人口社会学变量差异的基层领导干部在压力、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水平上的差异。构建自变量为压力、中介变量为心理韧性、因变量为心理健康的分析模型,具体剖析基层领导干部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及效用,验证心理韧性在基层领导干部压力对心理健康影响机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具有人口社会学变量差异的基层领导干部在压力、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的部分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压力对心理健康中的焦虑、抑郁等消极指标维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心理健康中的工作满意度等积极指标维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心理韧性在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心理韧性水平,促进其压力应对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继而为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铺平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现代化 基层领导干部 压力 心理健康 心理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治理现代化视阈下乡村振兴战略的蓝图擘画:制度梳理与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5
作者 雷浩伟 廖秀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共8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新时代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维,适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收官决战的关键时点,梳理相关制度、综述相关研究具有特殊意义。以北大法宝和中国知网相关数据库为检索基础,对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制度和文献予...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新时代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维,适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收官决战的关键时点,梳理相关制度、综述相关研究具有特殊意义。以北大法宝和中国知网相关数据库为检索基础,对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制度和文献予以形式和内容上的分析。研究发现,在制度建设上,当前乡村振兴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制度网络的联动使得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成为可能,其未来发展则应在夯实法治保障、健全执行网格、有效嵌入治理等方面系统布局;在学术研究上,当前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与核心、关系与路径、制度与评价等话题的研究十分丰硕,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已成雏形,其未来发展则应从实证纠偏、视角转换、整体推进等方面严谨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基层治理现代化 制度优势 治理效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传统农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组织形态选择——基于黔北、鲁西农村的考察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向阳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0-112,154,155,共15页
新时代面向未来的基层治理现代化,要求必须有合适的基层组织形态与之相匹配。既有基层治理现代化理论难以涵盖基层治理实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基于黔北、鲁西两地农村的考察,发现:基层组织正规化组织成本高昂,与乡土社会治理事务不规整... 新时代面向未来的基层治理现代化,要求必须有合适的基层组织形态与之相匹配。既有基层治理现代化理论难以涵盖基层治理实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基于黔北、鲁西两地农村的考察,发现:基层组织正规化组织成本高昂,与乡土社会治理事务不规整的治理基础不匹配,难以承载广大传统农区绝大多数普通村庄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未来;鲁西农村“正规社区制”+“简约村社制”这一创造性探索,在较好地承接了国家自上而下密集下沉的治理任务的同时,极大地节约了组织成本和对接成本,关键是与当前传统农区乡土社会简约灵活的社会基础和一线治理复杂灵活的实践要求高度匹配,创造性地解决了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国家进村”和群众需求反馈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或可成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中组织形态的普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基层治理现代化 基层组织形态 简约治理 正规治理 耦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中国经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6
17
作者 陈念平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33,124,共14页
现有文献从价值-功能、政党-社会关系、事件-过程三个视角建构起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研究的框架。从基于本土经验的事件-过程类研究中可以发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价值维度上突出使命型政党的担当精神、吸纳优秀传统文化,重视在基层治... 现有文献从价值-功能、政党-社会关系、事件-过程三个视角建构起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研究的框架。从基于本土经验的事件-过程类研究中可以发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价值维度上突出使命型政党的担当精神、吸纳优秀传统文化,重视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嵌入政党价值;在结构维度上多层次整合内部资源与外部治理主体,纵向科层动员以整合条块资源、弹性化层级结构,横向政治动员以吸纳多元治理主体,形成一核多元的治理网络;在治理方式上,遵循低成本撬动机制,体现出简约治理的逻辑,采取协商治理等多种方式综合施策;在治理动力上,依托压力型体制的动力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为基层组织增能赋权。对比经典的科层制等理论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经验现象,可以发现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某种独特性。未来仍需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本土经验基础上,推动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国家与社会 基层治理现代化 中国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能力生产:党建引领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基于“书记民情三本账”制度的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何得桂 王怡涵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31,共10页
强大的基层治理能力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标志之一。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制度化探索与实践通过民意发现机制、组织动员机制、制度与生活互动机制,协同推动和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治理能力的生产过程蕴含着直诉制全过程治理思维,注重民... 强大的基层治理能力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标志之一。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制度化探索与实践通过民意发现机制、组织动员机制、制度与生活互动机制,协同推动和增强基层治理能力。治理能力的生产过程蕴含着直诉制全过程治理思维,注重民意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有机结合,强调全过程多维度的中国式民主治理,彰显出简约化、参与式的制度优势。新时代治理能力生产是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基础上,组织动员多元治理主体运用多种治理手段和资源集成式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基于敏捷驱动的治理能力生产能够增强国家善治能力,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是党建引领推进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有效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能力生产 党建引领 基层治理现代化 直诉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治理现代化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供给优化协同推进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江维国 刘文浩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89,共9页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供给优化能净化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环境,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供给优化提供了多重保障,两者在应然层面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在当前实然形态中,基层政府存在的组织动员机制欠科学化、管理运行机制欠...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供给优化能净化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环境,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供给优化提供了多重保障,两者在应然层面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在当前实然形态中,基层政府存在的组织动员机制欠科学化、管理运行机制欠法治化、引领服务机制欠精准化等缺陷,制约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进程,阻碍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供给优化。因此,有必要以组织动员机制科学化、管理运行机制法治化、引领服务机制精准化等为着力点,协同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供给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现代化 被征地农民 社会保障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亟需重视的几大问题 被引量:2
20
作者 翟羽佳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9期34-37,共4页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力量在助力基层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共服务个性化和精细化程度的提升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求,但在基层治理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基层治理效能提升慢、部门间协调调控能力不对称、...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力量在助力基层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共服务个性化和精细化程度的提升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求,但在基层治理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基层治理效能提升慢、部门间协调调控能力不对称、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形式主义致使治理效能低下等。以“大国小鲜@基层之治”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为契机,专家学者根据实地深度走访调研,为基层走出务实高效的治理之路提出了诸多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现代化 治理效能 基层治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