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形式主义困局何以发生与矫治?——基于“模糊—冲突”政策执行模型的解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春城 苏菲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62,共13页
基层是服务群众和政策执行的终端末梢,但陷入了形式主义困局。基层形式主义与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模糊性和冲突性密切相关,不同程度的模糊性和冲突性及其组合对应不同的政策执行样态,背后是不同的支配性因素,反映不同的形式主义表征。“行... 基层是服务群众和政策执行的终端末梢,但陷入了形式主义困局。基层形式主义与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模糊性和冲突性密切相关,不同程度的模糊性和冲突性及其组合对应不同的政策执行样态,背后是不同的支配性因素,反映不同的形式主义表征。“行政性执行”因资源约束导致应对乏力的形式主义,“政治性执行”因权力约束导致对标对表的形式主义,“实验性执行”因信息约束导致茫然探索的形式主义,“象征性执行”因综合约束导致互惠合谋的形式主义。根源在于“基层资源”在僵化科层制中的支撑乏力,“上级权力”在高度冲突性中的刚性运行,“基层情境”在高度模糊性中的作为驱动,“地方合作”在高模糊冲突中的不当默会。矫治基层形式主义,要夯实基层资源,适配更为务实的科层运行;调适上级权力,实施低冲突化的激励约束;解析基层情境,培育低模糊化的基层空间;规范地方合作,构建清晰协同的基层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形式主义 模糊性 冲突性 政策执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过程”视域中基层形式主义的行为本质与发生机理——基于G村村规民约建设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苏曦凌 梁舒萍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5-131,共7页
实现对基层形式主义的靶向治理,必须在理论上深刻把握其行为本质与发生机理。既有研究大多从静态形式与内容、结构与行动的二分出发,较少看到形式与内容的动态转化和结构与行动的动态互动。文章运用“结构-过程”分析框架,以G村村规民... 实现对基层形式主义的靶向治理,必须在理论上深刻把握其行为本质与发生机理。既有研究大多从静态形式与内容、结构与行动的二分出发,较少看到形式与内容的动态转化和结构与行动的动态互动。文章运用“结构-过程”分析框架,以G村村规民约建设为案例,检视基层形式主义的行为本质,分析引致基层形式主义的发生过程和结构。研究发现:基层形式主义的行为本质是片面的形式追求,过度追求可视性较强、成本较低的治理形式,对可视性弱、成本较高的形式消极敷衍;基层形式主义的发生,是行动者经过成本效益的理性计算,从而程序虚化“走过场”、制度空转“摆样子”、话术精炼“做文章”;引致基层形式主义的结构性原因,是科层治理挤占了简约治理的自主空间,使基层治理形式可视性弱化并抬高了治理形式的落实成本。长远来看,根治基层形式主义需要在科层治理与简约治理之间发展出更为精细的协同互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形式主义 村规民约 简约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效能提升视角下基层形式主义的防治策略 被引量:7
3
作者 杨伟民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7-100,共4页
基层治理中存在的形式主义正在消解基层治理效能。基层治理中形式主义大致可分为制度形式主义、数字形式主义、组织形式主义三种样态,其消解基层制度执行力,导致数据赋能异化,消解组织引领力,是基层行政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整治基层形... 基层治理中存在的形式主义正在消解基层治理效能。基层治理中形式主义大致可分为制度形式主义、数字形式主义、组织形式主义三种样态,其消解基层制度执行力,导致数据赋能异化,消解组织引领力,是基层行政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整治基层形式主义,要提升制度执行力,以制度优势驱动治理效能提升;要善用信息技术赋权增能,以智能加速治理效能提升;要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党建引领带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领导干部 基层形式主义 治理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项整治治理基层数字形式主义何以有效?——基于整治主体的分析
4
作者 张靖宇 甘甜 过勇 《公共行政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56,M0003,M0004,共22页
形式主义是困扰基层治理的顽疾,而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数字形式主义问题日益突出,地方政府试图通过专项整治的方式予以解决。然而,在保持当前行政体制的前提下,专项整治能否长期有效?已有研究通常认为专项整治是运动式治理的具体表现形式,... 形式主义是困扰基层治理的顽疾,而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数字形式主义问题日益突出,地方政府试图通过专项整治的方式予以解决。然而,在保持当前行政体制的前提下,专项整治能否长期有效?已有研究通常认为专项整治是运动式治理的具体表现形式,由于存在共谋、动员成本高、打破科层组织的正常运转等问题,其成效存疑。然而,浙江省A市以党办、纪委、大数据局为主体成立了工作专班,专项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取得突出成效并在较长时期内得以保持,这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启示性案例。与以往研究不同,论文把视角聚焦于专项整治的主体,发现专项整治发起部门与被整治部门分属不同系统是解决共谋问题的关键。若发起部门还具有合理的权力配置结构,则此类专项整治可以充分调研获取真实信息,柔性协商制定科学方案,逆向动员解决执行困难,减少共谋提升监督质效,有效终结形成长效机制,在“信息”“方案”“执行”“监督”“终结”五个过程性要素上表现良好,达到如意的整治效果。这一发现既有助于拓展对运动式治理的理论认识,也为有效整治基层形式主义、提升基层治理绩效提供了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形式主义 数字化转型 专项整治 运动式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