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向互动”与“内外转化”:基层协商治理有效运行的实践逻辑——基于60个典型案例的扎根理论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兰剑 李丹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82,共13页
基层协商治理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和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路径。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分析我国60个基层协商治理典型案例,提出“双向互动”与“内外转化”共同构成了基层协商治理有效运行的实践逻辑。其中,“双向互动”既表现为通... 基层协商治理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和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路径。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分析我国60个基层协商治理典型案例,提出“双向互动”与“内外转化”共同构成了基层协商治理有效运行的实践逻辑。其中,“双向互动”既表现为通过党政统合协商治理,自上而下划定协商治理边界,也包括依托社民联动协商自治,自下而上构建合法化空间,从而实现主体视角中协商治理结构的跨层级调和;“内外转化”则表现为凝聚协商情感认同,促进内在协商理念培育,并外化为协商实践行动,从而实现协商治理运行过程的“刚柔”调节。研究既揭示了基层协商治理有效运行的实践逻辑,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话语体系,也有利于为基层协商实践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协商治理 协商治理有效性 实践逻辑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与嵌入: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协商治理的逻辑与模式 被引量:18
2
作者 杨柯 张长东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63,共8页
伴随基层社会治理体制的改革,各地探索出不同形式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协商治理的实践形态,表现出了独有的治理特征与差异化的参与模式。借鉴嵌入自主性理论,从社会组织而非国家的“自主性”与“嵌入性”两个属性着眼,构建一个社会组织参与... 伴随基层社会治理体制的改革,各地探索出不同形式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协商治理的实践形态,表现出了独有的治理特征与差异化的参与模式。借鉴嵌入自主性理论,从社会组织而非国家的“自主性”与“嵌入性”两个属性着眼,构建一个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协商治理的分析框架,将社会组织的参与模式分为基层自治型、协同共治型、行政主导型等三种有效治理模式,并运用相应的实践案例对其解释力进行分析。由此探讨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何以能够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共生,并从动态发展的角度提出不同参与模式可能发生的类型变迁及相关治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基层协商治理 参与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基层治理的制度变迁与基层协商治理 被引量:9
3
作者 李辉 蔡林慧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3-31,31,共9页
基层治理的制度性变迁是驱动协商治理等多元治理模式创新的基石,其变迁过程中基于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基层政权等因素综合作用所导致的路径依赖对基层协商治理的生发具有直接影响。在正式规则方面,基层协商治理与基层治理变迁的制度... 基层治理的制度性变迁是驱动协商治理等多元治理模式创新的基石,其变迁过程中基于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基层政权等因素综合作用所导致的路径依赖对基层协商治理的生发具有直接影响。在正式规则方面,基层协商治理与基层治理变迁的制度性契合是其生长点,而自身的制度功能缺陷又严重限制了其发展;在非正式规则领域,基层协商治理的价值旨归和伦理意蕴与基层治理变迁三大张力之间的耦合或冲突以渐进、内生的方式改变基层治理的格局;基层政权能否推动基层治理由一元主导向多元协商转变,主要取决于其实际能力和意愿,前者毋庸置疑,后者则视替代优势、治理成本、关键变量等元素的博弈结果而定。撬动基层治理变局的内外动力杠杆与路径依赖三大元素间的复杂关联构成宏大的基层治理场域,其具体走向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 路径依赖 基层协商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嵌入与功能融入:基层协商治理中党组织的行动逻辑分析——基于苏州市L社区“民生协商项目”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陶周颖 王瑜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1-98,共8页
基层协商治理是一个动态的开放性过程,具备多元化的治理主体、多样化的利益诉求等实践可能,促使党的领导必须转化为党组织的具象化功能,贯穿协商治理的全过程。基于嵌入理论,党组织作为治理主体,以结构、权威、资源等三重维度嵌入基层... 基层协商治理是一个动态的开放性过程,具备多元化的治理主体、多样化的利益诉求等实践可能,促使党的领导必须转化为党组织的具象化功能,贯穿协商治理的全过程。基于嵌入理论,党组织作为治理主体,以结构、权威、资源等三重维度嵌入基层协商治理系统,并将组织动员、政治引领、服务供给等三个向度的对应功能融入协商各个阶段,进而在党的领导下,推动多元主体互动互信,达成合作共识。主体嵌入与功能融入的行动逻辑拓展了党组织引领基层协商治理的可行模式,可以从主体开放、结构重塑、能力提升、资源整合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党领导基层协商治理的行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领导 基层协商治理 党组织 主体嵌入 功能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公”机制:农村治理“双趋冲突”的民主协商制度——以江西上饶市“党建+好商量”模式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洪春 俞好爱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33,共10页
农村基层治理过程中必须应对“双趋冲突”:在治理导向和路径上的“自治下移与行政下沉”矛盾;农民的“当家作主”意识和“等靠要”心理的冲突。前者根源于基层治理的“碎片化”和“公地悲剧”,后者源自村庄政治“寡头化”与“官僚化”... 农村基层治理过程中必须应对“双趋冲突”:在治理导向和路径上的“自治下移与行政下沉”矛盾;农民的“当家作主”意识和“等靠要”心理的冲突。前者根源于基层治理的“碎片化”和“公地悲剧”,后者源自村庄政治“寡头化”与“官僚化”趋势。作为探索新时代党建引领农村基层协商治理的模式,“党建+好商量”在实践中表现出优势:多元主体的全过程参与实现了公众化参与;机会平等的意见诉求表达平台确保了公开化协商;公开透明的责任权益分摊机制保障了公正化处理。农村基层民主协商的“三公”机制,有效避免了“双趋冲突”,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加强基层治理提供有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趋冲突” 党建+好商量 农村基层协商治理 “三公”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