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华北村落发展与近代基层制度变迁 被引量:5
1
作者 黄忠怀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2-106,共5页
明清华北村落得到了迅速发展,以乾隆前后为分界,到乾隆初期,村落已经完成大致空间布局,乾隆以后,村庄由数量的增长转变为规模的发展。与村落发展相对应,明清村落地位也得到相应提高,到晚清民国时期,村落已经成为基层社会管理的主体。研... 明清华北村落得到了迅速发展,以乾隆前后为分界,到乾隆初期,村落已经完成大致空间布局,乾隆以后,村庄由数量的增长转变为规模的发展。与村落发展相对应,明清村落地位也得到相应提高,到晚清民国时期,村落已经成为基层社会管理的主体。研究显示,明清村落的发展推动了基层制度的变迁,村落发展是基层制度改革的内生性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发展 基层制度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前期新疆州县以下基层制度的演变 被引量:4
2
作者 聂红萍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21,共6页
清代前期新疆州县以下基层制度经历了由里甲制到保甲制的演变。首先实行的是里甲制,以满足控制民户和征收赋税的需要;接着实行保甲制,以加强对日益增多人口的管理。保甲制的推行,有利于清朝对新疆州县地区统治的加强和大一统局面的巩固。
关键词 清代前期 新疆 基层制度 里甲制 保甲制 人口管理 制度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式上升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定位与完善
3
作者 张爱军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所作出的基本制度定位,是新时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研究的思想指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是一个螺旋式递进的发展过程,即从村民和居民自治到党和政府组织与基层群众协同治理,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所作出的基本制度定位,是新时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研究的思想指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是一个螺旋式递进的发展过程,即从村民和居民自治到党和政府组织与基层群众协同治理,再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协同发展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民主始终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的主导方向。在基层群众自治阶段中,民主是群众从“向内”“外向”和治理三个维度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基层群众治理不仅保留了民主自治的基本元素,还强调了基层主体的多元协同管理,即党组织与政府对基层群众自治过程的介入使基层治理主体由一元主体变成多元主体。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统筹协调下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自治、治理和人民民主三者的有机结合。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从群众自治到党和政府协同治理再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协同完善的螺旋式发展,这不仅是社会结构变迁的必然结果,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必然趋势。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必然要不断推进基层群众自治的机制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届三中全会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自治 治理 全过程人民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历史进程、现实状况与未来走向 被引量:18
4
作者 龙钰 冯颜利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8-83,共6页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四项民主政治制度之一,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伟大创造。这一制度,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民主素养,扩大了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了社会稳定,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步;但目前也存在着基层...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四项民主政治制度之一,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伟大创造。这一制度,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民主素养,扩大了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了社会稳定,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步;但目前也存在着基层党组织与群众自治组织关系不够协调、基层政府与群众自治组织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异化、法制不够健全、社会基础薄弱等问题。为此,我们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适度的政府主导、加强法制建设、培育社会基础,进一步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民主 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基层纵横涵义与基层管理制度类型浅析 被引量:36
5
作者 王乐夫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2-127,共6页
该文在阐发基层的涵义横向上不等同于政权、纵向上不等同于乡镇的基础上,论述了基层治理制度的广泛而丰富的内涵,提出了相应的基层治理制度就是表现为政党、国家的基层机构和社会团体与企、事业单位以及城乡群众性自治组织按一定的相... 该文在阐发基层的涵义横向上不等同于政权、纵向上不等同于乡镇的基础上,论述了基层治理制度的广泛而丰富的内涵,提出了相应的基层治理制度就是表现为政党、国家的基层机构和社会团体与企、事业单位以及城乡群众性自治组织按一定的相互关系直接行使管理权的制度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纵横涵义 基层治理制度 类型 中国 基层管理 组织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基层自治制度的变革与反思 被引量:25
6
作者 胡位钧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352-356,共5页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的“社区建设”运动,为城市基层自治制度的变革提供了契机,在各种区域性社区试验的推动下,城市基层自治制度的制度空间、制度基础和制度结构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其总体趋向是有利于自主社会的发育和居民自治能力的...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的“社区建设”运动,为城市基层自治制度的变革提供了契机,在各种区域性社区试验的推动下,城市基层自治制度的制度空间、制度基础和制度结构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其总体趋向是有利于自主社会的发育和居民自治能力的提升。但是,由于这场制度变革的内在推动力来源于国家而非居民自身,因此,现有的制度创新不可避免地在国家所作的制度定位和制度所需的社会基础之间面临张力,其最终绩效取决于我们能否实现制度变革驱动力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基层自治制度 城市居民委员会 制度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赵海月 赵晓丹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44-145,共2页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这一制度在实践运行中卓有成效,必须从落实人民当家作主权利方面集中发力,探索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应以坚持和健全党的领导为前提,以充分实现多元主体共治共享为基础...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这一制度在实践运行中卓有成效,必须从落实人民当家作主权利方面集中发力,探索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应以坚持和健全党的领导为前提,以充分实现多元主体共治共享为基础,以转变基层政府治理职能为保障,以推进基层直接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为目标,以畅通和拓宽民意表达渠道为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社会治理 人民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商民主与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创新--一种完善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路径 被引量:11
8
作者 董前程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3-37,共5页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从政治学的角度来说,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协商机制的建设是完善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对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的一种创新,有利于发挥农村...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从政治学的角度来说,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协商机制的建设是完善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对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的一种创新,有利于发挥农村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农民的参政质量,增进村民和基层政府的互动,构建和谐的党政关系,从而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建设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村民自治 民主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群众自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艳娥 阎树群 《湖湘论坛》 CSSCI 2014年第3期19-24,38,共7页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政治制度。当前学术界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特别是对其理论基础的研究还相当薄弱,缺乏足够理论支撑是导致自治实践出现诸多问题的思想根源。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理论基础...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政治制度。当前学术界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特别是对其理论基础的研究还相当薄弱,缺乏足够理论支撑是导致自治实践出现诸多问题的思想根源。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理论基础不是西方自由主义的相关理论而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自治思想,这一思想包含着政治自治和群众主体两个维度,在自治与国家管理、自治与无产阶级政党领导、自治与社会主义民主等重大关系上具有鲜明的理论观照,蕴含着解决当前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内在矛盾和引导其良性发展的正确理论原则与丰厚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 自治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以主体为中心”的第三条道路——对基层司法制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清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3-150,共8页
对基层司法制度的研究主要表现为"制度—过程","自上而下的知识规划—自下而上的知识策略"和"国家—社会"三种二元对立范式,以及"语境论","相对合理主义"和"当事人中心"... 对基层司法制度的研究主要表现为"制度—过程","自上而下的知识规划—自下而上的知识策略"和"国家—社会"三种二元对立范式,以及"语境论","相对合理主义"和"当事人中心"三种一元范式。由于上述范式难以避免陷入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方法论上的论争,有必要用"以主体为中心"的第三条道路整合上述范式和多元方法论的冲突。在此意义上,"以主体为中心"的第三条道路以"主体"的多样性、多元方法论的整合、保持"关联-阐释"观和"理论-实践-理论"为核心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司法制度 以主体为中心 社科法学 法教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枫桥经验”预防性法律制度建设的实践及其成效 被引量:9
11
作者 汪世荣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3-43,共11页
宪法、法律在基层社会的实施,高质量的社会规范不可或缺。从多维视角、立足社会治理的“枫桥经验”预防性法律制度建设,既体现问题导向,又服务基层社会治理,追求良法善治的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枫桥经验”预防性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实... 宪法、法律在基层社会的实施,高质量的社会规范不可或缺。从多维视角、立足社会治理的“枫桥经验”预防性法律制度建设,既体现问题导向,又服务基层社会治理,追求良法善治的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枫桥经验”预防性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实行综合治理、追求公正效果、健全制度体系、就地化解纠纷,采取预防措施、坚持效果导向、建立预防机制、彰显预防效果,推动制度进步和完善。依法限缩公权力边界,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规范化、治理手段柔性化、治理机制长效化,彰显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桥经验 预防性法律制度 基层社会治理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治理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改革背景下的政法治理方式——基层政法委员会制度个案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侯猛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99-106,共8页
一般认为 ,政法委员会的制度运作有干预司法之嫌 ,本文在考察基层政法委员会制度的运作之后认为 ,政法委员会对整个政法制度 (公安司法制度 )产生影响的决定性因素不仅仅是由于制度文本的规定 ,而要看各种权力在实际运作中实力的对比。... 一般认为 ,政法委员会的制度运作有干预司法之嫌 ,本文在考察基层政法委员会制度的运作之后认为 ,政法委员会对整个政法制度 (公安司法制度 )产生影响的决定性因素不仅仅是由于制度文本的规定 ,而要看各种权力在实际运作中实力的对比。由于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 ,政法委员会制度本身至少在基层并不能真正做到干预司法。但是 ,由于政法委员会在人事上实际采取行政首长负责制 ,因此“第一把手”往往会越过政法委员会制度设计的界限 ,从而导致“干预”司法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改革 政法治理方式 基层政法委员会制度 个案研究 行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会计制度》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黎群 党素婷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3-65,共3页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持续进行,新颁布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与报表》适用主体包括卫生计生单位在内的各级各类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但其与原来执行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持续进行,新颁布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与报表》适用主体包括卫生计生单位在内的各级各类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但其与原来执行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对政府会计制度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进行对比,计算相关财务指标,分析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以应对政府会计改革的要求和变化,保障新制度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会计制度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 预期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的路径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佳 钟兴明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59,共3页
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是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的需要。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要着力加强法治建设,扩大自治范围,健全领导机制;要处理好政府、党的基层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之间、自治组织与群众自治、利益组... 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是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的需要。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要着力加强法治建设,扩大自治范围,健全领导机制;要处理好政府、党的基层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之间、自治组织与群众自治、利益组织的关系;要坚持从国情出发,努力扩大和完善基层民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善 基层民主管理制度 群众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历史诉诸有理性的情感——简评《明清社会保障制度与两湖基层社会》
15
作者 王雅红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5-136,共2页
在众多的读书人中,编辑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他们是被动的读书者。在做编辑的十余年中,读书审稿几为每天必不可少的事,一切都在程式化、职业化的轨道中运行。职业化的被动阅读常常是沉闷和枯燥的,不过,也有意... 在众多的读书人中,编辑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他们是被动的读书者。在做编辑的十余年中,读书审稿几为每天必不可少的事,一切都在程式化、职业化的轨道中运行。职业化的被动阅读常常是沉闷和枯燥的,不过,也有意外收获的时候,有时能在不经意中发现一些让人在思维和心智上都深受启发的书。周荣博士的《明清社会保障制度与两湖基层社会》一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便是这样一部史学新作。如果不是由于职业的原因,也许没时间去主动地读这样的学术专著.然而审读之后惊喜地发现.这部著作不仅语言流畅,其背后还隐藏着作者较深的学术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社会保障制度与两湖基层社会》 武汉大学出版社 简评 情感 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民主制度:优势、挑战与前景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渊浩 周雨涵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109,共7页
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民主是理解技术与政治关系的重要维度。以大数据和算法技术为核心的数字技术,在制度规范生成与传播、制度合理性与有效性、制度自我修复与演化和制度运行的技术逻辑等方面推动民主制度的发展。以此为出发点,数字技术赋... 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民主是理解技术与政治关系的重要维度。以大数据和算法技术为核心的数字技术,在制度规范生成与传播、制度合理性与有效性、制度自我修复与演化和制度运行的技术逻辑等方面推动民主制度的发展。以此为出发点,数字技术赋能下基层民主制度进一步彰显民主与集中相统一的实践准则、增强制度的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制度的权威性与认受性、激活制度的政治社会化功用。与此同时,也应注意到因数字技术的不确定性给基层民主制度运行带来的有关政治平等、制度公正、政治参与、制度目标等方面的挑战和难题。为此,有必要在观念方面坚持基层民主制度政治价值的主导地位、在技术方面将基层民主制度下的共识规范嵌入数字技术、在制度方面形成组织协同下的问题解决机制。数字时代仍应聚焦于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使技术始终服务于人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民主制度 数字技术 基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民自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基层民主制度
17
作者 张啸尘 孙琼欢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144-147,共4页
关键词 基层民主制度 政治行为 乡政村治 农民权利 公共意志 依法治村 监督组 村组法 国家宪法 自治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基层民主制度活力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堃 《农村农业农民》 2020年第6期41-42,共2页
农村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构成,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农村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构成,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拓宽人民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着力推进基层直接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2019年以来,中共中央连续印发《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确立了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管一切农村工作的制度依据,为提升基层民主制度活力,为补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乡村短板,全面完成乡村振兴,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民主制度 基层党组织 农村基层组织 国家治理体系 基层群众自治 乡村振兴 自我监督 公益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以治理为重心的基层民主制度
19
作者 蒋达勇 王金红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47-248,共2页
蒋达勇、王金红撰文《反向民主对村民自治制度绩效的影响》指出,二十多年来,许多地方的村民自治实践不仅没有按照现代民主化治理的逻辑演进予以整体推进,反而或者因为着力于嵌入性民主制度的建构,忽视内生性基础制度的修复;或者集... 蒋达勇、王金红撰文《反向民主对村民自治制度绩效的影响》指出,二十多年来,许多地方的村民自治实践不仅没有按照现代民主化治理的逻辑演进予以整体推进,反而或者因为着力于嵌入性民主制度的建构,忽视内生性基础制度的修复;或者集中于民主选举制度的完善,忽视其他民主制度的构建;或者因为在国家层面对一些基础性、共性的制度缺乏统一的构建,导致各地各部门无所适从、政出多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民主制度 治理 村民自治制度 重心 民主选举制度 逻辑演进 基础制度 无所适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数字化转型何以悬浮:基于政策执行过程的案例研究
20
作者 傅利平 康开荣 +1 位作者 冯华超 董永庆 《公共行政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101,198,共22页
农村数字化转型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路径选择。既往主流研究将农村数字化转型因受阻而悬浮主要归因于农民数字素养不足与农村数字基础设施薄弱。论文通过目标、条件与变革的压力型个案研究表明,从中央政策设计到地方政策执行,再... 农村数字化转型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路径选择。既往主流研究将农村数字化转型因受阻而悬浮主要归因于农民数字素养不足与农村数字基础设施薄弱。论文通过目标、条件与变革的压力型个案研究表明,从中央政策设计到地方政策执行,再到农村政策成效,农村数字化转型出现悬浮问题,实质缘于政策执行过程存在沙漏结构的治理张力,从而形成“制度的基层软化”。这意味着在政策执行平衡“效率与效果”的逻辑下,国家制度在下沉基层、落地农村的过程中出现扩张和异化,制度约束效力降低。研究发现,“制度的基层软化”通过三重逻辑共同触发了农村数字化转型的悬浮问题,分别是权力秩序、任务下压与治理行政化的目标推进逻辑,任务合法、程序合规与小农边缘化的条件创造逻辑,以及逆向压力、压力冲突与目标策略化的变革结果逻辑。论文从政策执行全过程视角回应了“农村数字化转型何以悬浮”的问题,有助于拓展和深化中国本土情境下农村数字化转型的学理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数字化转型 数字形式主义 政策执行 制度基层软化 基本实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