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理性投诉中公务人员的“应诉负担”——来自基层政府部门的实证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刚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103,共11页
通过构设“情境—制度—资源—能力”理论分析框架,对C街道办事处进行实证追踪分析,能找到基层公务人员“应诉负担”的现实表征、生成逻辑和政策启示。研究发现,基层公务人员“应诉负担”的现实表征为不间断的自证压力、难澄清的解释责... 通过构设“情境—制度—资源—能力”理论分析框架,对C街道办事处进行实证追踪分析,能找到基层公务人员“应诉负担”的现实表征、生成逻辑和政策启示。研究发现,基层公务人员“应诉负担”的现实表征为不间断的自证压力、难澄清的解释责任和高忧虑的心理负荷。基层公务人员“应诉负担”的生成逻辑,可阐释为在“强压力—弱张力”场景中,情境层面的角色期望和任务要求严格发起、制度层面的投诉约束与权益救济缺失导引、资源层面的行为识别和情感支持缺位推动以及能力层面的抗压意识薄弱与应对能力不足促成的循环递进过程。非理性投诉中基层公务人员“应诉负担”的实证分析可为改变基层治理主体的“重职权轻维权”现况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诉负担 非理性投诉 基层公务人员 强压力—弱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国时期基层乡镇公务人员制度——以杭嘉湖地区为中心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焕鹏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4-200,共7页
为了强化对基层的控制与管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又逐步将公务人员制度引入到基层,以便于国家政权下延,加强基层社会的动员。由于制度设计及具体条件之局限,这一制度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呈现了先后不同的状态,体现了制度与实践的背离,尤其是... 为了强化对基层的控制与管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又逐步将公务人员制度引入到基层,以便于国家政权下延,加强基层社会的动员。由于制度设计及具体条件之局限,这一制度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呈现了先后不同的状态,体现了制度与实践的背离,尤其是乡镇长与乡镇干事。这不仅反映了国家政权在基层渗透的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基层政治现代化的程度。本文以杭嘉湖地区为中心,来考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基层公务人员的实际运作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公务人员 乡镇长 乡镇干事 自治人员 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