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化保守主义与基尔特社会主义:从中心到边缘——“五四”后期基尔特社会主义思潮研究 |
周鼎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2
|
李汉俊是批判基尔特社会主义的最早斗士 |
田子渝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0 |
1
|
|
3
|
思想分歧与道路选择:重新认识五四时期的“社会主义论战” |
左玉河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4
|
梁漱溟与社会主义 |
杨菲蓉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3
|
|
5
|
平等:新文化运动时期不同社会主义思潮的共同追求与相互竞争 |
薛子燕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6
|
梁启超社会主义观再认识 |
董方奎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9
|
|
7
|
“五四”时期社会主义的尝试与反思 |
辛田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0 |
|
8
|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关于1920—1921年的“社会主义论战” |
黄见秋
江长仁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1 |
1
|
|
9
|
“五四”时期的社会主义思潮 |
严志才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89 |
0 |
|
10
|
从五四时期的“主义”建构到中共初创的行动纲领——一条思想史线索的考察 |
欧阳哲生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8
|
|
11
|
《曙光》杂志社与北京、济南共产主义小组 |
刘明义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3
|
|
12
|
《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总目录 |
李侠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3
|
李达同志在建党时期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
宋镜明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83 |
1
|
|
14
|
“五四”时期馬克思主义对社会改良主义的論战 |
罗耀九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59 |
0 |
|
15
|
试论陈独秀是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
刘录开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8 |
0 |
|
16
|
五四时期安徽社会思潮初探 |
邱江生
|
《安徽史学》
|
1986 |
0 |
|
17
|
填补空白的可喜尝试 开拓异域的有益成果——徐善广、柳剑平著《中国无政府主义史》序言 |
高放
|
《湖北社会科学》
|
1988 |
0 |
|
18
|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几个问题 |
李世平
费恬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59 |
1
|
|
19
|
胡适与罗素 |
史云波
|
《安徽史学》
|
1998 |
3
|
|
20
|
析杜威和罗素的中国近代化方案 |
杨逢银
|
《江淮论坛》
|
2002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