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因-环境相互作用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
7
1
作者
冀芳
夏昭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35-938,共4页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对人类基因的鉴别和诊断,使人们对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代科学观点认为个体差异的产生不能归结为完全的遗传因素或完全的环境因素,事实上,绝大多数人类疾病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子相互作...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对人类基因的鉴别和诊断,使人们对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代科学观点认为个体差异的产生不能归结为完全的遗传因素或完全的环境因素,事实上,绝大多数人类疾病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可以理解为遗传因素对环境因素易感性的影响。本文从环境污染物对基因的影响、环境应答基因对疾病易感性的影响及基因-环境相互作用与环境基因组计划三方面对基因-环境相互作用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加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环境相互作用
人类疾病
环境
基因
组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对动脉僵硬度影响的家系研究
2
作者
王雪珩
王斯悦
+11 位作者
彭和香
范梦
郭煌达
侯天姣
王梦莹
武轶群
秦雪英
唐迅
李劲
陈大方
胡永华
吴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0-407,共8页
目的:利用北京房山家系队列研究的基线调查数据,探索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来自北京市房山区9个乡镇的先证者及其亲属作为研究对象,以吸烟、饮酒、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膳食评分和体力活动作为行...
目的:利用北京房山家系队列研究的基线调查数据,探索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来自北京市房山区9个乡镇的先证者及其亲属作为研究对象,以吸烟、饮酒、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膳食评分和体力活动作为行为生活方式因素,以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和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作为动脉僵硬度评价指标,采用方差组分模型估计动脉僵硬度的遗传度,利用极大似然法进行基因型-环境交互作用分析。基于基因型-环境交互作用分析识别的阳性环境因素,进一步选取糖脂代谢通路上的45个基因位点作为候选基因位点,利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探索基因位点与生活方式间的交互作用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结果:共纳入了来自3225个家系的6302名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56.9岁,男性占比45.1%。估计得到baPWV和ABI的遗传度分别为0.360(95%CI:0.302~0.418)和0.243(95%CI:0.175~0.311)。基因型-环境交互作用结果显示,总体加性遗传效应与年龄、性别、膳食评分和BMI间存在交互作用,分别影响baPWV和ABI水平。以baPWV作为结局评价指标时,ADAMTS9-AS2基因上和CDH13基因上的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均与膳食评分存在交互作用。高遗传风险的个体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降低其动脉僵硬程度。以ABI作为研究终点时,CDKAL1、ATP8B2和SLC30A8基因上的3个SNP位点与BMI存在交互作用,影响动脉僵硬度水平。对于高遗传风险的个体,保持健康的BMI水平能够有效降低动脉僵硬度水平。结论:本研究利用家系关系观察了基因型-健康膳食模式和基因型-BMI交互作用影响动脉僵硬度水平,发现5个SNP位点与二者存在交互作用;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BMI水平能够降低遗传因素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为识别动脉僵硬度的环境危险因素、制定人群精准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硬化程度
基因-环境相互作用
生活方式
系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抑郁症的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
38
3
作者
郭雨欣
邢国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7-60,共4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其核心症状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还可能出现睡眠障碍、反复自杀念头等。据WHO统计,目前全球约有1.21亿抑郁症患者,每年有850,000人的死亡与抑郁相关。抑郁症的遗传率约为30%~40%.
关键词
抑郁症
单胺
基因-环境相互作用
神经发生
神经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因-环境相互作用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
7
1
作者
冀芳
夏昭林
机构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教研室-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35-938,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740
30271113)项目
文摘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对人类基因的鉴别和诊断,使人们对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代科学观点认为个体差异的产生不能归结为完全的遗传因素或完全的环境因素,事实上,绝大多数人类疾病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可以理解为遗传因素对环境因素易感性的影响。本文从环境污染物对基因的影响、环境应答基因对疾病易感性的影响及基因-环境相互作用与环境基因组计划三方面对基因-环境相互作用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加以阐述。
关键词
基因-环境相互作用
人类疾病
环境
基因
组计划
Keywords
gene
-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human diseases
environmental genome project
分类号
R363 [医药卫生—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对动脉僵硬度影响的家系研究
2
作者
王雪珩
王斯悦
彭和香
范梦
郭煌达
侯天姣
王梦莹
武轶群
秦雪英
唐迅
李劲
陈大方
胡永华
吴涛
机构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重大疾病流行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0-407,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204135)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23223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BX2021021,2022M710249)。
文摘
目的:利用北京房山家系队列研究的基线调查数据,探索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来自北京市房山区9个乡镇的先证者及其亲属作为研究对象,以吸烟、饮酒、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膳食评分和体力活动作为行为生活方式因素,以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和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作为动脉僵硬度评价指标,采用方差组分模型估计动脉僵硬度的遗传度,利用极大似然法进行基因型-环境交互作用分析。基于基因型-环境交互作用分析识别的阳性环境因素,进一步选取糖脂代谢通路上的45个基因位点作为候选基因位点,利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探索基因位点与生活方式间的交互作用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结果:共纳入了来自3225个家系的6302名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56.9岁,男性占比45.1%。估计得到baPWV和ABI的遗传度分别为0.360(95%CI:0.302~0.418)和0.243(95%CI:0.175~0.311)。基因型-环境交互作用结果显示,总体加性遗传效应与年龄、性别、膳食评分和BMI间存在交互作用,分别影响baPWV和ABI水平。以baPWV作为结局评价指标时,ADAMTS9-AS2基因上和CDH13基因上的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均与膳食评分存在交互作用。高遗传风险的个体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降低其动脉僵硬程度。以ABI作为研究终点时,CDKAL1、ATP8B2和SLC30A8基因上的3个SNP位点与BMI存在交互作用,影响动脉僵硬度水平。对于高遗传风险的个体,保持健康的BMI水平能够有效降低动脉僵硬度水平。结论:本研究利用家系关系观察了基因型-健康膳食模式和基因型-BMI交互作用影响动脉僵硬度水平,发现5个SNP位点与二者存在交互作用;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BMI水平能够降低遗传因素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为识别动脉僵硬度的环境危险因素、制定人群精准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和思路。
关键词
血管硬化程度
基因-环境相互作用
生活方式
系谱
Keywords
Arterial stiffness
Gene
-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Lifestyle
Pedigree
分类号
R394 [医药卫生—医学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抑郁症的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
38
3
作者
郭雨欣
邢国刚
机构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出处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7-60,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171063,81072951)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112079)
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编号:2007CB512501)
文摘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其核心症状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还可能出现睡眠障碍、反复自杀念头等。据WHO统计,目前全球约有1.21亿抑郁症患者,每年有850,000人的死亡与抑郁相关。抑郁症的遗传率约为30%~40%.
关键词
抑郁症
单胺
基因-环境相互作用
神经发生
神经可塑性
分类号
R749.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因-环境相互作用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冀芳
夏昭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对动脉僵硬度影响的家系研究
王雪珩
王斯悦
彭和香
范梦
郭煌达
侯天姣
王梦莹
武轶群
秦雪英
唐迅
李劲
陈大方
胡永华
吴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抑郁症的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郭雨欣
邢国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