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SM对黑色素瘤的抑制作用与基因-放射治疗效果 被引量:10
1
作者 吕星 邢瑞云 +3 位作者 路萍 孙志贤 裴雪涛 吴祖泽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 :探讨OSM对黑色素瘤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在基因 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用重组的人OSM基因表达质粒 (pO)和辐射诱导性OSM表达质粒 (pEO)转染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 ,筛选OSM表达细胞 (pO 17和pEO 1) ,皮下接种C5 7BL/ 6小鼠 ,... 目的 :探讨OSM对黑色素瘤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在基因 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用重组的人OSM基因表达质粒 (pO)和辐射诱导性OSM表达质粒 (pEO)转染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 ,筛选OSM表达细胞 (pO 17和pEO 1) ,皮下接种C5 7BL/ 6小鼠 ,观察和比较相同生长期内瘤体重量及给予60 Coγ 线局部照射后肿瘤抑制率的变化。结果 :在未照射实验中 ,pO 17和pEO 1细胞接种 2 0d后的瘤体重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在照射实验中 ,pEO 1细胞照射后 7d后瘤体重量的下降最为显著 ,肿瘤抑制率由未照射时的 33.8%提高至 48.1%。结论 :转基因分泌的OSM可对瘤细胞的体内生长产生抑制 ;射线可通过Egr 1R增强OSM表达的途径加剧肿瘤抑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基因-放射治疗 OSM 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IL和endostatin双基因-放射治疗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艳博 王志成 +6 位作者 张艳秋 董丽华 刘扬 李金华 龚守良 龚平生 郭彩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1-617,共7页
目的:观察重组质粒pshuttle-Egr1-shTRAIL-shES携带的双基因TRAIL和endostatin联合X射线照射后,对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空载体pshuttle转染组、TRAIL单基因重组质粒pshuttle-Egr1-shTRAIL... 目的:观察重组质粒pshuttle-Egr1-shTRAIL-shES携带的双基因TRAIL和endostatin联合X射线照射后,对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空载体pshuttle转染组、TRAIL单基因重组质粒pshuttle-Egr1-shTRAIL转染组、endostatin单基因重组质粒pshuttle-Egr1-shES转染组和TRAIL、endostatin双基因重组质粒pshuttle-Egr1-shTRAIL-shES转染组。细胞转染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进行,对照组不转染。细胞转染后给予X射线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0、0.1、0.5、1.0、2.0和5.0Gy),采用ELISA法检测转染细胞中TRAIL和endostatin蛋白的表达,并分别采用MTT及PI单染或/和AnnexinⅤ双染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RAIL、endostatin单/双基因治疗联合放射治疗对ECV304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2.0Gy X射线照射后与0h比较,各时间点转染pshuttle-Egr1-shTRAIL-shES的ECV304细胞上清中TRAIL和endostat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分别于12和24h达峰值;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可诱导TRAIL和endostatin蛋白表达,且蛋白表达水平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明显升高(P<0.05或P<0.01)。MTT结果显示,X射线照射后,pshuttle-Egr1-shTRAIL、pshuttle-Egr1-shES和pshuttle-Egr1-shTRAIL-shES组ECV304细胞A490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pshuttle组,并显示一定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并伴有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G2+M期细胞百分数明显上升和G0/G1期细胞百分数明显下降。上述细胞效应,尤以pshuttle-Egr1-shTRAIL-shES组变化最为明显,与pshuttle-Egr1-shTRAIL和pshuttle-Egr1-shE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TRAIL和endostatin双基因联合放射治疗可抑制ECV304细胞生长,影响细胞周期进程,促进细胞凋亡,且其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放射治疗或TRAIL/endostatin单基因-放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内皮抑素 早期生长反应-1启动子 基因-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小剂量pEgr-IFN-γ基因-放射治疗的抑瘤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巍 刘林林 +4 位作者 吴丛梅 朴春姬 潘艳 龚守良 李修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探讨多次小剂量pEgr-IFN-γ基因-放射治疗对接种B16黑色素瘤小鼠的抑瘤效应及其免疫学机理。方法: 肿瘤局部注射脂质体包裹的重组质粒pEgr-IFN-γ后36 h,接受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观察各组小鼠照后不同时间肿瘤生长速 率和平均存活... 目的:探讨多次小剂量pEgr-IFN-γ基因-放射治疗对接种B16黑色素瘤小鼠的抑瘤效应及其免疫学机理。方法: 肿瘤局部注射脂质体包裹的重组质粒pEgr-IFN-γ后36 h,接受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观察各组小鼠照后不同时间肿瘤生长速 率和平均存活时间。照后第3天用RT-PCR法检测瘤内IFN-γ转录水平,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含量,并于照后第15 天检测小鼠部分免疫学指标。结果:照后第9-15天,4次(质粒+5Cy)组小鼠肿瘤生长速率明显低于质粒+20 Gy组,且平 均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照后第3天质粒+20 Gy组瘤内IFN-γ转录水平明显高于质粒组,照后第1,3天血清中IFN-γ含量明显 高于质粒组和对照组,照后第15天脾脏NK细胞毒活性、IL-2和IFN-γ分泌活性均明显高于20 Gy照射组。结论:多次小剂 量基因-放射治疗的抑瘤效应优于单次大剂量基因-放射治疗。基因-放射治疗组可能通过诱导瘤内IFN-γ表达增强,使血液中 IFN-γ浓度升高,从而提高荷瘤机体免疫功能和抗肿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r-IFN-γ组质粒 X射线 B16黑色素瘤 基因-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E1.Egr-1.yCDglyTK融合自杀基因前药系统对鼻咽癌放射增敏作用的体外实验 被引量:5
4
作者 钟宇 唐瑶云 +1 位作者 谢常宁 赵素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构建缺氧/辐射双敏感性启动子HRE1.Egr-1,观察其在缺氧或放射诱导下调控yCDglyTK基因在鼻咽癌HNE-1细胞表达及yCDglyTK/5-FC对鼻咽癌HNE-1细胞杀伤效应,为探索新的鼻咽癌基因-放射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嵌... 目的:构建缺氧/辐射双敏感性启动子HRE1.Egr-1,观察其在缺氧或放射诱导下调控yCDglyTK基因在鼻咽癌HNE-1细胞表达及yCDglyTK/5-FC对鼻咽癌HNE-1细胞杀伤效应,为探索新的鼻咽癌基因-放射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嵌合启动子HRE1.Egr-1调控yCDg-lyTK基因表达的质粒载体;脂质体介导重组质粒转染鼻咽癌HNE-1细胞,建立稳定表达yCDglyTK基因的鼻咽癌HNE-1转染细胞;免疫印迹法检测在常氧、放射、乏氧、乏氧加放射等不同条件下HNE1细胞中yCDglyTK表达的强度;MTT法检测加入5-FC后对上述不同条件下稳定转染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各组蛋白表达均有差别(P<0.01),以乏氧/放射处理最为明显;5-FC对各种条件干预下的细胞均有杀伤效应,其中以乏氧/放射处理最为明显(P<0.01)。结论:HRE1.Egr-1嵌合启动子具有放射和乏氧诱导的双重特性,可以显著增强yCDglyTK/5-FC系统在乏氧和放射干预下对鼻咽癌HNE-1细胞的杀伤效应,为鼻咽癌的基因-放射治疗开辟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缺氧反应元件 乏氧 基因-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r-angiostatin基因辐射诱导表达特性及其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李秀娟 宋祥福 +4 位作者 杨巍 田梅 杨旭 刘林林 李修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43-546,共4页
目的 :检测 p Egr- angiostatin重组质粒在 B1 6细胞中的辐射诱导表达和观察 p Egr-angiostatin基因 -放射治疗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用 RT- PCR方法从小鼠肝脏中扩增出 angiostatinc DNA,经测序证实后 ,构建 p Egr- angiostatin重组质... 目的 :检测 p Egr- angiostatin重组质粒在 B1 6细胞中的辐射诱导表达和观察 p Egr-angiostatin基因 -放射治疗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用 RT- PCR方法从小鼠肝脏中扩增出 angiostatinc DNA,经测序证实后 ,构建 p Egr- angiostatin重组质粒 ,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法转染小鼠 B1 6细胞 ,检测 B1 6细胞内 angiostatin m RNA的辐射诱导表达 ,体内观察 p Egr- angiostatin基因 -放射治疗的抑瘤作用。结果 :测序表明扩增的 angiostatin c DNA序列与报道基本一致 ,Egr- 1启动子和 angiostatinc DNA正确插入表达载体 pc DNA3.1 ,转染 B1 6细胞内 angiostatin m RNA的表达具有辐射诱导特性 ,p Egr- angiostatin基因 -放射治疗荷瘤小鼠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结论 :成功地克隆小鼠angiostatin基因 ,并证实 p Egr- angiostatin的辐射诱导表达规律及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血管抑素 EGR-1启动子 pEgr-angiostatin重组质粒 基因-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r-1基因调控序列连接OSM cDNA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黑色素瘤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9
6
作者 吕星 邢瑞云 +2 位作者 孙志贤 裴雪涛 吴祖泽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5,共5页
OSM是一种对黑色素瘤细胞显示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为进行OSM针对黑色素瘤的基因-放射治疗研究,构建了小鼠Egr-1基因调控序列引导入OSMcDNA真核表达质粒(pEO),pEO质粒转染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经G... OSM是一种对黑色素瘤细胞显示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为进行OSM针对黑色素瘤的基因-放射治疗研究,构建了小鼠Egr-1基因调控序列引导入OSMcDNA真核表达质粒(pEO),pEO质粒转染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经G418和抗人OSM抗体的筛选,获得了稳定表达OSM的克隆细胞(pEO-1细胞),OSM表达量可达5.97ng每105细胞天,分子量为32kD.pEO-1细胞用一定浓度H2O2处理后OSM表达量可提高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R-1基因 抑瘤蛋白 黑色素瘤 基因-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huttle-Egr-1-hSmac质粒联合X线照射对乳腺癌MDA-MB-435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7
作者 梁硕 王志成 +3 位作者 李艳博 郭彩霞 龚守良 林承赫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13-919,共7页
目的:构建 pshuttle-Egr-1-hSmac质粒并转染人乳腺癌 MDA-MB-435细胞,观察其抑制肿瘤细胞的辐射增敏作用。方法:转染 pshuttle-Egr-1-hSmac质粒的 MDA-MB-435细胞经过2 Gy X线照射不同时间(4、8、12、24和48 h)和0.5~5.0 Gy X线... 目的:构建 pshuttle-Egr-1-hSmac质粒并转染人乳腺癌 MDA-MB-435细胞,观察其抑制肿瘤细胞的辐射增敏作用。方法:转染 pshuttle-Egr-1-hSmac质粒的 MDA-MB-435细胞经过2 Gy X线照射不同时间(4、8、12、24和48 h)和0.5~5.0 Gy X线照射后24 h 收集细胞,采用 RT-PCR 和 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 Smac mRNA 及其蛋白表达。将细胞分为对照组、pshuttle 质粒组、pshuttle-Egr-1-hSmac 质粒组、2 Gy 组、pshuttle+2.0 Gy组和 pshuttle-Egr-1-hSmac+2.0 Gy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存活能力;Annexin Ⅴ-FITC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结果:对照组和 pshuttle质粒组MDA-MB-435细胞中 Smac mRNA无表达,而 pshuttle-Egr-1-hSmac质粒组 MDA-MB-435细胞 Smac mRNA表达水平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于24和48 h时表达水平最高;经0.5~5.0 Gy X线照射后24 h MDA-MB-435细胞Smac mRNA表达水平随照射剂量增加而逐渐增加,在2.0和5.0 Gy X线照射后Smac mRNA表达水平最高。pshuttle-Egr-1-hSmac质粒组4、8、12和24 h后 Smac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24 h后表达水平最高。经过0、0.5、1.0、2.0和5.0 Gy X线照射后24 h Smac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尤其以5.0 Gy X线照射时表达水平最高。MTT法检测时程效应,2.0 Gy、pshuttle+2.0 Gy和 pshuttle-Egr-1-hSmac+2.0 Gy质粒组24、48和72 h细胞 A490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剂量效应,pshuttle-Egr-1-hSmac 质粒组1.0~5.0 Gy X 线照射后, MDA-MB-435细胞 A490值明显低于0 Gy X线照射(P<0.05或P<0.01)。pshuttle-Egr-1-hSmac质粒组细胞存活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shuttle-Egr-1-hSmac+2.0 Gy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2.0 Gy组(P<0.01), G0/G1期和 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2.0 Gy照射组(P<0.01), G2/M期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2.0 Gy组(P<0.01)。结论:X线照射能增加 pshuttle-Egr-1-hSmac质粒转染的 MDA-MB-435细胞有效表达 Smac mRNA及蛋白,能抑制细胞存活,且诱导 G2/M期阻滞和凋亡增加;Smac基因联合放射治疗可明显增加乳腺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C基因 EGR-1启动子 X射线 基因-放射治疗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