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引物反应条件优化与筛选 被引量:153
1
作者 余艳 陈海山 葛学军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19,共5页
以豆科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的基因组DNA制备ISSR-PCR模板。通过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体系中模板DNA浓度、Mg2+浓度、dNTP的用量、Taq酶的含量以及退火温度梯度进行试验,探讨筛选出清晰、多态性高、可重复性好的ISSR引物的... 以豆科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的基因组DNA制备ISSR-PCR模板。通过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体系中模板DNA浓度、Mg2+浓度、dNTP的用量、Taq酶的含量以及退火温度梯度进行试验,探讨筛选出清晰、多态性高、可重复性好的ISSR引物的PCR反应条件。用100个ISSR引物进行了PCR扩增,筛选出效果较好的15个引物,得到121个位点,其中43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单重复序列 基因 豆科 ISSR 引物筛选 沙冬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SSR位点分析及其多态性引物筛选
2
作者 强强 畅引东 +2 位作者 孙瑛健 贾仡伟 张作刚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8-446,共9页
【目的】探究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基因组简单重复序列(SSR)位点信息特征,并筛选和验证其多态性引物,为后续玉米大斑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遗传图谱的构建奠定基础。【方法】利用MISA软件对已有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序列进行... 【目的】探究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基因组简单重复序列(SSR)位点信息特征,并筛选和验证其多态性引物,为后续玉米大斑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遗传图谱的构建奠定基础。【方法】利用MISA软件对已有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序列进行SSR位点检索;采用Primer 3.0设计SSR引物,通过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SSR多态性引物进行筛选和验证。【结果】在玉米大斑病菌30条染色体基因组中共搜索到12046个SSR位点,SSR位点平均密度为276.9个·Mb^(-1)。其中:三核苷酸重复型SSR最多,占总SSR数量的31.38%;五核苷酸重复型SSR最少,占总SSR数量的2.10%。全基因组中共检测到203种碱基重复类型,其中,C/G重复类型最多,SSR位点数量为2299个,占比19.09%,AC/GT次之(1669个,占比13.86%)。SSR位点的重复次数主要集中在5~16次,占总SSR数量的91.38%;重复10次的SSR位点数量最多,占总SSR数量的18.40%;SSR长度范围为10~300 bp,其中,10~20 bp占比最多,占总SSR数量的72.12%。通过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从78对引物中筛选出25对扩增性好且多态性高的SSR引物。【结论】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含有丰富的SSR位点,具有开发多态性SSR引物的潜力;筛选的25对扩增性好且多态性高的SSR引物可用于后续玉米大斑病菌的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及遗传图谱构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基因 简单重复序列 分子标记 多态性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引物PCR技术在超大片段动态突变疾病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晟 吴志英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45-1151,共7页
动态突变疾病是指基因编码区或非编码区发生核苷酸重复序列异常扩增所导致的一类遗传性疾病。发生于非翻译区的动态突变常常伴有超大片段重复序列,应用普通PCR法无法对该片段进行扩增,而传统的Southern blot等技术费时费力,无法应用于... 动态突变疾病是指基因编码区或非编码区发生核苷酸重复序列异常扩增所导致的一类遗传性疾病。发生于非翻译区的动态突变常常伴有超大片段重复序列,应用普通PCR法无法对该片段进行扩增,而传统的Southern blot等技术费时费力,无法应用于临床基因诊断。在此背景下,重复引物PCR技术应运而生,并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而逐渐改进,适用于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Friedreich共济失调、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0型及C9orf72基因突变引起的额颞叶痴呆或肌萎缩侧索硬化等遗传性动态突变疾病的临床基因检测。文章简要介绍了重复引物PCR技术的原理,着重阐述了重复引物PCR技术在相关超大片段动态突变疾病临床基因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引物PCR技术 超大片段重复序列 基因诊断 动态突变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的序列测定和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张浩吉 谢明权 +3 位作者 张健騑 覃宗华 顾万军 蔡建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6-601,共6页
从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的猪场,无菌采集血样,抽提猪附红细胞体基因组DNA,采用真细菌的通用引物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从3 个地理位置不同的猪场均成功地扩增出长度为1 469 bp的核苷酸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 从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的猪场,无菌采集血样,抽提猪附红细胞体基因组DNA,采用真细菌的通用引物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从3 个地理位置不同的猪场均成功地扩增出长度为1 469 bp的核苷酸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3个猪场样品所测序列一致性达99 52%以上,具有相同的基因型,但与国外报道的猪附红细胞体Illinois株同源性为95%,属于同一基因群,但基因型不同;所有种类的附红细胞体和血巴尔通氏体组成同一进化分支,这类血营养菌与支原体科,支原体属的病原最靠近(75%),而与立克次氏体目的病原较远(70%)。上述研究证实,广东所流行的猪附红细胞体是一种新基因型的猪附红细胞体,建议命名为猪附红细胞体广东株型;为反映进化关系,猪附红细胞体和其它血营养菌应划归于支原体科的支原体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附红细胞体 系统进化分析 rRNA基因 16S 序列测定 附红细胞体感染 基因组DNA 核苷酸序列 立克次氏体 支原体 基因 通用引物 基因扩增 扩增产物 地理位置 进化关系 猪场 真细菌 分析表 一致 同源性 基因 体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金属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3株的耐药谱和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卓超 钱元恕 +3 位作者 郑行萍 李崇智 刘鸿渝 陈海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340-343,共4页
目的 :研究产金属 β内酰胺酶 (MBL)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菌株同源性和耐药谱。 方法 :MBLE试验检测临床分离对亚胺培南耐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产MBL菌株 ;E试验检测MBL阳性株对 1 1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 ;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 目的 :研究产金属 β内酰胺酶 (MBL)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菌株同源性和耐药谱。 方法 :MBLE试验检测临床分离对亚胺培南耐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产MBL菌株 ;E试验检测MBL阳性株对 1 1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 ;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为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 (ERIC PCR)方法确定菌株之间的同源性。结果 :MBLE试验检测到MBL阳性株1 3株 ,为我院 1 998— 2 0 0 2年医院感染株 ,1 2株来源于下呼吸道感染 ,1株为尿路感染。 1 3株MBL阳性株对亚胺培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均耐药 ,对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替卡西林 克拉维酸、头孢哌酮 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环丙沙星等 6种抗菌药物呈现 8种耐药模式 ;ERIC PCR结果显示 ,1 3株MBL阳性株呈现 1 0种基因型 ,4株MBL阳性株为同一基因型 ,其余 9株为独立的基因型。综合分析 ,菌株来源、药敏谱和基因型与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我院产MBL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 ,其发生呈散发性 ,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可能是造成耐药谱和基因型多态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金属Β内酰胺酶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引物 耐药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耐药谱型、基因型和生物膜表型关系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陈朝喜 朱恒乾 +1 位作者 廖晓萍 刘雅红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62,共4页
以ATCC25922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结晶紫染色,快速银染法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其生物被膜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建立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体外模型,利用优化的模型条件对249株临床分离株进行验证。采用琼脂平板计数法绘制大肠埃希菌浮游菌和被膜... 以ATCC25922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结晶紫染色,快速银染法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其生物被膜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建立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体外模型,利用优化的模型条件对249株临床分离株进行验证。采用琼脂平板计数法绘制大肠埃希菌浮游菌和被膜菌生长曲线,比较其生长特性的异同。对不同成膜能力的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色氨酸定量试验,分析不同培养条件对生物被膜菌胞外基质分泌量的影响。快速银染法和扫描电镜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形成生物被膜后,形成一种浮游细菌和生物被膜细菌共同分布于同一生存空间内的特殊生理结构;不同稀释度的接种量对细菌生物被膜生物量的变化影响不显著(P>0.05)。249株大肠埃希菌分为强成膜能力、中等成膜能力、弱成膜能力和无成膜能力4个表型,分别占3.21%、18.88%、51.81%、26.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谱型 生物被膜表型 基因 肠杆菌基因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溶血性弧菌ERIC-PCR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丁久法 潘迎捷 +4 位作者 陈洪友 唐明未 秦红友 赵勇 陈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7-141,共5页
目的:建立副溶血性弧菌ERIC-PCR分子分型技术,分析副溶血性弧菌标准菌株及分离株基因组DNAERIC-PCR指纹图谱,并对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进行检测,以了解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提取副溶血性弧菌基因组DNA,以肠杆菌... 目的:建立副溶血性弧菌ERIC-PCR分子分型技术,分析副溶血性弧菌标准菌株及分离株基因组DNAERIC-PCR指纹图谱,并对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进行检测,以了解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提取副溶血性弧菌基因组DNA,以肠杆菌基因间共有重复序列(ERIC)为引物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用凝胶成像分析仪对图谱进行观察分析,并以相似性系数构建聚类图;通过PCR方法对直接耐热溶血素(TDH)和耐热直接相关溶血素(TRH)进行检测。结果:26株副溶血性弧菌均可扩增产生可重复的DNA指纹图谱,ERIC-PCR可将26株菌分为12个型,分辨力指数为0.926;只在临床分离株中检测到TDH基因,而除一株标准菌株外,所有菌株都未检测到TRH基因。结论:研究显示ERIC-PCR可从分子水平对副溶血性弧菌基因组DNA进行快速指纹图谱分析,同时结合毒力基因检测,能够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疾病的预防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肠杆菌基因共有重复序列-PCR 基因分型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区汉族人群13个STR基因座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振原 马骏 +2 位作者 徐永城 樊栓良 方俊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6-237,240,共3页
关键词 STR基因 汉族人群 西安地区 多态性分析 DNA分析技术 短串联重复序列 荧光标记引物 复合扩增 毛细管电泳 多态性分布 检测方法 扫描检测 个体识别 亲权鉴定 系统分析 Plus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两所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基因及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茜 李庆淑 +2 位作者 李智 曲彦 胡丹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37-442,共6页
目的了解青岛市两所医院鲍曼不动杆菌(AB)耐药情况、分布特征,碳青霉烯酶基因携带情况。方法收集两所医院临床分离的145株(A院78株,B院67株)AB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肠杆菌科基因间一致重复序列(ERIC)-... 目的了解青岛市两所医院鲍曼不动杆菌(AB)耐药情况、分布特征,碳青霉烯酶基因携带情况。方法收集两所医院临床分离的145株(A院78株,B院67株)AB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肠杆菌科基因间一致重复序列(ERIC)-PCR对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A院AB对临床常用的16种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3.85%),其次是米诺环素(16.67%),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73%。B院AB对常用的23种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对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均不耐药,对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3.88%、38.81%,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4%。两院所有菌株均携带OXA-51基因,A、B两院碳青霉烯耐药组OXA-23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86.76%(59/68),56.67%(3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3,P<0.001);A院3株菌携带OXA-58基因,B院未检出OXA-58基因。145菌株共分为8个基因型,其中A型71株和E型37株,为主要流行株;A院主要流行A型(46.15%)和E型(41.03%),B院主要流行A型(52.24%)和C型(17.91%)。结论两所医院临床分离的AB耐药情况严重,且存在医院流行,OXA型酶OXA-23、OXA-51基因在介导AB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酶 多重耐药 抗药性 微生物 肠杆菌科基因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M13自动荧光检测法在高粱SSR基因型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0
作者 李会勇 王天宇 +3 位作者 黎裕 石云素 宋燕春 陆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8-70,共3页
研究利用TP-M13自动荧光检测法对48份高粱材料进行了简单序列重复(SSR)标记的基因型鉴定。在这个方法中,需要合成一个普适性的用荧光(如FAM)标记的M13引物,并把M13的正向引物和一个SSR反向引物相连(称为TP-M13引物),利用3条引物序列进行... 研究利用TP-M13自动荧光检测法对48份高粱材料进行了简单序列重复(SSR)标记的基因型鉴定。在这个方法中,需要合成一个普适性的用荧光(如FAM)标记的M13引物,并把M13的正向引物和一个SSR反向引物相连(称为TP-M13引物),利用3条引物序列进行PCR扩增,其PCR产物在DNA测序仪(如ABI3700仪)上进行自动荧光检测。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和其他的传统方法相比,具有经济、灵敏、高效的优点。建议在利用数量很多的SSR标记对数量有限的基因组较小的材料进行基因型鉴定时,使用TP-M13自动荧光检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检测法 自动 应用 定中 高梁 简单序列重复 DNA测序仪 荧光检测系统 基因型鉴定 PCR扩增 PCR产物 SSR标记 研究利用 引物序列 传统方法 TP 普适性 基因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库构建
11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2年第8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基因文库 染色体带 亨廷顿舞蹈病 预杂交 染色体基因 随机引物标记 细胞系 重复序列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肠道菌群基因组DNA提取及其ERIC-PCR分析
12
作者 张蒙 《四川畜牧兽医》 2018年第3期27-29,共3页
本试验采用反复冻融法、酶裂解法和试剂盒法分别提取猕猴肠道菌群的总DNA,根据提取的DNA浓度和纯度最终确定酶裂解法为较好的方法。将酶裂解法提取的DNA进行ERIC-PCR扩增,结果显示:同年龄组猕猴粪样的ERIC条带数量和位置变化不大;幼年... 本试验采用反复冻融法、酶裂解法和试剂盒法分别提取猕猴肠道菌群的总DNA,根据提取的DNA浓度和纯度最终确定酶裂解法为较好的方法。将酶裂解法提取的DNA进行ERIC-PCR扩增,结果显示:同年龄组猕猴粪样的ERIC条带数量和位置变化不大;幼年组猕猴的菌群种类较丰富,但优势菌群不明显;青年组猕猴的菌群种类和优势菌群最为丰富;老年组猕猴的菌群种类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总DNA提取 酶裂解法 肠杆菌基因重复共有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蜂蜜中幼虫芽孢杆菌分子分型方法的比较研究
13
作者 俞佳 高有领 +6 位作者 王建峰 赵秀玲 李如松 王春 杨伯龙 于纪棉 江玲丽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82,共5页
为研究来自不同地域幼虫芽孢杆菌的进化关系,建立其分子分型方法,对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50株幼虫芽孢杆菌分离株进行MLST分型分析,并与ERIC分型比较。结果显示,ERIC法将50株分离株分为ERICⅠ、ERICⅡ与ERICⅣ型,但不能区分不同区域菌株... 为研究来自不同地域幼虫芽孢杆菌的进化关系,建立其分子分型方法,对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50株幼虫芽孢杆菌分离株进行MLST分型分析,并与ERIC分型比较。结果显示,ERIC法将50株分离株分为ERICⅠ、ERICⅡ与ERICⅣ型,但不能区分不同区域菌株;MLST法将菌株分为ST1至ST8共8种序列型,其中ST1为优势型,占比高且分布广泛;其次为ST5(主要为加拿大分离株),ST3(澳大利亚分离株),ST4(法国与匈牙利分离株),ST6(新西兰分离株),ST2(西班牙分离株),ST7(匈牙利分离株)和ST8(澳大利亚分离株)。与ERIC相比,MLST可以对不同地域的幼虫芽孢杆菌进行有效分型,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可作为后续进口蜂蜜中幼虫芽孢杆菌流行病学调查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虫芽孢杆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管家基因 肠杆菌基因重复共有序列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ICU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疑似暴发调查与控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平平 袁军 +1 位作者 高佳 沈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71-1278,共8页
目的调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暴发原因,查找传染源及传播途径,为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2023年7月28日-8月2日神经外科ICU 3例CRKP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按... 目的调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暴发原因,查找传染源及传播途径,为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2023年7月28日-8月2日神经外科ICU 3例CRKP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按照环境卫生监测方法采集标本,查找病房环境中的CRKP,分析CRKP菌株耐药性及携带的耐药基因,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ERIC)及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分析患者与环境监测分离CRKP菌株的同源性。结果共有3例CRKP医院感染,罹患率为3.85%(3/78),与2022年同期及2023年5-6月罹患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境卫生学监测显示,1床呼吸机接口、治疗台和9床被服检出CRKP,检出率为4.84%(3/62);15份医务人员手标本和3份神经外科ICU空气监测标本均未检出CRKP;环境卫生监测检出3株CRKP;其耐药性、耐药基因及同源性与患者临床标本分离的CRKP一致。在采取集中隔离,严格进行病房环境清洁和消毒,严格执行侵入性器械消毒和管理,加强医护人员分组诊疗,工作服消毒,以及手卫生等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后,此次事件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此次事件可判定为一起疑似CRKP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推测侵入性器械消毒管理不到位、患者住院环境消毒不彻底、医护人员未分组诊疗及手卫生不到位是本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早期识别感染暴发,调查传染源及传播途径,以及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是控制感染暴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医院感染 肠杆菌基因重复一致序列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STR分型试剂盒的肿瘤组织身源鉴定方法
15
作者 吴黎明 陈安琪 +1 位作者 张素华 李成涛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0-339,共10页
目的 建立基于常用STR分型试剂盒的肿瘤组织身源鉴定方法。方法 采用ForenSeq^(TM) DNA Signature Prep试剂盒检测55例配对肿瘤组织样本(肿瘤组织和同一个体正常组织成对)以及75例无关个体全血样本27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的分型情况,并模... 目的 建立基于常用STR分型试剂盒的肿瘤组织身源鉴定方法。方法 采用ForenSeq^(TM) DNA Signature Prep试剂盒检测55例配对肿瘤组织样本(肿瘤组织和同一个体正常组织成对)以及75例无关个体全血样本27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的分型情况,并模拟55例肿瘤组织的全同胞、亲子对分型数据,统计成对肿瘤(paired carcinoma,PC)、肿瘤-无关个体(tumor-unrelated individual,UI)、肿瘤-全同胞(tumor-simulated full sibling,FS)与肿瘤-亲子(tumor-simulated parent-offspring,PO)的共有等位基因个数(number of total identical alleles,A_n)及状态一致性(identity by state,IBS)评分。以上述统计结果作为参照,建立8个常用STR分型试剂盒的肿瘤组织身源鉴定预测模型,并尝试构建一个专用于肿瘤组织身源鉴定的模型。使用另外23例配对肿瘤组织样本的检测结果对鉴定模型的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度进行验证与评估。结果 (1)在任一试剂盒中,全不同基因座数量(A_0)在PC组与PO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个相同基因座数量(A_(1))、2个相同基因座数量(A_(2))和IBS评分在PC组与UI、FS、PO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不同STR基因座的A_n与IBS评分在不同组别存在差异,其中,13个STR基因座(CSF1PO、D12S391、D19S433、D20S482、D2S1338、D3S1358、D4S2408、D7S820、D8S1179、FGA、TH01、TPOX、vWA)的A_(2)在PC组均高于其他STR基因座;2个STR基因座(D6S1043、PentaE)的A_(2)在UI组低于其他STR基因座。(3)成功构建了8个常用STR分型试剂盒的肿瘤组织身源鉴定预测模型以及15个STR基因座的肿瘤组织身源鉴定模型(15-STRs),灵敏度均达100%,特异度为97.56%~99.88%,准确度为97.59%~99.89%。其中,15-STRs模型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9.88%,准确率为99.89%,高于常用商业化试剂盒。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8个常用STR分型试剂盒的肿瘤组织身源鉴定方法,拓展了肿瘤组织身源鉴定的应用范围。通过比较不同基因座在肿瘤组织身源鉴定中的差异,筛选出了15个特别适用于肿瘤组织身源鉴定的STR基因座,为未来肿瘤组织溯源的试剂盒构建提供了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二代测序 短串联重复序列 预测模型 状态一致 肿瘤组织 个体识别 共有等位基因个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7
16
作者 姚明哲 王新超 +1 位作者 陈亮 杨亚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2-176,206,共6页
通过优化影响茶树 ISSR-PCR 的主要参数,确立了适用于茶树的 ISSR 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结果表明在 20 μl 反应体系中,模板 DNA、引物、Mg++、dNTP 和 Taq DNA 聚合酶五种主要成分的最适浓度分别为 10ng、150 nmol/L、1.5 mmol/L、150 ... 通过优化影响茶树 ISSR-PCR 的主要参数,确立了适用于茶树的 ISSR 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结果表明在 20 μl 反应体系中,模板 DNA、引物、Mg++、dNTP 和 Taq DNA 聚合酶五种主要成分的最适浓度分别为 10ng、150 nmol/L、1.5 mmol/L、150 μmol/L、0.5 U。在扩增过程中,引物的适宜退火温度比其 Tm 值平均高 4.5℃,扩增出足量产物至少需要 30 个热循环。利用该优化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对 13 份不同茶树种质资源进行ISSR-PCR 扩增,扩增产物的多态性为 77.6%。引物 TRI18 构建的 ISSR 指纹图谱,可以区分 13 份茶树资源中的 12 份,分辨率达 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ISSR-PCR 模板DNA 引物 简单重复序列 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谱和ERIC-PCR分型 被引量:16
17
作者 伍晓锋 黎毅敏 +3 位作者 卓超 袁锦屏 杨灵 任筱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60-563,共4页
目的研究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菌株同源性和耐药谱。方法用纸片协同法筛选出产MBL铜绿假单胞菌株;琼脂扩散法检测MBL阳性株对10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为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 目的研究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菌株同源性和耐药谱。方法用纸片协同法筛选出产MBL铜绿假单胞菌株;琼脂扩散法检测MBL阳性株对10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为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方法确定菌株之间的同源性。结果纸片协同法试验检测到18株MBL阳性菌株,它们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他啶完全耐药,对10种抗菌药物呈现7种耐药模式;ERIC-PCR结果显示,18株MBL阳性株呈现4种基因型,15株为同一基因型。结论该院ICU内产MBL铜绿假单胞菌在2005年第二季度出现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重复-致序列引物 金属Β-内酰胺酶 耐药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地区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17
18
作者 梁伟 邹明祥 +4 位作者 邬靖敏 邬国军 李军 豆清娅 刘文恩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1-526,共6页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探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长沙地区10所综合性医院2010年3月至2010年12月间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株205株;采用K-B法检测药物敏感性,改良双纸...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探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长沙地区10所综合性医院2010年3月至2010年12月间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株205株;采用K-B法检测药物敏感性,改良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金属酶),改良Hodge试验筛查碳青霉烯酶;PCR扩增OXA-23,OXA-24,OXA-51,OXA-58及IMP-1和VIM-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应用肠杆菌科基因间一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PCR,ERIC-PCR)对菌株进行DNA分型及同源性分析。结果:在监测的18种药物中,耐药率超过50%的达14种。其中哌拉西林耐药率最高(80.5%),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2.5%)。共筛选出耐碳青霉烯类药物鲍曼不动杆菌115株,其金属酶表型及基因检测均为阴性;改良Hodge试验阳性71株,其中64株OXA-23基因扩增阳性。115株菌株OXA-51均阳性,未检出OXA-24,OXA-58基因。115株菌株共分为7个ERIC基因型。其中A型19株,B型72株,为主要的流行克隆。结论:长沙地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十分严重;产OXA-23和OXA-51型碳青霉烯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且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存在克隆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酶 肠杆菌基因一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 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P-PCR及ERIC-PCR法对分离自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分型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马月姣 孙晓红 +3 位作者 赵勇 卢瑛 吴启华 潘迎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63-267,共5页
目的:采用细菌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扩增(REP-PCR)和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扩增(ERIC-PCR)两种方法对副溶血性弧菌2株标准株,13株实验室保存菌株和73株分离菌株共88株进行分子分型。方法:通过REP和ERIC-PCR指纹图谱扩增,利用NTsys-pc软... 目的:采用细菌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扩增(REP-PCR)和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扩增(ERIC-PCR)两种方法对副溶血性弧菌2株标准株,13株实验室保存菌株和73株分离菌株共88株进行分子分型。方法:通过REP和ERIC-PCR指纹图谱扩增,利用NTsys-pc软件采用Dice系数对指纹图谱进行聚类结果分析。结果:所有供试菌株可通过此两种方法进行分型得到清晰的指纹图谱,并反映出副溶血性弧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EP-PCR扩增出5~9条分布在609~4200bp之间的条带,可将副溶血性弧菌分为5个群12类型,分辨指数达0.93,其中tdh+株在相似系数0.86时可聚类在第Ⅰ群;ERIC-PCR扩增出5~11条分布在400~7593bp之间的条带,将副溶血性弧菌分为7个群11个类型,分辨指数为0.94,其中tdh+株在相似系数0.76时可聚类在第Ⅰ群。结论:两种方法均显现出很好的分型能力,能够很好地将环境分离tdh+菌株和标准菌株聚类在一起,其中REP-PCR较ERIC-PCR重复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TDH 肠内细菌基因重复序列分析 细菌基因重复回文序列扩增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豆萎蔫病菌的PCR检测技术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晓梅 林友伟 +1 位作者 吴新华 郭坚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2-45,共4页
根据在GenBank已登录的萎蔫短小杆菌 (Curtobacterium flaccumfaciens)的基因间重复序列 ,用DNAman 5 0软件比较同源性 ,设计了一对引物CffF1和CffR2 ,并以菜豆萎蔫病菌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扩增 ,得到了一段长 2 80bp的PCR特异产物... 根据在GenBank已登录的萎蔫短小杆菌 (Curtobacterium flaccumfaciens)的基因间重复序列 ,用DNAman 5 0软件比较同源性 ,设计了一对引物CffF1和CffR2 ,并以菜豆萎蔫病菌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扩增 ,得到了一段长 2 80bp的PCR特异产物。参试的其他属如棒形细菌属 (Clavibacter)、节杆菌属 (Arthrobacter)、拉氏杆菌属 (Rathayibac ter)、红球菌属 (Rhodococcus)细菌和萎蔫短小杆菌的其他致病变种 (Cur f pv oortii、Cur f pv poinsettiae、Cur f pv betae) ,以及其他植物病原细菌的基因组DNA均无扩增产物。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在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 萎蔫病菌 PCR 检测技术 萎蔫短小杆菌 基因重复序列 基因组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