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重排狂犬病病毒疫苗株免疫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凯云 文兆海 +3 位作者 翟少华 周海莹 胡远 简子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9-286,共8页
试验探究了基因重排狂犬病病毒(RV)弱毒疫苗株能否刺激小鼠产生RV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比较了其不同免疫方式、不同免疫剂量对小鼠抗体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估。选取28只体重(20±3)g、35日龄左右的昆明系小白鼠,随机分为7组:第1... 试验探究了基因重排狂犬病病毒(RV)弱毒疫苗株能否刺激小鼠产生RV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比较了其不同免疫方式、不同免疫剂量对小鼠抗体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估。选取28只体重(20±3)g、35日龄左右的昆明系小白鼠,随机分为7组:第1组为低剂量口服组:复合佐剂50μL+病毒液50μL;第2组为中等剂量口服组:复合佐剂150μL+病毒液150μL;第3组为高剂量口服组:复合佐剂300μL+病毒液300μL;第4组为低剂量注射组:复合佐剂50μL+病毒液50μL;第5组为中等剂量注射组:复合佐剂150μL+病毒液150μL;第6组为高剂量注射组:复合佐剂300μL+病毒液300μL;第7组为口服对照组:复合佐剂300μL+SRV9亲本毒株300μL,分别于0、7、14d进行免疫,采用ELISA定量检测试剂盒对各免疫组小鼠的血清IgG水平进行检测,免疫期结束后取各免疫组小鼠的肝脏、肾脏、肺脏、脑组织制作病理组织切片对疫苗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各免疫组均产生了RV抗体IgG;肌内注射免疫产生的抗体速度较口服免疫快,但肌内注射免疫会导致小鼠发病死亡;600μL口服免疫组产生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100、300μL口服免疫组及亲本毒株SRV9对照组(P<0.05),说明适当加大口服免疫剂量会使口服免疫组产生的抗体水平增加,并且不会引起不良反应。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各口服免疫组小鼠的肝脏、肾脏、肺脏、脑组织的形态结构较为正常,未发生病变,表明基因重排RV疫苗株口服免疫副作用小、安全性较好。本试验结果为研制新型口服疫苗开辟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排狂犬病病毒疫苗株 免疫 抗体 病理组织学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鉴别猪伪狂犬病病毒gI/gE基因部分缺失疫苗株和野毒株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
作者 李倩倩 黄英 +7 位作者 陈翔鸿 宋文博 杨柳 龙云志 余道兵 梁巩 黄超 汤细彪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8-74,共7页
为建立一种鉴别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I/gE基因部分缺失疫苗株和野毒株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本试验依据PRV HB-98株和HB2000株的gE和gI基因缺失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绘制标准曲线,进行特异性试验和敏感性... 为建立一种鉴别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I/gE基因部分缺失疫苗株和野毒株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本试验依据PRV HB-98株和HB2000株的gE和gI基因缺失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绘制标准曲线,进行特异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对临床样本和疫苗样本进行检测,并与商品化试剂盒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本试验建立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标准曲线R^(2)为0.9971;该方法特异性强,能区分PRV与其他常见的猪病原体;敏感性高,最低检测限为10 copies/μL;对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与商品化试剂盒的检测结果一致;能够区分PRV gI/gE基因部分缺失的疫苗株和野毒株。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了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的鉴别诊断PRV gI/gE基因部分缺失疫苗株和野毒株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病毒(PRV) gI/gE基因部分缺失疫苗 鉴别诊断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TK^-/gE^-/gI^-基因缺失疫苗的安全性和保护力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正飞 陈焕春 +2 位作者 吴斌 何启盖 秦永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0-73,共4页
对PrVEaTK-/gE-/gI-基因缺失疫苗的安全性和保护力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表明,该基因缺失疫苗105 0TCID50和106 0TCID50病毒剂量对妊娠母猪、新生仔猪和育肥猪均是安全的,并可保护妊娠母猪抵抗107 1TCID50强毒的攻击。新生仔猪免疫30d... 对PrVEaTK-/gE-/gI-基因缺失疫苗的安全性和保护力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表明,该基因缺失疫苗105 0TCID50和106 0TCID50病毒剂量对妊娠母猪、新生仔猪和育肥猪均是安全的,并可保护妊娠母猪抵抗107 1TCID50强毒的攻击。新生仔猪免疫30d后,gE鉴别ELISA试验表明,PrVEaTK-/gE-/gI-免疫猪不产生针对gE的抗体。育肥猪在二次免疫后中和抗体水平显著升高。以105 0TCID50和106 0TCID50疫苗病毒接种家兔、猫和奶山羊等非靶动物,结果非靶动物未出现精神异常或死亡现象,说明该基因缺失疫苗具有极高的生物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 病毒 鄂A TK^-/gE^-/gI^-基因 基因缺失 疫苗 安全性 保护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病毒BJC变异株分离鉴定及gB和gE基因序列分析
4
作者 娄昆鹏 李阳 +2 位作者 项伟 徐博 朱国强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26,共7页
为了确定伪狂犬病疑似发病猪场PRV变异株病原及其病毒分子特征,通过病理剖检、病毒分离鉴定与纯化、ST细胞TCID_(50)和小鼠LD_(50)测定,对分离鉴定的病毒gB、gE基因进行PCR扩增、回收、克隆和测序,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Geneious Prime... 为了确定伪狂犬病疑似发病猪场PRV变异株病原及其病毒分子特征,通过病理剖检、病毒分离鉴定与纯化、ST细胞TCID_(50)和小鼠LD_(50)测定,对分离鉴定的病毒gB、gE基因进行PCR扩增、回收、克隆和测序,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Geneious Prime对gB、gE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为PRV强毒株。该病毒在ST细胞生长良好,纯化后的病毒经测定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为10^(8.5)TCID_(50)/mL,对6周龄昆明小鼠的LD_(50)为10^(5.8)TCID_(50)。测序结果与预期的PRV gB、gE基因片段相符。遗传进化分析可知与国内代表PRV变异毒株如JS2012、HN1201、ZJ01等处于同一分支,与欧美分离株如Bartha、Kaplan、Becker等亲缘关系较远,处于不同的大分支。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BJC株与国外经典毒株和国内早期分离毒株存在多个特征性位点替换,符合国内流行变异毒株特征,BJC株为PRV变异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病 分离鉴定 BJC gB、gE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与gE基因缺失疫苗株微滴数字PCR鉴别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4
5
作者 兰德松 魏澍 +1 位作者 顾贵波 侯振中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37-1141,1156,共6页
为建立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株与gE基因缺失疫苗株的鉴别诊断和准确定量的微滴数字PCR(ddPCR)方法,本研究以PRV gD和gE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并合成了2套特异性引物和Taq Man探针,建立了分别针对PRV gD和gE基因的dd PCR方法。结果显示,本... 为建立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株与gE基因缺失疫苗株的鉴别诊断和准确定量的微滴数字PCR(ddPCR)方法,本研究以PRV gD和gE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并合成了2套特异性引物和Taq Man探针,建立了分别针对PRV gD和gE基因的dd PCR方法。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dd PCR方法能够特异性地鉴别检测PRV野毒株和疫苗株,与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猪流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均无交叉反应;该方法针对PRV gD、gE基因的检测限分别为3.9拷贝/μL、2.3拷贝/μL,分别比相应的荧光定量PCR (qPCR)方法敏感性高10倍和5倍;针对PRV gD、gE基因的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结果变异系数(C.V)均小于4%;通过对45份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与病毒分离方法相比,dd PCR方法敏感性为91.7%,特异性为97.2%,符合率为97.8%;与dd PCR方法相比,q PCR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4.3%,符合率为95.6%。本研究建立的dd PCR方法在检测低拷贝临床样品时敏感性更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以作为PRV野毒株与疫苗株的鉴别、准确定量的有效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野毒 gE基因缺失疫苗 微滴数字PCR 鉴别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与gE基因缺失疫苗株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别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6
作者 兰德松 顾贵波 侯振中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804-1812,共9页
为实现对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野毒株与gE基因缺失疫苗株的快速、敏感、特异的鉴别诊断,本试验针对PRVgD和gE基因设计了2套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PRV野毒株与gE基因缺失疫苗株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别方法... 为实现对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野毒株与gE基因缺失疫苗株的快速、敏感、特异的鉴别诊断,本试验针对PRVgD和gE基因设计了2套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PRV野毒株与gE基因缺失疫苗株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别方法,对引物和探针浓度、退火温度等进行了优化,对方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试验,并进行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针对gD、gE基因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6和0.980,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分别为39.4和12.1拷贝/μL;与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均无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针对gD基因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43%~1.86%、1.10%~2.07%,针对gE基因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98%~1.41%、1.12%~1.86%。应用建立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与普通PCR分别对11份临床疑似感染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6.4%和27.3%。结果表明,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与gE基因缺失疫苗株的早期鉴别诊断和定量检测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PRV) 野毒 gE基因缺失疫苗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猪瘟E_2基因的伪狂犬病毒Bartha-K_(61)株TK基因缺失转移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1
7
作者 范伟兴 张雪莲 +2 位作者 魏荣 赵宏坤 陈溥言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8,共6页
提取伪狂犬病毒 ( PRV) Bartha- K6 1 株基因组 DNA为 PCR扩增模板 ,并根据 Genbank已发表的 PRV Kaplan株 UL区 UL2 5、U L2 4、U L2 3、U L2 2基因序列 ,选择保守序列设计了两对引物 ,这两对引物分别扩增出位于 UL2 3( TK)两侧 (含部... 提取伪狂犬病毒 ( PRV) Bartha- K6 1 株基因组 DNA为 PCR扩增模板 ,并根据 Genbank已发表的 PRV Kaplan株 UL区 UL2 5、U L2 4、U L2 3、U L2 2基因序列 ,选择保守序列设计了两对引物 ,这两对引物分别扩增出位于 UL2 3( TK)两侧 (含部分TK基因 )的可用于同源重组的左臂片段 ( L )和右臂片段 ( R) ,L包括部分 UL 2 5、全部 UL 2 4、部分 TK,R包括部分 TK及部分U L2 2 ,L 和 R的拼接片段中 TK基因内部缺失 2 70个核苷酸。将 L 片段和 R片段克隆于 p Bluescript M13-载体上 ,获得p SKL R;再将绿色荧光蛋白载体 p EGFP- C1上含 GFP及其多克隆位点的完整的基因表达盒插入 p SKL R的 L 片段和 R片段之间构成转移载体 p SKL KG;又将猪瘟病毒 1.2 3 kb的 E2 ( CSFV- E2 )基因片段插入 p SKL RG的多克隆位点的 Bg1 与 Pst 之间获得转移载体 p SK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狂犬病 狂犬病毒Bartha-K61 TK基因 EGFP基因 猪瘟病毒E2基因 基因缺失 转移载体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Fa株gE基因的克隆与序列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勤 郭万柱 +2 位作者 徐志文 汪铭书 王小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9-393,共5页
根据已发表的伪狂犬病病毒(PRV)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PCL1和PCL2,以PRVFa株的DNA为模板成功地扩增得到预期的长约1 7kb的特异片段,经酶切鉴定,初步确定为gE基因。将扩增产物经KpnⅠ、EcoRⅠ消化形成粘末端克隆到pUC18质粒,得到... 根据已发表的伪狂犬病病毒(PRV)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PCL1和PCL2,以PRVFa株的DNA为模板成功地扩增得到预期的长约1 7kb的特异片段,经酶切鉴定,初步确定为gE基因。将扩增产物经KpnⅠ、EcoRⅠ消化形成粘末端克隆到pUC18质粒,得到了明显大于载体的重组质粒PpgE。重组质粒PpgE经酶切鉴定为含有PRV的gE基因,测序PpgE得到完整的gE基因片段,并与4株不同来源的毒株进行了比较分析。5毒株的gE同源性比较分析发现毒株间同源性最低也高达97%,这体现了gE基因的保守性。分析还表明Fa与TNL同源。同时99%的高同源性也显示Fa、Ea、SH可能是同一毒株。gE序列在1040-1410碱基的高同源性区域作为PRV的PCR检测或作为核酸探针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 病毒 Fa GE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PCR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Ea株gD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洪文洲 陈焕春 +3 位作者 方六荣 周锐 何启盖 吴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5-243,共9页
本研究从含有伪狂犬病病毒 (Pseudorabiesvirus,PRV)Ea株 gD基因BamHI 6 6Kb片段的重组质粒 pUCB7中分别亚克隆gD基因的上、下游片段 ,并对上游片段进一步改造 ,去掉 gD基因上游的非编码序列 ,构建了含完整 gD基因编码区的重组质粒 pBR... 本研究从含有伪狂犬病病毒 (Pseudorabiesvirus,PRV)Ea株 gD基因BamHI 6 6Kb片段的重组质粒 pUCB7中分别亚克隆gD基因的上、下游片段 ,并对上游片段进一步改造 ,去掉 gD基因上游的非编码序列 ,构建了含完整 gD基因编码区的重组质粒 pBRgDI,并利用基因内部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 ,用内切酶KpnI和SalI酶切分析 ,证实了 gD基因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同时构建了测序质粒 pSKgDSB和 pSKgDS ,并用双脱氧终止法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国外的Rice毒株进行比较 ,发现Ea株 gD基因核苷酸序列有多处点突变和一处插入突变 ,在编码氨基酸残基水平上也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Ea GD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狂犬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株(SA215)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陆 郭万柱 +2 位作者 徐志文 王小玉 王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8-282,共5页
测定了伪狂犬病gE-/gI-/ TK-/ LacZ+基因缺失疫苗株(SA215)的致细胞病变效应、安全性、免疫原性和接种动物抗体消长规律等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株能在 Vero细胞上适应生长,并形成典型的蚀斑。其对1日龄仔猪、妊娠母猪、牛、... 测定了伪狂犬病gE-/gI-/ TK-/ LacZ+基因缺失疫苗株(SA215)的致细胞病变效应、安全性、免疫原性和接种动物抗体消长规律等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株能在 Vero细胞上适应生长,并形成典型的蚀斑。其对1日龄仔猪、妊娠母猪、牛、羊以及家兔安全,无不良接种反应,接种动物不向外散毒。SA215 疫苗接种猪能抵御高剂量(107 PFU) Fa株强毒感染,攻毒后试验猪的发热期、增重受阻天数、散毒滴度略低于 Bartha株疫苗接种猪,低于对照组猪。SA215接种猪能维持长时间的高水平中和抗体滴度。试验结果表明,SA215 株是一株安全、免疫原性好的疫苗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缺失疫苗 狂犬病 种猪 接种 生物学特性研究 强毒感染 增重 SA 滴度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株(SA215)某些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陈陆 郭万柱 +2 位作者 徐志文 徐静 王小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153-156,共4页
本试验测定了伪狂犬病gE-/gI-/ TK-/ LacZ+基因缺失疫苗株(SA215)的致细胞病变效应、安全性、免疫原性和免疫期等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株能在Vero细胞上适应生长,并形成典型的蚀斑。其对1日... 本试验测定了伪狂犬病gE-/gI-/ TK-/ LacZ+基因缺失疫苗株(SA215)的致细胞病变效应、安全性、免疫原性和免疫期等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显示,该疫苗株能在Vero细胞上适应生长,并形成典型的蚀斑。其对1日龄仔猪、怀孕母猪、牛、羊以及家兔安全,无不良接种反应,接种动物不向体外散毒。SA215疫苗接种猪能抵御高剂量(107PFU)Fa株强毒感染,攻毒后试验猪的发热期、增重受阻天数、散毒滴度均低于Bartha株疫苗接种猪,远远低于对照组猪。SA215接种猪能维持长时间的高水平中和抗体滴度,免疫期可达半年以上。试验结果表明,SA215株是一株安全、免疫原性好、免疫期长的疫苗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 基因缺失疫苗 生物学特性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BJ/YT株毒力相关基因gE和TK序列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钟承 刘蕾 +5 位作者 张乐天 王巨实 王安琦 陆宝生 杨万莲 吕艳丽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3-79,共7页
本试验对2012年从北京地区约克夏犬体内分离得到的伪狂犬病病毒(PRV)BJ/YT株主要毒力基因gE和TK的分子特征和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BJ/YT株gE基因与参考序列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9%~100.0%和98.3%~100.0%;TK基... 本试验对2012年从北京地区约克夏犬体内分离得到的伪狂犬病病毒(PRV)BJ/YT株主要毒力基因gE和TK的分子特征和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BJ/YT株gE基因与参考序列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9%~100.0%和98.3%~100.0%;TK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2%~99.9%和99.0%~100.0%。BJ/YT株与同期河北猪源分离株进化关系较近,各毒株之间同源性高,并且存在一致的核苷酸突变位点;与其他参考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BJ/YT株主要毒力基因存在变异位点,但这些位点均不在已知的主要功能区和抗原表位区内。因此,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来看,BJ/YT毒株是近年北京及其周边地区PRV流行毒株,但gE和TK基因的变异对流行毒株的毒力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BJ/YT GE基因 TK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Ea株UL54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方六荣 陈焕春 +2 位作者 肖少波 徐引娣 何启盖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3-106,共4页
根据伪狂犬病病毒国外Ka株UL5 4基因核苷酸序列 ,设计一对包含UL5 4基因完整编码区的引物 ,以伪狂犬病病毒国内地方分离株Ea株细胞感染物为模板 ,PCR扩增出大小约 1.1kb特异性带。将纯化的扩增产物克隆到pBluescriptⅡsk +中 ,酶切分析... 根据伪狂犬病病毒国外Ka株UL5 4基因核苷酸序列 ,设计一对包含UL5 4基因完整编码区的引物 ,以伪狂犬病病毒国内地方分离株Ea株细胞感染物为模板 ,PCR扩增出大小约 1.1kb特异性带。将纯化的扩增产物克隆到pBluescriptⅡsk +中 ,酶切分析证实后经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进行全序列测定 ,序列分析结果表明Ea株UL5 4基因全长 10 86bp ,可编码 36 1个氨基酸。由二级结构预测数据推断C 末端具有典型的锌指结构域。运用Blast软件与Ka株UL5 4基因进行同源比较 ,发现Ea株UL5 4基因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均存在多处点突变 ,但无插入或缺失突变 ;将Ea株UL5 4氨基酸序列同其它 4种α 疱疹病毒 (HSV 1、HSV 2、VZV、EHV 1)进行同源比较 ,同源性分别为 47%、36 %、36 %和 4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Ea UL54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病毒FZ株的分离鉴定及gD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曾显成 吴异健 +2 位作者 陈家祥 姚金水 吴宝成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1-510,共10页
采集福州郊区病仔猪的鼻腔黏液、脑、脾脏、肾脏、淋巴结等组织病料,研磨上清接种到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和狗肾(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对分离病毒株进行形态学、血清学、荧光抗体试验、动物接种试验、PCR试验等鉴定,确定所分离的... 采集福州郊区病仔猪的鼻腔黏液、脑、脾脏、肾脏、淋巴结等组织病料,研磨上清接种到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和狗肾(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对分离病毒株进行形态学、血清学、荧光抗体试验、动物接种试验、PCR试验等鉴定,确定所分离的病毒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命名为PRV-FZ株.根据GenBank收录的PRV gD基因的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出约1579 bp的目的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CAGGS载体进行酶切鉴定、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目的片段包含一个120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0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与GenBank中有代表性的5株参考毒株相应基因序列比较显示,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1%-99.8%和98.5%-99.5%.用Bioedit和TMPRED软件预测PRV-FZ gD基因的跨膜区,表明存在2处显著意义的跨膜区;用Predictprotein软件结构域预测,表明该蛋白存在2个cAMP-/cGMP-依赖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5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1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及3对二硫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 分离鉴定 FZ GD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DNA疫苗在动物体内诱导的免疫应答及IL-2对其作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洪光 郝飞 +7 位作者 汤德元 张元鑫 马萍 罗险峰 曾智勇 刘霞 刘建 李达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88-1496,共9页
为探讨伪狂犬病病毒(PRV)gE蛋白DNA疫苗在动物体内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以及猪白细胞介素-2对其免疫作用的影响,构建pcDNA3.1(+)-gE1和pcDNA3.1(+)-gE2-IL-2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将其转染Vero细胞后,采用间接免疫荧光、RT-PCR和Western blott... 为探讨伪狂犬病病毒(PRV)gE蛋白DNA疫苗在动物体内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以及猪白细胞介素-2对其免疫作用的影响,构建pcDNA3.1(+)-gE1和pcDNA3.1(+)-gE2-IL-2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将其转染Vero细胞后,采用间接免疫荧光、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gE基因和IL-2基因在Vero细胞中的表达;并将构建的重组质粒、空载体、灭活病毒对照及生理盐水对照分别免疫小鼠和仔猪,通过间接ELISA方法和流式细胞技术监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进行免疫学评价。结果表明,pcDNA3.1(+)-gE1和pcDNA3.1(+)-gE2-IL-2重组质粒在Vero细胞中获得较高水平的表达,且表达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重组质粒可明显提高动物机体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IL-2对PRVgE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存在明显的增强作用。动物攻毒试验表明,在PRV强毒攻击下融合表达质粒和混合质粒免疫可以给小鼠提供80%以上的保护,可给免疫仔猪提供60%以上的保护,表明融合蛋白和混合蛋白对PRV的攻击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GE基因 DNA疫苗 IL-2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及活载体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周国辉 仇华吉 +1 位作者 田志军 童光志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3期19-22,共4页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多种畜、禽及野生动物的一种以发热、奇痒、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每年给养猪业造成的损失达数十亿美元,目前对该病主要是以疫苗防制为主。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研制更加安...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多种畜、禽及野生动物的一种以发热、奇痒、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每年给养猪业造成的损失达数十亿美元,目前对该病主要是以疫苗防制为主。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研制更加安全、有效的基因工程疫苗对该病的防治将会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及活载体疫苗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活载体疫苗 基因缺失疫苗 种畜 基因工程疫苗 防制 脑脊髓炎 主要症状 研究进展 发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毒上海株糖蛋白G (gG)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伟坚 姜焱 +3 位作者 陈德胜 芦银华 张雪莲 陈溥言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7-110,共4页
应用PCR方法从PRVSH (上海株 )病毒培养物扩增了gG基因 ,克隆入 pcDNA3质粒 ,并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扩增的 gG基因片段长 1719bp ,包含一个 14 91bp的开放阅读框 (ORF) ,在起始密码子上游有TATAAAA盒 ,在终止密码子下游有AATAAA... 应用PCR方法从PRVSH (上海株 )病毒培养物扩增了gG基因 ,克隆入 pcDNA3质粒 ,并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扩增的 gG基因片段长 1719bp ,包含一个 14 91bp的开放阅读框 (ORF) ,在起始密码子上游有TATAAAA盒 ,在终止密码子下游有AATAAA的 poly (A)尾 ,编码由 4 9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与Rice株相应的gG片段相比 ,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 97 1%。但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仅有 87 6 % ,主要是在编码区内插入和缺失核苷酸 ,出现了突变和移码 ,导致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降低。gG具有膜蛋白的结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 上海 糖蛋白G 序列分析 gG基因 PCR扩增 核苷酸序列 氨基酸序列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33
18
作者 郭万柱 徐志文 +3 位作者 王小玉 程陆 王印 汪铭书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1-3,10,共4页
以伪狂犬病病毒Fa株为起始材料 ,构建的 pp6 3LacZ转移载体质粒与PRVFaDNA经磷酸钙转染 ,在MDBK细胞内同源重组获得PRVFagE-/gI-/LacZ基因缺失株。以PDTK3 - 6 ,5 - 6TK缺失质粒与上述基因缺失株在TK-143细胞内同源重组 ,获得PRV -SA2 1... 以伪狂犬病病毒Fa株为起始材料 ,构建的 pp6 3LacZ转移载体质粒与PRVFaDNA经磷酸钙转染 ,在MDBK细胞内同源重组获得PRVFagE-/gI-/LacZ基因缺失株。以PDTK3 - 6 ,5 - 6TK缺失质粒与上述基因缺失株在TK-143细胞内同源重组 ,获得PRV -SA2 15等三基因缺失株。经核酸杂交证实构建是成功的。生物学特性观察显示 ,该基因缺失株对多种动物安全 ,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有望成为一株优秀的PRV疫苗候选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基因缺失 疫苗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GFP-Lac Z基因的伪狂犬病病毒上海株缺失株的构建 被引量:3
19
作者 姜焱 张常印 +1 位作者 黄伟坚 陈溥言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0-122,共3页
在伪狂犬病病毒 (PRV)上海株gI和gE基因克隆鉴定的基础上 ,用BamHⅠ +BstpⅠ去掉gE基因的 5′端 36 3bp ,在缺失位置插入绿色荧光蛋白 (GFP)和LacZ基因 ,构建含双报告基因的PRV SH转移载体pgEI GFPZ。将pgEI GFPZ转染PRV SH的BHK 2 1细... 在伪狂犬病病毒 (PRV)上海株gI和gE基因克隆鉴定的基础上 ,用BamHⅠ +BstpⅠ去掉gE基因的 5′端 36 3bp ,在缺失位置插入绿色荧光蛋白 (GFP)和LacZ基因 ,构建含双报告基因的PRV SH转移载体pgEI GFPZ。将pgEI GFPZ转染PRV SH的BHK 2 1细胞 ,待出现 80 %病变后收获病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上海 GFP-Lac Z基因缺失 蚀斑法 绿色荧光蛋白 基因表达盒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广西B、W株gE基因的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陆芹章 覃广胜 +1 位作者 黄伟坚 熊艳芸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06-1110,共5页
在已鉴定了的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11种糖蛋白中,gE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种非必需糖蛋白,是伪狂犬病病毒重要的毒力基因,它在介导感染细胞的融合,病毒在细胞间的扩散,病毒粒子的释放等方面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尤其... 在已鉴定了的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11种糖蛋白中,gE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种非必需糖蛋白,是伪狂犬病病毒重要的毒力基因,它在介导感染细胞的融合,病毒在细胞间的扩散,病毒粒子的释放等方面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尤其是在影响伪狂犬病病毒神经嗜性和毒力方面的作用.利用PRV gE基因缺失疫苗,结合血清学方法可以区分疫苗接种猪和野毒感染猪[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GE基因 扩增 克隆 序列分析 基因缺失疫苗 广西 毒力基因 感染细胞 Vir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