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RNA基因递送系统抗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增殖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姚翀 武鑫 +4 位作者 台宗光 朱全刚 王晓宇 张丽娟 高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7-123,共7页
目的采用支化的聚乙烯亚胺(BPEI)、线型聚乙烯亚胺(LPEI)和树枝状聚合物聚酰胺-胺(PAMAM)与具有抑制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的microRNA(miRNA)-15a和miRNA-16-1质粒结合,构建了miRNA基因递送系统。考察形成的3种纳米复合物的... 目的采用支化的聚乙烯亚胺(BPEI)、线型聚乙烯亚胺(LPEI)和树枝状聚合物聚酰胺-胺(PAMAM)与具有抑制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的microRNA(miRNA)-15a和miRNA-16-1质粒结合,构建了miRNA基因递送系统。考察形成的3种纳米复合物的粒径、zeta电位、细胞内摄取,以及对PC3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粒径分析仪测定形成的3种纳米复合物的粒径和电位,凝胶电泳实验测定3种材料对miRNA的结合能力;利用FAM标记的NC-miRNA考察PC3细胞对3种复合物的摄取情况;通过CCK8法测定3种材料与miRNA-15a和miRNA-16-1形成的复合物对PC3细胞的抑制作用;PCR法测定3种材料与miRNA-15a和miRNA-16-1结合后对PC3细胞中Bcl-2、Cylin D1和Wnt3a表达的阻滞作用。结果BPEI、LPEI和PAMAM与miRNA可结合形成稳定的纳米级复合物,在N/P=5时,PC3细胞对BPEI/miRNAFAM的摄取高于LPEI/miRNA-FAM和PAMAM/miRNA-FA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PEI、LPEI和PAMAM都可以携带miRNA-15a和miRNA-16-1进入PC3细胞,并且阻滞PC3细胞中Bcl-2、Cylin D1和Wnt3a蛋白的表达。结论BPEI、LPEI和PAMAM包裹miRNA-15a和miRNA-16-1可对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细胞PC3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并可以有效阻滞PC3细胞中Bcl-2、Cylin D1和Wnt3a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前列腺肿瘤 基因疗法 基因递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代树突细胞基因递送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2
作者 于泽萱 鞠曹云 张灿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8-446,共9页
目前,安全有效的基因递送系统应用于原代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转染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针对原代DC构建基于脂质体的基因递送系统,优化了制备方法以提高原代DC的转染效率。通过共孵育法、乙醇注入法、鱼精蛋白复合法分别制备含不同... 目前,安全有效的基因递送系统应用于原代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转染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针对原代DC构建基于脂质体的基因递送系统,优化了制备方法以提高原代DC的转染效率。通过共孵育法、乙醇注入法、鱼精蛋白复合法分别制备含不同阳离子脂质的脂质体/siRNA复合物,并以粒径、电位、对基因药物siRNA的包载能力、安全性、稳定性、DC的摄取效率和基因沉默效率为考察指标,评价并筛选出具有高转染效率的基因递送系统。与市售制剂Lipo2000相比,利用共孵育法制备的赖氨酸谷氨酸双油醇酯(OA2)递送系统的DC摄取效率提高约35%,基因沉默效率提高约10倍,且细胞存活率比Lipo2000提高20%,具有良好的DC基因转染效率和体外安全性。本研究为原代DC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制备简单的基因递送载体平台,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树突状细胞 基因递送系统 阳离子脂质体 SIRNA 基因沉默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治疗递送系统的研究新进展: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治疗的曙光
3
作者 翟杨 苏子璇 +1 位作者 王兴华 姜发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419,共6页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是多种先天性视网膜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以夜盲、进行性视野缩小、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为特点,具有多种遗传形式。由于其病变的根源在于基因突变,通过基因治疗,即利用外源性核苷酸替换或沉默基因缺陷细胞内的致病...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是多种先天性视网膜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以夜盲、进行性视野缩小、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为特点,具有多种遗传形式。由于其病变的根源在于基因突变,通过基因治疗,即利用外源性核苷酸替换或沉默基因缺陷细胞内的致病基因,使细胞表达正确的蛋白质,恢复细胞的功能,就有可能治愈疾病。同时,眼睛具有免疫“豁免”特性,是实现基因治疗的理想器官。为了完成遗传物质的修正,治疗性核苷酸需要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携带健康基因的载体递送系统是实现这一过程的有利工具。该文重点总结了包括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在内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基因治疗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及面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视网膜疾病 视网膜基因治疗 基因递送系统 病毒载体 非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技术的药物递送系统在肝细胞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森林 向杨 杨毅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392,共9页
原发性肝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肝细胞癌(HCC)占90%以上。早期HCC以手术切除为主,且预后较好,然而因HCC起病隐匿,绝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手术治疗效果较差,而非手术治疗方式因为普遍存在不良反应大,肿瘤选... 原发性肝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肝细胞癌(HCC)占90%以上。早期HCC以手术切除为主,且预后较好,然而因HCC起病隐匿,绝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手术治疗效果较差,而非手术治疗方式因为普遍存在不良反应大,肿瘤选择性低等问题,疗效也不理想,所以目前中晚期HCC治疗仍是临床工作的难点。纳米粒(NP)尺寸小、比表面积大,具有多种独特的理化性质,成为输送药物、基因及细胞活性因子等治疗剂的潜在载体。纳米递送系统以NP为载体,通过功能化修饰,从时间、空间及剂量上调控药物、基因及细胞活性因子等在体内的代谢及转化,在HCC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纳米递送系统,包括有机纳米载体、无机纳米载体、外泌体等在HCC治疗中的现状和优势,总结了基于NP的纳米载体治疗HCC的机制,为新型纳米递送系统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纳米技术 药物/基因递送系统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