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树农杆菌转化系统和基因枪转化系统的优化 被引量:16
1
作者 吴姗 梁月荣 +2 位作者 陆建良 金惠淑 吴颖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0,共5页
在用农杆菌浸染前,将茶树外植体预培养在含有PVP(polyvinylpyrrolidone,16g/L)的预培养基上2-3d可提高转化频率.优化后的茶树基因枪转化体系,即制弹程序:60 mg/1ml钨粉悬浮液10 μl中加入1.6 μl质粒DNA(1 μg/μl),再分别加入0.1 mol/... 在用农杆菌浸染前,将茶树外植体预培养在含有PVP(polyvinylpyrrolidone,16g/L)的预培养基上2-3d可提高转化频率.优化后的茶树基因枪转化体系,即制弹程序:60 mg/1ml钨粉悬浮液10 μl中加入1.6 μl质粒DNA(1 μg/μl),再分别加入0.1 mol/L的亚精胺4 μl,2.5 mol/L 的CaCl2 15 μl,最后定容至48 μl;每次轰击上样量为8-10 μl.基因枪转化后抗性筛选2个月,抗性愈伤组织存活率为5.0%~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农杆菌转化系统 基因转化系统 优化 预培养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高效的基因枪转化系统将抗虫抗病基因导入水稻 被引量:11
2
作者 许新萍 胡明 +2 位作者 卫剑文 陈金婷 李宝健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4-16,共3页
从水稻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经1~3次继代培养后,形成分散颗粒状的胚性愈伤组织,可作为基因枪法转化的靶材料。以hpt基因或bar基因作为筛选的标志基因,将抗虫或抗病基因共转化至水稻中,在含30~50mg/L潮霉素或2... 从水稻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经1~3次继代培养后,形成分散颗粒状的胚性愈伤组织,可作为基因枪法转化的靶材料。以hpt基因或bar基因作为筛选的标志基因,将抗虫或抗病基因共转化至水稻中,在含30~50mg/L潮霉素或2~4mg/LBasta的培养基上进行筛选、预再生、再生及长根培养后得到转化植株。粳稻台北309的转化频率通常超过20%,最高达到476%。籼稻品种的转化频率一般在4%以上,最高为255%。分子检测结果表明,抗虫、抗病基因已整合到转基因水稻基因组中,与标志基因的共转化率为525%~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化系统 抗虫抗病基因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胚性愈伤组织基因枪转化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7
3
作者 赖钟雄 桑庆亮 潘东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08-408,共1页
关键词 荔枝 胚性愈伤组织 基因转化系统 基因 GUS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4K杨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岗 康振生 +2 位作者 孙燕飞 韩青梅 芦晓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7-90,96,共5页
 以84K杨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叶片再生系统及卡那霉素敏感性试验,确立了稳定高效的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结果表明,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0.5~1.0mg/L6-BA+0.01~0.1mg/LNAA组合时,叶片出芽率不到50%,每叶平均生芽数5~6个;1.0~1.5mg/...  以84K杨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叶片再生系统及卡那霉素敏感性试验,确立了稳定高效的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结果表明,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0.5~1.0mg/L6-BA+0.01~0.1mg/LNAA组合时,叶片出芽率不到50%,每叶平均生芽数5~6个;1.0~1.5mg/L6-BA+0.02mg/L2,4-D组合时,叶片出芽率达90%~100%,每叶平均生芽数约20个。用后者附加不同质量浓度梯度卡那霉素,确定叶片外植体芽诱导卡那霉素临界筛选质量浓度为20mg/L。利用对84K杨芽生根效果较好的培养基GMS+0.01mg/LNAA+0.25mg/LIBA,附加不同质量浓度梯度卡那霉素,筛选出芽生根卡那霉素临界质量浓度亦为2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化受体系统 84K杨 卡那霉素 浓度梯度 质量浓度 敏感性试验 基本培养基 MS培养基 叶片外植体 再生系统 生根效果 出芽率 芽诱导 组合 生芽 平均 筛选 临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植株转化法在荞麦上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陆小平 小岛峰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9-160,共2页
关键词 整体植株转化 荞麦 应用 植物基因转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二氢黄酮醇3’5’羟化酶cDNA对非洲菊的转化及对其花色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0
6
作者 郑丽屏 刘继梅 +2 位作者 王玲仙 黄兴奇 钦佩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6-521,共6页
通过非洲菊(Gerbera hybrida)组织培养建立起适合于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受体系统.非洲菊叶柄外植体在MS+3 mg/L BA+0.01 mg/L NAA培养基中直接诱导芽生长,在MS+0.1 mg/L NAA培养基中生根培养,获得再生植株,诱导率达57%.带有云南矮牵牛... 通过非洲菊(Gerbera hybrida)组织培养建立起适合于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受体系统.非洲菊叶柄外植体在MS+3 mg/L BA+0.01 mg/L NAA培养基中直接诱导芽生长,在MS+0.1 mg/L NAA培养基中生根培养,获得再生植株,诱导率达57%.带有云南矮牵牛(Petunia hybrida)二氢黄酮醇3’5’羟 化酶cDNA的pEH表达载体与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LBA4404融合后,与非洲菊叶柄外植体共培养3 d,通过含有卡那霉素25 mg/L和羧苄青霉素500 mg/L的选择培养,诱导出转基因非洲菊.经PCR和Southern分子杂交检测,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入非洲菊的基因组中,转基因非洲菊花色、花型及叶型都有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菊 组织培养 基因转化受体系统 二氢黄酮醇3’5’羟化酶cDNA 基因植物 花色 农杆菌介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菌pyrG缺陷株的建立 被引量:5
7
作者 刘钟滨 David J.Jeenes David B.Archer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5-16,共2页
运用紫外线照射致突变方法建立了黑曲霉菌ATCC 12 0 49,134 96和N40 2等 3种菌株的乳清酸核苷 5′ 磷酸脱羧酶基因 (pyrG)缺陷株。其中ATCC 134 96是一种蛋白酶缺陷株。含黑曲霉菌pyrG基因的重组质粒 pY 1.2可使它们发生转化 ,成为Pyr... 运用紫外线照射致突变方法建立了黑曲霉菌ATCC 12 0 49,134 96和N40 2等 3种菌株的乳清酸核苷 5′ 磷酸脱羧酶基因 (pyrG)缺陷株。其中ATCC 134 96是一种蛋白酶缺陷株。含黑曲霉菌pyrG基因的重组质粒 pY 1.2可使它们发生转化 ,成为Pyr+ ,转化效率约为 8~ 40转化子 / μgDNA。这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rG缺陷株 黑曲霉菌 基因转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