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4K杨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岗 康振生 +2 位作者 孙燕飞 韩青梅 芦晓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7-90,96,共5页
 以84K杨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叶片再生系统及卡那霉素敏感性试验,确立了稳定高效的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结果表明,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0.5~1.0mg/L6-BA+0.01~0.1mg/LNAA组合时,叶片出芽率不到50%,每叶平均生芽数5~6个;1.0~1.5mg/...  以84K杨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叶片再生系统及卡那霉素敏感性试验,确立了稳定高效的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结果表明,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0.5~1.0mg/L6-BA+0.01~0.1mg/LNAA组合时,叶片出芽率不到50%,每叶平均生芽数5~6个;1.0~1.5mg/L6-BA+0.02mg/L2,4-D组合时,叶片出芽率达90%~100%,每叶平均生芽数约20个。用后者附加不同质量浓度梯度卡那霉素,确定叶片外植体芽诱导卡那霉素临界筛选质量浓度为20mg/L。利用对84K杨芽生根效果较好的培养基GMS+0.01mg/LNAA+0.25mg/LIBA,附加不同质量浓度梯度卡那霉素,筛选出芽生根卡那霉素临界质量浓度亦为2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化受体系统 84K杨 卡那霉素 浓度梯度 质量浓度 敏感性试验 基本培养基 MS培养基 叶片外植体 再生系统 生根效果 出芽率 芽诱导 组合 生芽 平均 筛选 临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二氢黄酮醇3’5’羟化酶cDNA对非洲菊的转化及对其花色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0
2
作者 郑丽屏 刘继梅 +2 位作者 王玲仙 黄兴奇 钦佩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6-521,共6页
通过非洲菊(Gerbera hybrida)组织培养建立起适合于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受体系统.非洲菊叶柄外植体在MS+3 mg/L BA+0.01 mg/L NAA培养基中直接诱导芽生长,在MS+0.1 mg/L NAA培养基中生根培养,获得再生植株,诱导率达57%.带有云南矮牵牛... 通过非洲菊(Gerbera hybrida)组织培养建立起适合于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受体系统.非洲菊叶柄外植体在MS+3 mg/L BA+0.01 mg/L NAA培养基中直接诱导芽生长,在MS+0.1 mg/L NAA培养基中生根培养,获得再生植株,诱导率达57%.带有云南矮牵牛(Petunia hybrida)二氢黄酮醇3’5’羟 化酶cDNA的pEH表达载体与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LBA4404融合后,与非洲菊叶柄外植体共培养3 d,通过含有卡那霉素25 mg/L和羧苄青霉素500 mg/L的选择培养,诱导出转基因非洲菊.经PCR和Southern分子杂交检测,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入非洲菊的基因组中,转基因非洲菊花色、花型及叶型都有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菊 组织培养 基因转化受体系统 二氢黄酮醇3’5’羟化酶cDNA 基因植物 花色 农杆菌介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