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检测猪伪狂犬病毒gE基因缺失病毒株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2
1
作者 吕素芳 郭广君 +5 位作者 李峰 魏凤 管宇 张文通 丁壮 沈志强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为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敏感的方法检测伪狂犬病毒(PRV)gE基因缺失病毒株,本研究根据PRV野毒SA株的gD和gE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SYBR Green I实时定量PCR方法,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检测PRV gE基因缺失病毒株的SYBR Green I实... 为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敏感的方法检测伪狂犬病毒(PRV)gE基因缺失病毒株,本研究根据PRV野毒SA株的gD和gE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SYBR Green I实时定量PCR方法,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检测PRV gE基因缺失病毒株的SYBR Green I实时定量PCR方法,其灵敏度比传统PCR方法的灵敏度高100倍,前者可达17.5拷贝/μL,后者为1.75×103拷贝/μL。该方法可以检测出PRV,但PCV2、PPV、CSFV、PRRSV均为阴性,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该方法可以用于病原学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及定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毒 gE基因缺失病毒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苗免疫试验
2
作者 仉弦 《中国畜禽种业》 2024年第1期130-134,共5页
为了进一步掌握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苗的免疫接种效果,并构建合理的免疫接种程序,使用国产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苗,并选择4种不同的免疫接种程序制定4个处理组别,并设计了对照组,对250头繁殖母猪和200头种公猪以及1000头仔猪... 为了进一步掌握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苗的免疫接种效果,并构建合理的免疫接种程序,使用国产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苗,并选择4种不同的免疫接种程序制定4个处理组别,并设计了对照组,对250头繁殖母猪和200头种公猪以及1000头仔猪分别进行免疫接种试验并进行抗体检测,证明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本次所使用的疫苗均能够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无论是跟胎免疫还是1年2次免疫,或者每间隔4个月进行免疫,均能够取得良好的免疫接种效果,种猪的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100%,仔猪在49日龄前抗体合格率也能够达到100%。75日龄之后,仔猪的抗体呈现逐渐消失的态势,120日龄基本消失。在今后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过程中,为了增强猪群的免疫能力,避免野毒株传入,建议仔猪在首次免疫接种之后进行第2次强化免疫接种,而种公猪和繁殖母猪在春秋两季进行免疫接种之后,若不给仔猪进行免疫,仔猪在35日龄之后抗体水平会逐渐下降,直到全部为阴性,不能够抵抗野毒株的侵袭,因此该种方法不宜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 免疫接种 接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240R和MGF505-7R基因缺失非洲猪瘟病毒的构建及其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周仕君 宋洁 +3 位作者 李帅 刘佳 李江南 翁长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3-428,共6页
为探究H240R和MGF505-7R基因对非洲猪瘟病毒(ASFV)复制水平的影响,本研究采用PCR扩增ASFV HLJ/18株H240R基因和MGF505-7R基因阅读框前后各1000 bp的同源臂,分别克隆至pBS-EGFP及pBS-Mcherry载体中,构建同源臂质粒pBS-GFP-H240R和pBS-Mch... 为探究H240R和MGF505-7R基因对非洲猪瘟病毒(ASFV)复制水平的影响,本研究采用PCR扩增ASFV HLJ/18株H240R基因和MGF505-7R基因阅读框前后各1000 bp的同源臂,分别克隆至pBS-EGFP及pBS-Mcherry载体中,构建同源臂质粒pBS-GFP-H240R和pBS-Mcherry-MGF505-7R,采用PCR和测序鉴定正确。根据CRISPR/Cas9系统sgRNA设计原则设计分别靶向H240R和MGF505-7R基因的小向导RNA(sgRNA),并克隆至pX330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X330-sgH240R和pX330-sgMGF505-7R,经测序鉴定正确后,将线性化的同源臂质粒pBS-GFP-H240R与pX330-sgH240R共转染猪肺泡巨噬细胞(PAM),再以ASFV感染,通过观察荧光并采用噬斑筛选纯化,构建H240R基因缺失病毒ASFV-ΔH240R;采用上述类似的方式构建MGF505-7R基因缺失病毒ASFV-Δ7R;在ASFV-ΔH240R的基础上,将线性化的同源臂质粒pBS-Mcherry-MGF505-7R与pX330-sgMGF505-7R共转染PAM后,再以ASFV-ΔH240R感染,通过观察荧光并采用噬斑筛选纯化,构建双基因缺失病毒ASFV-ΔH240R-Δ7R。上述3株基因缺失病毒均采用PCR和测序鉴定正确后,均以MOI 1感染PAM,24 h后于荧光显微镜观察;同时采用红细胞吸附试验测定不同培养时间的病毒载量即半数红细胞吸附量(HAD50),并绘制各病毒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ASFV-ΔH240R、ASFV-Δ7R及ASFV-ΔH240R-Δ7R感染的PAM分别出现绿色荧光、红色荧光及红绿色双色荧光,而ASFV-WT感染的细胞无荧光,表明正确构建各基因缺失病毒。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ASFV-Δ7R和亲本病毒生长曲线基本一致,ASFV-ΔH240R复制水平显著低于亲本病毒(P<0.001),ASFV-ΔH240R-Δ7R复制水平显著高于ASFV-ΔH240R(P<0.01),但仍低于亲本株。表明MGF505-7R基因与病毒的复制无关,但H240R基因与病毒的复制有关,在ASFV-ΔH240R的基础上缺失MGF505-7R基因则可部分恢复病毒的复制能力。本研究构建了3株基因缺失ASFV并测定其生长曲线,为进一步研究ASFV基因功能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H240R MGF5050-7R 基因缺失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表达EGFP基因的重组伪狂犬病毒的构建及其复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明珠 陈晓春 +2 位作者 张媛 王秀丽 李俊平 《中国兽药杂志》 2022年第5期1-9,共9页
为探寻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基因缺失株rPRV-bc-8基因组UL4-UL3基因间区域是否可作为外源基因的插入位点,在实验室已构建的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的转移质粒pMD-US6+7-EGFP... 为探寻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基因缺失株rPRV-bc-8基因组UL4-UL3基因间区域是否可作为外源基因的插入位点,在实验室已构建的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的转移质粒pMD-US6+7-EGFP-US2的基础上,通过DNA体外分子克隆技术将UL4序列替换左同源臂US6+7序列,UL3序列替换右同源臂US2序列,并将PolyA引入转移质粒,得到转移质粒pMD-UL4-EGFP-UL3。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转移质粒pMD-UL4-EGFP-UL3与亲本毒rPRV-bc-8共转染PK-15细胞,经蚀斑纯化成功得到一株能够稳定表达EGFP基因的重组伪狂犬病毒rPRV-UL4-EGFP-UL3。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以及PCR鉴定确定EGFP基因已成功插入到伪狂犬基因组的UL4-UL3之间,并通过细胞传代试验分析得到重组毒的遗传稳定性良好。通过体外增殖试验分析得到重组病毒rPRV-UL4-EGFP-UL3在细胞内的增殖速度较快,接种后12 h内滴度始终高于亲本毒rPRV-bc-8,接种后40 h达到最高滴度108.3 TCID50/mL,与亲本毒的最高滴度接近,但是最高滴度的出现时间晚于亲本毒,并且在达到平台期后病毒滴度下降的比亲本毒快。通过对病毒培养液中荧光蛋白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接种后56 h时荧光蛋白浓度达到最高值4793.9 ng/mL,之后进入平台期。综上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病毒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及体外复制能力,并且外源基因EGFP在此位点具有良好的表达效果,为进一步相关重组病毒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毒基因 同源重组 重组病毒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狂犬病病毒US1缺失株的构建和生物学特性分析
5
作者 屈玮钰 李鑫 《中国兽医杂志》 2025年第9期36-43,共8页
伪狂犬病病毒(PRV)是α疱疹病毒家族成员,其独特短区1(US1)基因在病毒生命周期中发挥关键作用,但US1在PRV中的功能研究尚不充分。本试验旨在构建PRV US1基因缺失株(PRV-ΔUS1),并探究其生物学特性。首先,通过蛋白表达纯化和动物免疫方... 伪狂犬病病毒(PRV)是α疱疹病毒家族成员,其独特短区1(US1)基因在病毒生命周期中发挥关键作用,但US1在PRV中的功能研究尚不充分。本试验旨在构建PRV US1基因缺失株(PRV-ΔUS1),并探究其生物学特性。首先,通过蛋白表达纯化和动物免疫方法制备鼠源PRV US1多克隆抗体,并利用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关联蛋白9(CRISPR/Cas9)技术构建PRV-ΔUS1,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B)进行验证;然后,采用蚀斑试验、病毒生长曲线测定和连续传代遗传稳定性试验分析PRV-ΔUS1的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成功制备鼠源PRV US1多克隆抗体;经PCR和WB验证,PRV-ΔUS1成功缺失US1基因;与野生型毒株相比,PRV-ΔUS1的蚀斑直径极其显著缩小(P<0.001),6、12、24和48 h各个时间段的体外增殖能力均极其显著减弱(P<0.001),且在多次传代中保持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构建PRV-ΔUS1,并证实US1基因可影响PRV的蚀斑形成和增殖能力,为PRV US1基因的功能研究和新型疫苗研发提供了重要工具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PRV) US1基因 CRISPR/Cas9 基因缺失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灭活疫苗(PRV_(SX)-gE株)对新生仔猪安全性的初步研究
6
作者 何锡忠 林鸷 彭丽英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21年第6期20-21,共2页
为了证实自主研制的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灭活疫苗(PRV_(SX)-gE株)免疫新生仔猪的安全性,对新生仔猪(非使用日龄靶动物)进行1次单剂量肌内接种实验。结果显示:3批PRV_(SX)-gE株疫苗(批号为2017001、2017002、2018001)肌内接种3~5日... 为了证实自主研制的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灭活疫苗(PRV_(SX)-gE株)免疫新生仔猪的安全性,对新生仔猪(非使用日龄靶动物)进行1次单剂量肌内接种实验。结果显示:3批PRV_(SX)-gE株疫苗(批号为2017001、2017002、2018001)肌内接种3~5日龄仔猪后,仔猪接种部位及全身未见明显症状,体温正常,精神状态良好,饮食正常,被毛顺滑、有光泽。实验结果初步证明:利用PRV_(SX)-gE株疫苗免疫新生仔猪(非使用日龄靶动物)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仔猪 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灭活疫苗 肌内注射 安全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