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鲟源海分枝杆菌基因组结构及致病性
1
作者 龚可立 杨硕 +4 位作者 胡思美 罗凯 张书环 许巧情 李宁求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9,共9页
【目的】研究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基因组结构、毒力基因,探讨海分枝杆菌对鲟的致病性,为中华鲟海分枝杆菌病的预防和物种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通过Illumina+PacBio测序对鲟源海分枝杆菌AS2... 【目的】研究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基因组结构、毒力基因,探讨海分枝杆菌对鲟的致病性,为中华鲟海分枝杆菌病的预防和物种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通过Illumina+PacBio测序对鲟源海分枝杆菌AS2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毒力分析,并利用该菌株感染西杂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分析西杂鲟被感染组织和菌体对鱼的致病性。【结果】鲟源菌株AS2基因组大小为6577193 bp,包含5809个预测的编码序列,其中1000 bp以上的基因含量最高,G+C比例为65.74%,同时该基因组含有2个质粒DNA和3个rRNA操纵子。毒力蛋白同源性分析显示,菌株AS2的EspK、EspJ与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标准株H37Rv同源性均仅50%左右。毒力基因mlsB、SecA2在海分枝杆菌AS2中出现缺失现象。回归感染结果显示,西杂鲟在感染海分枝杆菌28 d时才出现死亡,90 d后死亡率为50%,到120 d时西杂鲟的生长状况趋于稳定,无较多死亡;解剖发现鱼体内存在大量腹水。PCR检测显示,海分枝杆菌组织感染组织为脑,另外也见于脊髓、鳔积液、腹水和体表黏液等部位。【结论】鲟源海分枝杆菌AS2毒力相对稍弱。AS2基因组缺少毒力基因mlsB、SecA2,同时毒力蛋白EspK、EspJ结构发生了改变。但该菌与结核分枝杆菌ESX-1分泌系统的主要基因ESAT-6、CFP-10相似度高,可引发西杂鲟体内的炎症反应,并具有传染性,对人类和水生动物存在一定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海分枝杆菌 基因组结构 毒力基因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山猪和大白猪基因组结构变异的鉴定和注释
2
作者 王宏涛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54-59,共6页
基于猪参考基因组Sus scrofa 11.1软件,采用RagTag辅助组装和Mum&Co结构变异检测技术,分析了梅山猪和大白猪的基因组差异。结果显示,大白猪基因组鉴定出59897个结构变异;梅山猪基因组鉴定出74904个结构变异,其中NEDD9、MMP8、ENSSSC... 基于猪参考基因组Sus scrofa 11.1软件,采用RagTag辅助组装和Mum&Co结构变异检测技术,分析了梅山猪和大白猪的基因组差异。结果显示,大白猪基因组鉴定出59897个结构变异;梅山猪基因组鉴定出74904个结构变异,其中NEDD9、MMP8、ENSSSCG00000007346和NCOA2基因的关键变异可能分别通过YAP1结合位点调控胚胎附植、ACE2结合位点调控免疫应答、CELF2结合位点调控脂肪代谢和Prox1结合位点调控肌肉发育,影响2个品种的繁殖性能、抗病性和肉质性状。功能富集分析进一步表明,梅山猪的变异基因显著富集于对类固醇激素的反应和卵巢卵泡发育通路,而大白猪则富集于补体激活和免疫调控等通路。研究旨在为解析中国地方猪种的遗传特性提供基因组学证据,并为分子育种提供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山猪 大白猪 基因组结构变异 功能富集 分子育种 转录因子 鉴定 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内卡病毒的基因组结构与功能及其关键毒力因子
3
作者 李倩 刘枢清 +1 位作者 赵艳薇 王迁迁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11期106-110,共5页
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是一种影响猪的重要病原体,其基因组变异对病毒进化和致病性密切相关。本文系统梳理了SVA的基因组结构、编码蛋白功能、基因变异类型,综述了影响SVA毒力的关键基因区域,包括结构蛋白编码基因、非结构蛋白... 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是一种影响猪的重要病原体,其基因组变异对病毒进化和致病性密切相关。本文系统梳理了SVA的基因组结构、编码蛋白功能、基因变异类型,综述了影响SVA毒力的关键基因区域,包括结构蛋白编码基因、非结构蛋白编码基因以及非编码区,通过全面回顾SVA基因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了解SVA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提供基础,并为未来的疫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内卡病毒 基因组结构 蛋白功能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壳贝类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16
4
作者 宋文涛 高祥刚 +3 位作者 李云峰 刘卫东 刘莹 赫崇波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27-1134,共8页
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分析了已登录到GenBank中的14种海产双壳贝类和2种淡水双壳贝类的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结果发现,双壳贝类线粒体的基因组结构、基因排列顺序均互不相同;不同目、科和属之间线粒体基因组的大... 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分析了已登录到GenBank中的14种海产双壳贝类和2种淡水双壳贝类的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结果发现,双壳贝类线粒体的基因组结构、基因排列顺序均互不相同;不同目、科和属之间线粒体基因组的大小、基因排列方式以及基因种类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基因排列方式没有明显的规律。对16种双壳贝类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编码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分析,分别得到了不同的聚类结果,即用基因组全序列聚类时,16种贝类的聚类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地位基本相同;而将16种贝类的所有蛋白质编码基因和2个rRNA基因按照一致顺序排列起来进行聚类时,所得的系统分类情况与这些贝类传统的形态学分类地位相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贝类 线粒体全基因组 基因组结构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Wnt5基因:cDNA克隆、基因组结构与表达 被引量:9
5
作者 周春娅 朱玲 +4 位作者 潘滢 谢明松 杨傲傲 陈四清 庄志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5-1122,共8页
采用转录组454 GS FLX测序和RACE技术,首次解析了海蜇Wnt5基因的cDNA和基因组结构。结果表明,Re-Wnt5基因的cDNA全长1647bp,其中编码区长1059bp,编码了353个氨基酸的多肽;Re-Wnt5基因组含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SMART分析表明,Re-Wnt... 采用转录组454 GS FLX测序和RACE技术,首次解析了海蜇Wnt5基因的cDNA和基因组结构。结果表明,Re-Wnt5基因的cDNA全长1647bp,其中编码区长1059bp,编码了353个氨基酸的多肽;Re-Wnt5基因组含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SMART分析表明,Re-Wnt5具有Wnt家族共同的结构特征,包括一个由20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2个N-糖基化位点和24个保守的参与二硫键形成的半胱氨酸。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Re-Wnt5基因与来自刺胞动物、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的Wnt5、脊椎动物的Wnt5a和Wnt5b具有高度相似性,Wnt5a和Wnt5b两个进化分支发生在脊索动物文昌鱼之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Re-Wnt5基因在海蜇四个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其中横裂体阶段的表达量最高,分别是螅状体、碟状体和水母体表达量的12.38、9.99和13.0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 Wnt5 CDNA 基因组结构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壳类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孟学平 申欣 +5 位作者 赵娜娜 田美 郑立波 程汉良 阎斌伦 董志国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21-729,共9页
自GenBank检索到双壳类线粒体基因组,对其进行基因结构比较分析,以揭示线粒体基因组的演化规律,为线粒体基因组在物种演化和鉴定上的应用研究提供资料。结果共获得45个物种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布于双壳类5个目中。多数种类线粒体基... 自GenBank检索到双壳类线粒体基因组,对其进行基因结构比较分析,以揭示线粒体基因组的演化规律,为线粒体基因组在物种演化和鉴定上的应用研究提供资料。结果共获得45个物种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布于双壳类5个目中。多数种类线粒体基因组大小为15~32 kb。平均 A+ T =62.9%。多数种类基因分布在重链上,而蚌目的基因分布在2条链上;少数种类(蚌目13个、帘蛤目的2个、贻贝目的1个、海螂目的1个,巨蛎属的贝类)的线粒体基因组含有13种蛋白质基因,其余种类为12种,缺少atp8;文蛤属4个种类、巨蛎属中4个种类、蚌目的11个种类、贻贝属中的紫贻贝和地中海贻贝的PCGs、rRNA基因排序在同属内或科内相同;珍珠贝目牡蛎科的10个种类线粒体基因组可分为7种类型;扇贝科海湾扇贝2个线粒体基因组基因结构相似外,其余种类无共享基因块;贻贝科的紫贻贝和海湾贻贝基因结构极相似。绿贻贝的结构独特,co x 2为双拷贝;海螂目的北方钻岩蛤基因结构与其它目的相似性极低。多数双壳类线粒体基因组非编码区占7.64%~40.26%,主非编码区大小为374~4341 nt。基于12种PCGs核苷酸/氨基酸的属内种间最小分歧度分别为0.2~1.0/0~1.0(文蛤属)、0.4~2.0/0~3.2(贻贝属)和1.9~13.9/0~6.4(巨蛎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类 线粒体基因组 基因组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基因组结构与蛋白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7
作者 范进江 薄新文 钟发刚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8年第5期68-72,共5页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为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的代表种,这个属的成员中还包括羊边界病毒(BDV)和猪瘟病毒(CSFV)。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论文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已定位的4种结构蛋白、8种非结构蛋白以及3′和5′...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为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的代表种,这个属的成员中还包括羊边界病毒(BDV)和猪瘟病毒(CSFV)。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论文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已定位的4种结构蛋白、8种非结构蛋白以及3′和5′非翻译区的基因结构特征及其编码蛋白的合成与功能研究进行了综述,为牛病毒性腹泻的防控和疫苗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基因组结构 蛋白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细小病毒基因组结构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朱海侠 万春和 黄瑜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82-86,共5页
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由我国学者方定一1956年首次分离报道。GPV基因组约5 Kb,由左右2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组成:LORF(left ORF)和RORF(right ORF)。LORF编码非结构蛋白(non... 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由我国学者方定一1956年首次分离报道。GPV基因组约5 Kb,由左右2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组成:LORF(left ORF)和RORF(right ORF)。LORF编码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NS)NS1和NS2,RORF编码VP1、VP2和VP3三种结构蛋白。本文针对近年来鹅细小病毒基因组结构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细小病毒 基因组结构 结构蛋白 结构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倍体植物基因组结构和基因表达的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聂利红 王延召 +1 位作者 房卫平 谢德意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共4页
杂交和多倍化是促进植物进化的重要力量。大量研究表明,植物多倍化后基因组结构和基因表达模式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包括染色体重排、序列消除、基因沉默、基因激活等现象。鉴于此,综述了植物多倍化后基因组结构和基因表达模式变化的研究进... 杂交和多倍化是促进植物进化的重要力量。大量研究表明,植物多倍化后基因组结构和基因表达模式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包括染色体重排、序列消除、基因沉默、基因激活等现象。鉴于此,综述了植物多倍化后基因组结构和基因表达模式变化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了解植物进化的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多倍化 基因组结构 基因表达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基因组结构及功能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克山 刘永杰 +1 位作者 卢国栋 刘湘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36-838,共3页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口蹄疫的暴发和流行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政治影响,同时对人们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必须...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口蹄疫的暴发和流行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政治影响,同时对人们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必须上报的动物传染病之首。FMDV基因组RNA全长约为8.5kb,由5′非翻译区(5′UTR),开放阅读框架(ORF)和3′非翻译区(3′UTR)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病毒基因组结构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人兽共患传染病 基因组RNA 开放阅读框架 非翻译区 动物传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病毒基因组结构和相关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广兴 潘龙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9-154,共6页
冠状病毒研究工作已经十分广泛,有些领域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为对冠状病毒进行更深入研究,更好地了解冠状病毒特性,从而进行有效控制,文章对从冠状病毒分类、基因组结构和相关蛋白功能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冠状病毒 分类 基因组结构 基因组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染云南烟草的粉虱传双生病毒卫星分子基因组结构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丁铭 何跃峰 +3 位作者 杨莉 王玉 董家红 张仲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15-1521,共7页
对侵染云南烟草的粉虱传双生病毒致病性相关分子DNAβ进行PCR扩增和克隆。对9份采自不同时间和地区的样品中的DNAβ分子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9个DNAβ都具有典型双生病毒DNAβ卫星分子的基因组结构特征:在互补链上编码1个大小约为11... 对侵染云南烟草的粉虱传双生病毒致病性相关分子DNAβ进行PCR扩增和克隆。对9份采自不同时间和地区的样品中的DNAβ分子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9个DNAβ都具有典型双生病毒DNAβ卫星分子的基因组结构特征:在互补链上编码1个大小约为118个氨基酸的βC1蛋白,含有1个卫星分子保守区(Satellite conserved region,SCR)和1个A富含区。核苷酸同源性分析显示,9个分离物的DNAβ分子中,7个分离物的DNAβ属于TYLCCNV伴随的DNAβ分子,1个属于MYVYNV伴随的DNAβ分子,2个属于TYLCTHV伴随的DNAβ分子,1个属于TbCSV伴随的DNAβ分子。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这些DNAβ卫星分子具有明显的种类和地理分布差异,但没有因寄主和采集时间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粉虱传双生病毒 卫星分子 基因组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感病毒基因组结构及其编码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闫若潜 杜向党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1期32-35,共4页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是严重危害人类和畜禽健康的一种传染病。此病的暴发给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流感病毒基因组结构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对流感的治疗和预防。流感病毒含 8个负链单股独立的 ...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是严重危害人类和畜禽健康的一种传染病。此病的暴发给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流感病毒基因组结构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对流感的治疗和预防。流感病毒含 8个负链单股独立的 RNA片段 ,共编码1 0种蛋白。每种蛋白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文章主要对流感病毒不同基因片段的结构特征及其编码的结构蛋白及非结构蛋白的形态结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基因组结构 编码蛋白 人畜共患病 负链单股 形态结构 免疫学特性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蜂多分DNA病毒基因组结构及基因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白素芬 李欣 孙淑君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13-318,共6页
对存在于膜翅目茧蜂科和姬蜂科的共生体病毒———多分DNA病毒(PolydnavirusPDV)的基因组结构、及其复杂多变的基因表达方式在调节寄主生理功能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反映寄生蜂与寄生昆虫的协同进化关系,充分有效利用寄生蜂防治害虫... 对存在于膜翅目茧蜂科和姬蜂科的共生体病毒———多分DNA病毒(PolydnavirusPDV)的基因组结构、及其复杂多变的基因表达方式在调节寄主生理功能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反映寄生蜂与寄生昆虫的协同进化关系,充分有效利用寄生蜂防治害虫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蜂 多分DNA病毒 基因组结构 基因表达 协同进化 寄生昆虫 生物防治 鳞翅目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蜂王台病毒基因组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倩 宋战昀 +8 位作者 张健 石建平 崔焕忠 王振国 孟庆峰 王全凯 李敏思 郑言 王向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9-82,共4页
蜜蜂病毒被认为是主要威胁蜜蜂健康的因素之一,是引发蜜蜂蜂群大量死亡及蜂群衰竭的关键因素[1-7].首次鉴定出蜜蜂病毒并认定其为新的感染蜜蜂的病原体是在20世纪初期.目前,已知可感染蜜蜂的病毒高达20种,其中包括18种RNA病毒,其中的某... 蜜蜂病毒被认为是主要威胁蜜蜂健康的因素之一,是引发蜜蜂蜂群大量死亡及蜂群衰竭的关键因素[1-7].首次鉴定出蜜蜂病毒并认定其为新的感染蜜蜂的病原体是在20世纪初期.目前,已知可感染蜜蜂的病毒高达20种,其中包括18种RNA病毒,其中的某些病毒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8-10].蜜蜂病毒能够影响蜜蜂形态、生理和行为,并与弱群及蜜蜂死亡息息相关[11].蜜蜂黑蜂王台病是由黑蜂王台病毒(Black queen cell virus,BQCV)引起的一种蜜蜂蜂王幼虫病害.BQCV由Baliey等于1977首次报道,该病毒是从蜂王幼虫和封盖蜂王蛹中分离得到,感染的蜂王蛹死亡并且其颜色由棕色变暗变黑,随后蜂房壁开始变黑,BQCV的名称也因此而来[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病毒 基因组结构 王台 黑蜂 蜂王幼虫 大量死亡 VIRUS 全球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基因组结构及其功能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庆军 张永光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5期1-5,共5页
口蹄疫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是开展口蹄疫其他研究如鉴别诊断、新型疫苗研制和疫源追踪等工作的基础。口蹄疫病毒的基因组由5′UTR、ORF和3′UTR及Po ly(A)组成,全长约8 500 nt。VPg可能充当RNA合成引物的作用, 5′UTR 内的Poly(C)和... 口蹄疫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是开展口蹄疫其他研究如鉴别诊断、新型疫苗研制和疫源追踪等工作的基础。口蹄疫病毒的基因组由5′UTR、ORF和3′UTR及Po ly(A)组成,全长约8 500 nt。VPg可能充当RNA合成引物的作用, 5′UTR 内的Poly(C)和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nalribosomaentrysite, IRES)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Poly(C)可能与病毒的感染性有关,IRES 对翻译的起始有重要作用。一般认为Poly(A)越长,病毒的感染性越强。病毒的ORF包括P1、P2、P3基因。L、P2、P3研究的相对较少,其中3A与病毒的宿主嗜性有关,3D为RNA聚合酶,可作为免疫和自然感染动物的鉴别诊断抗原。P1 为口蹄疫病毒的抗原结构,是研究口蹄疫免疫机制和新型疫苗的基础。VP1 可以作为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被很多国家所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基因组结构 POLY(A) 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 RNA聚合酶 流行病学调查 RNA合成 鉴别诊断 疫苗研制 IRES 诊断抗原 感染动物 抗原结构 新型疫苗 免疫机制 感染性 VPG VP1 基础 疫源 全长 宿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宗吉 涂长春 余兴龙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01年第4期8-12,共5页
关键词 猪瘟病毒 基因组结构 功能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基因组结构分型及其与疾病关系的研究
18
作者 衣美英 黄汉菊 朱万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9-542,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大肠埃希菌的基因组结构并分型,探讨分型与临床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取临床不同疾病患者的痰、尿、血、分泌物等标本,分离大肠埃希菌62株,经I-CeuⅠ酶切全基因组DNA、脉冲场凝胶电泳分离片段,按酶切图谱的异同进行分型.结果... 目的通过研究大肠埃希菌的基因组结构并分型,探讨分型与临床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取临床不同疾病患者的痰、尿、血、分泌物等标本,分离大肠埃希菌62株,经I-CeuⅠ酶切全基因组DNA、脉冲场凝胶电泳分离片段,按酶切图谱的异同进行分型.结果 62株大肠埃希菌基因组结构中,均有7个I-CeuⅠ酶切位点,表明有7个rrn操纵子.基因组大小在4 500~5 000 kb之间.根据基因组结构细微差别分为30个型.结论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基因组结构存在多样性,基因组结构分型与临床疾病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基因组结构 基因组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M的基因组结构变异检测方法
19
作者 高敬阳 管瑞 齐飞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2,共5页
结构变异普遍存在于人类基因组中,与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息息相关,目前基因组结构变异检测方法层出不穷,其中基于双末端映射的检测方法发展尤为迅速.本文将这类主流的检测方法加以分类并进行了详细论述与分析,对更精准的基因组结构变异检... 结构变异普遍存在于人类基因组中,与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息息相关,目前基因组结构变异检测方法层出不穷,其中基于双末端映射的检测方法发展尤为迅速.本文将这类主流的检测方法加以分类并进行了详细论述与分析,对更精准的基因组结构变异检测技术的研发具有指导意义.将多种检测方法有机结合共同应用于结构变异的检测,是结构变异检测技术一个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结构变异(SV) 基因组测序 双末端映射(P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微量元素对基因组结构稳定性影响
20
作者 李成龙 刘淑贞 周才琼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92-396,400,共6页
维持基因组结构稳定性是生物生存的基础,微量元素作为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其摄入对于维持染色体和DNA结构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锌、硒、铜、铁、铬等微量元素对基因组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并就微量元素对基因组结构... 维持基因组结构稳定性是生物生存的基础,微量元素作为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其摄入对于维持染色体和DNA结构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锌、硒、铜、铁、铬等微量元素对基因组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并就微量元素对基因组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机制作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基因组结构稳定性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